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风险导向审计-什么是风险导向审计.docx
浅析风险导向审计|什么是风险导向审计摘要:风险导向审计是一种新型多维全新审计模式,在发达国家企业的审计实践中得到普遍应用。文章介绍了风险导向审计的涵义,探讨了风险导向审计的应用,提出了风险导向审计相关的实施程序。关键词:风险导向;审计一、风险导向审计的涵义风险导向审计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自始至终都以企业经营风险分析评估为导向,依据量化的分析水平排定审计项目优先次序,依据风险确定审计范围与重点,对企业的风险管理、内部限制和治理程序进行评价,进而提出建设性看法和建议,帮助企业管理风险,实现企业价值增值的独立的鉴证和询问活动。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运用是审计方法的一次飞跃,其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降低审计风险和被审计单位的各种风险、大大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一)提高审计的独立性,降低人为因素的消极影响通过较为科学合理的风险评估来确定审计的目标和任务,使通过风险评估确定的审计安排与管理当局的授权相结合,使审计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削减,审计的独立性得到进一步提高。而审计的独立性是审计的生命线,是审计开展工作的前提,是保证审计结果的质量的重要保证。(二)大大提高了审计效率由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是依据风险的大小进行审计安排的支配,制定审计方案都主要关注较高风险领域,在对低风险的领域较少关注。一般来说,低风险的领域占各项管理活动的比例较高,因此,可以集中有限的审计资源,用于高风险的领域,有效地限制审计风险,削减效率较低的细微环节测试工作,大大提高审计效率。(三)更好地限制审计风险审计风险导向模式强调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为起点进行审计,包括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性质、行业状况、监管环境、目标战略、经营风险、内部限制等方面。风险导向的运用将审计人员执行各项审计业务的切入点提高到一个宏观的、全局的层面,使其可以更有效地选择重点审计领域,实施进一步的审计程序,在降低被审计单位各种风险的同时,较好地限制了审计风险。(四)审计的报告更简单被接受和理解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中,审计人员关注企业当前及将来面临的风险,审计报告成为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与将来发展规划的“桥梁”。这样的报告,更简单被管理层接受,因而更好地体现了审计的增值服务。二、风险导向审计的详细应用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风险评估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它贯穿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整个过程,其程序可以分为3个步骤:制定审计安排、实施审计程序、编制审计报告。(一)制定审计安排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规划审计安排时就要关注企业风险因素,融合企业风险与审计战略,使审计所选择的对象更加针对企业高风险的领域。因此,首先应考虑审计范围是否符合企业风险管理目标,为企业供应更相关和更有价值的服务。1、了解企业及其所处的环境。了解企业及其所处的环境是做好新审计的首要工作。为了识别和评估出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进而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审计人员应当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以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审计人员通过与管理当局探讨、查看重要场所、查阅企业董事会记录和备忘录、公司手册等内部文件、相关行业的信息以及事务所自身的工作底稿记录等途径了解企业及其环境。2、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审计人员运用第一步获得的有效信息,结合财务和非财务指标的分析,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层次以及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与披露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从而明确审计应重点关注的领域。详细来说,在识别和评估企业重大错报风险时,审计人员应当实施下列审计程序: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过程中识别风险,并考虑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与披露;将识别的风险与认定层次可能发生错报的领域相联系;考虑识别的风险是否重大,足以导致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考虑识别的风险导致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可能性。3、制定审计安排。审计人员应针对企业重大错报风险的估计水平,充分考虑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两个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得出重大错报风险概率,再依据“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的审计风险模型,得出检查风险的概率,并据此来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范围,合理地安排审计资源恰当地支配审计时间,将审计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水平。(二)审计实施环节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实施环节必需选择适当的审计方法。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实行:目标-风险-限制的路途,关注各项风险因素是否得到适当管理,同时在实施审计时,通过舞弊评估、有针对性的调查、运用适当的检测和证明风险的技术与方法来降低企业风险。1、限制测试。旨在确定内部限制的有效性,以便在之后的审计中适时地信任它,提高审计效率,它不是必经程序。当审计人员风险评估时期望内部限制有效,或者仅靠实质性测试不能为某项认定供应充分的证据时,就实施限制测试。2、执行实质性测试。对各类重大交易、账户余额,审计人员都必需进行实质性测试,以确保管理当局在财务报表上的各项认定是公允的。即对财务报表所反映的经济事项的存在性和完整性做实际审核。3、风险再评估及修改审计安排。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可能会发觉安排中存在不符合现实的地方,假如达到了重要性水平,就须要调整安排,再次评估企业的风险,以确保审计的质量。(三)编制审计报告终结审计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不仅意味着在企业安排中体现对将来的预先考虑,还体现在终结审计中。审计人员以风险评估为基础提出审计发觉和审计建议,完成现场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审计报告应简洁明白,并关注各项风险因素的披露和审计建议执行力度。出具了审计报告,并不意味着审计过程的终结,还要进行后续审计。风险是确定后续审计本质和范围的重要因素,风险越大,后续审计的范围就可能越广。后续审计的重点应是由于限制目标未能实现而产生的风险和影响,而不是如何改进报告中所提到的详细建议。因此,限制目标的实现和风险的再评估是后续审计的重要内容。三、实施风险导向审计应留意的问题(一)提高审计人员素养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要求审计人员熟识企业战略、目标和安排,了解企业经营管理的各项职能,为不同层次以及不同职能部门的管理者供应他们所须要的服务。因此,审计人员必需具备广博的学问和多元化的技能。我国审计人员素养普遍偏低,因此加大力度培育审计师显得尤为迫切。可行的做法是让审计人员熟识各项详细业务流程,同时加强对审计人员有关风险技巧方面的培训,培育他们的新观念、新意识,跟上时代发展的须要。(二)加强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技能实施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人员必娴熟风险意识,驾驭风险管理的技能,提高对风险的敏感性。从审计入手,界定风险范围、理顺风险责任、建立风险模型和风险防范机制,要求企业内部全部员工都应懂得风险语言,加大风险学问培训,提高对风险的敏感性。(三)健全有关法律法规制度,提升审计人员的法律风险意识我国应借鉴国外胜利阅历,从审计人员担负的社会责任动身,从维护社会公众利益动身,从审计人员行业存在的必要性动身,明确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特殊是经济责任的担当,使行业在法制的范围内良胜竞争。只有当风险、收益、责任相对应,其担当的社会法律责任与其社会地位相符时,才能使其健康发展。参考文献:1、雷可.浅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J.财经界(中旬刊),2022(8).2程景鸿,闫志涛.风险导向审计的应用J.中国农业会计,2022(9).(作者单位:山西汾西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第7页 共7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