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经贸类院校复合应用型教师发展研究与实践-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面积.docx
-
资源ID:10041885
资源大小:32.25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外经贸类院校复合应用型教师发展研究与实践-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面积.docx
外经贸类院校复合应用型教师发展研究与实践: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面积 摘 要:在复合应用型人才培育的理论探讨成果的基础上,对“复合应用型老师”概念作了界定与阐释,对外经贸类高校实施“外语+专业”或“专业+外语”人才培育模式背景下的复合应用型老师发展问题进行了探讨,在制度建设与政策方面,提出了复合应用型老师发展的详细措施。关键词:复合应用型老师 内化 融合 老师发展 政策与措施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14-4914(2022)07-066-03随着我国的产业结构转型与调整及产业部门的综合化,当今社会的人才观正在发生改变。“复合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复合应用型人才”成为关键词,对人才的要求更加强调:“综合素养高,创建性思维好,创新实力强。”过去的专业教化和特地人才的培育已无法适应社会经济对人才的需求。不难看出,要实现当今的人才观,就要创新人才培育模式,构建复合式教学体系,进行复合式培育,即加强对综合学科、交叉学科课程的设置,实行多学科联合,互为补充,相互渗透;扩大基础课程的学习,驾驭多学科基本理论学问;重视学生思想品德教化,重视实践实力的培育,多让学生了解社会,参加社会问题的调查探讨等等。目前,全国外经贸类院校的办学定位是培育复合应用型人才,大多在实行“外语+专业”或“专业+外语”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培育模式。这就急需一批复合应用型老师。老师是人才培育的根本保证,老师水平的凹凸确定人才培育的质量,即所谓“名师出高徒”。我国高校现在的绝大多数老师是在“专才”、“通才”人才观理念下接受教化的,是否能够担当培育“复合型”、“应用型”、“复合应用型”人才的重任?这值得我们深思。从现有的文献看,我国关于“复合型”、“应用型”、“复合应用型”人才观探讨的落脚点都是学生;而关于如何做好高校复合应用型老师的发展工作的探讨与实践的文献寥若晨星。本文拟立足复合应用型人才观的理论探讨与实践成果,并汲取培育“复合应用型”老师的老师教化理论探讨成果的基础上,探讨高校复合应用型老师发展问题,对于渴望进行“复合应用型”老师发展的高校甚至老师个人而言,供应可资借鉴的和途径。一、我国“复合应用型”老师概念的提出及其内涵界定1.“复合应用型”老师概念的提出。我国的“复合应用型”老师概念形成,主要是起源于“复合型人才观”与“双师型”老师的概念碰撞。复合型人才观是对“专才”与“通才”人才观的继承与发展。复合型人才与“专才”教化和“通才”教化既有区分又有联系。专才,即指“只着意于某一专业甚至一个小专业的某一方面的深化探讨,学问面较窄的人才。”1“通才”通常指学识广博、具有多种才能之人。2而从人才学、教化学的角度,则称横向型人才(all-round person),即学问面较广、发展较全面、活动领域较宽的人才。3那么什么是复合型人才?在美国,inter-disciplinary talent主要运用于金融管理领域和外语领域,一般认为同时可以进行财务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的人员,或者精通亚洲语言如日语、汉语和韩语的并能与之进行贸易往来的人才称为复合型人才(inter-disciplinary talent)。在我国,关于“复合型人才”概念的界定大致有如下几种表述:“所谓复合型人才,是指具有自然、社会两高校科综合学问和业务学问实力的新型人才。”4“复合型人才的培育是指高等学校在肯定时间和学历层次条件下将有肯定跨度的专业学问进行有机的交叉渗透,使受教化者的学问结构和实力结构达到优化组合,成为专业迁移实力较强,一专多能人才的过程。具备这种学问、实力、技能的人即为复合型人才。”5“复合型人才指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学问面宽,实力强,素养高,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6“复合型人才是指那些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具有一二门专业学问,且学问较为广泛,基础较为扎实,在广泛领域具有较强适应性和较高水平,并以自己创建性劳动,在相识、改造自然和社会方面做出某种贡献的人。”7“所谓复合型人才,是指基础理论扎实,学问面较宽,具有较强的学问更新、专业迁移实力和社会适应实力的人才。”8复合型人才探讨的发展轨迹表明,即从学问复合向实力复合的转变,再到后来的偏向人才的实力与素养的复合,再发展到复合型人才中的“学问”被作为基础,更强调社会实力与其他实力的复合。为了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促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适应以实力培育为主线的教化理念并变更我国职业教化中曾经“重学问的传授、轻实力的培育”和师资队伍建设上偏重理论水平的状况,职业教化提出了“双师型”老师的概念。从概念来说,有“双证”说、“双能”说等。总的来看,“双师型”老师的分类都是从同时具有两种职称或两种职业资格(即证书)的角度来论述的。它往往是指既能从事专业理论教学,又能指导技能训练的老师。理论教学的保障是老师资格证书,而技能训练的认同则是其它执业或职业资格证书。9于是,这种要求专业鉴定等的社会认同与“复合型人才观”相结合,从职业教化的领域扩展到基础教化领域,提出“复合应用型”老师,在老师职业得到法律保障的基础上,其“复合型”的特征,也必需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而“应用”这一属性,又强调了该类老师从教的“适应实力和专业迁移效度”。10“复合应用型”老师正是诞生于这种老师职业对社会认同的呼喊之中,它来源于“双师型”老师的“双证”、“双能”理念,在“复合型人才观”的基础上生根发芽。2.“复合应用型”老师的内涵。在我国,“复合应用型”老师的出现,是为了适合培育“复合应用型人才”的须要。国内目前外经贸专业实施的“外语+专业”或“专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培育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停留在“叠加”状态,即由“外语老师用外语讲授外语课程+经济贸易专业老师用汉语讲授经济贸易专业课程”这种模式培育的人才只能是“叠加型人才”而不是“复合型人才”。“叠加型人才”的培育对老师的要求可以是“叠加式”的老师组合,即由外语专业老师和经济贸易专业老师依据开课要求分别担当外语课程(包括专业外语课程)和经济贸易专业课程。事实上,目前多数外经贸类院校是依靠“叠加式”的老师组合在培育“叠加型人才”。叠加的理论学问能否应用?理论学问与实际应用之间往往存在脱节现象。培育“复合应用型人才”的任务客观上要求由“复合应用型老师”来完成。“复合”不是简洁的叠加而是不同的两者或两者以上的交叉渗透、内化与融合。内化了的学问才能融合。什么是内化?内化就是学习者个体在外部环境影响下,将学问转化为自身的一部分,从而在无外界压力的情境中作出应用学问的行为。比如,外经贸类院校“外语+专业”的内化,就是通过肯定的经济贸易专业理论、专业学问、专业思想、专业实力等作用于外语老师,使外语老师产生的某种影响和须要,自觉地将经济贸易专业理论、专业学问、专业思想、专业实力纳人自身学问结构之中,变为自己的学问思想和实力,成为支配、限制自己思想并应用学问的行为的内在力气的过程。内化须要肯定的认知水平。只有对经济贸易专业理论、专业学问、专业思想、专业实力有正确的相识,才有可能内化。认知水平越高,内化的可能性越大。动力因素也是学问内化的重要因素。从外部的客观要求转化为个体内部的主观须要的过程中,动力因素起着主动的推动作用。汲取学问的动力越强,起着自我激励的作用就越大,就有利于学问汲取的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就有利于学问汲取的内化。内化是融合的逻辑起点,融合是应用的前提,内化的程度越深,融合的程度就越高,应用的实力就越强。 第7页 共7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