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危险源及安全作业常识.docx
一.实验室危险源 实验室危险源是指能造成实验场所人员伤害、疾病、企业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实验室危险根源或状态。它通过“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环境的不安全条件、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来加重危害程度。实验室危险源主要来源于实验室电气设备设施、化学试剂、实验耗材、易燃易爆气体、实验废液(气)储存、高温高压设备、易燃易爆物品、环境条件、废物处理设备设施等因素。实验场所应进行安全分类识别和标识。二.实验室危险源辨识1.化学试剂 试剂室存放着大量的有机、无机试剂(易燃、易爆、有毒化学品等),容易发生泄漏、中毒、火灾、爆炸等事故;要按其性质进行分类、分区存放,防火防盗,专人管理。剧毒药品、易制毒及易制爆药品应采用双人双锁管理制度。试剂室应保持通风、定期排气,降低储存安全隐患。2.废液固废间存放大量的实验室废弃物,注意固体和液体废液分开存放;有机废液和无机废液分类存放。禁止将不相容的、相互作用会发生剧烈反应的废液倾倒入同一个废液桶中,避免泄漏、中毒、火灾、爆炸等事故。3.钢瓶压缩气压缩气钢瓶应直立放置,固定在气瓶柜或专用的固定架内;定期检查钢瓶气压、气阀和管路,查看气压是否异常、管路及阀门是否漏气,排除安全隐患。开启气阀时应站在气压表的侧面,不准将头或身体对准气瓶总阀,以防阀门松动气体泄出伤人。惰性气体:氮气、氩气、氦气,注意高压、阀门及管路漏气。易燃、易爆气体:氢气、乙炔、有机标准气(甲烷、正丁烯等),应远离火源,注意通风。有毒气体:氯甲烷、氯乙烯等标准气,均易燃、有毒,吸入后容易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对身体造成伤害。4.压力蒸汽灭菌器注意正确使用,有证操作,防止操作不当引起的灭菌不彻底或爆炸及人员烫伤。5.微生物实验实验环境条件满足二级生物实验室的要求。实验时要防止病源微生物对环境的污染,严格实验室操作,注意消毒与灭菌。实验室的生物废弃物应首先进行消毒灭菌,然后再集中进行处置。6. 水、电设备设施 实验室用水、用电量大,仪器设备集中,有许多仪器设备需要长期不间断供电。实验室内的电气设备的安装和使用,必须符合安全用电管理规定,注意超负荷用电,不准乱拉乱接电线,接地牢靠。三.实验室安全常识1.实验室配备的消防器材,应定期检查,确保有效,必要时进行更换。实验人员必须熟悉其使用方法,并掌握有关的灭火知识和技能。实验室人员要熟悉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安全防护演练。2.了解实验室消防器材(灭火器、消防栓)、应急装置(洗眼器、喷淋装置等)的位置及使用方法及安全出口的位置。了解实验室的水、电等开关所在的位置,易燃、易爆物品的存放位置等。3.实验室要保持通风、透气,环境整洁。实验中做好个人防护,根据项目操作要求佩戴好手套、护目镜、口罩等防护用品。实验中穿好工作服,不穿短裤、拖鞋、凉鞋,要扎紧头发等。保持实验室整洁和地面干燥,及时清理废旧物品,随时保持消防通道畅通。4.禁止在实验室内吸烟、打闹、睡觉、饮食;使用化学药品后需先洗净双手方能在实验区外进食。实验用玻璃容器、器皿严禁盛载食物;实验室冰箱、冰柜不得存放与实验无关的物品,特别是食品。禁止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使用明火(电炉、加热板等)。实验中人员不得脱岗,进行危险实验时至少2人同时在场。5.严禁在开口容器或密闭体系中用明火加热有机溶剂,需要加热或挥去有机易燃溶剂时(如醇类、烷烃类、醚类等),必须保持抽风并在水浴、氮吹仪等设备设施中进行,严禁明火加热。加热前应加入沸石防止暴沸,加热过程中人员严禁离开现场。严格按实验规程进行操作,在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前提下,尽量少用化学试剂,特别是易燃、易爆药品。6.实验室内严禁存放大量的易燃易爆品及强氧化剂、强还原剂等危化品;切勿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不相容的的化学品混放在一起,这些化合物多为氧化性物质和还原性物质,它们相互混合或接触后可以产生激烈反应、燃烧、爆炸,放出有毒气体。化学试剂应按性质分类存放,放入指定位置,整齐摆放在阴凉、通风、干燥、避光、防火、防盗的地方。固体药品与液体药品应分开保存,不得混合放置。易挥发、潮解的、遇空气要自燃的试剂等要密封密闭保存。易燃、易爆、易制毒等化学危险物品(气体、液体、固体),要严加密封,单独存放,不得与一般药品混存。药品室要定期检查,试剂存放区禁止烟火。7.在储存易燃(乙炔、氢气等)、易爆试剂(过氧化物、高氯酸盐、三硝基甲苯)的场所,或有机试剂使用的场所(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物等),不得使用明火,严禁抽烟。必须使用电炉的场所,要有人值守。药品贮存室(柜)要注意定时通风、排气,降低隐患,确保安全。8.可燃气体(乙炔)用毕,先关高压阀,在关低压阀,检查接头是否漏气。确保管路不漏气,才能离开实验区域。定期检查管路是否漏气及压力表是否正常。9.实验产生的废液、废渣按规定分类收集、集中进行处理。含有毒性或易燃的垃圾、废物,均应安全保存、特殊处理。随时清理地上杂物,垃圾或废物不得堆积于操作区域,实验区域的过道、楼梯应畅通无阻。实验室台面及仪器设备须保持清洁。装过强腐蚀性、有毒或易爆物品的器皿,使用完的强酸、强碱、强氧化剂的试剂瓶,应由操作者亲自冲洗,确保无害后再集中存放或丢弃。使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针头,要板弯放入专门的盒内,回收处理。使用化学品时,严禁入口品尝,不得直接嗅闻其气味。10.试剂的配制和使用 稀释硫酸时,必须在硬质耐热烧杯或锥形瓶中进行,只能将浓硫酸慢慢注入水中,边倒边搅拌,温度过高时,应等冷却或降温后再继续进行,严禁将水直接倒入硫酸中。溶解或提取需要加热或挥去有机易燃溶剂时(如醇类、烷烃类、醚类等),必须保持抽风并在水浴中进行,严禁明火加热。11. 玻璃棒、玻璃管、温度计、玻璃塞、蒸馏器等的连接须插入或拔出胶塞、胶管及磨口时,使用或清洗玻璃器皿、玻璃仪器等物品时,均应带好防护手套,手垫棉布并小心轻旋插入或拔出。如遇阻塞,可采用接缝浸水、外层加热,缓慢旋入或拔出的方法;使用玻璃器皿时应轻拿轻放,磨口处粘黏时要采取适当的方法,避免玻璃器皿折断、破裂。不得将盛过有机溶剂或易燃物品的器皿放入烘箱内干燥。12.开启或搬运易挥发的有机试剂及强酸(硫酸、硝酸、高氯酸、氢氟酸等)、强碱、强氧化剂等,要戴好防护手套,小心托底,轻拿轻放置于通风柜内或实验台等上。使用时在保持通风的情况下,小心旋开外盖,用改刀轻轻挑开内盖;注意试剂瓶口向上,不要斜对人体。四.事故处置方法1.玻璃器皿划伤 如果只是轻微划破皮出血且伤口不大,可用冷开水(或自来水)冲洗伤口表面的血渍,然后用碘伏或者75%酒精(或其他消毒液)消毒,贴上创可贴;若伤口内有玻璃残渣等异物,首先用镊子小心将玻璃碎片或异物取出,然后用碘伏或者75%酒精(或其他消毒液)消毒,贴创可贴就可以了。而相对大而深的伤口、出血较多的伤口,可用消毒过的透气纱布(绷带)包扎;在无消毒绷带或纱布的情况下,急救时可就地取材用干净手帕、毛巾等包扎伤口,立即压迫止血,紧急就医。2.烫伤 烫伤可立即用自来水冲洗受伤部位,冷却降温避免深度烫伤。轻微烫伤可立即用自来水冲洗受伤部位,用酒精消毒、涂抹烫伤膏;若烫伤处有衣物遮盖,应立即脱去衣物或用剪刀剪除衣物。若烫伤严重或烫伤表面出现水泡,用酒精消毒,涂抹烫伤膏后,用干净纱布包扎,立即就医进一步处理。3.皮肤灼伤除了高温以外,液氮、强酸(硫酸、盐酸、硝酸、氢氟酸、高氯酸、铬酸等)、强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强氧化剂(过氧化物、重铬酸钾、高锰酸钾、氯酸盐、浓硫酸、氯气、硝酸、双氧水等)、溴、磷、钠、钾、苯酚、醋酸等物质都会灼伤皮肤,应注意不要直接让皮肤与之接触,尤其防止溅入眼中。若不小心把酸溅到皮肤上,应先用干布擦去酸液,再用大量清水冲洗,然后再用3%5%的碳酸氢钠中和;若不小心把碱溅到皮肤上,先用大量清水冲洗,然后再用3%5%的的硼酸溶液中和,情况严重时,按上述方法处理后立即就医。4.化学试剂溅入眼睛若化学试剂溅入眼内,应立即用细水冲洗;如果只溅入单侧眼睛,冲洗时水流应避免流经未受损的眼睛。经过紧急处置后,马上到医院进行治疗。5.火灾 发现火灾立即呼叫周围人员,迅速判断火势大小和起火原因,切断电源或关闭、搬离易燃气体。若火势可以控制,应迅速组织在场人员根据燃烧物品种类选择正确的灭火方法(如电源引起的火灾切忌用水扑救以免触电,必须使用干粉灭火器灭火);若火势较大,预计难以控制时应立即拨打“119”报警,详细报告火灾地点、着火楼层、燃烧物质等,并组织和转移火灾现场人员至安全地带等待救援。6.水灾实验室发生漏水或浸水等,应第一时间关闭水阀。发生水灾或水管爆裂时,还应切断室内电源,转移可能受到影响的仪器设备,组织人员清除积水。如果仪器内部进水,应搬离现场,置于通风干燥处,报请专业维修人员处置。7.触电 实验室人员触电后,其他人员应立即切断电源,帮助触电者脱离电源接触,采用绝缘物(如木棒等)移去带电导线。未切断电源前切忌直接拖拽触电者,断开电源后迅速将触电者转移到安全通风的地方仰卧。若触电者停止呼吸和心跳,在保持触电者气道通顺的情况下,立即交替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等急救措施;同时拨打120,尽快将触电者送往专业医院救治。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