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新区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析-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计划.docx
-
资源ID:10068210
资源大小:34.20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滨海新区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析-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计划.docx
滨海新区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析: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摘要文章针对计算机专业人才培育模式,阐述了高职院校依据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在就业岗位设计、课程改革、学生职业实力培育、校企合作、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的有益探究。随着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新区经济的飞速发展必定须要大量的专业人才,我院充分利用这一地域优势,以企业需求为人才培育目标,努力为企业供应职业素养高、实践实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实力的高素养技能型特地人才。 关键词区域经济发展人才培育模式实践实力校企合作 作者简介谢艳芳(11019-),女,天津人,天津开发区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探讨方向为计算机应用技术及软件开发。(天津300457)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14-31015(2022)18-0113-02 为了培育适应市场需求的计算机人才,近年来,各高职院校都主动地进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育模式的改革,并取得了肯定的成效。我院地处滨海新区,享有巨大的地域优势,面对滨海新区浩大的人才需求市场,我们将人才培育目标紧紧与新区经济发展相结合,定位在培育具有计算机基础理论学问,具备常用办公软件操作、信息系统开发、数据库管理与维护、网站开发及网页制作、图形图像处理、计算机组装及相关硬件设备的日常维护等操作实力的高素养技能型特地人才,突出对学生学习实力、实践实力、创新实力的培育,努力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和职业素养,不断优化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育模式。 一、适应区域经济发展,设计就业岗位 2022年4月天津滨海高新区的开发建设正式启动,坐落其中的滨海高新区软件园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将作为华北地区软件与服务外包协作发展的新阵地,目前入园企业达到500多家,软件与服务外包业销售收入超过101亿元,从业人员超过2万人,成为天津市重要的软件产业基地。基地所处的天津滨海高新区聚集着天津七成以上的软件企业,经营范围涉及高性能计算机、软件出口、信息平安软件、手机嬉戏研发、安防监控等领域,成为天津市软件产业的龙头。随着软件外包产业的蓬勃发展,相关的计算机软件公司纷纷落户于软件园,这些公司须要大量的计算机专业人员,依据他们的业务特点,许多软件公司都倾向于聘请高职层次的学生从事软件开发和测试的工作。这恰恰为我们的学生供应了大好的就业机会,在我们拥有显著的地域优势后,我们适时调整计算机专业人才培育方向和培育目标,使其更加适应这些新兴企业的实际岗位需求,不仅可以为软件企业的发展储备大量的专业人才,而且能够为学生供应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 通过我们对滨海新区软件企业的大量走访、调研,本着“立足泰达,面对滨海,服务天津,服务周边”的办学宗旨,我们确定软件开发、软件测试、网站开发与服务为计算机专业的核心岗位,计算机系统维护、应用软件的销售与维护、信息处理为协助岗位。 二、加大课程改革力度,增加学生职业实力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高等职业院校要主动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依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实力培育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众所周知,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企业对专业人才的岗位需求也是不断改变的,但宗旨是不变的希望得到动手实力强、适应实力强的有开发阅历的专业人员。为此,我们仔细谛视原来的课程设置,感到与企业的需求还存在肯定的差距,必需进行全方位的改革。课程设置必需要贴近企业需求,充分考虑高职学生的认知实力和学习习惯,注意对学生动手实力的培育,加大实践课程的比例,大幅削减理论课的授课比例,在各种专业课的教授过程中应贴近区域经济发呈现状,贴近企业岗位,贴近生产实际,应体现综合性、职业性和实践性。整体的课程设置既要做到让学生驾驭必要的理论学问,又要全面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的实力,保证他们在专业领域里的可持续发展,并着眼于软件产业的中低端人才培育,以技术实力培育为主,以软件开发规范化、流程化、团队化为目标,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 1.讲授必要的基础理论学问。课程体系应当从岗位需求和岗位技能要求动身,根据“必需够用”的原则,对传统的课程体系重新整合优化,强调基础理论学问的适度和够用,为学生以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主要包括计算机应用基础学问、软件开发学问、编程基础学问、网络应用学问。 2.强化职业技能训练。通过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加学生实力的教学模式,把试验、实训、实习融入整个教学过程,全面提高学生的动手实力,使他们快速、娴熟地驾驭岗位所必需的职业技能。经过一段时期的探究,我们对计算机专业设计了以提高实践实力为核心的职业技能培育模式,即“必备的理论教学验证性试验设计性试验课程设计综合实训校内、外实习”。例如在讲解C语言的“循环结构”时,我们根据如下模式开展职业技能的训练:第一步,老师在教室内讲解循环结构的基本语句格式及运用说明,并具体分析典型程序;其次步,老师带领学生进入机房,对包含循环语句的程序进行验证,并布置一个利用此结构解决实际问题的课后作业;第三步,学生利用循环结构编写程序,独立或在老师指导下在机器上调试,直至顺当通过;第四步,结合前面学习到的依次结构和选择结构,学生已完成了3个基本语句结构的学习,并驾驭了肯定的编写程序的实力,可以进行为期12周的课程设计了;第五步,结合软件工程、数据结构等课程的相关学问,利用C语言完成一个实际软件的开发工作,从最初的需求分析、总体设计到具体设计后的编码及最终的测试,即一次完整的综合实训;第六步,有了上述的技能训练,学生的基本功已打牢,既可以依据院系的教学实习支配,进行工学结合的实践熬炼,又可以到校外实习基地进行“真刀真枪”的演练。 对于不同阶段的学习,都计算相应比例的考核成果,便于老师实时驾驭学生的实践效果,刚好调整教学内容及进度,也利于学生更为直观地了解自己的实践实力,有针对性地进行今后的实践学习。 3.取证、教学双管齐下。原教化部部长周济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安排”视频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到:“要以实力为核心,在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支配上,为学生顺当就业供应便利,为学生在学校期间就能驾驭实际技能,获得职业培训证书和职业技能证书供应便利。”考虑到我国计算机专业的职业资格取证工作已进行多年,且得到了不同国家、不同规模企业的认可,已经成为计算机专业人才公认的入职“敲门砖”。因此,我们在日常的专业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企业需求的前提下,将职业资格取证工作引入到相应的课程学习中,以国家、地区的职业资格考试大纲为标准,设置相应课程的教学内容及进度,学期结束时,通过“以证代考”的形式进行考核。这样,学生学习结束后,既驾驭了专业技能,又取得了国家、行业企业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目前,我们主要开展了程序员、软件设计师、办公软件应用高级操作员、网页制作操作员、计算机协助设计操作员的取证工作,为学生的就业大开便利之门,深受企业和学生的欢迎。 三、加强校企合作,促进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企业的需求就是我们培育人才的目标,校企合作是最佳的实现途径。我们必需从传统的课堂走向实际的职业岗位,从理论学习为主转向技能实践为主,以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真实的工作环境,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形成,而且有效地缩短了人才培育的周期,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企业和学校的“双赢”。有效地进行校企合作的途径如下。 1.“走出去”。我院历来特别重视与企业的各种合作,定期指派专业老师走访企业,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及岗位技能标准等信息。经过几年的努力,我校计算机专业先后与天津光远科技有限公司、天津普达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天津开发区中软卓越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多个企业签订了校外实训基地合作协议,学生定期到基地进行实习、实训。同时,该专业还主动与国内知名的软件外包公司合作,为学生供应良好的实习场所,指导学生实践训练,还汲取一部分学生为其员工,体现了校企合作的最佳效果。 我们的专业老师在带领学生进行校外实习时,也主动地投入到企业的实际工作中,不仅了解专业技术的发呈现状和企业岗前培训的要点,而且自身的专业实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为今后的实践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更有利于“双师型”老师队伍的形成。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扩展更多的合作企业,真正实现专业设置和企业需求零距离,学生实力和岗位须要零距离,学生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也完成了企业布置的工作任务,既为企业节约了运营成本,又为学生供应了真实的实践环境,相应的也为学生赢得了肯定的经济收入,恰恰是消耗型实习向生产性实习的有益尝试。 2.“请进来”。我们邀请企业的“能工巧匠”进校兼职实训老师,请他们向学生传授先进的专业技术、科学的工作方法、丰富的工作阅历和多年实战后积累的技巧,学生能够通过一个个真实的企业案例,了解软件开发的流程、代码编写的方法、测试数据的筛选、系统调试的技巧等,清晰地对比出自己在专业学问和实践实力方面的差距,引导他们有针对性地学习和实践。 当然,我们最希望的还是将企业引进学校,借助企业雄厚的资金投入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我们师生共同努力,将实践教学与企业生产紧密结合,不仅节约了企业的人力投入,而且也减轻了学校实习基地建设的资金投入,同时又为学生供应了更多的实践机会。 四、以职业实力为核心,改革考核方式和考核标准 由于计算机专业的技能特点,我们在课程考核方面更为注意学生的动手实力,对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以学生在各实践阶段的表现为评分依据,根据比例核算成果。为了训练学生编写开发文档的实力,我们对于每一项开发工作,都要求学生以实践报告的形式提交书面文档,将文档的编写实力也算在考核的范围内。对于软件开发的相关课程的考核,对比较突出的表现予以加分。这样,学生各个阶段、各个方面的表现,都会在最终的总评成果中有所表现,既监督了学生的日常学习效果,又体现了真实职场中对人力资源的评价标准,引导学生更为科学、合理地调整自身的实践学习。 经过一段时期的教学实践,我们对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育模式进行了主动有益的探究和探讨,把企业的人才需求作为我们的人才培育目标,深化课程改革,加大实习实训比例,重视学生动手实力的培育,为我们的学生供应更为广袤的就业前景。 参考文献 1王晓升,李丽.论高职计算机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育模式的运作方式J.湖北广播电视高校学报,2022(28). 2张国印,刘海波,沈晶,等.计算机专业人才培育模式的探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化,2022(8). 3刘贤锋,宋建军.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育模式的构建J.中国电力教化,2022(20). 4刘财辉,刘福来.基于“服务外包”的高师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育模式的思索J.计算机教化,2022(20). 5范颖.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人才培育模式探究J.新校内(下旬刊),2022(6). 第10页 共10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