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环境下高校计算机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docx
慕课环境下高校计算机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慕课环境下高校计算机课程的改革探究与实践 摘要:慕课的英文全称是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缩写为 MOOC,中文含义为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大规模、开放性和网络化是慕课区分于传统教学的三个显著特征。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我校的公共课程,从授课人数上来说是比较多的,慕课教学的引入,弥补了传统教学中单一化和死板化的缺点,不仅为学生供应了更多的开放式优质学习资源,同时也增加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沟通。慕课环境下的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模式的深化改革和发展,是地方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必定发展趋势。 关键词:慕课;计算机基础;地方高校;互动性 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动,各行各业对计算机的实操和信息处理实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慕课最早起源于国外,其目的是为了构建一个开放的大规模网络在线平台,由此可以使高校的一些优质资源达到共享的目的,从而进一步使教化资源得到优化。随后,国内的各大高校也纷纷引入慕课, 慕课新模式下的计算机基础教化,为计算机基础课程重新注入了新的活力,它解决了传统课堂教学中课程设置单一、理论与实践脱节等缺点,不仅让学生拥有了大量的优质教学资源,而且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性以及学生自主学习的实力。基于当前形势下作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在慕课的发展形势下找到适合本校的课程教学模式,是计算机基础教化发展的重中之重。 当前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现状 计算机课程的培育目标不明确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课程的培育目标就须要更加完善,学生原有的计算机基础学问都是通过在初等教化阶段的学习获得的,学问基础薄弱,虽然能满意基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 须要,但是远远不能满意社会发展的须要。进入高校后,学生专业一般分文科和理科两大方向,虽然学生的专业方向不同,但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高校的公共必修课程,往往都采纳相同的教材, 相同的教学进度;由于文科和理科的学问结构和将来的专业发展方向都不同,学生的逻辑思维实力也不相同,这就造成了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能因材施教。因此,对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而言,如何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传授不同的学问内容, 侧重培育不同的实力,即针对不同的学生确定不同的培育目标是当前迫切须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教学模式和方法不科学 当前各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都普遍存在学时压缩、课程内容繁杂、教学模式单一的弊端。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高校中的公共基础课程,主要的授课方式都是理论学问传授结合机房上机操作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授课过程中,由于授课形式和内容比较传统和单一,在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的今日,很难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性,而有一部分学生刚刚进入高等教化阶段,自我约束实力较差,再加上计算机消遣化的冲击,课堂上玩手机和打嬉戏的现象屡见不鲜。其次,课堂讲授完毕后,没有配套的有针对性的试验课程体系, 这就造成了理论学问和实际操作在肯定程度上脱节,不能对课堂学问刚好巩固,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第三,在理论学问传授过程中,大部分瞬间都是老师单纯讲授理论学问,学生和老师的互动少之又少,这在肯定程度上遏制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实力和学习爱好,反馈效果不志向。以上的诸多因素都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爱好,影响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 学Th的计算机学问水平差异性太大 学生步入高等教化阶段之前,初等教化阶段对计算机教学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造成学生进入高校后对计算机学问的驾驭程度参差不齐。在一些经济落后的偏远ft区,很多学生接触计算机的机会很少甚至没有接触过计算机,而在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 区,学生接触的计算机资源丰富并且延长度很广,这就造成了高校入学后学生计算机学问水平的巨大差异1。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公共基础课程,大部分都采纳统一集中授课的教学模式, 授课进度太快,就简单造成基础差的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授课进度太慢,基础好的学生就简单产生上课懈怠,影响教学气氛和进度。 慕课对计算机基础课堂的推动作用 慕课模式下的计算机教学加速课程资源整合 在慕课此种信息技术手段的帮助下,能快速整合各高校的优质教学资源,形成一个开放式的浩大的优质资源库,学生可以借助诸如计算机、平板和手机等多种设备,在幕课教学平台中观看教学视频、在线访问精品课网站等等。幕课平台是传统教学课堂之外的又一获得学问的渠道,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慕课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可以对各高校的优质教学资源快速进行分类、整理和共享,使计算机基础学问更加模块化、系统化和具体化。慕课模式下的计算机教学,是系统学习与碎片化学习的无缝结合, 学生除了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传统计算机学问的学习以外,还可以不受时空限制,随时随地的利用慕课形式进行有效的学习2-3。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碎片化学问,弥补了传统课程教学中缺乏敏捷性和交互性的弊端,使得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变得更加得心应手。 慕课模式下的计算机教学降低了学习成本 慕课模式下的计算机教学,大大降低了学习成本,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传统的计算机班级制课堂教学,由于空间上的限制最多容纳一百零一人,因此计算机基础作为高校的公共课程,须要大量的老师资源和授课场地,而慕课模式整合各高校优质的教学资源,使得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采纳资源共享的方式以更低的学习成本获得更优质的教学资源。其次, 由于在初等教化阶段造成的计算机学问水平上的差异,学生应当依据自己的学问驾驭程度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安排,传统的计算 机课程教学远远不能满意这一要求,慕课形式的出现,恰恰弥补了这一缺点,学生可以利用幕课平台制定自己的学习安排,大大提高了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效率。 慕课模式下的计算机教学增加了教学互动性 慕课模式下的计算机教学,其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交互创生观和以老师为中心的教学相互适应观的结合,与传统的计算机课程教学相比,更强调学生的主导地位,主见学生依据自身状况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自主学习,同时老师就可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课堂转移到对学生个体的针对性教学上,无论从学生本身还是老师都是一种新的合作学习模式。此外,在课堂的交互方面,传统的计算机课堂上学生人数比较多,所以出现的问题也就五花八门,老师在课堂上不行能兼顾到全部学生的学习状况和一一解决所出现的问题;但是,慕课模式下的计算机教学, 学生遇到问题后在课堂上可以借助网络平台进行在线教学互动, 老师可以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一一解答;老师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依据课堂所学学问给学生布置相应的课程作业,学生通过线下合作式小组的形式探讨完成后,经由慕课模式提交, 从而参加并完成计算机课程中的每一个学习环节4-5。 慕课模式下的计算机课程教学新举措 加强慕课平台的优化配置 慕课模式下计算机课程教学的顺当开展,要选择合适的慕课教化平台和优质的教学资源,目前存在的慕课教化平台大部分都是依据各高校的教化资源进行研发设计的,由于各高校自身的专业特点和发展方向不同,现有的教化平台并不能满意广阔老师和学生的特性化须要,所以要达到慕课平台资源的优化配置,应当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发展和改进:第一,慕课平台中的教学资源丰富,信息量大,这就要求结合本校的实际状况和专业特色,引入适合本校的课程资源;同时,由于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学问水平存在差异性,老师应实时地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收集分析,不断优化配置慕课平台教学资源,使每个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学习 状况制定相应的教学安排,达到特性化学习的目的。其次,往往引入的课程资源并不能完全满意本校的计算机课程须要,为了让学生获得更优质的教学资源,高校可以设置特地的慕课技术开发团队,对本校的教学课程资源进行整合设计和研发,保证慕课平台中课程教学资源的注入和优化配置。 慕课模式下老师的主导性和学Th主体性的有效结合 与传统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相比,慕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其核心理念是提倡老师的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有效结合: 慕课模式下的计算机课程教学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但由于学生刚刚步入高等教化阶段,缺乏自觉学习的实力。这就要求老师除了进行计算机课程基础学问的讲授之外,还要实时把握不同学生的学习状况,刚好在慕课平台中对教学资源进行特性化筛选,来满意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慕课模式下的计算机课程教学,假如全部借助慕课平台资源,大部分课程时间都是教学资源的视频化,但是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比较高的课程,单单靠理论学问的讲授是远远不够的,更须要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演练。所以在教学过程中, 老师在完成基础理论学问的讲解以后,应当针对本章学习内容布置多种形式的实操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学问,获得技能;此外,老师还可以以团队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共同完成教学活动,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 虽然很多慕课平台都开设有沟通探讨区,学生可以在慕课平台中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老师也能达到肯定程度上的互动, 但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师生面对面沟通、团队合作中的生生互动, 都难以在慕课平台中实现。情感因素是激发学生学习爱好,保持学习动机的一个尤为重要的因素。老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制定各种丰富的教学情境,以在线探讨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参加度,在课堂以外,学生可以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学习活动,来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沟通,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成就感,提高自信念。 慕课模式的多元评价机制 传统计算机教学中往往都是以考试成果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 慕课模式下的计算机课程教学,不仅从教学资源而且从教学方式 方面都发生了重大改变,这就更加要求有更加完善的多元化评价 机制。第一,对于计算机基础这门操作性比较强的课程来说,不 是说期末成果越高,实际操作实力就越强,所以,从考核方式来 说,学生平常的实践考核成果和期末考核成果应各占 50%,对学生的实际操作实力和理论驾驭程度要综合衡量。其次,从评价主 体来说,应当包括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对学生的评价和学生 的自我评价。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包括平常阶段性的小测验、学生 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以及期末考核的成果等;学生对学生的评价 指的是在慕课平台中的在线沟通互评以及小组合作过程中的生生 互评;学生的自我评价指的是学生在慕课平台中对每个阶段学问 的驾驭状况和个人表现的总结评价。多元化的评价机制体现了慕 课模式下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激发了学生的学 习爱好,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结束语 慕课模式下的计算机课程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在肯定程度上解决了各高校学生学习爱好不深厚、教学资源不足等诸多问题。本文具体分析了当前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过程的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措施,借助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刚好反馈和整合,使慕课模式下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资源日益丰富和完善,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爱好,提高了教学质量。幕课模式下的计算机课程教学新模式,无疑是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必定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安锦锦.“互联网+”时代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J.电脑与电信,2022.(4):69-73. 2 董博杰.基于 MOOC 的混合式学习模式探讨D.河南师范高校.2022. 3 蔡志锋 .MOOC 环境下的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探究 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17(1):143-144. 4 王怡瑾 . 高校数字化网络学习中心系统的构建互联网环境下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思索和探讨 J. 当代教化实践与教学探讨 ,2022(5):3-4. 5 贺斌 ? 慕课 : 本 质 、 现 状 及 其 展 望 J ? 江 苏 教 育 研 究 , 2022(1):3-7. 6 朱艺华,钟宏明.立体化导学:慕课背景下的高校创新型人才培育方式探讨与实践J.广西师范高校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6):112-119. 7 白宇杰.基于慕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应用探讨以 计算机网络课程为例D.渤海高校.2022. 8 曾明星,周清平,蔡国民等.基于 MOOC 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电化教化,2022,(4):102-108. 第10页 共10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