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学生——教师职业道德的崇高境界 如何养成崇高的教师职业道德.docx
-
资源ID:10068445
资源大小:31.56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热爱学生——教师职业道德的崇高境界 如何养成崇高的教师职业道德.docx
热爱学生教师职业道德的崇高境界 如何养成崇高的教师职业道德 【摘 要】教化事业是爱的事业。“酷爱学生”是老师对学生感情的崇高境界,“酷爱学生”是老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也是老师教书育人的动力之源。老师要遵守职业道德。从实践的角度看,具有高尚情操、渊博学识和人格魅力的老师,会对其学生产生一辈子的影响。【关键词】老师;酷爱学生;职业道德酷爱学生是老师必备的、最主要的美德。老师劳动职业的特别性确定了酷爱学生是老师的天职。酷爱学生就是酷爱教化事业。然而酷爱学生并不是一件简单做到的事,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爱就更加困难。据报载:全国劳模、北师大林崇德教授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酷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因为老师对学生的爱,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只讲付出不求回报、无私的、没有血缘关系的爱,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极其神圣纯真的。这种圣洁的爱是老师培桃育李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真情友情,就会“亲其师、敬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书育人就实现了其根本功能。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具备坚实的基础学问、精深的专业学问和较高的学术水平,能使学生产生一种信任感,进而转化为一种很强的人格力气,去激励、鞭策学生。老师要遵守职业道德。师德,是老师应有的道德和行为规范,是全社会道德体系的组成部分,是青少年学生道德修养的楷模之一。从实践的角度看,具有高尚情操、渊博学识和人格魅力的老师,会对其学生产生一辈子的影响。教化事业是爱的事业,“酷爱学生”是老师对学生感情的崇高境界。“酷爱学生”是老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也是老师教书育人的动力之源。1. 酷爱学生,严格要求 酷爱学生是教化教学有效开展的前提,老师只有酷爱学生,才能设身处地地理解学生,才能主动关切学生、接受学生,热忱主动的引导和帮助学生,从而把学问信息传授给学生。酷爱学生是一种重要的教化手段,老师酷爱学生能够沟通师生之间的思想,协调师生之间的关系,能够使学生产生主动、开心的情感体验,并转化为学生接受教化的内在动力。爱学生,不等于纵容放任学生,老师必需严格地要求学生,只爱不严不是真爱。老师必需把爱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辩证地统一起来,但严格要求学生也要讲究科学和艺术,要做到严而有格,即严格必需有一个明确的标准;严而有爱,即严格必需适当,有分寸;严而有恒,即对学生的要求必需始终如一,坚持不懈;严而有方,即老师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必需有方法,促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确的确实地执行。2. 敬重学生,同等相待 敬重学生,同等相待是老师道德中调整师生关系以求达到教书育人目的的重要原则之一。敬重学生包含着对学生个体存在价值和上进愿望的确定,是调动学生主动性的关键,敬重学生就要敬重学生的人格、敬重学生的个体、敬重学生的自信念和敬重学生的劳动。可以说敬重学生是教化获得胜利的基础。“同等相待”是指老师在处理自己与学生关系时,要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同等的位置上,努力做到对学生以诚相待,做学生的知心挚友。在处理学生与学生关系时,要同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做到“爱无差等”,对学生的人格、特性、情感要一视同仁。3. 信任学生,增加自律 在教化教学中,随着学生独立性和自觉性的发展,学生的自信念也相应增加,他们渴望得到信任。为此,老师必需以深厚的感情,高度的责任感和对学生的无比信任去教化学生,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化效果。同时,老师要增加自律,擅长自我克制,肯定要限制自己的心情,在任何状况下都镇静冷静,不意气用事。4.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人民教化家陶行知先生明确指出:“我们深信老师应以身作则。”闻名教化家叶圣陶指出,教化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就是用自己的行动作出表率,为人师表就是用自己的言行作出榜样。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可见,古代教化家就已经留意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重要作用。我国闻名的教化家叶圣陶说明“教化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这也是老师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是酷爱学生的最实际的行动。一般来说“向师心理”是学生的天性,青少年学生仿照性强,可塑性大,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在学生心灵上产生主动或消极的影响,甚至影响其终身。老师只有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以完善的人格呈现在学生面前,才能真正确立自己的角色地位,发挥自己的教化效能。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既是一种教化手段,也是老师完成教化工作必需具备的高尚品德。立足于酷爱学生的教化是胜利教化的原动力。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老师无私奉献爱心的典范,也只有达到这种境界的老师才能更好地在教化这项工作中实现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才能更好地实现老师的人生价值,也才能在教化中获得喜悦。让我以苏霍姆林斯基的一段话作为结束语:“假如每个儿童的喜悦和苦恼都敲打着你的心,引起你的思索、关切和担忧,那你就英勇地选择崇高的老师工作作为自己的职业吧,你在其中才能找到创建的喜悦。”正是因为爱,所以才会有创建的喜悦。所以,酷爱学生,才能获得教化的喜悦,获得教化的胜利。老师对待学生的感情只有升华到“爱”的高度,才能对学生的教化行为步入“无私”的境界。实践证明,老师对学生身心的巨大感染力,经常干脆来源于老师对学生的酷爱。这种爱可以启动学生的心灵,消退师生间的隔阂和误会,增加学生的学习爱好,使他们能感受到来自老师和教化集体的暖和。老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带有剧烈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更为全面的爱,因此这种爱又是导引和发展学生高尚社会性情感的重要基础。参考文献1 中小学老师职业道德规范(2022年版)2 老师职业道德修养,王辅成,2022-23 叶圣陶教化名篇,叶圣陶,2022-11 第6页 共6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