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经济形势分析调研报告3篇.docx
农村经济形势分析调研报告3篇 农村经济形势分析调研报告第1篇 2022年区农村经济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业增效、农夫增收为中心,仔细实行中心1号文件和市、区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狠抓措施落实,主动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大发展,推动新农村建设。 一、农业与农村经济总体运行概况及特点 2022年区农村经济和农夫收入保持着稳定的增长。全年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30.52亿元,增长4.1%。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9.40亿元,增长4%。其中农业产值20.19亿元,增长4.5%;林业产值0.25亿元,增长4.8%;牧业产值7.95亿元,增长2.9%;渔业产值1.12亿元,增长4.9%;服务业产值1.01亿元,增长4.9%。 农夫人均现金收入达到11637元,同比增长11.9%。 今年我区农村经济发展的特点是:农业经济稳步发展,蔬菜种植面积、产量稳定增加;畜牧业生猪、家禽生产保持稳中有增;农夫现金收入增长势头良好;粮食产量略有下降。 二、主要农、畜产品生产形势分析 (一)粮油生产概况 2022年,全区粮食播栽面积4.67万亩,同比增加1.5%;粮食总产量20.56万吨,同比下降0.9%。主要缘由是:大春生产稻谷、玉米、高粱扬花期雨水过多,影响了产量。如稻谷今年平均单产为633公斤/亩,同比每亩削减12公斤,下降1.9%。所以今年稻谷产量为13.66万吨,同比下降1.8%。 油菜籽种植面积3.12万亩,产量3849吨,同比基本持平。 (二)蔬菜生产概况 蔬菜播种面积15.20万亩,同比增加2820亩,增长1.89%。产量达到37.99万吨,同比增加1.85万吨,增长5.11%。 主要有两方面缘由:一是,利用现代农业科技力气。着力提升设施水平,大力发展设施蔬菜基地,共计面积3万亩;主动培育良繁基地,目前在全区建设有升降温设施的集约化育苗中心5个,面积达到2万平米,优质种苗辐射面积较大;加快三新技术应用,引进示范推广蔬菜等新品种,推广蔬菜高效立体栽培,探究粱+菜+油等新模式14项。 二是,主动创新产销新型对接模式。以农夫专合社为载体,主动探究和推动农产品流通新模式,不断拓宽农产品产销渠道。直供直销、农店对接、农超对接等模式都有效保障了菜篮子供应,削减了中间环节流通,降低了销售成本。 (三)畜牧业生产概况 区2022年出栏生猪41万余头,同比基本持平;出栏牛840头,同比增长16.5%;出栏羊3.3万只,同比增长4.28%;出栏家禽270.5万只,同比增长3.09%;出栏肉兔23.66万只,同比下降4.4%;禽蛋产量1882吨,同比增长3.01%。 1、生猪生产状况:加大项目引导,加大对老旧猪场的新、改、扩建,加大猪场优质种猪的引进,提高了猪场的生产规模及养殖生产效率。2022年到2022年,累计投入各级财政补助资金约340万元,完成新建扩建猪场41个,新改扩建标准化猪舍面积1.52万平米,新增生猪产能3万头;投入财政补助资金41万元,引进优质种猪698头,可年增优质仔猪约1.5万头;投入344万元改扩建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3个,建设圈舍面积3900平方米,示范并带动一大批生猪养殖场的发展。 生猪价格回升温柔对市场行情好转的预期,养殖户养殖主动性提高,生猪存栏及出栏量均快速增加。 2、家禽生产状况:与生猪市场行情不同,近年来家禽市场行情较为平稳,林下鸡等优势特色家禽养殖价格优势明显,从事家禽规模化养殖的农户越来越多,养殖的标准化水平及规模不断提升。 林下散养鸡规模不断发展壮大。依据近年来价格监测统计,散养土鸡价格从2022年到2022年9月,市场价格总体呈现上升的趋势,价格从最初33.71元/公斤一路上升到2022年42.40元/公斤,目前已形成了从育雏到市场一整套产业链。从2022到2022年,主要发展有以下养殖乳化基地:魏坝养殖专业合作社魏坝林场土鸡养殖基地,基地年出栏优质林下散养鸡约5万只,带动社员及周边农户可年出栏林下鸡10万只以上;通滩镇团结林场林下鸡养殖基地年可出栏优质商品鸡约3万只;泰安阳院子林场林下鸡养殖基地可年出栏林下鸡2万只以上;分水、弥陀、江北、华阳等地配套建成了一批家禽乳化和专业育雏场(厂),市场行情看好。 农户散养家禽的主动性提高。我区家户普遍有散养家禽的习惯,多利用房前屋后竹林、荒山、坡养殖鸡鸭,现在禽苗有专业场进行乳化、脱温柔前期免疫,养殖成活率及管理劳动强度大量下降,加上市场价格上升,养殖数量和质量上也不断提升。 三、国家强农惠农相关政策措施实行状况及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集体公益林强农惠农政策、措施实行状况及存在问题: 1、补贴标准:每亩补贴14.75元。 2、实行状况: 林业和财政等部门明确责任,做好联动,共同推动。依据省、市核定的生态公益林面积和资金下达安排,由区农林局供应公益林生态补偿面积给区财政局,区财政局干脆将生态补偿资金划拨到各镇、街(景区)财政所,各镇、街(景区)农林站供应兑付花名册给财政所,财政所将补偿资金划到信用社,信用社凭花名册发放到农户(或集体帐户),均通过一卡(折)通的方式全额兑付给农户。 公示公开,公正透亮。在兑付前,各镇、街(景区)对领取生态补偿资金的名单、补助标准、补助面积、补助金额以及管护完成状况在项目村张榜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7天。 资金封密,拒绝现金。补偿资金实行封密封运行,均通过一卡(折)通的方式全额兑付给农户(或集体帐户),拒绝现金支付。 3、存在问题:上级下达的公益林面积与我区天保二期工程上报的面积不一样,个别镇、街有不按时、随意变动林权权利人姓名和面积来兑付生态效益补偿金的状况,林农的森林管护意识差,生态效益补偿涉及的林农多,生态效益补偿标准较低。 (二)粮种补贴强农惠农政策、措施实行状况及存在问题: 1、补贴标准与方式:玉米、小麦、青稞、油菜每亩补贴10元,水稻每亩补贴15元。资金实行干脆补贴方式,即依据2022年实际核实的种植面积和补贴标准将资金干脆发放到种植农户或其他种植者。 2、实行状况: 县级农业部门负责实际种植面积的终审确认。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所在行政区域种植面积核实工作。详细以村为基本单位开展实际种植面积的登记、汇总、审核、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7天)。 县级财政部门依据县级农业部门供应的经过终审确认的实际种植面积,以及乡(镇)人民政府供应的补贴清册,原则上通过一卡(折)通方式将补贴资金发放到种植户和其他种植者。在个别不具备一卡(折)通发放条件的地方可以实行干脆发放现金的方式,但必需规范发放的程序和方法。 3、存在问题: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征用土地导致耕地面积削减等缘由,造成了上级拨付资金的面积大于核实的面积,由此产生了剩余资金;由于种粮大户补贴资金当年不能到位,导致上访事务发生;由于种粮大户补贴作物种类太少,导致我区种粮大户数量少;按现行政策,种粮大户补贴仅限于水稻、玉米和小麦,而我区高粱作物未纳入补贴范围,制约了我区种粮大户的发展;个别乡镇的个别村未进行公示;个别乡镇资料建档不完善;个别乡镇个别年份存在发放现金;个别乡镇良种补贴款发放不刚好。 4、农机购置补贴强农惠农政策、措施实行状况及存在问题: (1)补贴标准:每台农业机械(其中国30%,市补10%1,区级财政补贴10%,农户自筹50%)的标准执行。 (2)实行状况: 与区财政局共同制定了区2022年购机补贴实施方案,并与各镇街(景区)签订了责任书;明确责任,主动加强与区财政的连接工作,确保补贴政策落到实处;协调经销商,确保补贴政策实惠不折不扣地落实到农户手中。 (3)存在问题:由于受地形条件的制约,大、中型及大功率机具在我区的推广很艰难,导致整个项目实施进展缓慢。从农机化发展的历史及地域等因素来看,丘陵地区农机化水平相对较低,还处于农机化发展的初级阶段;从售后服务来看,部分经销商售后服务跟不上,机具修理及零配件供应不能刚好到位,用户反响较剧烈;镇街(景区)购机补贴操作人员文化水平低,对操作系统不熟识,操作设备陈旧。 四、2022年农夫增收完成状况,增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夫增收状况 2022年,区农村住户调查共9个点,90户,依据结果显示,全年我区农夫现金收入11637元,同比增长11.9,呈现出较快速增长态势。 1、工资性收入增势迅猛,成为全区农夫现金收入快速增长的主要支撑。2022年,全区农夫人均工资性收入6229元,同比增加1038元,增长20.0,占农夫纯收入的53.53%。其主要缘由:外出务工劳动力数量和质量逐步提高;我区轻工业园区、酒业园区、机械工业园区引进企业新增就业岗位18000多个;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规模化、专业化经营等因素,运用工量大幅增长;由于物价上涨等因素,农夫工工资水平普遍提高。 2、家庭经营性纯收入成为家庭收入的有效来源。2022年,全区农夫人均家庭经营性纯收入4738元,同比增加144元,增长3.2%,占农夫纯收入的40.71%。增长缘由主要得益于区委、区政府主动实行各项助农惠农政策,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极大地调动了农夫生产主动性,严峻的自然灾难较少,特色产业发展如蔬菜、规模养殖、特色水果等农产品得到大力发展,加之农产品价格持续走高,促进了第一产业收入的稳步发展。 3、转移性收入平稳增长,是农夫人均纯收入的有效来源。随着各项福利制度的逐步建立完善及助农惠农政策的进一步落实,特殊是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农村转移性收入增长快速。2022年,我区农夫人均转移性收入554元,比去年同期增加56元,增长11.2%,成为农夫增收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存在的问题: 1、收入渠道狭窄,依靠性强 我区农夫现金收入主要来源于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收入两大块,两项收入占农夫现金收入比重过大,特殊是工资性收入比重尤高;家庭经营中又以一产业为主,对劳务、农牧业产业依靠性过大。 2、家庭经营比重失调 农村居民家庭经营现金收入中,一产业现金收入占家庭经营收入的比重过大,没有二产业收入,三产业收入基数小。二产业发展不够,三产业比重偏小,严峻影响了农夫工本地就业,反过来又制约了经济快速发展,从而影响农夫增收。 3、农村劳动力素养不高,创收实力差 一方面,从事农业生产的农夫年龄偏大,不能很好地接受新技术、新品种,只能以传统方式种养,不能靠科学致富,所以种养殖业效益低;另一方面,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由于素养较低,多从事体能型工作,技术含量低,收益不高,且就业竞争力差,简单失业。 五、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及农村经济面临的苗头性、趋势性问题 (一)在发展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耕地大量削减,农业人口以及农业劳动力不断削减,在家务农的农夫均为老年人,土地上所产生的效益差;二是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这种状况已成为制约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区的农村经济要保持稳定发展,应在提高土地效益和发展龙头企业上下功夫。 (二)土地流转中的存在问题 1、土地流转缺乏必要的引导,部分业主有怕的思想。许多业主搞开发要求与乡镇政府、村委会签订协议,认为这样更牢靠,办事情更便利。 2、流转合同主体错位。家庭承包土地的流转主体是承包农户,少数乡政府、村组织由于推动规模经营心切,越俎代庖,以村组名义与外来业主干脆签订土地流转合同,法律手续不完备,简单产生纠纷。 3、农村土地流转服务缺位。目前,全区大部分乡镇为土地转让、互换供应了便利,但由于土地流转市场化程度低,没有形成完善的市场体系,区至今尚未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淌服务中心,缺乏一个由上到下网络状的中介服务机构,致使土地供求双方的信息受阻。 4、管理力气不足。目前农经管理体制远不能适应当前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形势的须要。 (三)畜牧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我区畜牧经济正处于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转型阶段,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主要面临以下问题:一是土地瓶颈的制约。区是市主城区,是市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随着城镇化发展进程加快,相关园区、旅游区、住宅区不断建设,适合猪场建设的区域大量缩减,养殖用地审批越来越困难;二是经济瓶颈的制约。由于大多养殖户原始积累比较少,规模养殖场建设动则几十万,上百万,甚至要上千万,业主筹资困难;三是环境爱护瓶颈的制约。目前实行的沼气和干粪集中积累发酵处理方法简洁不够彻底,而新型无害化处理设施成本高,养殖户难以承受,发展规模养殖与环境爱护冲突突出,治理与发展任务艰难;四是技术瓶颈的制约。大多数养殖业主对规模养殖的含义、内容、基本要求不甚了解。在大力提倡规模养殖、畜牧产业化的同时,传统养殖观念、饲养模式还占有肯定比例,良种、良法、良舍、良料等标准化养殖推广运用仍旧困难,养殖户参加意识不强;五是人才瓶颈的制药。从事规模养殖生产的从业者年龄层次普遍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全区的规模养殖场户中,懂技术、善管理的少之又少。因而,对市场预料精确度低、规避风险实力差、新技术应用推广慢,干脆影响我区畜牧产业快速、高效发展进程。 农村经济形势分析调研报告第2篇 在中国经济发展战略中,农村、农业和农夫问题始终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工业化的推动和城镇化的提速,农夫收入增长来源日趋多元化、多样化。农夫收入由主要来自农业转向农业和非农产业并举,农业收入由主要来自种植业转向种植业和养殖业并举,农夫增收由主要靠增加产量、提高价格转向主要靠提高效益、扩大就业。随着农业综合生产实力和农夫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起先追求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态环境的改善和自身的全面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农业和农村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人们越来越相识到,农业和农村发展,不仅要保持数量增长,而且要注意改善结构、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不仅要开发利用资源,而且要重视爱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仅要旺盛经济,而且要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当前,广阔农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发展速度缓慢,集体经济空壳村现象相当普遍,严峻制约着我县农村的发展及稳定。因此,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夫增收,已成为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一、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呈现状 我县辖8镇3乡(其中2个朝鲜族乡),123个行政村,耕地面积148万亩,总人口3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9.8万人,种植业以水稻、玉米、大豆、瓜菜、烤烟、万寿菊为主,养殖业以生猪生产为主,养鱼水面3.83万亩。加快发呈现代农业、增加农夫收入是农业、农村工作的首要问题和中心任务,也是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动身点和落脚点。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仔细落实中心和省市的部署,切实加强三农工作,坚持以增加农夫收入为目标,主动实行调整农业结构、扩大农夫就业、加快科技进步等措施,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农夫收入实现快速、稳步增长。据统计,2005年全县农夫人均纯收入为3651元,同比增长14%;2006年为4218元,同比增长16%;2007年达到4881元,同比增长15.7%,特殊是2008年我县农业和农村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粮食总产量实现4.2亿公斤,增长5.8%,创历史新高,农业总产值实现24.22亿元,增长9.6%,畜牧业产值实现8亿元,增长7%,转移农村富有劳动力3.9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9亿元,农夫人均收入实现5358元,增长9.8%。 二、当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在农夫收入连年增长的形势下,我县的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存在很多的问题和不足,农业结构单一、基础设施差、农夫增收难等问题仍旧非常突出,成为制约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农夫增收问题。农夫增收困难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近年来,县政府围绕这个中心,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的农业,取得了肯定的成效,形成了六大主导产业。但总的看来,农夫增收的形势仍不容乐观。由于农产品流通渠道不畅,价格低迷,农夫从种植业中得到的收入不高。同时,乡镇企业不发达,依靠于乡镇企业的农夫工资性收入也很少,农夫增收的难度明显增加,农夫收入增长趋缓,收入受阻。2007 年我县农夫人均纯收入达到4881元。从收入来源看:工资性收入(外出务工收入)达到1462元,占全部收入的比重为30%;家庭经营性收入3406元,占全部收入的比重为70%;财产性收入13元。人均工业收入仅有38元,占农夫收入的1%;家庭经营性收入中第一产业收入为2633元,占家庭经营收入的 78%(其中种植业收入占一产收入的86.8%,牧业收入占一产收入的12%),家庭经营性收入仍旧是农夫收入的主要来源,农夫靠政策增收、靠天增收成份较大,农夫增收的长效机制建立尚须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二)结构调整问题。一是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还不够突出,品种结构和生产布局还没有大的改变,农业的质量和效益提高不大。我县虽加大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但在调整过程中过于强调粮经结构,种养结构比例的变更,重视面积和数量的扩张,面对提高农业质量,培育品牌,忽视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对万寿菊、烤烟等具有市场竞争实力的优质、特色农产品扶持开发不够,形不成规模经济。对农业结构调整的相识还不够全面,还没有从根本上跳出就农业调农业的小圈子,农村一、二、三产业结构仍不合理。二是农夫分散种植,难以形成规模。农户农业生产属于以一家一户的分散模式为主。由于生产分散,不能形成肯定的规模,销售也以自产自销为主,形不成规模效益,从而限制了农户收入。三是农夫既是决策者,又是生产者和管理者,还是销售者。在广阔农村,由于信息闭塞,农夫即要驾驭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又要面对千变万化的市场信息,往往无法兼顾。四是农夫随大流现象突出。农户普遍文化程度不高,获得信息实力弱,不能刚好得到精确信息。在产业发展之初,嫌种子或生产资料价格太贵投资大,怕技术水平跟不上,又不能确定市场销路好坏。他们往往是在看到左邻右舍或亲戚因发展某种产业致富,而跟随进行产业调整,一拥而上,往往出现增产不增收的状况。 (三)投入问题。农用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过快,生产成本较高,抵消了一免三补政策使农夫增加的收入,据2009年备春耕期测算,农资在去年的高价位基础上部分品种如国产二铵虽然价格回落,但同近5年的平均价格相比,化肥价格普遍上涨2030%以上,特殊是钾肥价格吨价5600元,比2008 年上涨1700元,因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亩增加成本2530元,全县农业增加投入3100万元,占农业总投入的7%。而且粮食价格偏低,根据现在的投入水平测算,假如玉米价格在1.1元/公斤,大豆价格在3.2元/公斤,水稻价格在1.5元/公斤时,农夫种地效益几乎为零。 (四)乡村债务问题。由于乡镇企业和村办企业大部分停产倒闭或改制,有的给镇村两级经济留下沉重的负担,负债相当严峻。目前,我县123个村负债8223.9万元,村均负债66.9万元,按农业人口计算人均负债432.8元。每年的收入不够还银行利息,严峻影响乡镇和村组织正常工作的开展。很多村组织在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上缺乏思路,步伐缓慢,不敢担风险,导致集体经济无项目,空壳村现象还在肯定范围内存在。另外,有很多村,看上去每年有几万元的收入,事实上欠银行贷款,集体公用资金往往是负数。在这种状况下,领导班子威信自然降低,集体的凝合力愈加弱化, 无钱办事问题严峻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五)农业产业化问题。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整体运行状况较好,在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夫收入,提高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同等方面,发挥了肯定的作用。目前,全县各级农业产业化龙头组织已发展到19家,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4家。全县加工型龙头企业资产总额已达到54820万元,实际加工实力达到187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51200万元,创利润3980万元,上缴税金1776万元。全县干脆参加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农户达到3.7万户。像万寿菊产业在省级龙头企业山东诸城莲春色素提纯有限公司鸡东分公司的带动下,经过9年的发展,基地面积也由试种时的1500亩稳步增长到3万亩,万寿菊生产基地累计种植万寿菊16.5万亩,产鲜花16.5万吨,有3000多农户种植万寿菊,总收入1.15亿元,户均收入3.8万元,企业缴纳税金 470万元,万寿菊这个产业已成为鸡东县的富民产业,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农业产业化支柱产业。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农业产业化整体水平不高。龙头企业有所发展,但发展步伐仍较缓慢,企业规模小,农产品加工不足,产品档次低,目前,全县省级龙头企业仅有2户,基地总面积4万亩,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4%,同其他地区相比,无论是数量、规模还是带动实力,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肯定的差距。大多数龙头企业对农产品仍停留在粗浅加工的层面上,精深加工比重很小,技术含量和科技附加值都比较低,产品缺乏竞争力,企业效益不明显。二是经营主体和农夫的利益联接不紧密。农夫组织化程度不高,中介组织建设滞后,产业化经营体系还未完全形成,难以适应产业化发展形势的须要,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很微弱,还没有真正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且利益联结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在有市场波动时难以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在交易中农户牌弱势地位,利益得不到有效维护。而作为农夫一方,也肯定履行订单合约,会出现产品注射高价处的违约行为。三是扶持发展措施不力,专项资金少,贷款比较困难。国家、省项目扶持资金有所增加,但长期以来公共财政和民营资本对农业投入欠帐太多,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和投入方向分散,企业规模现状整体落后,资金扶持力度明显不足,农业公共服务条件仍旧较差,产业化科技装备水平落后,很多好的发展设想难以实施,缺乏有效的产前、产中、产后跟踪服务,表现在产前对市场的预料实力弱,产中的技术服务不配套,产后的销售服务跟不上。 (六)分散经营问题。我县农业生产主要还是以分散的农户家庭经营为主体,仍停留在小而全的小农经济状态,农村土地资源按家庭人口、土地肥力、居地远近安排给农户,虽然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刺激了每片农地的利用,但耕地的分块也降低了农业生产效率,一家一户的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商品量少、效益低下,促成了小而全自然经济的自发维持,其基本农业生产方式是目前农村小农经济存在的主要缘由和现实基础。即使某个农户家庭规划实施专业化、规模化的农业生产,在土地面积足够的状况下,也会因为土地分散,其基础设施配置和生产经营管理上的困难而不能实现其专业化和规模化。 (七)科技投入问题。农业推广资金投入的不足和推广体系不够完善,制约着推广力度,农夫对现代农业高新技术接纳实力差,基层推广人员综合素养不高,影响农业新技术成果推广转化质量。这些问题在肯定程度上影响着农业科技推广整体质量的提高。此外,财政对科技投入不足,影响了好项目及先进技术的推广。 (八)乡村财源不足问题。一是农村税费改革削减了村集体的收入。改革前,村集体的收入有三提和共同生产费,村三提是按农夫上年人均纯收入的 23%征收的,共同生产费按要求应当以小组为单位据实征收的,基本能保证当年够用,农村税费改革后,取消了固定收取公积金和共同生产费的做法,村内集体生产公益事业按一事一议的方式筹资,农夫生产费用谁受益谁负担,彻底堵住了变相向农夫摊派村级债务的口子。村三提中的公益金和管理费来源于两附加和转移支付,其中两附加只相当于税改前村三提的一半。因此,免征农业税后,原来由乡村担当的一些公益事业失去了财力保障,修路、修桥、植树造林等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基本陷入停滞状态;二是农村一事一议存在事难议、议难决、决难办,筹资筹劳制度阻力大、难以施行。三是乡镇财源建设项目匮乏。县政府虽然制定一系列发展乡镇企业的政策,但是乡企发展速度仍旧缓慢,椐统计,2009年一季度,全县新上项目19个,已投入生产并产生利税的乡镇企业7个,其他都是在建和安排建项目。 三、加快发展我县农村经济的几点建议 破解三农问题是一个大课题,大文章,发呈现代农业也是一个长期的目标,依据县情实际,应在以下六个方面进行切入和突破。 (一)坚持走产业化之路,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我们必需坚持以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发展,坚决不移地走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这是促进我县农业再上新台阶,实现农夫增收、财政增税的必定选择。首先核心要抓龙头。龙头企业建设是农业产业化的核心。一要选准龙头。要多形式、多渠道、多元化地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谁有实力、谁对行业牵动力大、谁的市场路子广,谁就当龙头。要做实做大做强万寿菊加工厂这一强龙;通过扶强龙、引外龙、育新龙、兴小龙,形成群龙共舞的局面。二要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合同契约、股份合作、资产联结等多种形式,完善龙头与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防止谷贱伤农、谷涨惜售现象的发生。三要提高龙头企业素养。龙头企业上联市场、下接农户,必需具有很强的抗御市场风险实力。要通过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完善运行机制、开拓产品市场等多种方式,努力增加龙头企业的辐射力、牵动力和影响力。其次重点要抓基地。要坚持不懈地抓好绿色食品基地建设,重点建设绿色水稻、生猪、万寿菊、烤烟、蔬菜、北药等八大基地。通过实行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大力发展专业村、专业户,为加工业供应充裕的原料;通过完善技术规程,加强监管检测和绿标认证,狠抓规范化管理、标准化生产,提高绿色食品品质;通过基地建设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良性循环。最终关键要抓服务。要加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要辟建农副产品销售市场,发挥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中介组织和经纪人的作用,搞活农产品流通。 (二)兴办农业合作社,走规模化经营之路。在农村市场经济全面发展、农村的劳力、资金等要素按效益的原则起先配置的状况下,土地的小规模分散经营格局,干脆导致农业兼业化趋势的加强,给农业生产特殊是粮食生产带来了相当不利的影响。一是影响农机和新科技的应用。好差搭配、户均承包土地的做法,造成土地运用上的细碎化,加上各个农户种植结构上的差异,致使农业机械化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也受到很大制约。有的地方甚至复原了 人拉犁耕的生产方式。二是不利农村二、三产业的巩固和发展。农业兼业化,农夫心挂两头,顾此失彼。假如不能很好地解决农业兼业化问题,既影响了农业自身专业化规模经营的进程,也不利于已发展的二、三产业向深度和广度扩展。三是围绕农业专业化、市场化、现代化大目标,敬重广阔农夫的意愿,打破平均承包经营小块土地的格局,以家庭农场为主要形式,组织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实行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和机械化配套,从而大大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可谓是势在必行。四是通过阳光工程培训,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把土地集中到种田大户手中,实现规模经营,也可以通过组建农业合作社,农夫以土地为股份,建立联合体,实行统一整地、统一播种,统一管理,统一收获,按土地股份进行核算,这样也可以转移出部分劳动力,削减劳动成本,达到增收目的。 (三)打造名优品牌,坚持走品牌带动之路。打造区域特色的农业强势品牌,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推动农业与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已成为我国农业与新农村建设进程中不行回避的重要论题。我县具有自然条件和比较优势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其中象万寿菊、蓖麻、烤烟、北药、绿色有机水稻等等,发展势头良好, 为发挥农业的品牌效益创立了规模优势,像鸡西仁树水稻探讨所针对一般大米滞销,比较效益下降的形势引进韩国稻鸭共育技术,生产有机水稻,注册野鹰牌商标,有机卖到大米10元/公斤,是一般大米的4倍,亩经济效益达到1653元,是常规栽培亩经济效益2.7倍,因此,要适应市场需求,发展精品农业,提高单位效益,要加快以这些特色农产品为原材料的农产品生产以及加工产品的标准化,通过品牌创建来整合生产基地、龙头企业和国内外市场之间的各种资源,为品牌农业发展供应良好的基础条件。 (四)发展乡镇企业,坚持走项目带动之路。乡镇企业是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夫收入提高的劲动力。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展历程证明:什么时候乡镇企业发展快、效益好,什么时候农村经济、农夫收入也就提高快。因此,发展农村经济的首要问题应当是如何加快发展乡镇企业的问题。目前,我县乡镇企业的发展虽然走出了低谷时期,但前面所提的诸多问题非常明显地摆在我们面前,因此,变更观念,因势利导地发展我县乡镇企业必需引起政府部门在项目拉动战略中的足够重视。要根据县委提出的一个主攻方向、三个替代产业、三项重点建设项目的要求,实施强镇富村工程,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创新工作方式,克服怕、等、靠思想,拿出抓招商引资和新上项目的干劲和热忱,咬定项目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真正抓住时机,大张旗鼓,迎头赶上,多引、快上新项目。一是要抓好新上项目的筛选和论证工作。虽然各乡镇都有一些项目,但这远远不够,要跳出农业抓项目,各乡镇要结合实际选择市场好、效益高、税收大的项目,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实现资源的合理搭配,为企业的发展创建良好的环境,努力促成项目落户鸡东。要抓住我县煤化工工业园区建设的机遇,加快组建乡镇企业园区,重点发展以煤炭、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乡镇企业。二是要扶持好现有企业的发展。要对乡镇企业运行状况开展监测分析和预料预警,刚好把握动态,搞好指导和服务,促进形成人人关切工业和民营、支持工业和民营,人人为工业和民营经济作贡献的良好氛围。三是要着力抓好乡镇企业结构调整。接着实施 乡企富乡(镇)富村工程,要围绕财源建设,突出抓好龙头企业的发展,实现上档升级。要围绕我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以园区经济、城镇经济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旅游、餐饮、观光于一体的农村第三产业,把农村和农业作为乡镇企业调整结构的主战场。 (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持走借力发展之路。招商引资是我县经济工作的主旋律、总抓手,是重中之重。抓了招商引资,就是抓了项目。近几年国家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这块的潜力很大,我们要把这些政策学透、用足,要充分利用我县的产业优势、资源优势、环境优势、载体优势和县位优势,进一步转变招商方式,突出招商重点,抓住大批南方客户急于到北方寻求投资的有利时机,主动走出去、请进来,吸引更多的外商来我县投资办厂兴建实业。要加快万寿菊色素加工厂的建设进度,在完成三通一平的基础上,年内完成土建并安装设备,力争2009年9月投产。 (六)增加农业投入,坚持走科技兴农之路。县级财政要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在粮食、经济作物、畜牧、林业、水产等方面选择一些花钱少,见效快,收益大的项目,如优良品种、栽培技术、科学施肥、合理用水、防治病虫、培肥土壤、作物布局等,大力加以推广。如农委争取国家测土配方施肥资金100万元,建立土壤测试中心,免费为农户测土配方,从根本上解决几十年来的盲目施肥问题,削减化肥运用量10%15%,增产8-12%,全县推广60万亩,新增经济效益4000多万元,今年我县水稻超早育苗技术面积落实2万亩,此技术亩常规增产200-300斤,亩增效益200元以上,总增产水稻400万斤以上,增收400多万元。经费投入是农业科技工作开展的基础条件,我县农业技术推广经费投入严峻不足,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绝大多数编制内财政经费不能落实到位,农技推广经费大部分用于行政事业费用支出,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年需经费20万元,除了人员工资以及有限的人头经费外,有的专业人员下乡指导农业生产连路费都报销不了。由于事业经费无着落,学问更新的培训工作无法正常进行,致使技术推广人员学问老化,技术与服务需求脱节。主要表现在:农夫急需优质高效农产品生产技术、具有当地优势的特色农业产业技术、农产品贮存和加工等环节的技术、园艺及其他经济作物的培育和管理技术,而技术人员知之甚少,影响了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实效和在农夫心目中的威信。因此要加大政府投入,供应必要的试验、推广经费,加快农业科技的推广和新技术的应用。 总之,农业做为天生的弱质产业,面临着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发展农村经济,必需走遵循突出特色、优质高效的原则,走农业主体组织化、农业经营产业化、农业生产标准化、农业模式生态化、农业耕作机械化的发展之路,在促进农业基础建设方面,要从资金技术上予以扶持,同时加强社会化服务工作,合理调整基地与龙头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在种植业结构调整方面,对我县主要农作物的种植结构进行优增劣减的调整,在巩固提高龙头企业方面,重点抓粮食、饲料加工业,畜禽产品等龙头企业建设,从而确保我县农村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 农村经济形势分析调研报告第3篇 安远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随着近几年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安远县农业的现代化进程也不断加快,已初步形成了脐橙、生猪、食用菌、蔬菜、油茶和纸业原料林等六大优势特色产业。为加快安远县现代农业建设,推动农业增长方式转变,提高农夫收入,提升全县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近期,我们对全县现代农业发展状况开展了调查。 一、安远县现代农业发呈现状 近几年来,安远县立足实际,因地制宜,紧紧围绕发展优势特色农业,实现农业增效、农夫增收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总目标,以农夫增收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重点,以农业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实行党的农村政策为保障,努力推动安远县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促进了农业现代化的稳步发展。 (一)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六大特色产业渐成规模。通过立足市场,因地制宜,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建设,坚持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产业发展,形成了特色显明、体系完善、结构合理、布局科学的果业(加工橙、脐橙)、生猪两个产业确定为农业优势产业,食用菌、蔬菜、油茶、纸业原料林等四个为特色产业格局。目前全县已开发果业面积38万亩,其中无公害脐橙31万亩,加工橙3.69万亩;水果年产量达25万吨,其中脐橙22万吨;全县生猪出栏16万头,生猪存栏13万头;以珍稀品种为主的食用菌5000万袋,其中工厂化生产4500万袋;全县蔬菜种植面积2.8万亩,其中大棚栽培模式的种植面积2万亩;西瓜种植面积5万亩;全县现有油茶林面积2、85万亩;全县纸业原料林面积达5万多亩。据统计,2009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9799万元,其中农业产值95300万元,林业产值13200万元,渔业产值4899万元,牧业产值36400万元,分别增长8.5%、 9.5%、8.8%和4.2%。全县农夫人均纯收入2739元,同比增长9%。 (二)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产业化经营扎实推动。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实现农业增效、农夫增收。近几年来,安远县大力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通过实施产业带动、项目带动战略,加大资金和政策扶持力度,狠抓龙头企业上档升级,使农业产业化链条不断延长,农产品基地面积不断扩大,有力地促进了农夫增收。据调查,2009年新增12家脐橙打蜡分级包装销售企业,至此,全县拥有安圣达、赣州王品、养生堂、金丰利、仙人峰、祥源等40家加工企业,40条生产线,日加工实力达到5000吨以上;2009年新增贮藏库、气调库 40000平方米,全县贮藏保鲜实力达到8万吨;2009年出口脐橙8.1万吨,出口额达到5296万美元;全省第一家引进橙汁加工企业养生堂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