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分析化学第五版题库试题选编(分析化学实验).docx
2022年分析化学第五版题库试题选编(分析化学实验) 篇一:分析化学第五版题库选编 1分 0703 EDTA的酸效应曲线是指- ?Y-pH曲线 pM-pH曲线 lgK-pH曲线 lg?Y-pH曲线1分 0703 2分 0706 在pH为10.0的氨性溶液中,已计算出?Zn=104.7,?Zn=102.4,?Y=100.5。则在此条件下lgK为- 8.9 11.8 14.3 11.3 2分 0706 1分 0707 ?M=1表示- M与L没有副反应 M与L的副反应相当严峻 M的副反应较小 = 1分 0707 2 分 EDTA滴定金属离子,精确滴定的条件是- lgK6.0 lgK6.0 lg6.0 lg6.02 分 2分 0730 已知乙二胺与Ag+形成络合物的lg?1-lg?2分别是4.7与7.7。则AgL为络合物主要形式时pL范围是_。而pL为5.0时银的主要形式是_。2分 0730 3.0 pL 4.7 ,Ag+ 2 分 10.05 mL 0.02000 mol/L EDTA溶液与10.00 mL 0.02000 mol/L Pb2溶液混合, 未络合的Pb2+的浓度为_mol/L。2 分 10-9.2 10分 0746 在1L NH3-NH4Cl的缓冲溶液中,含0.10 mol Zn2+-EDTA络合物,溶液的pH=9.0,=0.10 mol/L,计算Zn2+的浓度。已知lgK=16.5;锌氨络离子的lg?1 -lg?4 分别为2.27,4.61,7.01,9.06; pH=9.0时lg?Y =1.3。 10分 0746 ?Zn =1+10-1.00+2.27 +10-2.00+4.61 +10-3.00+7.01 +10 -4.00+9.06 =105.1 lgK = 16.5-5.1-1.3=10.1 pZn计=/2=5.6 10-5.6 = = =10-10.7 ?Zn 105.1 2 分 此图表示各种副反应对Al-EDTA络合物稳定性的影响,其中各曲线分别代表: 曲线_ 曲线_ 曲线_ 曲线_ (A) lgK(B) lgK (C) lgK(D) lgK 2 分 1. A , 2. C , 3. B , 4. D 10 分 在pH=5.5时, 以二甲酚橙为指示剂, 用2.000×10-2mol/L EDTA滴定浓度均为2.000×10-2mol/L Pb2+、Al3+溶液中的Pb2+, 若加入NH4F掩蔽Al3+, 并使终点时游离F-的浓度为1.0×10-2mol/L, 试计算终点误差。 已知: lgK=16.3, lgK=18.0; pH=5.5时, ?Y=105.5, pPbt=7.6, ?Al=100.4, ?Pb=1, AlF63-的lg?1lg?6分别为6.1,11.2,15.0,17.7,19.4,19.7。10 分 -2.0+6.1 ?Al=1+10+10-4.0+11.2+10-6.0+15.0+10-8.0+17.7+10-10.0+19.4+10-12.0+19.7 =109.9 c102.0 = = =10-11.9 ?Al109.9 ?Y=1+K=1+10-11.9+16.3 =104.4?Y?Y=105.5 lgK=18.0-5.5=12.5, pPb计=/2=7.3 ?pPb=7.6-7.3=0.3 100.3-10-0.3 -4 Et = ×100%=7×10% 12.5-2.01/2 10 分 试计算在pH=10.0的氨性缓冲溶液中, 设化学计量点时=0.10 mol/L, 用0.0200 mol/L EDTA溶液滴定0.0200 mol/L Zn2+溶液时,化学计量点的pZn和 pZn值。 10 分 ?Zn = 1+10-1.00+2.37+10-2.00+4.81+10-3.00+7.31+10-4.00+9.46 =105.5 ?Zn=105.5+102.4=105.5 pZn=-lg?Y-lg?Zn+pc) /2 =/2=6.3pZn=pZn+lg?Zn=6.3+5.5=11.8 10 分 以0.02000mol/L EDTA滴定浓度均为0.02000 mol/L Pb2+、Ca2+混合液中的Pb2+, 溶液pH为 5.0。计算: 化学计量点时的lgK和、值。 若以二甲酚橙为指示剂,此时是多大? 已知 pH=5.0时lg?Y=6.6、pPb终=7.0; lgK=18.0, lgK=10.7。10 分 0755 ?Y=1+10-2+10.7=108.7 ?Y ?Y108.7 . lgK = 18.0-8.7 = 9.3 pPb计 = /2 = 5.7 = pY计 = pCaY计计 = 计 = 10-5.7. 10-2.0 -4.3 终 = 终 = = =10 -7.0+9.3KPbY10或 pCaY终 = pY终 = pY计+?pY = 5.7-1.3 = 4.4 2分 0802 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二甲酚橙指示剂只适于pH6时运用 二甲酚橙既可适用于酸性也适用于弱碱性溶液铬黑T指示剂只适用于酸性溶液 铬黑T指示剂适用于弱碱性溶液 2分 0802 1分 0804 用EDTA滴定Mg2+,采纳铬黑T为指示剂,少量Fe3+的存在将导致- 终点颜色改变不明显以致无法确定终点 在化学计量点前指示剂即起先游离出来,使终点提前使EDTA与指示剂作用缓慢,终点延长与指示剂形成沉淀,使其失去作用1分 0804 2 分 铬黑T在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它与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显红色, pKa2=6.3pKa3=11.6 H2In- HIn2- In3-紫红 蓝橙 运用该指示剂的酸度范围是- pH 6.3 pH 11.6 pH = 6.311.6 pH = 6.3±12 分 2分 络合滴定中,若Et0.1、?pM=±0.2,被测离子M 浓度为干扰离子N浓度的1/10, 欲用限制酸度滴定 M,则要求lgK ?lgK大于- 5 6 7 82 分 1分 0811 在Fe3+,Al3+,Ca2+,Mg2+混合液中,用EDTA法测定Fe3+,Al3+含量时,为了消退Ca2+,Mg2+的干扰,最简便的方法是- 沉淀分别法限制酸度法络合掩蔽法溶剂萃取法 1分 0811 1分 0819 EDTA与金属离子络合时,一分子的EDTA可供应的配位原子数是- 2 4 6 81分 0819 2 分 金属指示剂 PAN 在溶液中有如下平衡: pK a1=1.9 pK a2=12.2 H2In + HInIn-黄绿 黄 粉红 它与金属离子形成的络合物MIn为红色, 当运用PAN作指示剂时, pH范围应是_。 2+ 若运用PAN-Cu指示剂以EDTA溶液滴定Ca, 化学计量点前溶液是_ 颜色, 化学计量点后溶液呈_颜色。2 分 2.012.0 紫红绿 2分 0830 已标定好的EDTA标液若长期贮存于软玻璃容器中会溶解Ca2+,若用它去滴定铋,则测得铋含量将_。2分 0830 无影响 10分 0841 在pH=5.5时运用0.020 mol/L HEDTA滴定同浓度 Zn2+,Cd2+试液中的Zn2+,以KI掩蔽Cd2+,采纳二甲酚橙为指示剂, 已知: lgK=14.5, lgK=13.0, pH=5.5时: lg?X=4.6、pZnt=5.7。 已计算得: lg?Cd=5.1 lg?X=5.9 lgK=8.6 pZn计=5.3 Et=+0.1 10分 0841 i=13 化学计量点 10-5.310-11.210-6.6 10-7.1 终 点 10-4.910-10.810-6.2 10-7.1 提示:化学计量点时 =10-5.310-5.3 = = 10-11.2 篇二:分析化学试验试题及= 分析化学试验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47分) 电渗析法 。 3、用双盘半机械加码电光分析天平称量,在校正天平零点时(零线与标线相差不大时),天平应处于 开启 状态;在加减砝码和取放被称量物时,天平应处于 关闭状态,在试加圈码时,天平可以处于半开启状态;在读取称量数据时,天平应处于开启状态;为加快称量速度,加减砝码的依次(原则)是从大到小 ,中间截取,逐级试验 ,推断左右两盘熟轻熟重的方法是指针总是偏向轻盘,光标投影总是向重盘方向移动。用分析天平称取试样的方法有指定质量称样法、递减称样法、干脆称样法。 4、具塞(酸式)滴定管用来盛装 及 无氧化性溶液,不宜装 对乳胶管有腐蚀作用的溶液;滴定管在装溶液前需用待装溶液润洗 。50mL滴定管的最小分度是mL,如放出约5mL溶液时,记录数据为 3 位有效数字,相对误差为 0.4% 。若使误差0.1%,则滴定体积至少为 20 mL以上 。 5、以下酸碱指示剂的pH变色范围和颜色改变分别为:甲基橙基红 4.46.2,红黄;酚酞 810,无 紫红 。以下常见金属指示剂适用的pH范围和颜色改变(InMIn)分别为:铬黑T6.311.5,蓝色酒红; 二甲酚橙(XO) 56, 黄紫红;钙指示剂 pH大于12, 蓝色酒红。氧化还原指示剂二苯胺磺酸钠的条件电位和颜色改变(氧化态 还原态)为: 0.85,紫红无色 。莫尔法的指示剂、颜色改变、相宜酸度为 24 6 7 8、为下列操作选择合适的容器 称取CaCO3基准物时,装CaCO3基准物用称量瓶; 盛装K2Cr2O7标准溶液以进行滴定,用酸式滴定管; 储存AgNO3标准溶液,用棕色玻塞试剂瓶; 储存0.2 mol·L-1NaOH溶液,用 9、指出在不同酸度下作络合滴定时应选择的缓冲溶液 pH=1时EDTA滴定Bi3+ pH=5时EDTA滴定 Pb2+六次甲基四胺及其共轭酸缓冲溶液 pH=10时EDTA滴定Mg2+ 3 pH=13时EDTA滴定Ca2+ 1011、无汞定铁法(SnCl2-TiCl3联合还原Fe)试验中加入硫酸磷酸混合酸的作用是使黄3+-的生成,降低了Fe/Fe电对的电位,使化学计量点旁边的电位突跃增大,指示剂二苯胺磺酸钠的变色点落入突跃范围之内,提高了滴定的精确度。钨酸钠和二苯胺磺酸钠两种指示剂各自的作用分别为钨酸钠起到指示限制消退过量TiCl的作用,二苯胺磺酸钠起到指 12、分光光度法测定铁的显色剂是邻二氮杂菲,测铁的总量时需加入盐酸羟胺 将Fe3+还原为Fe2+,测定时溶液的酸度宜用 醋酸钠限制pH在 5 左右,酸度过高则显色反应速度慢 ,酸度过低则 Fe2+离子水解,影响显色 。 二、问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以下是EDTA连续滴定Bi3+,Pb2+的简要步骤,阅后请回答问题: 移取肯定量V0试液,在pH=1的HNO3介质中,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至二甲酚橙由红变黄,耗去V1。 再加入六次甲基四胺,调至pH=5,接着以EDTA滴定至终点。 滴定Bi3+的酸度过高与过低对结果有何影响,能否以HCl代替HNO3? 滴定Pb2+时加入六次甲基四胺调整pH的机理何在?调整pH是否可以用NaOH或氨水? 加入六次甲基四胺后溶液为何色?终点为何色? 写出计算Bi3+和Pb2+质量浓度的公式。 答案 1. 酸度过高BiY-不稳,Bi也与指示剂显色不够敏锐,无法测定;酸度过低Bi3+则水解,无法测定。也不能以HCl代替HNO3,因易生成BiOCl沉淀,不能滴定; 2. 加入六次甲基四胺中和后形成缓冲液,NaOH只中和酸不形成缓冲体系,而氨水的 缓冲区在pH为910,均不能保证滴定过程的pH为5左右; 3. 为紫红色,终点由紫红变亮黄; 4. ? = cV1M/V0, ? = cM/V0 2、在用Na2C2O4标定KMnO4的试验中 溶液酸度为何要在1mol/L左右?若酸度较低有何影响?为何要在H2SO4介质中, 而不能在HCl或HNO3介质中进行滴定? 为何必需用KMnO4滴定Na2C2O4而不能以Na2C2O4滴定KMnO4? 为何要在加热7080下进行,且起先必需慢滴? 答案 1. 滴定必需在强酸性溶液中进行,若酸度过低KMnO4与被滴定物作用生成褐色的MnO2沉淀,反应不能按肯定的计量关系进行。若用HCl调酸度时,Cl-具有还原性,能与KMnO4作用。若用HNO3调酸度时,HNO3具有氧化性。所以只能在H2SO4介质中进行。 2. 若用H2C2O4滴定KMnO4,则生成的Mn2+会与溶液中大量MnO4-反应生成MnO2影响计量关系。而相反的滴定在终点前加入的MnO4-均与C2O42-反应掉,不会过剩; 3. 在室温下,KMnO4与Na2C2O4之间的反应速度慢,故须将溶液加热到7080,但温度不能超过90,否则Na2C2O4分解。因KMnO4与Na2C2O4的反应速度较慢,第一滴KMnO4加入,由于溶液中没有Mn2+,反应速度慢,红色褪去很慢,随着滴定的进行,溶液中Mn2+的浓度不断增大,由于Mn2+的催化作用,反应速度越来越快,红色褪去也就越来越快。 3、在用碘量法测定硫酸铜中铜含量的试验中,请回答以下问题: (1)为什么要加入过量的KI?指示剂是什么?滴定到何时加入指示剂? (2)在接近终点时加入KSCN的作用是什么? (3)滴定时的酸度过高或过低有什么影响?调整酸度为何用H2SO4而不用HCl? (4)写出有关反应和结果计算式(WCu%)。 答案1、Cu2+与I-的反应是可逆的,为了使反应趋于完全,必需加入过量的KI,I-不仅是Cu2+的还原剂,还是Cu+的沉淀剂和I-的络合剂。指示剂为淀粉。将深色的碘滴至淡黄色时 再加入淀粉,若淀粉加得太早则它将与I2过早形成蓝色协作物,大量I3被CuI沉淀吸附, 终点称较深得灰色,不好视察。 2、因CuI沉淀表面吸附I2,这部分I2不能被滴定,会造成结果偏低。加入NH4SCN溶液,使CuI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CuSCN,而CuSCN不吸附I2从而使被CuI吸附的那部分I2释放出来与未反应的Cu2+离子发生作用,提高了测定的精确度。但为了防止I2对SCN-的氧化,而NH4SCN应在接近终点时加入。 3、反应在酸性溶液中进行,酸度过低,铜盐水解而使Cu2+氧化I-的反应进行不完全,造成结果偏低,而且反应速度慢,终点延长;酸度过高,则I-被空气氧化为I2的反应被Cu2+催化,使结果偏高。大量Cl-能与Cu2+形成协作物,使I-不易置换协作物中的Cu2+,运用H2SO4调整酸度则可克服这种现象。 4、2Cu2+ 4I- 2CuI I2; I2 + 2S2O32- = S4O62- + 2I-; CuI + SCN = CuSCN + I- 因为:2Cu2+I22S2O32-, 所以1Cu2+1S2O32- wCu%?Na2S2O3?10?3?MCu ms?100 4、铵盐中氮的测定为何不采纳NaOH干脆滴定法?加入甲醛的作用是什么,并写出其反应式。为什么中和甲醛试剂中的甲酸以酚酞作指示剂,而中和铵盐试样中的游离酸则以甲基红作指示剂? 答案 因NH4+的Ka=5.6×10-10,其Cka10-8,酸性太弱,所以不能用NaOH干脆滴定。 加入甲醛的作用是与NH4+反应生成酸性较强的六亚甲基四胺酸(Ka=7.1×10-6)和强酸H+,以便于用NaOH滴定,反应式为:4NH4+ 6HCHO=N4H+6H2O+3H+ 甲醛试剂中的甲酸以酚酞为指示剂用NaOH可完全将甲酸中和,若以甲基红为指示剂,用NaOH滴定,指示剂变为红色时,溶液的pH值为4.4,而甲酸不能完全中和。铵盐试样中的游离酸若以酚酞为指示剂,用NaOH溶液滴定至粉红色时,铵盐就有少部分被滴定,使测定结果偏高。 篇三:分析化学第五版题库试题选编 2分 0902 以下电对中,条件电位随离子强度增高而增高的是 - Fe3+/Fe2+ Ce4+/Ce3+ Sn4+/Sn2+ Fe63-/Fe64- 2分 0902 1分 0903 在含有 Fe3+和 Fe2+的溶液中,加入下述何种溶液, Fe3+/Fe2+电对的电位将上升- 稀 H2SO4 HCl NH4F 邻二氮菲 10. 1分 0903 2 分 Fe3+ 与 Sn2+反应的平衡常数对数值为 - ?3+2+ = 0.77 V, = 0.15 V) /0.059 2×/0.059 3×/0.059 2×/0.059 2 分 2 分 若两电对的电子转移数分别为 1 和 2 , 为使反应完全度达到 99.9%, 两电对的条件电位差至少应大于 - 0.09 V 0.18 V 0.24 V 0.27 V 2 分 2分 0907 Hg2Cl2/Hg电对的能斯特方程为_。 已知: = 0.77 V = 0.15 V 则反应 Sn2+ 2Fe3+ = Sn4+ 2Fe2+的平衡常数为_。2分 0907 ?= - 0.059 lg 2分 0907 Hg2Cl2/Hg电对的能斯特方程为_。 已知: = 0.77 V = 0.15 V 则反应 Sn2+ 2Fe3+ = Sn4+ 2Fe2+的平衡常数为_。2分 0908 1.0×1021 2分 0909 依据 = -0.440 V, = -0.136 V, = 0.522 V = 0.154 V = 0.159 V 推断在酸性溶液中用金属铁还原 Sn4+时生成 _,而还原 Cu2+时则生成_。 2分 0909 Sn2+, Cu 2分 0910 为降低某电对的电极电位,可加入能与_态形成稳定络合物的络合剂;若要增加电极电位,可加入能与_态形成稳定络合物的络合剂。 2分 0910 氧化, 还原 10分 0916 计算pH = 8.0时, As/As电对的条件电位,并从计算结果推断以下反应的方向: H3AsO4 + 2H+ + 3I- 已知: HAsO2 + I3- + 2H2O -=0.545 V = 0.559 V, H3AsO4:Ka1=10-2.2, Ka2=10-7.0, Ka3=10-11.5 HAsO2: Ka=10-9.22 10分 0916 0.059 x2 ? = + lg 2x 当 = 10-8.0mol/L时 3 x = 3+2Ka1+Ka1Ka2+Ka1Ka2Ka3 =10-6.84 x 1 所以 = 0.559+0.059/2 lg 10-6.8-16.0 = -0.11 而 I3-/I-电对的电位几乎与 pH无关,仍为 0.545 V,故反应定量地向左进行。 2 分 ?3+2+ 已知在1 mol/L HCl 中, = 0.68 V, = 0.14 V, 计算以 Fe3+滴 定Sn2+至 99.9%、100%、100.1%时的电位分别为多少? - 0.50 V、 0.41 V、 0.32 V 0.17 V、 0.32 V、 0.56 V 0.23 V、 0.41 V、 0.50 V 0.23 V、 0.32 V、 0.50 V 2 分 2 分 0.05 mol/L SnCl2溶液 10 mL 与 0.10 mol/L FeCl3溶液 20 mL 相混合, 平衡时体系的电位是- ?3+2+ 0.14 V 0.32 V 0.50 V 0.68 V 2 分 2 分 向 20.00 mL 0.1000 mol/L的Ce4+溶液中分别加入 15.00 mL、 25.00 mL 0.1000 mol/L FeCl2, 平衡时体系的电位分别为 _, _。 ?4+3+ 2 分 1.41 V, 0.72 V 2 分 2 2 分 依据下表所给数据, 推断用 0.1 mol/L Fe 3+滴定 0.05 mol/L Sn2+时, 化学计量点后 0.1% 的 2 2 分 4+2+ 2 2分 0932 溴酸钾法测定苯酚的反应如下: BrO3- + 5Br- + 6H+ 3Br2+ 3H2O Br2 + 2I- 2Br- + I2 I2 + 2S2O32- 2I- + S4O62- 在此测定中, Na2S2O3与苯酚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6:1 4:1 3:1 2:1 2分 0932 2分 0933 用间接碘量法测定 BaCl2的纯度时,先将 Ba2+沉淀为 Ba2,洗涤后溶解并酸化,加入过量的 KI,然后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此处BaCl2与Na2S2O3的计量关系为- 1:2 1:3 1:6 1:12 2分 0933 2分 0935 在以 K2Cr2O7法测定 Fe2O3的含量时, 0.0100 mol/L K2Cr2O7 10.0 mL相当于 Fe2O3 _ mg。 2分 0935 47.9 2分 0937 用K2Cr2O7法测定铁,试样重 1.000 g,若使滴定管上的 K2Cr2O7溶液体积读数在数值上恰好等于试样中铁的质量分数,则配制 K2Cr2O7溶液的浓度为_ _mol/L。 2分 0937 0.02984 2分 0938 某工厂常常测定铜矿中铜的质量分数,固定称取矿样 1.000 g,为使滴定管读数恰好为 w,则 Na2S2O3标准溶液的浓度应配制成 _mol/L。 2分 0938 0.1574 2分 0939 一含 Pb2+的试液,使 Pb2+生成 PbCrO4,沉淀经过滤洗涤后用酸溶解,加入过量 KI, 以淀粉作指示剂,用 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则n:n为_。2分 0939 1:3 2分 0940 氧化还原法测 KBr纯度时,先将 Br-氧化成 BrO3-,除去过量氧化剂后加入过量 KI,以Na2S2O3滴定析出的I2。此处Br-与S2O32-的n:n= _。 2分 0940 1:6 2 分 第24页 共24页第 24 页 共 24 页第 24 页 共 24 页第 24 页 共 24 页第 24 页 共 24 页第 24 页 共 24 页第 24 页 共 24 页第 24 页 共 24 页第 24 页 共 24 页第 24 页 共 24 页第 24 页 共 2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