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钠优秀说课稿例文().docx
2022年钠优秀说课稿例文()例文 优秀 说课稿 钠的优秀说课稿范文(精选 4 4 篇) 一、教材分析 钠是高一化学其次章碱金属的第一节,碱金属是中学系统学习的唯一的金属族元素,通过对钠这种代表性元素的学习,旨在向学生介绍金属元素的学习方法,在中学化学中占有重要位置。对元素化合物的学习主要学习其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保存方式及其用途。这一节即从这几个方面来学习钠单质的性质。 二、重点.难点 1.重点是钠的化学性质钠与水反应 2.难点是试验的视察、分析、尤其是钠与水反应的探究学习。 三、教学理念及其方法。 在本节课教学中我主要体现学教并重的教学理念,老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动手试验、视察分析、老师引导、多媒体协助教学相结合,计算机协助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将其作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工具和情感谢励工具,在多媒体运用时,尽可能使其恰到好处,能通过实际操作的就不去模拟,能学生思索得出的,就不通过多媒体简洁呈现。本节课虽是一节以试验为主的课型,但传统的演示试验和学生试验有很多弊端,如在下列状况下既无法解决。 1.对速度较快的反应,学生还没来得及视察清晰就已经结束,视察不细致则分析不透彻,若放慢速度,反复视察效果更好。 2.原理说明,涉及微观粒子的反应原理的说明,肉眼视察不出,宏观试验不能反映其实质,可用计算机模拟其反应过程,便于学生理解。 3.有危急性的试验,现有条件难以实现的试验,错误操作。这些试验可操作性差,尤其是错误操作,若能采纳动画模拟或插入影象,会起到志向的效果。 4.对微型试验的放大视察,便于同学们同一时间,对同一现象的捕获,视察,分析。 5.由此说,试验课中恰当的便用多媒体手段有助于教学实践的高效完成。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首先大屏幕展示滴水生火图片给学生以想象空间。水火不相融与滴水生火形成剧烈反差,然后老师演示试验,果真是水能生火,学生爱好一下被激发起来。 (二)、动手试验,视察现象,在此期间,老师适时点拔,学生自学、互学、分析、探讨、发言,利用大屏幕对学生的探讨结果进行归纳小结,使分散的学问条理化,如 Na 的物性小结,Na 与水反应现象小结。将试验中的各个结论提取出来,学生感到清楚、明确。 (三)、突显重点,突破难点 1.钠与水反应 钠与水反应是本节重点,需用多种形式、多角度对该反应进行分析,实必不行少的手段,我设计了五种情境下的试验。 首先是在实物展台上老师亲自操作钠与水在表面皿中的反应,这样体现试验真实性,牢靠性。展台上放大以后的反应现象清楚明显,大家在同一时间共同视察试验现象,描述试验现象,共享试验胜利的喜悦。老师适时提问,说明钠的性质。 常规试验。钠与水反应产生氢气的收集和检验,是一常规试验,学生曾多次左类似的性质试验,课用模拟动画达到学问在现的目的即可,这样,节约时间,提高效率。 改进试验。在一废旧塑料瓶中完成。关键是对试验细微环节的视察实力的培育,该试验操作简洁,现象明显,且在实际操作中可提高学生对钠的性质的感性相识,胜利的体验会激发学生深厚的学习爱好,这样的试验可操作性强,不必用多媒体。 探究性试验。利用 型管作该试验收集并检验氢气,采纳先探讨、后评价、再试验的模式。学生对特别的试验仪器感到新颖,探究的欲望强,主动参加,热情探讨,大胆设想,涌跃发言。在此过程中,给学生供应了展示聪慧才智的舞台,培育其良好的探究式思维实力。学生发言五花八门,较发散,利用大屏幕对学生的探讨结果进行对比评价,表现形式直观。学生从中发觉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而启发学生更好的理解、驾驭、发觉规律,尝试解决问题的途径。(针对学生设计的试验分析其错误缘由。钠与水反应若在小容器中进行会爆炸,分析缘由,插入影象文件,警示作用体现多媒体的优势) 进一步改进试验。Na 与水反应很快,这个水面上升又下降的过程是很快完成的。实地演示不宜胜利,对视察不利。在多媒体上可以放慢速度,反复视察,这在一般常规试验时是不行能实现的。利用多媒体动画模拟,给学生视察分析和理解的空间。 爱好试验水上芭蕾 钠在苯和水的混合液中反应。(体现学科渗透)在对试验的平安性进行分析后,学生动手完成。 五个试验下来,要适时小结,将五种不同装置放在一张图上,对 Na 与水的反应进行了深化细致的培析,用多媒体进行重现小结。体现了探究过程的渐进行,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而清楚印象。 2.Na 与 CuSO4 溶液反应 钠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机理较抽象,是本节教学的难点,动画将其过程形象的展示出来,这样微观粒子的运动和反应过程简洁清楚的呈现出来,使抽象的学问直观化,达到深化浅出的效果! 4.性质总结 钠的性质总结用线形关系,清楚条理。 5.用途展示 此做为上节布置的作业,让学生网上收集有关资料,学生作业展示过程,使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认可,也是资源共享,共同提高的的过程,资料的收集液使课堂教学的延长。 (画面:高压钠灯,漂亮的不夜城有钠的一份功劳,秦山核电站,核事业发展离不开钠与钾合金原子反应堆导热剂) 总之,一节以试验为基础的化学课,在多媒体的辅导下,突破了很多常规试验不易解决的重点难点,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难训练供应了较志向的手段。 一、说教材: 钠是高一化学其次章碱金属的第一节,碱金属是中学系统学习的唯一的金属元素族,是学习元素周期表学问的前提和基础,通过典型的代表元素钠的学习,初步学会元素族学问的学习方法以及结构、性质、存在、用途之间的联 系。钠-本节学问教材包括三部份内容: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钠的存在用途。 二、说重难点: 1、重点钠的化学性质-钠与水反应 2、难点对钠的性质试验的视察、分析、探究性学习 三、说教学目标: 1、驾驭钠的化学性质 2、了解钠的保存、用途 3、初步从钠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相识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四、说教法: 本节课主要体现学教并重的教学理念,老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本节教材为边讲边做试验模式,重视试验给学生的感性相识,通过试验演示、学生视察分析、老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培育学生分析问题的实力和科学的学习看法。在教学中,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如何视察试验现象,以及如何依据现象分析钠的相关的性质。 本节学问,课本讲解依次是先讲解物理性质,后讲解化学性质。由于这节课是以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为主,为了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节课,我将学问作了一些处理,先讲解化学性质,在学生探究了钠的化学性质,并分析现象本质缘由后,再讲解物理性质。物理性质是学生依据学问原理自己推理得出的,而不是教材生硬的灌输的。学生的学习效果要好些。 五、说学生的学法: 本节学问,学生要重视试验分析,注意分析各种现象的缘由。学生的学习以探究式学习为主,重在培育科学的学习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通过练习书写钠、钾的原子结构简图,并引导学生察看课本中的锂、钠、钾、铷、铯等原子结构简图,通过对原子结构的分析,电子的得失关系,得出碱金属元素名称的由来。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纵观高一化学教材有关章节内容。如:碱金属、卤素、氧族元素、碳族元素等内容。引导学生了解课本元素族学问的编排方法,每一族元素相关学问都是以某一元素为代表,然后按肯定的原理递变, 推理得出其它元素性质。在此,老师可简洁介绍元素化合物学问学习的一般方法:结构确定性质,性质确定存在和用途,让学生建立化学思维模型,然后引出碱金属元素以钠为代表,进行相关学习。 (1)钠的保存:(演示)(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钠为什么保存在煤油中,提出悬念,等待后面试验验证。) (2)钠的化学性质: 钠与氧气反应 切开钠,引导学生视察切面颜色。思索:A、钠为什么可以轻易切开?B、切面颜色怎样?说明什么? 在石棉网上加热的过程中,留意视察现象 A、钠熔化成闪亮的小球 B、猛烈燃烧,火焰黄色 C、生成淡黄色粉末 思索;1)受热熔化的缘由 2)小球是银白色,说明什么 3)猛烈燃烧说明什么 另外,老师讲解钠与氧气反应的两种产物 Na2O、Na2O2 的区分。如条件、稳定性、颜色。 钠与水反应 A、将一小块已吸干表面煤油的钠用铝箔包好,扎孔,放入水中,用倒立的试管收集氢气,检验气体。(复习氢气的检验方法。) B、引导学生重点视察钠与水反应的试验现象。分析产生现象的缘由。如:浮、熔、游、红、声。学生经过探讨后逐一得出结论。 学问巩固复习:对钠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的氧化还原分析及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学问拓展:钠与盐溶液反应、钠与酸溶液反应的现象与分析举例钠与硫酸铜反应,钠与硫酸溶液反应,学生思索,得出结论。 (3)物理性质: 经过钠相关的几个化学试验后,学生很简单推理得出钠的相关物理性质:颜色、金属光泽、密度、熔沸点、硬度、导电导热性等。 (4)存在:驾驭钠的性质后,思索、复习巩固钠的保存,进而推理得出钠的存在(自然界的以化合态存在)。 用途;由性质推理书上相关用途的原理,对用途作些了解。 七、本节课小结: 本节课重点在于学生的探究性学习,通过引导学生对钠的性质的学习的回顾,归纳钠的性质,归纳总结元素族的学习方法:结构确定性质,性质确定存在和用途,回应前面的学生思维模型的构建,驾驭科学的学习方法。 八、布置作业。 作业形式以围绕钠的性质出题:氧化还原分析或计算等内容。 我说课的题目是:钠的重要化合物。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作用和地位 钠的重要化合物属元素化合物学问,是学生第一次综合运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学习元素化合物,这种学习模式将为今后元素化合物的教学做铺垫。 2、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 通过对 Na2O 和 Na2O2 性质的探究,驾驭 Na2O2 的重要化学性质及应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氧化钠和过氧化钠性质探究和比较,使学生体会到物质组成相差不大,性质却千变万化的道理。 (2)通过 Na2O2 和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现象,进一步提高视察实力和思维实力。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通过钠的化合物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爱好。 通过试验教学与探究,培育学生的科学看法和科学精神。 通过合作与探究式学习,培育学生擅长与他人合作的良好心理品质。 二、学情分析 1学问储备:在初中阶段,学生已学过燃烧的三要素,通过上节对金属钠的学习,学生也普遍具有了探讨的热忱。 2学生特点:高一学生的化学学问和试验技能均有限,虽对探究性试验感爱好,但却不肯定能够主动地主动地去视察、思索和探究本质。故:本节课中,我将多设疑、多激疑引导,让学生都能动起手来,把试验作为探究未知领域的手 段。 三、教法、学法与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 采纳试验探究、分析对比、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以提出问题→设计试验→视察现象→分析缘由→得出结论的程序进行教学。 2、学习方法: 本课学习主要使学生驾驭:视察现象→分析缘由→得出结论→综合运用的学习方法和试验探究、对比探讨的学习方法。 3、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和演示试验优化课堂教学 四、教学程序设计 【新课引入】: 设计滴水生火吹气生火趣味试验 【试验探究】: 1.滴水生火试验探究 通过试验首先让学生视察 Na2O2 的样品,得出 Na2O2 的物理性质。紧接着引导分析: 棉花为什么能够燃烧?如何符合燃烧的三要素? 从而推想出反应的产物?并设计试验来检验。 为了将学生的感性相识上升到理性相识,从方程式的角度对反应进行分析,得出 Na2O2 中的-1 价氧元素化合价既上升又降低,是学生在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时不会出现错误,强化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学问。2.吹气生火试验探究 结合上述对 Na2O2 与 H2O 反应的探讨及燃烧的三要素,学生很自然地得出Na2O2 与 CO2 反应的产物,从而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向 Na2O2 与 H2O 反应后的溶液滴加无色的酚酞试液。无色酚酞试液变红,且半分钟内褪色。同时引领学生联系人在呼吸时吸入的是 O2,呼出的是 CO2 的实际及反应过程中化合价的改变,总结 Na2O2 的用途(氧化剂、漂白剂、 供氧剂)这样把性质和用途自然地联系起来,学生易于理解和驾驭。3.Na2O的性质碱性氧化物的通性 【创新应用】: 创新应用一: 探讨如何设计用过氧化钠与水制氧气指导思索:固液→气体探讨沟通:展示各自的设计。 创新应用二: 金属钠着火怎么办?Na2O2 应怎样保存?有哪些方面的应用?指导恩考:结构性质保存、应用 回答沟通:金属钠着为主要生成过氧化钠,所以不能用水或二氧化碳来灭火,得用砂子盖灭;过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反应,所以得密封保存;过氧化钠主要可以应用于呼吸面具和潜水艇及航天飞行时的供氧剂 【总结归纳】:学生自主总结完成对 Na2O2、Na2O 学问的整理。 【练习强化】:布置作业:以表格的形式总结归纳 Na2O 与 Na2O2 性质对比。 以上就是今日我所说课的内容,感谢各位专家评委的莅临指导! 我说课的内容是中学化学必修 1 第三章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我的说课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教材分析,学生状况分析,教法、学法和教学手段,板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中学化学必修 1 第三章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金属钠的性质。钠是一种典型的金属元素,也是中学阶段学习的第一种金属元素,学习本节内容对以后其他金属的学习有指导性作用。这节课通过学生自主学习, 试验探究钠的性质、形成肯定的学习方法具有重要作用。这不仅为学生学习必修2 中的元素周期表的学问供应了肯定的基础。而且学生在获得相关化学学问和试验探讨技能的同时,激发学生为自我发展和社会生产进步学习化学的爱好。 2、教材内容分析 (1)钠的原子结构及物理性质的推想。 (2)钠的物理、化学性质。钠的物理性质着重强调钠的密度小、质软、熔点低;钠的化学性质着重强调钠与氧气、水反应的探究试验。 3、教学目标分析 学问与技能:了解金属钠的物理性质;驾驭金属钠的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依据试验探究金属钠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通过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了解金属钠的应用。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通过试验探究,养成仔细、严谨、科学的试验看法;通过合作试验,养成团结合作的精神 4、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1)钠的化学性质,尤其是钠与水反应。 (2)难点:试验操作、视察和分析,尤其是钠与水反应。 二、教法分析 1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识过氧气、氢气、碳等物质的基本性质,对这些物质的性质的学习主要是驾驭其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存在或保存方式及现实社会中的用途,另外在初中学习中也驾驭了一些基本的化学试验操作技能,领悟到化学式一 门以试验为特征的重要学科,化学试验的丰富性和真实性必将会引发学生学习的趣味性。这节内容之前学生学习了原子结构和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等基本学问,这更有利于学生深层次礼节钠的性质,达到学问的前后联系和融会贯穿 2、导型高效课堂教学法 本节采纳导型高效课堂教学法,结合试验演示和多媒体展示,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 三、学法分析 1、让学生自己做试验,强化学生试验的基本操作,培育学生的试验实力,提高学生的化学试验素养,增加合作的精神。 2、让学生学会分析:视察现象分析缘由得出方法综合运用。 3、帮助学生抓住关键、驾驭重点: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抓住结构性质存在和用途这条线。结构确定性质,性质是结构的详细体现,性质又确定其存在和用途。 四、教学过程 1.分发导学案,学生自学并完成导学案内容。 2.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小组为单位,探讨解决问题。 3.小组代表回答问题,老师做点评。 4.针对回答状况,老师进行讲解。并在对应的学问部分展示试验。 5.小页练习。 6.评讲答案,发觉问题。 7.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这节课突出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理念。以学生进行自主为主,并结合试验现象视察、发觉问题、提出问题、合作探讨、解决问题。老师帮助归纳总结为辅。培育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训练学生试验操作技能;培育学生试验视察实力、归纳总结实力。促进了学生团体协作。并让学生体会探究科学的乐趣。突出新课标的理念,重在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的实力和爱好。 以上是我本节说课的内容,恳请各位专家和领导多提珍贵看法。 第16页 共16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