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课中故事教学法的运用要领]品德 条件教学法.docx
-
资源ID:10014392
资源大小:31.59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品德课中故事教学法的运用要领]品德 条件教学法.docx
品德课中故事教学法的运用要领品德 条件教学法 故事教学法是小学品德课常用的教学方法,是老师依据教学内容要求,讲解并描述生动好玩的故事,寓抽象的道德观念于详细、形象的故事之中,使学生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品德教化。它寓道理于故事之中,有利于学生直观接受道德观念,详细地受到健康的思想情感的感染,借助于故事,达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目的,教学效果往往比冗长乏味的论述要好得多。在教学实践中,运用故事教学法应留意以下三方面的问题。一、 选故事要做到“准”“切”“精”老师在品德课教学中,要依据教材的编写意图,吃透教学目标,在教参、资料和网络上去选择现成的故事,服务于教学。在选择故事时,要做到“准”“切”“精”。“准”,就是故事内容既要围绕教学目的,又要符合本班学生实际,使选择的故事富有教化意义,思想健康,学问正确,决不能为了让学生喜爱听你的课而随意拈来一个故事凑合一下。“切”,就是要切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和理解水平,选用语言规范、篇幅适中和人物结构既不太简洁又不过于困难的故事(包括新闻、童话、寓言等)。故事材料不能光从教材参考资料上找,还必需从网络、报刊和其他书籍中找,从本班、本校实际生活中去选取。有的要进行删、减、补,选择其中某一方面为教学服务。“精”,就是一堂课所选的故事不宜过多,一般12个,如处理较恰当,也不要超过3个,做到讲清一个道理,转化一个道德观念,实现一课一得。二、 讲故事要做到“趣”“理”“情”讲解并描述故事是在品德课教学过程中的干脆体现,老师要发挥自己的语言、表情、肢体等方面的优势,吸引学生的留意力,让学生的思维随着老师讲解并描述的故事情节转,以达到故事教学的目的,这就要求老师在讲故事的时候做到“趣”“理”“情”。“趣”,就是内容要健康好玩,要依据儿童特点,语言要形象化、详细化、通俗化和拟人化,要记讲,不看讲,也不背讲,让学生在听了老师的故事之后,能复述故事情节,或能梗概故事内容。“情”,就是讲解并描述要生动,感情要真挚,要擅长把故事中各种人物的思想感情、性格特点,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声调、表情充分表达出来,做到“动之以情”。学生听后就能形象地感到谁可爱,谁可憎;什么对,什么不对;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与学生对话时要给学生以亲切感,缺乏感情的故事,是不能打动学生的心的。“理”,就是讲故事肯定要讲清道理。要重在分析,引导学生把故事中包含的道理一层层揭示出来。它是一种教学手段,是为形成学生正确的道德相识服务的,不应当作为“余兴节目”,而是阐明道德概念的“例题”,是教学双边活动,不能光满意于老师的“讲”,还要重视学生的“听”。引导学生在听的同时动脑筋思索,运用自己的思维来理解、消化、汲取故事中的养料,从中受到教化。为达到这一目的,可通过三种谈话,即:过渡性谈话,就是讲故事前,提出要求,唤起留意;启发性谈话,讲故事中,提出问题,引起思索;总结性谈话,讲完故事后,开展探讨,提高相识。另外,低年级在讲故事时,还可以把讲故事和看图画结合起来。三、 编故事要做到“奇”“巧”“新”编故事和讲故事一样,可以陶冶孩子们的心灵,使他们变得更加纯净和美妙,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编故事,“新”是基础,“巧”是关键,“奇”是重要的一环。“新”,就是内容要“新”,不要老讲老掉牙的故事,如什么“大灰狼”“狼外婆”等,要常常关切有关新闻,参阅中国少先队故事会少年文艺等报纸杂志,触类旁通,结合本校、本班状况,紧扣教学内容编或改编。编故事还要留意情节,“无巧不成书”,要有冲突,但奇而不能怪,做到“易记、易讲、易懂、易传”,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故事在品德课教学中的作用。例如,讲授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敬重老人这课时,笔者选用了这样一个典型故事:西安古城有两位老人无儿无女,王曾吾爷爷七十五岁,腰有伤,行动不便,老伴何淑珍奶奶,年迈七十,患了脑溢血病,半身不遂。两老生活不能自理,后写信给西安晚报反映了他们的困难,信发表后,当天晚上就有人上门,次日收到二三十封信,接着,信从四面八方如雪片飞来,最多一天收到八十一封信,有的自愿当“女儿”“儿子”,有的要把老人接到他们家侍奉。两位老人又感动又犯难,正在这时,离他家不远的卫生学校的陈老师来到他家,说:“我们学校六一百零一多名学生都要给您俩当闺女,照看你们”两位老人感动得热泪盈眶,于是卫生学校召开了一个世界上从未有过的“两老喜迎六一百零一闺女”仪式。从那天起,每天三个姑娘轮番到老人家里照料老人笔者感觉这个故事非常典型,事迹感人,听了动人。在讲解并描述过程中,起先笔者提出要求:应当怎么对待老人?最终,笔者归纳总结为什么要敬重老人的三条缘由。通过师生对话,总结了在学校、家里、公路上或在公共场所应当怎样敬重老人,并支配了定期给老人做好事的活动。孤老不孤,儿女满堂!这样陶冶了孩子们的心灵,受到了情感的感染和美的熏陶,强化了敬重老人的道德观念,并付诸实际行动,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浙江省绍兴县钱清镇遗风小学312025) 第5页 共5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