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乡镇年度文化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范文.docx
-
资源ID:10051545
资源大小:35.61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年乡镇年度文化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范文.docx
2022乡镇年度文化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范文201X年我乡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以党的xx大和xx届四中、五中全会重要思想为指导,仔细实行科学发展观,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文化、广播、新闻出版等工作的路途、方针、政策。坚持“二为”方向和“双一百零一”方针,培育群众崇高思想、美妙心灵、纯净情操、高尚人品,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全乡人民的道德素养和文化素养,唱响主旋律,扎实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文化工作:一、加强业务技能学习,适应新形势下文化宣扬的须要文化站工作人员主动参与了县相关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大家对文化宣扬工作的相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对全乡各级干部进行了文化外宣学问业务等培训,使全体干部的素养有了较大提高。二、强力推动小康文化村建设根据县委、政府提出的文化强县战略,我乡以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努力提高文明新村的文化含量,先后建立起了向家营、秦家岭、竹子坎、擂鼓寨、苟家碥等村的文化书屋。对全乡每个文明新村建设均进行了实地指导,开通了10个村的应急广播,建好了5个文化大院,4个文化示范村。美化住居环境、向农夫传授农业科技学问、供应农业信息、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与此同时与各相关单位亲密协作,将文化建设纳入学校、村社、院户及单位的建设之中,在创建中有组织机构、有人员、有设施、有活动。并将其纳入考核之中,有力地促进了小康文化建设。主动开展“四项宣讲”活动,共组织宣讲队10个,在全乡10个村共实行了20场次的宣讲活动,有力的推动了主题教化,亲密了干群关系。三、强化阵地建设修建了乡文化站办公阵地,配备了电视,音响设备及其它文化设备。建成农家书屋10个,配备书架32个,各类图书19500余册,建立农家大院5个,为丰富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创建了较好的条件。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辖区小学实行了庆“六一、国庆”文艺演出活动,政府机关职工篮球、乒乓球竞赛,增加了干部职工的友情,丰富了大家的业余生活。五、其它文化工作也有序开展(一)加强了对碉堡粱遗址、严家大院、坪里周氏墓群等重点文物爱护单位的划界爱护。(二)全面完成文物普查后续工作,全乡十个村文物点普查登记全面结束。完善了相关爱护机制。(三)搞好红军文物实物征集工作。(四)每季度组织力气对文化市场进行清理整顿,对相关业主进行了政策法规和业务培训,加强了对外来文艺演出团体的管理,既活跃了当地文化市场,同时也净化了文化市场。六、201X年工作安排(一)重大节日文化活动1、组织开展元旦春节期间的歌舞巡回慰问演出活动。2、开展“五四青年节”,学校、乡级单位庆祝大会暨文艺演出活动。3、国庆美术、书法及男子篮球竞赛。4、举办35期文化活动培训活动。5、帮助县级相关部门开展好各项文体活动。(二)内部设施建设1、制作各类制度牌匾。2、配置照相机、健身器材等相关设施。3、修理综合文化站房屋及配套设备。4、完善综合文化站档案资料。(三)日常工作1、帮助抓好校内文化工作。2、抓好农家书屋及社区书屋建设工作。3、建好一个文化示范村、建好23个文化大院,48户文化大户。4、切实做好文化市场管理工作。5、搞好文物爱护、宣扬、普查、登记工作。6、搞好民间文学搜集整理工作。7、协调组织开展好多样性的文体活动。8、确保综合文化站常年开放时间,每周不低于三个工作日,每天不少于三个小时。9、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总之,20xx年全乡文化工作虽然取得了肯定的成果,但我们清晰地相识到还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一是综合文化站阵地建设有待完善;二是基层文化活动经费不足,影响文化活动的开展,我们决心仔细总结,仔细探讨思索,大胆创新,解决好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力争来年工作再上新台阶。在新的一年,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细心指导下,在党委政府的坚毅领导下,把农村群众文化工作列入党委政府的主要工作议事日程来抓,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为实现文化强县、文化强乡目标而努力奋斗。期间,全市科技工作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将来”的工作方针,仔细实行各级党委、政府决策部署,深化实施科技创新驱动战略,不断优化科技创新政策环境,大力推动产学研联合创新,加强企业研发平台建设,努力推动学问产权战略实施,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全市经济转型跨更加展供应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全市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9%以上,我市先后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国家学问产权强市”等称号。一、强化扶持引导,全力营造推动科技创新的良好环境。强化领导,健全组织,完善政策,加大投入,主动营造有利于科技进步与创新的良好氛围和发展环境。一是建立齐抓共管的推动机制。成立了科技创新领导小组,市委、市政府定期听取科技工作状况,市人大、市政协定期开展视察活动,探讨推动科技创新的工作措施,将科技创新纳入镇街特色化发展、差异化考核评价指标,建立了齐抓共管、协调推动的科技创新管理体系,有力促进了工作开展。二是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政策。仔细落实国家省市关于支持科技发展的各项政策,先后修订出台了关于实施“千企升级”安排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有关政策、关于促进工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有关政策等文件,提出了设立新兴产业发展股权引导基金、激励建设中小企业创新服务平台等支持企业创新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日趋完善。设立了2亿元的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专项基金和1010万元的科技创新专项基金,对企业科技成果创新及产业化、专利申请、创新平台建设、产学研合作等赐予1万元到200万元不等的嘉奖或补助。三是建立健全科技进步投入机制。坚持政府调控和市场机制相结合,建立政府引导、市场驱动、企业为主、多元参加的科技投入体系。市财政坚持优先加大科技投入,财政科技应用探讨与开发经费逐年增加。期间,财政科技投入总额预料达到13985万元,其中20xx年财政科技投入总额预料为3000万元 ,是20xx年的1.8倍。全市企业科技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达到3%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以上。四是强化科技宣扬与普及。广泛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立足提高农夫科技意识和技术应用实力,与市委组织部、宣扬部、市科协等联合常年开展了送科技下乡活动、科技活动周、科普宣扬周等活动,年均举办技术讲座、技术指导等活动120场次。五是强化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围绕我市重点发展的产业领域,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强化政策激励,加强科技人才的开发、引进、培育和运用,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敏捷采纳“挂职兼职”、“院士服务团”、“周末工程师”等柔性方式,累计引进各类创新人才140余人,为企业举荐高层次人才60余人。全市拥有国家“千人安排”人才1名,国家“科技创新创业人才”2名,山东省“泰山学者”2名,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1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8位院士分别与我市5家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共引进各类科技成果14项,开展合作项目6项。二、强化培植提升,推动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化发展。坚持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措施,围绕精细化工、机械机床、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领域,集中优势资源,推动科技创新,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布局优化、总量扩张和集群发展。20xx年,预料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完成33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23%。一是提升企业创新水平。集中优势创新资源,实施了一批技术水平高、转化效果好、产业带动强的科技安排项目,重点培植一批的骨干科技型企业做大做强。期间,共组织实施市级以上各类科技安排项目207项,其中国家级34项、省级62项,累计争取上级科技扶持资金11584万元,年均争取扶持资金2316万元。20xx年底,全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将突破50家,是20xx年的3.2倍,占枣庄总数60%以上,其中国家火炬安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6家。拥有省级创新型企业14家,是20xx年的2.8倍。二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抓住打造机械制造、煤化工千亿级产业集群的战略机遇,加强技术集成、联合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规模膨胀。威达重工、大地机床、华强精密机床等14家高新技术企业联合山东省机械设计探讨院、济南高校等4家高校院所,胜利创建了山东省首家“中小机床产业技术创新战略示范联盟”,形成了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业技术创新链条。我市中小机床产业集群胜利创建为“国家火炬安排中小数控机床特色产业基地”,成为XX市首个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标记着我市机床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实力建设迈上了一个新台阶。20xx年,又完成了国家火炬xx市玻璃精深加工特色产业基地的申报工作,获批后我市将拥有2家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鲁南高科技化工园实施了总投资180亿元的联想控股化工基地一期、总投资37.8亿元的新能凤凰72万吨甲醇、总投资30亿元的中盛化工基地、总投资13.5亿元的瑞达化工聚丁烯等项目,为打造煤基新材料产业园奠定了坚实基础。大坞生物制药、级索新能源、西岗苯制品、鲍沟玻璃制品等一大批新兴产业特色园区初具规模,渐渐形成“一镇一园区,一园一特色”的发展格局。三是主动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引导支持企业在高端装备制造、电子通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领域开展科研攻关,集中攻克了“vmc1600u五轴联动立式加工中心”、“高性能通信电源用磁芯的研发与生产”、“一体化连续流含油污水处理装置”等一大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其中,腾达不锈钢的“高清洁自动焊丝研制开发技术”等36项技术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海冠化工“酚醛树脂改性聚苯乙烯泡沫的研制”等91项技术通过市级科技成果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围绕威达重工、益康药业、辛化硅胶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领域重点企业,大力推广应用先进制造、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等技术,着力提高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档次,年均引进推广新技术、新成果85项以上。三、强化联合创新,加快技术研发和服务平台建设。不断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健全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增加了企业核心竞争力。一是加强产业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建设。集中优势资源,重点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提升产业整体创新实力,抢占行业发展“智高点”。在机械机床产业领域,与山东省机械设计探讨院合作,投资5000万元建设了xx市机械工业生产力促进中心,打造集产品研发、技术创新、质量检测和市场开拓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建立了国家机床质检中心,成为全国唯一设在县级城市的国家级质检中心,为机床企业供应检测参数1010多个,解决共性技术难题320余项,帮助9家企业研发新产品16项。在煤化工产业领域,建立了国家水煤浆气化及煤化工探讨中心等1家国家级、2家省级工程技术探讨中心;其中,国家水煤浆气化及煤化工探讨中心研发的新型多喷嘴对置水煤浆气化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二是加强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期间,全市新设立省级重点试验室1家、省级国际科技合作中心4家,新增省级院士工作站6家,总数达到7家,新增省级工程技术探讨中心7家,总数达到10家,新增市级工程技术探讨中心12家,总数达到31家。各类研发平台创新活动日趋活跃,创新实力显著提升,期间,年均取得各类科技成果190项以上,研发各类新技术、新产品85项以上,其中,3个新产品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4项成果获省科技进步奖。二是加强科技沟通服务平台建设。截至目前,我市80%以上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均开展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清华高校、浙江高校等国内101多所知名高校院所建立了稳定的技术合作关系。我市主动与中国矿业高校合作对接,胜利引入国家级高校科技园分园,联合共建的总面积达4万平方米的xx科创园项目快速推动,建成后可容纳在孵科技企业101家以上,将形成以互联网+、智能制造、软件与电子信息等为主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三年内主动创建成为省级、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三是主动开展多种形式产学研沟通对接活动。实施“科技联姻”工程,开展多种形式的“招商引智”对接活动,大力引进各种形式的学问创新载体落户或开展活动。先后举办了中国()科技创新成果交易博览会、全国晶型药物研发技术研讨会、中国民营科技企业创新发展论坛等重大活动;邀请两院院士专家20余人来我市开展技术讲座、学术会议和现场指导等活动68场次,引进高层次科技成果120项;在科技创新成果交易博览会上,签约技术合作项目13项,完成技术交易成交额2.2亿元。第13页 共13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