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如何从根本上调动起教师的积极性_情感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根本.docx
-
资源ID:10056775
资源大小:31.89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教育改革如何从根本上调动起教师的积极性_情感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根本.docx
教育改革如何从根本上调动起教师的积极性_情感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根本 摘 要:老师是教化改革的主体,在教化改革中,将老师置于何种位置体现着不同的哲学范式。三十年来我国老师教化存在素朴实在论、实践论和生存论三种哲学范式,提出老师教化只有走向解放论的哲学范式,才能真正调动起老师的主动性。关键词:老师教化;教化改革;老师主动性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19-0118(2022)08-0092-0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老师教化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有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概括。从时间段的划分上,我国的老师教化改革经验了“全面复原快速发展全面改革创新发展”等四个时期1。在教化体系的发展上,我国老师教化经验了从“重建独立设置的师范教化体系”到“探究开放的老师教化体系”的发展过程2;从核心理念角度看,则经验了从“培训(training)”到“教化(education)”再到“学习(learning)”的发展过程;老师教化机构的名称也从“老师训练学校”到“老师教化中心”再变更为今日的“老师发展学校”、“老师学习探讨中心”等。3这几者从实质上来讲基本是一样的,也是与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特征是相符的。那么,从老师与教化的关系上来看,从老师教化实践背后所反映的形而上学思维特征来看,不同历史阶段背后又各自有着什么样的特征呢?一、三十年来老师与教化改革关系的分析与反思笔者认为,这里主要体现了三种不同的哲学范式,体现着三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体现着老师与教化实践关系的批判与反思。(一)传统老师培训背后的素朴实在论范式何谓素朴实在论?反映在教化领域,其主要思维特征是,强调教化的客观规律性,强调老师应当具备的客观学问和客观实力,提高老师自身的素养。因此,这一时期的老师教化,具备如下特征:在传统老师培训中,注意的各种学问的学习,如理论学问、学科学问、教学学问等,通过这一方式老师获得新学问、新技能。在此基础上,老师被培训为驾驭学问与技能的工匠型老师。这种培训不关注老师的感情,只注意老师纯粹理性的发展,把老师发展视为依靠于专家、各种形式的培训、观摩等外部力气的结果。(二)老师反思背后的实践论范式实践论强调要不断从反思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入手去理解和把握主体和客体、主观和客观、人与世界的关系,它凸显人的主体地位,张扬人的主体性,因而成为新的范式。在这一时期,老师教化的名称从“师范教化”转变为“老师教化”,老师的专业发展、老师教化才智、教化反思”等成为关键词,叙事探讨、行动探讨、建构反思共同体成为很受欢迎的探讨方式。(三)关注老师生活背后的生存论范式生存论范式不仅要关注老师职业所需的学问、技能与综合素养,更关注老师的须要、自由与尊严,关注其作为人的人生意义的彰显与价值生命的实现。其首要问题是把老师当“人”来理解,把着眼点放在老师的身上而不是外在于“人”的职业学问、实力或技术上,直面老师的教化世界和本己利益。反映在老师教化探讨中,“生活”、“生命”、“生存”、“以人为本”等等成为这一时期的关键词。二、存在的问题改革开放三十年来老师教化历程反映着当代老师与教化之间存在的多层次的困难关系。首先,教化是老师参加社会分工获得生活资料的途径,也是老师生存意义得以确定的最基本途径。从古到今,老师从事教化,对老师的基本职能之一就是获得生活资料。这是一项基本领实。尤其在市场经济的今日,当老师所须要的生活资料大都须要通过市场而得到满意而老师的收入来源又主要是通过教化工作而获得时,教化对于老师的生存意义就更为突出。其次,教化内在规定着老师的存在方式。不同时代、不同社会会有不同的教化理念、教化目的和教化制度等等,而这些都内在地规定着老师工作方式,内在地影响着老师的思维方式、人格特征和实力结构,从而确定着老师的存在方式。再次,教化效率与质量影响着老师的生存质量。教化的对象是人。社会对人的发展的要求规定着老师的工作目的和工作内容,教化制度规定着老师的工作方式,而这些的背后都渗透着学校教化对教化对象发展规律的把握,影响着老师的教化效率和质量,从而影响着老师的生存质量。当今社会,老师的压力、职业倦怠等问题都无不与教化的效率与质量紧密相关。正是低效率的甚至违反教化规律的教化加大了老师工作的难度,并深刻影响着老师的生存质量。因此,教化是老师的存在方式,它与老师的生命存在内在一样。然而,当西方的生存论哲学风靡全世界并被国人引进教化领域而备加推崇时,他也遭到了批判,同时也面临着各种问题。在西方,有学者这样指责生存论哲学。它“能够达到对人的生存意义的理解或领悟,但无法实现对人的生存方式的变革”4。“海德格尔及其他一些存在主义哲学家关注的生存问题,并不是在现代资本主义统治下的个人的生存问题。因为对于工人阶级和广阔劳动者来说,生存问题首先是对物质生活资料的须要和满意,因而绝不能抛开对存在者的追问而询问存在的意义。只有对于那些学问文化精英的个人来说,存在问题才具有完全不同的另一种性质。”5在教化领域里,也表现出诸多的问题。第一,忽视教化是困难的社会现实。老师是生活在一个现实世界。教化本身是受种种利益关系制约。社会的发展须要、国家的制度规定、学生的生存需求、学校的生存需求等诸多因素交织在一起都制约着老师的实践活动。不同社会关系制约下的教化实践因此往往呈现出不同的实践逻辑。其次,忽视教化本身就是一个困难的实践。教化实践本身的制约因素不是只有理念,也正是因为有了上述种种因素,都客观规定着老师有着自身的教化实践逻辑。而正是这些又确定着老师的存在方式,确定着老师如何思索如何做,这些都并不是纯粹的教化改革理念的变革所能够完全变更的。所以,要提升老师的生命质量,离开了对现实的改造,唯恐只能成为理论的空想。所以,以前的老师教化理论,包括生存论,都只不过给人供应一种志向,一种理论原则,一种新的阐释方法,它虽然触及到了教化中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但终究没法给人供应改造现实的方法与途径。在实践上,它甚至把全部教化改革的重担都砸在了老师的身上,名为老师生存考虑,实质上又变成了不顾老师生存现实而只是在老师背后指手划脚、指引老师应当如何做的说教理论。在这种说教下,老师又成为了理论规律的执行者,而不是真正的实践主体,因此,无法真正调动起老师的主动性。 第6页 共6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