论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角色特点与素质要求-大学辅导员最害怕什么.docx
-
资源ID:10003577
资源大小:32.15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论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角色特点与素质要求-大学辅导员最害怕什么.docx
论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角色特点与素质要求:大学辅导员最害怕什么 摘要: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是教化部完善高校辅导员队伍培育机制、促使辅导员成为高校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专家型人才之举措,而核心愿义是提上升校辅导员的专业素养和实践实力。高校的工作特点确定了辅导员专业化发展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领先垂范的道德素养、持之以恒的心理素养、健康强壮的身体素养以及创新管理的专业素养。关键词: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素养要求中图分类号:G642.46 文献标记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2)15-0280-03专业化,是指由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特地从事某项工作的过程。高校辅导员专业化是指高校辅导员经过某专业学科的培训成为从事学生辅导工作的特地人才过程。但是,作为专业化发展,不仅仅是让辅导员明确自己只是属于某一方向发展就完事,其中还须要以专业学科、专业培训、专业地位、专业管理等作为支撑,使高校辅导员由一般劳动者向专家转化,在这里,人的专业素养和实践实力的提升才是专业化发展的核心。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目标,使高校辅导员成为高校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专家型人才。一、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现状虽然国家以政策、法规等形式赐予高校辅导员较高的地位,但笔者对中国的一些高校进行了调查,其结果是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呈现状并不志向。(一)辅导员专业化理论学问薄弱,队伍不稳定近几年高校扩招,高校生人数陡增。于是高校辅导员队伍也急剧扩大。一大批大专毕业生或本科生担当了专职辅导员,尽管现在有些院校起先聘请硕士探讨生或博士生担当专职辅导员,但是高校好像并不看重辅导员的学问结构或学科专业发展。调查结果显示(与赵庆典1等同人调查结果相像):辅导员在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管理学等相关学问方面基础薄弱;思想教化理论水平较低;价值观念不成熟稳定。有些辅导员工作一段时间后,觉得毫无成就感,对这项工作渐渐失去了爱好;有些辅导员是为了能进高校而选择这项工作,为日后再转岗作为跳板打算。因此,这成为辅导员队伍流淌性大的一大缘由;另外,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保障机制、薪酬待遇、社会地位等软硬件条件也未到位,使得辅导员在工作三五年后转为老师岗或其他行政岗位。(二)专业定位不精确,职责不明确“辅导员事实上戴着老师的帽子,干着学生的保姆、机关部门的勤务兵和院系的服务员等工作。而这些工作好像人人可以做,也总让人觉得可有可无,具有肯定的替代性。定位不精确,职责不明确,杂务缠身往往令辅导员无所适从、身心乏累,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化工作自然就难以深化,难以做到针对性与实效性,更谈不上对思想政治教化理论纵深的探讨”2。在实际工作中,各高校普遍存在着对辅导员分工不明确的现象,上至院校党委、行政校长,下至众多部门都可以管理辅导员。辅导员除了应对学生的日常学习及生活进行管理、担当很多事务性的工作,几乎没有时间对学生进行细致的思想性品德教化工作。(三)辅导员工作实力失衡由于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和角色定位不明确,因此,辅导员各自根据自己的相识与理解去工作。加之辅导员长期在事务性管理以及组织管理中与各部门打交道,口头表达实力、人际交往实力都得到了熬炼和提高,但涉及到学问性教化实力,如思想政治教化、心理辅导、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等相关实力则较为欠缺。(四)缺乏职业成就感与归属感辅导员队伍不稳定的因素虽然较多,但从辅导员自身来说,缺乏职业成就感,对自我职业的认同程度较低也是其中的主要因素。笔者曾和一些辅导员交谈,大多数认为“做辅导员确定不是许久之计,还是要努力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辅导员将来发展方向是当学院书记,但这只是极少数人才可以”。他们普遍不看好自身的发展空间;不论是学生还是老师大多数都认为辅导员不算“老师”,笔者听一位辅导员反映:曾有学生这样留言“辅导员你本身就比我大不了几岁,也就和现在大四的学长差不多,我们敬重你叫你一声老师,你还真把自己当老师来教训我们了”。认为“辅导员好像不算老师”。有一位辅导员感慨地说过这样一件事:“一个高校生不知道课程支配和放假时间,向辅导员询问,辅导员告知她校历上有放假的时间你查一下,我也不记得了;课表校内网上有公布你可以查询并登记来就可以了。学生听后很不兴奋地说:你都记不清晰,那你是干什么的?辅导员在学生心理是保姆,不是老师。”由于缺乏职业成就感,辅导员看不到自我发展的方向和前景,缺乏工作激情和动力,做了一二年辅导员工作后,对学生工作的“套路”比较熟识后,不思创新,对学生也缺乏责任感,对工作也敷衍了事。(五)缺乏探讨意识和探讨实力高校辅导员各种事务缠身,空暇时间较少,加之自我认同感低,长时间又不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很少有人有意识地主动做一些相关探讨。又由于辅导员能够申请到的探讨课题很少,也很少有机会去参与专业学术会议,极少订阅相关期刊和参加各类课题3。这诸多方面的因素导致辅导员普遍缺乏探讨意识和探讨实力。这两方面的不足干脆导致辅导员工作也难有开拓创新性,难以依据学生状况的改变而与时俱进。二、高校辅导员的角色特点高校辅导员原委是干什么的?其角色任务应当明确。由于高校辅导员定位的不明确性,使得辅导员对自己的角色很难把握,笔者以为,高校辅导员作为高等学校老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角色任务既有老师的角色任务但又不同于专业老师教学任务,应当具有其独特的特点:(一)组织管理特点高等学校是一个由学院、系、班级等子系统组成的母系统,要使整个学校系统良好运行,就须要每个子系统正常健康而有效地运行。辅导员工作在基层子系统,假如没有组织管理才能,就很难保证子系统的良好运行。因此,辅导员首先要知道如何组织管理班级、年级。假如没有肯定的组织管理实力,辅导员会每天生活在事情做不完、头绪理不清的乏累奔劳中。(二)心理健康教化的特点高校辅导员不只是学院管理者的帮助者,而是学生思想政治教化的骨干力气,同时又是心理问题的疏导者。这就要求辅导员具有肯定的心理学理论学问,了解学生心理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了解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及特别群体发展的一般规律,并依据学生心理须要支配教化内容和教化方式,对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刚好发觉问题并有效干预和解除,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解决学生心理问题,使学生保持主动向上的人生看法,提高高校生的心理自主实力和社会适应实力,增加自信念,提高应对挫折的实力,从而维护了校内的稳定。 第6页 共6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