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玉米秸秆机械粉碎还田技术应用.docx

    • 资源ID:10092847       资源大小:21.90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玉米秸秆机械粉碎还田技术应用.docx

    玉米秸秆机械粉碎还田技术应用 摘要 阐述了秸秆还田的必要性,同时从9个方面对秸秆还田进行了综述。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工作应充分考虑秸秆还田的时间、粉碎度、病虫害防卫,以及还田后不同土壤的理化性质改变、耕作制度和种植方式、不同土壤类型的还田方式等。 关键词 玉米秸秆;还田技术;肥料化 中图分类号 S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06-0048-02 Discussion on Application of Corn Straw Mechanical Crushing Technology Returning to Field WANG Xiao-lei, WU Peng-sheng Abstract The necessity of returning straw to field was expounded, and the contents of returning straw to field were reviewed from 9 aspec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traw returning work should take full account of time, straw crushing degree, pest defense, the change of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different soil after returning, cropping system and planting modes, returning ways of different soil types. Key words Corn straw;Returning technology;Fertilization 我國作物秸秆产出量每年高达7.0亿t以上,其中玉米秸秆所占比例最高1,约2.2亿t。目前,玉米秸秆的利用率很低,干脆还田做肥料的仅占4.03%2,60.00%以上的秸秆都采纳干脆燃烧的形式处理,势必造成资源奢侈和大气污染,还存在肯定的火灾隐患。探讨表明,玉米秸秆含有丰富的养分,碳、氮、磷、钾含量46.53%,有机质含量15.00%以上3,利用方式主要有秸秆还田、饲料化和工业化3种形式。然而,焚烧秸秆屡禁不止的缘由是农夫处理秸秆的成本过高,主要费用集中在田间收集、运输到收购地点,因此采纳机械化把玉米秸秆就地就近干脆还田是一条最快捷、大批量处理剩余秸秆的有效途径4。秸秆机械粉碎还田技术是大面积实现“以田养田”、爱护环境、建立高产稳产农业的有效途径5,是今后探讨的重点,也是现阶段防止秸秆焚烧最有效的手段,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推动玉米秸秆还田,笔者介绍了玉米秸秆机械粉碎还田技术应用,力求快速实现其大面积推广。 1 确定秸秆还田数量和最佳时机 秸秆成熟度越高,还田后腐烂的难度就越大,所需时间也越长,越早还田越有利于秸秆腐烂,但过早收割会对玉米造成减产,因此要探讨探究合适的玉米收获期。适时粉粹,玉米秸秆粉粹的最佳时期是玉米成熟摘完穗后,秸秆呈绿色,含水率在30%以上时进行,此时秸秆易被粉粹和腐解,有利于释放养分。 2 明确玉米秸秆最科学的粉碎度 玉米秸秆还田必需在粉碎后实施,整株秸秆是无法进行还田的。秸秆粉碎度干脆确定秸秆还田的质量,有些地块粉碎后的秸秆过长,长度大于10 cm,不利于耕翻,影响播种。然而,粉碎度越高,成本也越高。因此,要探讨合理的粉碎度,同时玉米收割机能操作实施,应一次性粉碎,降低成本。秸秆粉碎长度应为510 cm,留茬高度越低越好,撒施要匀称;粉碎秸秆的抛撒宽度以与割幅同宽为好,正负在1 m左右;秸秆破裂合格率大于90.0%;秸秆被土覆盖率大于75.0%;根茬清除率大于101.5%。 3 确定不同土壤条件下秸秆掩埋深度 有探讨表明,埋深5 cm的秸秆腐解速度最快,埋深15 cm稍慢,覆盖在表面的最慢。就土壤质地而言,覆盖在表层的秸秆,轻壤土的腐解速度最快,中壤土次之,重壤土最慢;翻压在土壤中的秸秆,中壤土、重壤土中腐解较快,而轻壤土中腐解较慢。秸秆腐解须要相宜的水分,玉米秸秆在土壤含水量为16%20%时,腐解速率最快,土壤水分过高或过低腐解率均会降低。秸秆深翻还田可显著提高玉米在田间的保苗率和成穗率,有助于植株对养分的汲取,进而促进高产6。然而,对秸秆掩埋的深度缺乏明确的定义,一般最少耕深要达到20 cm,才能保证秸秆翻入地下并盖严。耕翻后要用重型耙耙地,有条件的地方应刚好浇塌墒水。 4 病虫害的防卫 还田秸秆中有多种病原菌和害虫的卵、幼虫、蛹等,如玉米螟的虫卵、叶斑病、瘤黑粉病。随着田间病残体逐年增多,土壤含菌量不断积累,呈加重发生趋势;未腐熟的秸杆有利于地下害虫取食、繁殖和发生。因此,如何歼灭病原体是秸秆还田中必需考虑的问题。带病的秸秆应销毁或高温堆腐后再施用。若采纳药剂灭杀的措施,应尽量采纳生物药剂防治,避开广杀性农药对秸秆发酵菌造成影响,形成秸秆腐熟障碍。 5 促进秸秆腐烂投入品的种类和数量 据探讨,秸秆干脆还田后,相宜秸秆腐烂的C/N为201251,而秸秆的C/N均较高,玉米秸秆为531。该C/N在秸秆腐烂过程中会出现反硝化作用,微生物汲取土壤中的速效氮素,把农作物所需的速效氮素夺走,使幼苗发黄,生长缓慢,不利于培育壮苗。因此,在秸秆还田的同时,要协作运用加速秸秆腐熟的投入品,主要分为3类:氮素投入,秸秆还田后土壤中氮素不足,使得微生物与作物争夺氮素,秸秆分解缓慢。可在秸秆粉碎后,旋耕或耕地以前在粉碎的秸秆表面撒施碳酸氢铵50 kg或尿素20 kg,然后耕翻。秸秆腐熟剂,其关键是找到合适的降解秸秆的菌种。降解秸秆的菌种在不同的土壤和温度条件下有所不同,其中以木霉属真菌分解实力较强,秸秆降解还田后对土壤性状有明显改善作用7-8。有机肥的投入,将有机肥撒施到粉碎的秸秆上,也有助于加速秸秆的腐熟还田。 6 秸秆还田后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 作物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对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9,不同还田技术的利用效率也不同。合理的农作物秸秆还田方式能够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10,是一项具有重大經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高效性技术。秸秆还田后土壤的改变已经成为有效利用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近年来已引起世界各国普遍关注11。探讨表明,秸秆还田能够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总孔隙度,具有改善土壤结构的作用12。秸秆还田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易氧化态和总有机碳含量,对稳定态有机碳影响不大。土壤全氮的改变趋势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明显的相关性。由于秸秆中钾素含量丰富,还田后对土壤钾素平衡有重要意义。试验表明,秸秆还田能够增加土壤速效钾含量,耕作方式对土壤速效钾含量影响不大。土壤速效钾含量呈明显的季节性改变。秸秆还田能够增加土壤全钾含量。从肯定程度上讲,秸秆还田能缓解土壤钾耗竭状况。因此,刚好驾驭秸秆还田后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对下茬作物播种和施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7 不同土壤类型实施秸秆还田的模式 平原地区土层深厚,质地适中,农业生产条件好,其中,壤土地可以采纳深耕的方式将秸秆深翻掩埋还田,黏土地采纳深耕+旋耕的方式将秸秆深埋还田13,沙土地土壤含水量小,若将秸秆深翻还田,会造成土壤墒情水大量损失,种子难以萌发的状况,因此应实行秸秆粉碎后地表覆盖的形式还田,进行免耕播种。山区土地凹凸不平,多采纳人工采收,而该方式难以进行机械化粉碎干脆还田,应实行田间堆沤的形式还田。 8 秸秆还田后种植形式和耕作制度 秸秆还田方式不同,氮、磷、钾养分释放速率也不相同,种植方式和耕作制度也应有所不同。若采纳秸秆表面覆盖还田的形式,应采纳免耕播种的方式或者宽窄行种植,用机械将秸秆覆盖到窄行上,从而达到适当休耕的目的14。也有探讨表明,秸秆表面覆盖还田与深翻比较,秸秆中的氮、磷、钾养分释放较快,更利于作物汲取15-16,其中,钾的释放速率最快,磷次之,氮最慢17。而王允青等18探讨表明,秸秆中磷的释放率最大,氮次之,钾最小。袁玲等19探讨表明,秸秆还田能显著提高铁、锌等微量元素含量。秸秆还田后,采纳土埋还田腐解率最大20,在平原地区应尽量采纳深翻掩埋还田的形式,这样既不影响正常种植作物,又不变更种植形式和耕作习惯,还有利于加速秸秆腐熟。 9 同一田块秸秆连年还田 一般在正常年景状况下,可以将每季作物秸秆残茬全部还田。多年实践证明,连年秸秆还田,土壤肥力提高很快,作物生育、产量性状也得到显著变更,其增产效果有随还田年次增加而提高的趋势。 10 结语 秸秆还田涉及的问题还有许多,我国各地区的资源状况、环境条件和经济水平也不尽相同,今后要因地制宜地开展这项工作,结合当地的资源优势和气候条件进行探讨,使秸秆还田逐步转向产业化、常态化发展,为我国生态农业建设供应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孙永明,李国学,张夫道,等.中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现状与发展战略J.农业工程学报,2022,21:169-173. 2 杨轶囡,吴迪,刘文明,等.吉林省玉米秸秆资源化利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玉米科学,2022,24:173-174. 3 张强,秦涛,张红艳,等.玉米秸秆的综合开发利用J.玉米科学,2022,14:168-169. 4 王平.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发展趋势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2:67-68. 5 夏萍,江家伍.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及配套机具J.安徽农业高校学报,2001,28:106-108. 6 史央,蒋爱芹,戴传超,等.秸秆降解的微生物学机理探讨及应用进展J.微生物学杂志,2002,22:47-50. 7 田朝光,马延和.真菌降解木质纤维素的功能基因组学探讨进展J.生物工程学报,2022,26:1333-1339. 8 蔡红光,梁尧,闫孝贡,等.东北黑土区秸秆不同还田方式下玉米产量及养分累积特征J.玉米科学,2022,24:68-74. 9 屈素斋,王艳华,徐亚萍,等.不同秸秆还田量的增产效益探讨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22:61,73. 10 刘世平,聂新涛,张洪程,等.稻麦两熟条件下不同土壤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效用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22,22:48-51. 11 韩鲁佳,闫巧娟,刘向阳,等.中国农作物秸秆资源及其利用现状J.农业工程学报,2002,18:87-91. 12 戴志刚,鲁剑巍,周先竹,等.不同耕作模式下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中国农技推广,2022:46-48. 13 郭伟伟.安阳市玉米秸秆全量还田耕作制度探讨J.河南农业,2022:52-53. 14 何念祖,林咸永,林荣新.面施和深施对秸秆中氮磷钾释放的影响J.土壤通报,11015,26:40-42. 15 DOUGLAS C L,ALLMARAS R R Jr,RASMUSSEN P E,et al.Wheat straw composition and placement effects on decomposition in dryland agriculture of the Pacific NorthwestJ.Soil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 journal,11010,44:833-837. 16 杨振权,陈永星.水田机械秸秆深施的养分释放及增产效果探讨J.浙江高校学报,2000,26:329-331. 17 李逢雨,孙锡发,冯文强,等.麦秆、油菜秆还田腐解速率及养分释放规律探讨J.植物养分与肥料学报,2022,15:374-380. 18 王允青,郭熙盛.不同还田方式作物秸秆腐解特征探讨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22,16:607-610. 19 袁玲,张宣,杨静,等.不同栽培方式和秸秆还田对水稻产量和养分品质的影响J.作物学报,2022:350-359. 20 武际,郭熙盛,王允青,等.不同水稻栽培模式和秸秆还田方式下的油菜、小麦秸秆腐解特征J.中国农业科学,2022,44:3351-3360. 第9页 共9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

    注意事项

    本文(玉米秸秆机械粉碎还田技术应用.docx)为本站会员(l***)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