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电大专科小学教育《阅读与写作1》试题及答案1.docx
-
资源ID:10069443
资源大小:21.07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年电大专科小学教育《阅读与写作1》试题及答案1.docx
2022年电大专科小学教育阅读与写作1试题及答案1 中心广播电视高校2022-2022学年度其次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开卷) 阅读与写作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22年7月 一、 论述题(任选两题每题30分,共60分。不行多选,若多选,只选前两答题评分) 1举例说明为什么创建性是确定科学论文或著作价值的最根本标准之一? 因为只有创建性,才能表明科学论文或科学著作在某一领域所取得的进展和超越前人的独特贡献。 视其阐述的深广度酌情给分。 2阅读实践中有哪些方面属于创建性思维?并请举例说明。 列举详细事例。阅读实践中,对语言的独特感受、人物和事务的形象再现、对失落环节的还原想象和意义空白的读者填充等,都充溢着特性化的创建性劳动。 强调举例分析和理论阐述并重。两者各占一半分数。 3寓言的鉴赏方法主要有哪些?请以一篇详细作品为例予以说明。 寓言的鉴赏方法:凭借喻体,深化理解本体;咀嚼故事,领悟喻义;联系生活,思索哲理。 比如张天翼的寓言狐,品尝这篇寓言,可以看出短小的故事中含蓄的揭露了狐狸媚强凌弱的奴才本性,体现了作家深刻的思想,赐予读者有益的启发。 一、阅读题(答案要点或思路;任选一题40分) 1请依据词的创作鉴赏特点鉴赏苏轼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 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崩云,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谈笑间, 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 一樽还酹江月。 1答题参考 苏轼,北宋闻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也是豪放派诗歌的代表。他与他的父亲苏洵(1009-1066年)、弟弟苏辙(1039-1112年)均以文学声名于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他还是闻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应当说,苏轼的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豪放词最杰出的代表,同时,无论在宋词中还是在中国文学史上都堪称经典之作。 这首词写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是苏轼被贬居黄州游黄风城外的赤壁矶时所作。全诗开篇即用如橼的大笔跨越时空,把读者带到极为阔大恢宏奔腾澎湃激流汹涌的长江之中,也将人们带回浩瀚历史的长河之中。接着“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既点出了怀古之地点,也为下边的人物出现打下伏笔,继而把长江赤壁的险峻奇妙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来。“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似不经意间自然流露的发自肺腑的对江山,对人杰地灵的大好河山和辈出的人才的赞美,同时引出下阙的众多的历史上涌现的英雄豪杰。下阙开头五句,以浓墨重彩烘托主要人物周瑜并在重描赤壁之战之前,插入了“小乔初嫁了”一个“节外”的情节,以风姿绰约的当代绝美烘托英雄,更表现周瑜的潇洒英姿,一代枭雄束装儒雅,风度翩翩的形象。接着抓住那场斗争的特点,精确地概括了斗争的结局。“灰飞烟灭”,寥寥数字便将曹军败象描写得淋漓尽致。“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是“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的倒装句,感慨人生短促,生死无常。“人间如梦”,表达出对生活的万般无奈。“一尊还酹江月”,借酒抒情之句“酹”,是以酒洒地意。全词以盛气凌人的磅礴气概,既写出了对祖国河山的赞美,又呼喊人们对人生,对历史,对现实的深层思索,思想深度和艺术的超群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此词对于一度盛行缠绵俳恻之风的北宋词坛,也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从思想内容和写作特色上分析均可,每分析出一个特点给10-15分。最高40分。言之 有据、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即可。 2请依据散文鉴赏要求鉴赏席慕容的散文燕子,并回答后面提出的问题。 燕子 席慕容 初中的时候,学会了那一首送别的歌,经常爱唱: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有一个下午,父亲突然叫住我,要我从头再唱一遍。很少被父亲这样留意过的我,心里觉得很兴奋,赶快再从头来好好地唱一次: “长亭外,古道边?” 刚开了头,就被父亲打断了。他问我: “怎么是长亭外?怎么不是长城外呢?我始终以为是长城外啊!” 我把音乐课本拿出来,想要向父亲证明他的错误。可是父亲并不要看,他只是很沮丧地对我说: “好惋惜!我始终以为是长城外,以为写的是我们老家,所以第一次听这首歌时就特殊的感动,并且始终没有遗忘,想不到竟然这么多年是听错了,好惋惜!” 父亲一连说了两个“好惋惜”,然后就走开了,留我一个人站在空空的屋子里,不知道如何是好。 前几年刚搬到石门乡间的时候,我还怀着凯儿,听医生的叮嘱,一个人经常在田野间漫步。那个时候,山上还种满了相思树,苍青翠翠的,走在里面,可以听到各种各样的小鸟的鸣声,田里面也总是绿意盎然,好多小鸟也会很大胆地从我身边飞掠而过。我就是那个时候看到那一只孤寂的小鸟的,在田边的电线杆上,在细细的电线上,它宁静地站在那里,黑色的羽毛,像剪刀一样的双尾。 “燕子!”我心中像触电一样的呆住了。 “可不是吗?这不就是燕子吗?这不就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燕子吗?这不就是书里说的、外婆歌里唱的那一只燕子吗?” 在南国的温热的阳光里,我心中起先一遍一遍地唱起外婆爱唱的那一首歌来了:“燕子啊!燕子啊!你是我温顺可爱的小小燕子啊?”在以后的好几年里,我都会经常看到这种相同的小鸟,有的时候,我是牵着慈儿,有的时候,我是抱着凯儿,每一次,我都会兴奋地指给孩子看:“快看!珍宝,快看!那就是燕子,那就是妈妈最喜爱的小小燕子啊!”怀中的凯儿正咿呀学语,香香软软的唇间也随着我说出一些不成腔调的儿语。天好蓝,风好柔,我抱着我的孩子,站在南国的阡陌上,凝视着那一只黑色的宁静的飞鸟,充溢了一种朦胧的高兴和一种朦胧的哀痛。 始终到了去年的夏天,因为一个部门的邀请,我和几位画家挚友一起,到南边的一个公园去写生,在一本报道垦丁旁边自然资源的书里,我看到了我的燕子。图片上的它有着一样的黑色羽毛,一样的剪状的双尾,然而,在图片下的说明和说明里,却写着它的名字 是“乌秋”。 在那个时候,我的四周有着好多的挚友,我却在突然之间觉得特别的孤寂。在我的挚友里,有好多位在这方面很有探讨心得的专家,我只要提出我的问题,肯定可以立刻得到解答,可是,我在那个时候唯一的反应,却只是把那本书静静地合上,然后静静地走了出去。 在那一刹那,我突然体会出来多年前的那一个下午,父亲悲观的心情了。其实,不必向别人提出问题,我自己心里也已经明白了自己的错误。但是,我想,虽然有的时候,在人生道路上,我们是应当面对全部的真相,可是,有的时候,我们实在也可以保有一些小小的漂亮的错误,与人无害,与世无争,却能带给我们特别深厚的劝慰的那一种错误。我实在是舍不得我心中那一只小小的燕子啊! 问题: 文章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文章开头写作者父亲误听歌词的事,对文章的主题表达起什么作用?(10分)作者在文中综合运用了哪些种类的表达手法?(15分) 2燕子 抒发了作者思乡、怀乡的困难情感。只要言之成理就可以酌情得分。(15分) 开头这段描写,事实上是在拓展文章主题思想的历史深度,思乡、怀乡是几代人的事。 文中的主体部分主要运用了叙述的表达手法。同时还大量地运用了描写手法,如对话描写(父亲同作者谈论送别歌词),自然环境描写(作者领着儿子在石门乡间漫步),心理描写(作者对燕子的触电感觉),行动描写(作者牵着、抱着孩子、当得知“燕子”是“乌秋”时的反映)等。同时还运用了“寓情于事”(情感渗透到从头至尾的叙事)、“寓情于理”(结尾那充溢情感的争论)的抒情方法。文中还有说明手法的运用。(对燕子状“乌秋”鸟的说明)(15分) 第8页 共8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