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关于报送对《环境保护法修正案(草案)》意见和建议的函.docx
-
资源ID:10012250
资源大小:33.33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年关于报送对《环境保护法修正案(草案)》意见和建议的函.docx
2022关于报送对环境保护法修正案(草案)意见和建议的函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全国人大常委会20xx年8月对环境爱护法修正案(草案)一审之后,刚好公布,公开向社会征求看法。环境爱护部高度重视,先后召开省级环保部门、市县级环保部门、企业代表、环保专家、环保组织代表等各类座谈会,并通过环境爱护部门户网站和中国环境报等平台,组织专题探讨,征求系统内外看法。各方面人士对草案做了仔细分析和探讨,提出了很多重要看法。在此基础上,我部形成了关于环境爱护法修正案(草案)的看法和建议。附件:1.关于环境爱护法修正案(草案)的主要看法2.社会各界和环保系统关于环境爱护法修正案(草案)的详细建议环境爱护部20xx年10月29日附件1:关于环境爱护法修正案(草案)的主要看法全国人大环资委通过调研、座谈等多种方式,听取有关方面看法,做了大量工作,提出了环境爱护法修正案草案。环保部门对环境爱护法的修改看法始终是主动的,并协作环资委做了前期基础性工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对草案一审之后,刚好公布,公开向社会征求看法。环保系统对此高度关注。环境爱护部先后召开省级环保部门、县市级环保部门、企业代表、环保专家、环保组织代表等各类座谈会,并通过环保部门户网站和中国环境报等平台,组织探讨,征求系统内外看法。大家对草案做了仔细分析和探讨,提出了很多重要看法。综合环保系统和有关方面的看法,普遍赞成修改环境爱护法,对其充溢期盼。各级环保部门和大多数专家学者认为,目前的草案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在科学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爱护的关系上,缺乏切实有力的措施保障回顾过去30多年的发展,展望今后发展方向,环境爱护法的修改,必需统筹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爱护的关系,根据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原则和要求,坚持在发展中爱护、在爱护中发展,走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环境爱护新道路,努力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草案虽然提出了有关理念,但并未提出详细的保障措施和程序规则。草案在第4条提出了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与环境爱护相协调的理念。如能得到详细的制度保障,这无疑是一个进步。但是,在详细制度设计上,这一理念没有得到充分贯彻。比如,草案删除了现行法律第4条关于环保规划必需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安排的规定,并在第12条规定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编制国家环境爱护规划。二、在合理界定环境爱护法与专项法的关系上,基本定位不够清楚环境爱护法在环境爱护法律框架体系中处于基础性、综合性地位。环境爱护法与各专项法律在调整对象上,应当有合理的区分。详细来说,各专项环保法律应当以企业事业单位为其主要调整对象,而环境爱护法则不宜再以企业事业单位为其主要调整对象。在此基础上,环境爱护法的主要内容应当包括环保理念、基本原则、基本体制、政府责任、公众权益保障、社会参加机制、企业的基本义务、环境经济政策、通用的惩罚规则等,而针对企业的详细监管措施应当主要留由其他专项环保法律或者行政法规规定。目前草案的定位不够清楚,法律之间的连接问题没有合理解决。草案的整体架构和规范内容没有体现综合法的特点,其调整对象与水、大气、固体废物等专项环保法律存在交叉,规定的主要制度与专项法律的相关规定重叠,在若干详细条款上出现冲突情形。三、在配置环保监管职能上,会对现行体制造成冲击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务院确定的三定方案,环保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在环境爱护方面,形成了一整套监管体制,总体上看是有效的,当然也存在一些职能交叉问题。从将来的改革方向看,环保部门更多地履行综合宏观的职能,主要应当体现在环境标准、规划、监测、信息等方面的统一监管上。目前草案对监管体制做了重大变更。如第10条规定环保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排放标准、第11条规定环境爱护部会同有关部门建立监测制度、第19条规定由发展改革部门提出总量限制指标安排看法等修改条款,不仅与现行有效的职责分工和管理体制相违反,而且弱化了环保部门的综合宏观职能,将对环保工作带来不利影响。四、在对待各地方各部门的环保实践上,草案没有充分汲取胜利阅历目前草案没有将那些应当用法律规范来调整、立法条件比较成熟、各方面看法比较一样、现实中又迫切须要的、修改后对环境爱护工作能产生显著成效的实践成果和国际阅历,纳入到修改后的环境爱护法中。比如可持续发展、市场手段、排污许可、战略环评、公众参加、环境权益、公益诉讼等。目前草案对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排污收费、限期治理、现场检查等制度措施的有关修改内容,与水、大气等单项环保法律的规定、与目前环境管理工作实际不一样。建议全国人大立法工作机关,统筹考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最新部署,广泛体现人民群众对环境爱护的新期盼,充分汲取社会各界提出的看法和建议,对目前草案做进一步修改、论证和完善。附件2:社会各界和环保系统关于环境爱护法修正案(草案)的详细建议一、须要补充的环境管理制度和措施(10项)1、保障公众环境权益2、跨部门、跨区域的环保协调机制3、乡镇政府的环境管理4、政策制定过程的环境影响论证5、环境质量状况评价指标体系6、环境功能区划、生态功能区划7、污染物总量限制与环境质量管理8、排污许可、排放指标交易9、环境保险、绿色信贷、环境税等经济政策10、生态补偿机制二、须要完善的环境管理制度和措施及相关规定(14项)1、环境标准:由草案规定的环保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复原为现行法律关于环保部门制定环境标准的规定。2、环境基准:建议表述为国家激励开展基准探讨,或者表述为环保部门组织制定环境基准。3、环境监测:由草案规定的环保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监测制度和规范,复原为现行法律规定的环保部门制定监测制度和规范。4、环境信息发布:补充规定县级以上地方环保部门统一发布本辖区环境信息。5、环保规划:建议复原和保留现行法律第四条关于国家制定的环境爱护规划必需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规定;或者将草案中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环保规划,修改为环保部门会同有关部门,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同步编制国家环保规划。6、总量限制指标安排:由草案规定的由国家发改委提出,根据历史和现实,改为由环保部提出,从而维护国家现有的环保工作格局,保持总量限制工作的一样性。7、排污收费:现草案中征缴费用的表述不精确,改为缴纳排污费或缴纳环境税费。关于排污费的运用方向,增加用于监察、应急等实力建设。8、三同时:一是将建设项目污染防治设施,改为环境爱护设施;二是删除擅自拆除、闲置污染防治设施只有超标才能惩罚的限制条件。9、限期治理:删除限期治理安排的规定,并明确限期治理后的法律后果。10、现场检查:删除检查内容的规定,留待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中规定。11、环境应急:明确和突出企事业单位的主体责任。12、土壤环境爱护:增加污染场地再开发利用的环保规定;增加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的规定。13、国际合作:增加环境爱护国际合作原则和国内履约的规定。14、生态爱护:修改环境的定义,适当扩展和包涵部分从前没有纳入的环境要素;增加生物多样性爱护、生物平安的内容;增加自然爱护区、风景名胜区内环境爱护和污染限制的内容。三、关于法律责任部分的修改建议(10项)关于环境爱护法中法律责任部分的修改,应当留意处理好适用对象和适用规则两个基本问题,从两个方面进行合理设计和支配。第一,避开重复性规定:针对企业事业单位的常见环境违法行为,由于各专项环保法律中对其法律责任已有详细规定,环境爱护法无需作重复性的规定。其次,补充通用性惩罚规则:作为环境爱护领域的基本法律,环境爱护法的法律责任部分应当主要规定通用性惩罚规则,这些规则同时也应当是对各专项环保法律中的法律责任部分的补充性规定。建议在法律责任部分补充以下10个方面的通用性惩罚规则:1.双罚制:不仅惩罚违法企业,而且惩罚企业负责人和其他责任人员。2.按日计罚:针对连续性环境违法行为的按日计罚规则。3.生态损害:明确将生态损害纳入环境污染损害的赔偿范围。4.民事责任形式:补充环境污染损害的民事责任担当方式,明确复原原状、生态修复、环境功能替代等责任形式。5.举证规则:明确环境污染损害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倒置规则。6.损害评估鉴定:增加环境污染损害的评估鉴定机制。7.环境公益诉讼:依据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关于公益诉讼的授权性条款,明确规定有关环保机关和社会组织针对损害环境公共利益的行为,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资格。8.行政强制措施:依据行政强制法的有关规定和环境执法监管的实际须要,增加对某些重大环境违法行为,实施查封、扣押等强制措施。9.治安惩罚:依据治安管理惩罚法有关破坏环境行为的条款,作出连接性的规定。10.环境犯罪:依据刑法修正案(八)关于严峻污染环境犯罪行为的条款,作出连接性的规定。第11页 共11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