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中传统文化教育研究(共1788字).doc
-
资源ID:10035150
资源大小:13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学校教育中传统文化教育研究(共1788字).doc
学校教育中传统文化教育研究(共1788字)学校教育中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一、学校教育中传统文化教育的迷失在中国,代表着理智指令文化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然而,自近现代以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屡遭极端化批判和错误厌弃。鸦片战争以来,由于屡败于船坚炮利的西方列强,且发现学习欧美的日本竟然如此繁荣,故而在相当一部分中国人看来,老祖宗的东西一无是处,凡是西方的、新的东西,就是好的。为了救亡图存,对外来的种种思想往往不加审视,不分良莠,便饥不择食,囫囵吞枣,而又夸夸其谈,执一废百,对中国传统文化则一概抹杀肆意丑化。于是旧标准尊严扫地,新规范建立无从,在迷乱惶惑中只有情绪化的“为打倒而打倒”。吃着“民主”与“科学”的夹生饭,结果既不民主也不科学,最严重的是民族自信心、文化自尊心的丧失。这些很需要当代学校教育者深刻审视、深思与反省。“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都是划时代的大事,其对中国社会进步的积极推进作用是不可否认的。旧文学改为白话文,教育得以普及,对世界知识的吸收力得以增强。但是,对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却存在重大的缺憾。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都藉着古文保留着,接受白话文学教育的人们看不懂古文,就打不开中国文化宝库。学贯中西、俯瞰古今的优秀学者南怀瑾老先生说:“唐宋以来的中国文化要讲儒、释、道,也就变成三个大店。佛学像百货店,道家则像药店,儒家的孔孟思想则是粮食店,是天天要吃的,我们中国人不吃饭,只吃洋面包,这是我们不习惯的,吃久了胃会出毛病的。”二、中华传统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回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主席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来源。近来,他对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他一再强调要完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把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基因、精神追求、精神标识分学段、有序地融汇到学校教育当中,夯实广大青少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文化根基。1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文化是有思想的人创造的,有系统的思想理论被称为“观念文化”。中华民族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悠久的、绵延不断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文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主要包括:观念文化,主要是儒家、道家、法家、佛教学说等;物态文化,含古器物、古艺术品、古建筑、陵墓、古代服饰等;制度文化,主要包括国家管理体制、人才培养选拔制度、法律制度和礼仪俗规等;心态文化,包括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主观因素,主要以文学、史学、医学等古代典籍为载体。2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1)人文精神。注重社会关系的理智特征,它重视人的道德修养,主张人们通过自身的修养和学习,成为高尚、有理想的人。正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以实现“理”致人和的社会和谐。(2)自然精神。即人与自然的关系,所谓“天人”关系,注重个人与社会的协调,人类与自然的协调。(3)奇偶精神。主要体现为阴阳学说,五行、八卦思想,用其探索自然奥秘,思考问题。孔子“中庸”说,它排除了“不及”和“过”两个极端,得出“一”这种思维方式贯穿于中国古籍。3当代教育呼唤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归当前,学校教育正面临着传统与反传统的矛盾。学校教育一方面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又面临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中华传统文化是历经数千年历史洗礼而流传下来的瑰宝,承载着民族文化的核心价值。众所周知,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在全球化的推动下,教育变革要求尽可能打破它的隔阂状态,更新其教育方法,并确保教育内容对工作领域所发生的变化具有现实意义。作为学校教育的工作者,我们要有时代的紧迫感,要在全球视野下关注民族文化的本土行动。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正迸发出越来越广的影响,孔子学院开遍全球。国学也成为当前人们热议的话题,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时见报端网络,展示出中华传统文化回归之势。肩负着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使命的学校教育,更应该以更加开放、包容的态度融入新时期的教育任务,开启民族文化的新纪元。第 4 页 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