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卓越工程师工程能力培养的教学组织设计.docx
-
资源ID:10092522
资源大小:24.17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试论卓越工程师工程能力培养的教学组织设计.docx
试论卓越工程师工程能力培养的教学组织设计 摘要:培育具有现代工程实力的应用型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是“卓越安排”试点高校急需探讨解决的现实问题。宁波工程学院通过工程教化改革实践,以学生工程实力成长为核心,从工程教学组织设计着手,构建工程教化的三大平台,实施工程教学改革的三个举措,完善工程教化的三个保障,从而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实力和工程创新实力。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工程实力;培育;教学设计 作者简介:洪晓波,男,浙江余姚人,宁波工程学院化工学院,助理探讨员;杨泽慧,男,湖北黄梅人,宁波工程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副教授。 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省教化科学规划2022年度重点探讨课题“基于卓越工程师培育中的工程实力构建和提升探讨以宁波工程学院为例”的探讨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17-007913-0031-03 工程实力是工程师最重要、最基本的素养之一。如何培育既能综合应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又具备现代工程实力的工程技术人才是工科院校,特殊是“卓越工程师教化培育安排”试点高校急需探讨解决的现实问题。宁波工程学院致力于以塑造学问、实力与品德于一体的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为培育目标,构建与国家“卓越工程师”通用标准和专业标准相统一的学校培育标准,据此提出工程师职业胜任实力的培育规格。形成了以学生工程实力成长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并从工程教学组织设计着手,就如何保障应用型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培育目标的实现进行了深化探究。明确提出了秉承“知行合一”校训、创新“知行合一、双核协同”的双核人才培育模式,培育具有主动人生看法、工程专业素养和综合应用实力等特质的工程师后备人才,创建了“卓越安排123模式”。重构课程体系,整合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改进考核方法,建立评价和质量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工程师的培育流程,不断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实力、工程设计和工程创新实力。为培育高等应用型工程与管理人才创新了人才培育方式和路径,取得了良好的工程教学改革成效。 一、以突出工程实力培育为核心,构建工程教化的三大平台 1.建设课程教学平台 以优化课程体系和整合课程内容为重点构建课程教学平台,应着重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明确学问与实力的相互对应关系,理清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的实力结构。确定每门课程的实力培育目标,要基于培育标准的实现矩阵,整合与重组课程,使课程体系设计更加符合实力标准要求并且更加系统化。二是每门培育课程的内容确定于课程目标。要保证这些实力目标的顺当实现必需对课程内容进行科学的筛选,实现课程内容的组织从以学科学问体系为主转变为以实现培育目标为主,也就是依据实力大纲整合课程内容,将各种实力要求落实到相关课程中。 在课程教学平台建设中,宁波工程学院以专业核心课程优化和专业核心实力培育协同为导向,课程设置按通识、工程基础和工程专业等三大类教化内容设计,并重点推动“卓越安排”各专业,将培育标准的实力矩阵分解落实到各课程教学环节和课程内容中。通识教化内容包括综合基础和基本工具模块,由思想政治理论、自然科学、社会、人文、艺术、经济、外语和计算机信息技术等学问体系组成,着重培育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工程文化素养和基本职业应用实力,为专业教化打下坚实的基础;工程基础教化内容包括工程科学基础和专业基础模块,着重培育学生驾驭学科专业基础学问、专业方向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工程专业教化内容包括工程专业方向和工程实践模块,着重培育学生驾驭工程专业学问、提高专业工程实践的实力,培育创新精神。学校目前在公共课程内容整合上进行了系统教学改革。在工程基础和工程专业课程中,通过借鉴“CDIO”工程教化理念,以强化工程实践实力、工程设计实力和工程创新实力为核心,细心设计“卓越安排”各个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2.建设工程实践教学平台 以培育应用型卓越工程师的多元化实力为特点构建实践教学平台,应着重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要让多元化的工程实力培育目标落到实处,必需对实践项目、内容进行整合,增加工程胜任力,使之与实力的培育目标体系相适应;二是实施分层实践教学,借助“平台+模块”和必修与选修相结合,夯实基础技能,提升学生的各项实际操作实力;三是企业实习方案的设计和实施,是“卓越安排”培育工程实践实力的重中之重、关键所在,要创新和拓宽企业实践教学方式。 在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中,宁波工程学院根据通识类教化实践、工程基础类教化实践和工程专业类教化实践三个层次设计实践教学体系。明确“卓越安排”专业在各个时间段和每项详细实践教学环节的目标,实践教学内容支配实行按部就班的方式,体现实践教学的层次性。并在分步实施过程中,将应用型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各项实力培育要求落实到各个详细实践环节。实践教学环节既包含独立设置的试验课程、课程设计、课内试验、专业认知和工程基础训练,又包括科技训练、企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多种形式。建立校内工程训练中心和校外工程实践基地,为学生实践实力的培育供应良好的实践条件。在校内外工程实践中,注意引入企业实际工程项目到上述实践环节,引导学生提早介入工程项目。围绕各项实力的培育要求,目前学校已经基本形成验证性试验培育学生的试验基本操作实力、设计性实践培育学生的工程创新意识与实力、综合性试验培育学生工程综合实力的实践教学体系。在企业实习阶段,激励“卓越安排”各专业与企业实行“三个共同”,共同设计实习方案、共同管理学习过程、共同评定学生企业实习成果。 3.建设社会实践与素养拓展平台 以在社会实践中提升工程综合实力为重点构建素养拓展平台,包括社会综合实力的训练和专业外延的训练,涵盖课外科技活动、各类社会实践、各类竞赛、各类技能考证和学生社团工作等课外活动。平台的关键是促进课外活动与课内教学、校外社会实践与校内活动的有机融合。 在社会实践与素养拓展平台建设中,宁波工程学院依据“卓越安排123模式”的工程师后备人才三个特质要求,以培育学生综合实力、精神品德、身心健康和延长专业实力为目标实施教学组织设计,明确专业拓展内涵,依据学生的特性差异和爱好爱好构建“全员参加、全面教化和全程疏导”相融合的“三全式”素养拓展体系。将拓展项目作为必修学分,分类纳入培育方案,成为各个专业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如通过学生参加老师的科研项目构思、设计与实施,使学生在学术科技活动的实践中提高素养、提高学问运用实力和初步的科研实力;通过参加综合性竞赛、各类专业证书教化和各类专项培训,提高专业应用实力和技术开发实力;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各类社会、文化活动,熬炼学生的社会交际和协作实力等等。着重将理论课程上学到的学问与工程实践中磨练的实力实现有机结合,形成符合应用型卓越工程师素养和实力要求的系列课程、系列社会实践和系列工程文化的活动,构建项目化管理、学分制认证、规范化运作的社会实践拓展体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素养和工程综合实力,促进学生的特性发展。 二、以强化工程实力培育为主题,实施工程教学改革的三个举措 1.注意工程实力培育的教学方法改革 现代的工程教化,教学不单单是传授有效的学问,而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遵循工程的实践、集成与创新的特征,实行相应的教学方法,确保学生的工程实力得以培育、训练、形成和提高。因此,“卓越安排”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要着力推行符合工程实力培育规律的学习方法。 首先,要结合教学内容的须要变更目前静态、呆板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活动,在详细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从继承性学习走向探究发觉性学习,培育学生提出新问题、发觉新学问及解决问题的实力。在教学实践中摸索最适合教学内容、性质并被实践证明有效的具有工程教化特点的新方法,如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基于问题的探究式学习、基于案例的探讨式学习和基于项目的参加式学习等等。结合工程实际问题,推广启发式、探讨式和探讨式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伸展智力和实力。如宁波工程学院建工、机械、电信等学院的相关专业正在主动推广CDIO项目教学和PBL问题教学等教学方法的应用,即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实践的方式学习应用工程学问和解决工程问题,使学生在做中学、研中学、玩中学,将传统的“教化”转换成“学育”。其次,提倡团队化的协同教学,开展大班授课、分组研讨和各种互动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激励老师运用现代教化技术和手段探究网络教学组织形式,开展信息化教学。如宁波工程学院开设了各类工程专业的仿真教学,将生产与仿真模拟练习相结合,并尝试建立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开放式教学,供应给学生发挥、创建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从亲身实践中驾驭和敏捷运用学问,变更死啃书本的现象。同时,注意结合本地产业实际,强调教学方法的地方性和好用性。如机械学院的交替式产学合作培育卓越材料成型工程师的“乐歌模式”,通过企业的项目合作实现课堂、试验实训场所和企业环境相结合,学生、老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相结合,教学、科研和工程项目相结合,使学生接触到本地区本行业的新技术和新技能,熬炼其处理工程实际问题的实力。总之,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其他各个教学环节的实现方式改革不仅要保证学生有效地驾驭每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实现各个教学环节的目标,而且要确保学生的工程实力得到训练、形成和提高。 2.与工程实力培育相适应的学习考核和评价方法改革 学生对各种困难的学问和技能是否真正驾驭,是否达到应用型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的培育标准,效果考核、成果评价是否具有科学性、客观性和可操作性,没有现成的可以借鉴,这也是工程实力培育必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传统的用于评价学生学习的方法是教学测试,如测试基础学问、基本步骤和程序,从而得出该课程某个部分学问全部娴熟程度的评价。工程专业学生的学习考核、评价的内容和方式应当有别于传统教学。因为工程教化须要仿照真正的现实世界,而学生离开课程教化后就会面对这个世界,很多现代工程环境所要求的高水平认知是无法仅从传统的教学测试方法中被测试和预言的。因而在构建学习考核、评价体系时,首先要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对学生工程实力的评价要有一种人性化的相识。其次,要考虑个体实力与群体实力培育的相辅相成。最终,推动评价方式、方法改革,充分发挥考评的导向作用,实行以课程类型进行分类评价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科学、客观、敏捷且具有可操作性的应用型卓越工程师实力培育评价体系,能够用指标客观、科学地定性和定量,从而评定学生的工程实力。在详细形式上,宁波工程学院在运用部分传统的评价方法基础上进行非传统的学习评价探究,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变更单纯注意学习成果的考试评价方式。如以读后感想、主题论述、研讨学习报告、平常作业、口试、设计作品展示、项目成果、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和团队工作坊式考核等多种方式推动考核评价体系的改革,与教学方式改革形成互动和良性循环。在实际教学中,重点考核学生学到用到了什么而不是教什么等等,真正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而不是学以致考。同时,刚好反馈考核评价的结果信息,以便课程设置的调整和教学方法的改进,分析学生实力培育是否贴近激烈竞争和社会快速发展之须要,从而提高学生工程实力的企业认可度。 3.创新工程实力培育的校企联合模式 以前的工科专业教学安排中也支配了肯定时间的企业生产实习环节,但由于实习时间较短,针对性不强,实习效果较差,不能达到预期目标。因此,在卓越工程师的培育过程中,为了使学生的实际应用实力,特殊是岗位适应实力得到较好的熬炼和培育,学校必需与企业合作,实行共同培育,这就须要创新多层次、多方位的校企联合培育与合作模式。 一是建立校企联合的多层次培育模式。依据企业需求和人才培育的定位,确定学生到企业学习阶段的工程实力培育目标。按培育标准,让学生分不同层次、阶段到不同企业进行至少一年的专业实习和工程实践。二是在企业培育过程中实行双导师制,由企业和学校导师共同指导学生的学习与实践,发挥导师的各自优势共同对学生进行学业、工程课题探讨、现场实践和毕业设计的指导,使学生能够有机会干脆参加企业工程方案的设计和开发,培育学生独立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实力和协调管理实力。三是探究校企多方位的合作模式,建立校企之间人才培育、研发等合作。聘请企业专家加入学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订应用型卓越工程师专业培育目标和培育方案,增加培育的针对性和好用性,聘请具有丰富工程阅历的企业人员作为学校的兼职老师,将企业要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转化为学生综合设计题目。如电信学院与无锡中软国际的校企合作联合培育卓越工程师新模式,以真实的项目开发、小组教学模式,用优质的企业开发团队走近学生,共享其开发阅历,让学生体验完全不同的“工程实践课堂”。学生还可以借助企业完善的培训体系和相关项目的阅历与学问积累,提升综合实践实力,达到学校、学生、企业三方共赢。宁波工程学院还通过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实践,实行产学研一体,使教化方式从以往的校企合作转变为校企合一,变更以前产学研脱节的现象。同时,也为具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储备了大量的工程师后备人才,部分企业还盼望在实习之外的时间也能有师生去与其进行工程问题探讨合作。在详细的教学实施中,落实企业深度参加“卓越安排”是关键,要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化环境和资源,在两个学习阶段的课程与教学环节安排、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和培育方式创新等方面实现分工连接、优势互补,从而培育适合企业须要的、具有职业素养和综合应用实力的工程人才。 三、以围绕工程实力培育为中心,完善工程教化的三个保障 1.更新教化教学理念 在教化观念上坚固树立大工程观意识,明确工程实力培育在“卓越安排”中的地位与作用,注意以培育工程实力为特色,确立真正面对工程的办学理念和人才培育目标,使工程教化由培育工程科学家转变为培育企业工程师。 工程教化要凸显工程理念、伦理、文化及工程平安和环境爱护等方面的内容。针对以往过分强调科学化、专业化而割裂工程本身的教化观念,宁波工程学院多次组织以“应用型卓越工程师培育模式”、“现代高等工程教化规律”等为中心主题的教化思想观念探讨。通过理论学习、专题报告、企业调研、师生座谈、论文撰写等形式加深对现代工程教化规律与“卓越安排”的理解,并把新的教化思想观念体现在人才培育安排的制订中。在教学组织设计的改革实践中,坚持工程教化与科学、人文并重,由专业对口教化向工程素养和实力教化转变,由注意共性教化向注意学生特性发展和因材施教转变,由注意学问传授向重视学生工程实践和创新实力培育转变,由注意科学系统性向注意工程综合性转变,体现出科学与技术基础之上的包括社会、经济、道德、文化、环境等多因素的“大工程观”,为应用型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的培育供应新型的学问体系和实力结构,从而为工程教化供应思想保障。 2.提高工程教化师资队伍的工程实践实力 作为传授学问的老师是工程人才培育的主体。在各个教学环节中老师的引导作用和地位始终贯穿全过程,是学生工程实力培育的关键。 在培育学生的工程素养、工程实践和创新实力过程中,老师应当具备工程实践经验,具有工程实践实力。针对目前高校工科老师队伍普遍存在的缺乏工程实践经验这一问题,宁波工程学院通过引培结合,想方设法提高老师工程素养,如引进具有企业实践背景的专业技术人员,充溢工程专业老师队伍,以满意“卓越安排”的须要;同时组织骨干老师到国内企业进行实习、挂职或业务培训,加强老师工程设计、创建及管理实力等工程经验的熬炼,使老师更新观念、开阔视野和提高业务水平;并激励老师科研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变更以往过分强调学术背景、经验和学术成果的现象,形成重视工程背景、经验和工程成果的氛围;为全方位提高老师的工程教学水平,学校还成立“老师发展中心”,建立老师工程教学培训体系,培育双师型的教学队伍,为工程教化供应师资保障。 3.完善工程人才培育质量保障机制 建立科学、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加强教学全过程管理,是保证学校教学工作正常运行的重要条件,是促进工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的重要保证,也是提高应用型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培育质量的重要基础。 学校在教学管理方面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包括教学质量生成、质量保障、质量管理、质量监督、质量评估和质量反馈与改进等六大系统组成,初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质量标准与教学规范。详细从培育方案的制订到老师的教学打算、课堂教学、课外辅导和课程考核,从学生平常作业、试卷到各类试验、实习、毕业设计等多个环节,再到激励师生参加创新活动主动性的各种措施,学校具体制定了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执行措施,同时健全校内的质量和管理机构以及教学督导机构。在“卓越安排”实施过程中,逐步完善应用型卓越工程师培育质量评价体系,并且与浙江高校科教战略发展探讨中心联合成立了工程教化探讨中心,详细分析学校工程教化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力求客观评价工程教学的改革效果,找寻提升质量的途径。通过一系列的质量监控和制度管理确保每个教学环节的正常运行和培育方案的落实,促进了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从而为学生的工程实力培育供应制度保障。 参考文献: 1王菁华,周军,岳爱臣,等.“卓越安排123模式”的创建与实践探讨J.高等工程教化探讨,2022,:47-52. 2林健.谈实施“卓越工程师培育安排”引发的若干变革J.中国高等教化,2022,. 3林健.“卓越工程师教化培育安排”专业培育方案再探讨J.高等工程教化探讨,2022,:10-17. 第14页 共14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