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的探讨_如何养老.docx
-
资源ID:10054748
资源大小:34.12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我国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的探讨_如何养老.docx
我国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的探讨_如何养老摘要:农村家庭养老功能弱化、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社会保障不够健全、社会养老机制滞后、法律依据缺乏和养老意识淡薄,彰显了建立和完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急迫性,这不仅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期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关键词:社会保障;农村养老;人口老龄化;改革措施“社会保障”(SocialSecurity)一词最早出现在美国1935年颁布的社会保障法中,也有人将其译作“社会平安”,是指国家运用法律、行政手段设立的,目的在于保证社会成员基本生活须要的各项目支出的总和。社会保障的干脆目的是为社会稳定和发展服务,是国家通过法律强制实施的社会政策。作为一个发展中的泱泱大国,八亿农夫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问题干脆关系到国家的旺盛和稳定,始终以来,国家都很重视社会保障工作的建设和发展。为了进一步贯彻执行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到2022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的战略目标,必需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工作。一、农村养老现状(一)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在加剧2022年中国统计年鉴显示,我国65岁以上人口达到111212万人,占总人数的9.36,并且每年还以3的速度递增,东部沿海农村人口老龄化的速度还要快于其他地区。根据目前的人口比例及增长速度推算,2035年全国人口将实现零增长,人口数量将达到15亿。实施安排生育政策后,我国农村人口的年龄结构发生了重大改变,2022年12月,全国老龄办发布的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显示,到2022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增加到1.49亿,占全国总人口比例11.3,其中农村老龄人口占全国老龄人口总数的60,我国农村已经完全进入人口老龄化,它所带来的最干脆、最现实的问题,就是高龄、失能老人养老问题,尤其是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尤为突出。人口老龄化不仅给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压力,同时也给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二)社会保障有限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人口达13亿之多。而从社会保障费的支出看,占总人口20左右的城镇居民享受了89的社会保障费支出,而占总人口80左右的农夫享受的社会保障支出却只有11,从覆盖面看,城镇达91,而农村只有9。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享受着完全不同的社会保障待遇,从而也进一步拉大了城乡差距。2022年12月,全国老龄办发布的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显示,到2022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增加到1.49亿,占全国总人口比例11.3,其中70以上的老龄人口分布在农村地区,而农村老人中约有90享受不到社会保障。二、我国农村养老存在的问题(一)家庭养老功能在弱化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异地就业使老年人受到照看更加困难,农村的“空巢家庭”越来越多。老年人体力有限,而留守在农村的老年人仍须要靠劳动来维持生计,有些老人还要兼顾起照看孙子辈的任务。同时,外出子女的土地多交由父母耕种,这样就更加重了农村老人的劳作负担,他们在生活中面临的困难在不断增大,这种人口流淌的加剧,干脆导致了家庭养老实力的下降。(二)家庭养老成本提高上世纪七八十年头起先实施的安排生育工作,使我国人口增长得到了有效限制,但是也带来了养老难的实际问题。根据规定一户只能有一个孩子,农村家庭的子女在渐渐削减,家庭小型化越来越普遍,核心家庭的比例会越来越大。70后与80后已成为农村家庭的支柱,一对夫妻至少要赡养四个老人和一个小孩的“421”倒三角形家庭模式将给这一代人增加很大的经济、生理和心理压力,一旦家庭成员出现不测,巨额的医药费、养分费等开销将会给这些家庭带来严峻的经济压力,农夫子女的养老负担也渐渐演化成突出的社会问题。另外,教化支出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原来就拮据的生活更加贫困。一些夫妇重视子女的教化和成长问题,有限的时间、精力、财力都投向了独生子女,产生了“重幼轻老”的现象,忽视了对老人的供给,对传统家庭养老产生负面影响。三、我国农村养老问题的存在缘由(一)财政投入不足近年来农村老年人口社会保障工作取得了肯定的成效,但仍旧存在着很多问题。目前仅有“五保”老人才能得到社会救济性的保障,其他绝大多数老年人基本上未被纳入社会保障的范畴,即使有些纳入保障范围的老人所得到的资金和服务也难以满意其生存须要。另外,随着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农夫可支配收入中用于投保的资金特别有限,而国家只给政策不给资金,致使农夫参保率始终比较低,从而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水平偏低。另外,当农夫投过社保,须要申请救助时,繁琐的手续和流程又影响了农村社保的效率。(二)养老意识淡薄农村年轻一代多是独生子女,在众人呵护下长大成人,多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加之受外界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影响,他们并不像以前那样看重家庭、亲情、养老和尽孝,而是更注意追求自己的胜利和个人的享受,因此使得赡养问题的纠纷不断,而这代独生子女尊老、敬老、养老的价值观念的淡薄,给农村养老问题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三)养老模式特别单一随着人口流淌的加剧,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在渐渐弱化,而新型的社会养老模式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长期以来,“养儿防老”在农村始终是主流思想,因此老人的赡养都是由家庭独立完成,这种传统的、古老的保障模式,也会影响新的、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社会养老机制的建设。而赡养年老多病、无依无靠的老年人,多年来我国实行的是“五保”和“低保”,集中和分散供给为主的养老方式,基础是集体经济的丰富,但是农村集体经济渐渐走向薄弱,尤其村级经济已走向瓦解,而财政下拨资金有限,一些敬老院设施简陋,缺乏专业人员管理,社区养老、集体养老成了农村养老的补充形式。(四)法律依据缺乏监督保证机制缺乏,法律制度设计不够完善。到目前为止我国社会保障法仍未制定出台,由于立法滞后,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的开展没有特地的法律规范,很多工作只能靠政策规定和行政手段去推行。由于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缺乏统一规范的操作规程,所以临时性和随意性较大,保障程度较低,一旦发生争议,仲裁机构和人民法院往往无法依据有效的法律规定进行仲裁和判决。由于制度上的缺陷和执行中的不到位,导致农夫对社会保障的受益缺乏信任感。政府间社会保障事权划分不合理、支出责任不清晰等问题仍比较突出,下级依靠上级、地方依靠中心的现象比较普遍,理顺中心和地方以及各部门在社会保障领域的分工和职责非常重要。对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的管理和运用状况缺乏有效的监督,导致农村社会保障资金被挤占、挪用、截留或贪污等现象比较严峻。四、保障和解决农村养老问题应实行的措施为了尽快解决农村养老问题,我国于2022年10月起先在10的县(市、区)逐步实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试点,以个人、集体、政府合理分担,以中心财政出资占大头的方式让亿万农夫享受到有国家财政补贴的养老生活,这是中心财政对于农村养老的一个分担的起先。(一)加大对农村养老保障的投入,扩大农村社会保障的范围第一,财政要加大对老龄工作经费的投入,大力发展老龄事业;加大对乡镇、村、社区的财政支持力度,提高基层社区干部、工作人员待遇,确保各项工作有人做、情愿做,调动工作主动性。其次,建立完善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扩大农村低保的覆盖面,特殊是要解决农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问题。第三,发展农村合作医疗事业,建立大病医疗、小病医保的医疗救助机制,切实解决农村老年人有病能医、有病敢医的问题。(二)加快社保立法步伐第一,政府应针对农村实际状况,提早制定并实施各种社会保障法规和政策,以立法的形式明确规定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以使农夫的各项养老保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其次,加强法律的监管力度,建立多种形式的监督机构,以形成政府、社会、事业经办单位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制约为一体的监督体系,确保养老基金平安有效运行。养老保障金是农夫的保命钱,必需要做到专款专用,严防挤占、挪用、截留、贪污等现象发生。第三,把农夫养老纳入法制化轨道,让老年人的赡养权益和子女应尽的义务详细化、公开化,以便于实际操作和监督。(三)加大宣扬教化力度第一,通过电视、报纸、收音机、学校、社区等多种渠道进行宣扬教化,弘扬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提高对农村养老问题的相识,特殊要强化青少年一代的尊老、敬老、爱老、养老的社会意识;主动宣扬尊老、敬老的典型人物,在经济上赐予肯定的嘉奖和补偿,对侵扰老人合法权利的行为赐予指责和揭露。其次,提高相识,转变观念,打破传统“养儿才防老”的错误观念,使女儿和儿子同等担当养老的责任。第三,巩固家庭养老模式的同时,要树立多方式、多渠道养老的观念,变更完全依靠后代养老的思维方式,决不能将养老仅看成是一家一户自己的事情。(四)加大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力度第一,主动宣扬参保的好处,让人们了解并自觉、自愿地相识和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引导部分经济条件好的农夫参加商业保险,以减轻年轻一代养老压力。其次,从农村的实际需求和可能动身,重点发展农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的同时,逐步建立和完善工伤、失业、生育等其他多种补充保险,进而构建一个和谐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险制度。(五)加快建立社区养老和集体养老模式体系第一,兴建敬老院、特殊护理老人院等,完善各方面配套设施,规范管理,使老人住得舒心,家人放心。其次,建设一些老年人消遣设施,如老年文化、体育、教化、消遣场所等,丰富老人的精神生活,以满意各种不怜悯况老人的须要。第三,为老人供应多种社区服务,如钟点工、保洁、送饭、洗澡、理发、体检、购物等日常生活照看和护理服务。建国60年来,我国的经济实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国家财政还没有供应高额社会保障资金的实力,所以,将来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特殊是养老保障方面还要以家庭养老为主,各类保险为辅,增加社会养老等方式,全社会共同努力,逐步解决养老问题,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美妙生活。参考文献:1、郑功成.社会保障学概论M.复旦高校出版社,2022.2、周晓燕.浅析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J.经济理论探讨,2022(12).3、郑若愚.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现状分析及对策J.经营管理者,2022(9).4、陈玉玲.农村养老问题探讨J.河南农业,2022(5).5、仲瑞.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新思索J.党政论坛,2022(5).(作者单位:袁娟,新疆财经高校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刘录录,新疆财经高校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陈学龙,上海德昕日化有限公司) 第9页 共9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