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docx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前 言多次强调,课程教材要发挥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 作用,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 成果,体现中国和中华民族风格,体现党和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 体现国家和民族基本价值观,体现人类文化知识积累和创新成果。义务教育课程规定了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学基本要求,体现 国家意志,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2001年颁布的义务教 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和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各课程标准,坚持 了正确的改革方向,体现了先进的教育理念,为基础教育质量提高作 出了积极贡献。随着义务教育全面普及,教育需求从“有学上”转向 “上好学”,必须进一步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 人”,优化学校育人蓝图。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网络新媒体 迅速普及,人们生活、学习、工作方式不断改变,儿童青少年成长环 境深刻变化,人才培养面临新挑战。义务教育课程必须与时俱进,进 行修订完善。一、指导思想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 育方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 育。以人民为中心,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德育为先,提升智育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水平,加强体育美育,落实劳动教育。反映时代特征,努力构建具有 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义务教育课程体系。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 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引 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 设者和接班人。二、修订原则(一)坚持目标导向认真学习领会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有理 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培养要求,确立课程修订的根本遵 循。准确理解和把握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改革的各项要求,全面 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 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安全、生命安全与健康等重大主题 教育有机融入课程,增强课程思想性。(二)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梳理课程改革的困难与问题,明确修订重点和任务,注重对 实际问题的有效回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加强一体化设置,促 进学段衔接,提升课程科学性和系统性。进一步精选对学生终身发展 有价值的课程内容,减负提质。细化育人目标,明确实施要求,增强 课程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三)坚持创新导向既注重继承我国课程建设的成功经验,也充分借鉴国际先进教育 理念,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强化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推动育人方 式变革,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性2前 言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增强课程适宜性。坚持与时俱进,反 映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科学技术进步新成果,更新课程内容,体现 课程时代性。三、主要变化(一)关于课程方案一是完善了培养目标。全面落实关于培养担当民族 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要求,结合义务教育性质及课程定位,从有理 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方面,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时代新人培养的具 体要求。二是优化了课程设置。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双减”政策要求, 在保持义务教育阶段九年9522总课时数不变的基础上,调整优化课 程设置。将小学原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初中原思想品德整合为 “道德与法治”,进行一体化设计。改革艺术课程设置, 一至七年级以 音乐、美术为主线,融入舞蹈、戏剧、影视等内容,八至九年级分项 选择开设。将劳动、信息科技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科 学、综合实践活动起始年级提前至一年级。三是细化了实施要求。增加课程标准编制与教材编写基本要求; 明确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课程实施职责、制度规范,以及教学改 革方向和评价改革重点,对培训、教科研提出具体要求;健全实施机 制,强化监测与督导要求。(二)关于课程标准一是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各课程标准基于义务教育培养目标, 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为本课程应着力培养的核心素养,体现正 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3义务教育 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二是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想为统领,基于核心素养发展要求,遴选重要观念、主题内容和基础 知识,设计课程内容,增强内容与育人目标的联系,优化内容组织形 式。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 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三是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各课程标准根据核心素养发展水平, 结合课程内容,整体刻画不同学段学生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特征,形 成学业质量标准,引导和帮助教师把握教学深度与广度,为教材编 写、教学实施和考试评价等提供依据。四是增强了指导性。各课程标准针对“内容要求”提出“学业要 求”“教学提示”,细化了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注重实现“教学 评”一致性,增加了教学、评价案例,不仅明确了“为什么教”“教 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做到好 用、管用。五是加强了学段衔接。注重幼小衔接,基于对学生在健康、语 言、社会、科学、艺术领域发展水平的评估,合理设计小学一至二年 级课程,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依据学生从小学 到初中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合理安排不同学段内 容,体现学习目标的连续性和进阶性。了解高中阶段学生特点和学科 特点,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在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之际,实施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 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对推动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勤勉认真、行而不 辍,不断创新实践,把育人蓝图变为现实,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 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 贡献!4目 录一、课程性质 1二、课程理念 2三 、课程目标 4(一)核心素养内涵 4(二)总目标 6(三)学段目标 7四、课程内容12第一学段(12年级)14(一)信息交流与分享14(二)信息隐私与安全16(三)跨学科主题数字设备体验 18第二学段(34年级)20(一)在线学习与生活20(二)数据与编码23(三)跨学科主题数据编码探秘 26第三学段(56年级)28(一)身边的算法28(二)过程与控制301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三)跨学科主题小型系统模拟 32第四学段(79年级) 34(一)互联网应用与创新 34(二)物联网实践与探索 37(三)人工智能与智慧社会 39(四)跨学科主题互联智能设计 42五、学业质量 44(一)学业质量内涵 44(二)学业质量描述 44六 、课程实施 47(一)教学建议 47(二)评价建议 48(三)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54(四)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 55附录 59附录1核心素养学段特征59附录2跨学科主题学习案例632一、课程性质信息科技是现代科学技术领域的重要部分,主要研究以数字形式 表达的信息及其应用中的科学原理、思维方法、处理过程和工程实 现。当代高速发展的信息科技对全球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起着越来 越重要的作用。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具有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为高中阶 段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信息科技课程旨在培养科学精神和 科技伦理,提升自主可控意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总体 国家安全观,提升数字素养与技能。1二、课程理念1.反映数字时代正确育人方向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 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课程育人功能,帮助全体 学生学会数字时代的知识积累与创新方法,引导学生在使用信息科技 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遵守道德规范和科技伦理,培育学生正确的世界 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在数字世界与现实世界中健康成长。2.构建逻辑关联的课程结构以数据、算法、网络、信息处理、信息安全、人工智能为课程逻 辑主线,按照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统筹安排各学段学 习内容。小学低年级注重生活体验;小学中高年级初步学习基本概念 和基本原理,并体验其应用;初中阶段深化原理认识,探索利用信息 科技手段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3.遴选科学原理和实践应用并重的课程内容面向数字时代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要求,吸纳国内外信息科技 的前沿成果,基于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育要求,遴选课程内容。从信息 科技实践应用出发,注重帮助学生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引导学 生认识信息科技对人类社会的贡献与挑战,提升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2二、课程理念学科思维水平,体现“科”与“技”并重。4. 倡导真实性学习创新教学方式,以真实问题或项目驱动,引导学生经历原理运用 过程、计算思维过程和数字化工具应用过程,建构知识,提升问题解 决能力。注重创设真实情境,引入多元化数字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 参与度。支持学生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下进行自我规划、自我管理和自 我评价,鼓励“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凸显学生的主体性。5. 强化素养导向的多元评价注重评价育人,强化素养立意。坚持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 结合,加强学习结果的评估和应用,服务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坚持基 本知识考核与实践应用考核相结合,综合运用纸笔测试、上机实践、 作品创作等方法,全面考查学生学习状况。坚持自评和他评相结合, 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3三、课程目标信息科技课程目标要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 理念。(一)核心素养内涵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 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信息科技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 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这四个方面互相支持,互相 渗透,共同促进学生数字素养与技能的提升。1.信息意识信息意识是指个体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具备 信息意识的学生,具有一定的信息感知力,熟悉信息及其呈现与传递 方式,善于利用信息科技交流和分享信息、开展协同创新;能根据解 决问题的需要,评估数据来源,辨别数据的可靠性和时效性,具有较 强的数据安全意识;具有寻找有效数字平台与资源解决问题的意愿, 能合理利用信息真诚友善地进行表达;崇尚科学精神、原创精神,具 有将创新理念融入自身学习、生活的意识;具有自主动手解决问题、 掌握核心技术的意识;能有意识地保护个人及他人隐私,依据法律法4三、课程目标规合理应用信息,具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2. 计算思维计算思维是指个体运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想方法,在问题解决 过程中涉及的抽象、分解、建模、算法设计等思维活动。具备计算思 维的学生,能对问题进行抽象、分解、建模,并通过设计算法形成解 决方案;能尝试模拟、仿真、验证解决问题的过程,反思、优化解决 问题的方案,并将其迁移运用于解决其他问题。3.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是指个体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通过选用合适的 数字设备、平台和资源,有效地管理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开展探究 性学习,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具备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学生,能认识 到原始创新对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养成利用信息科技开展数字 化学习与交流的行为习惯;能根据学习需求,利用信息科技获取、加 工、管理、评价、交流学习资源,开展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在日常 学习与生活中,具有创新创造活力,能积极主动运用信息科技高效地 解决问题,并进行创新活动。4.信息社会责任信息社会责任是指个体在信息社会中的文化修养、道德规范和行 为自律等方面应承担的责任。具备信息社会责任的学生,能理解信息 科技给人们学习、生活和工作带来的各种影响,具有自我保护意识和 能力;乐于帮助他人开展信息活动,负责任地共享信息和资源,尊重 他人的知识产权。能理解网络空间是人们活动空间的有机组成部分, 遵照网络法律法规和伦理道德规范使用互联网;能认识到网络空间秩 序的重要性,知道自主可控技术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意义。自觉遵守信 息科技领域的价值观念、道德责任和行为准则,形成良好的信息道德5义务教育 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品质,不断增强信息社会责任感。(二)总目标通过课程学习,达成以下目标。1.树立正确价值观,形成信息意识认识到数据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和价值,自觉辨别数据真伪,判断 和评估所获取信息的价值,增强信息交流的主动性和友善性,树立正 确的信息价值观。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有意识地寻求恰当方式检 索、选择所需信息。掌握和运用信息科技手段表达、交流与支持自己 的观点,根据信息价值合理分配注意力,提高学习信息科技的兴趣; 增强数据安全意识,认识到原始创新对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2.初步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计算思维知道数据编码的作用与意义,掌握信息处理的基本过程与方法, 体验过程与控制的场景,验证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具备应用信息科 技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算法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领会算法的 价值。能采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想方法界定问题、分析问题、组织 数据、制订问题解决方案,并对其进行反思和优化,使用简单算法, 利用计算机实现问题的自动化求解。能有意识地总结解决问题的方 法,并将其迁移到其他问题求解中。3.提高数字化合作与探究的能力,发扬创新精神围绕学习任务,利用数字设备与团队成员合作解决学习问题,协 同完成学习任务,逐步形成应用信息科技进行合作的意识。适应数字 化学习环境,针对问题设计探究路径,通过网络检索、数据分析、模 拟验证、可视化呈现等方式开展探究活动,得出探究结果。利用信息6三、课程目标科技平台,开展协同创新,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中发挥自主学习能力, 主动探索新知识与新技能,采用新颖的视角思考和分析问题,设计和 创作具有个性化的作品。4.遵守信息社会法律法规,践行信息社会责任领悟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对信息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具备自觉 维护国家信息安全、网络安全的意识,认识到自主可控技术对国家安 全的重要性。采用一定的策略与方法保护个人隐私,尊重他人知识产 权,安全使用数字设备,认识信息科技应用的影响。正确应对人工智 能对社会的影响,认识到人工智能对伦理与安全的挑战。能遵循信息 科技领域的伦理道德规范,明确科技活动中应遵循的价值观念、道德 责任和行为准则。按照法律法规与信息伦理道德进行自我约束,积极 维护信息社会秩序,养成在信息社会中学习、生活的良好习惯,能安 全、自信、积极主动地融入信息社会。(三)学段目标信息科技课程学段目标是总目标在各学段的具体化,旨在指导教 师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阶段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义务教育阶段分 为四个学段,“六三”学制按“2223”划分,“五四”学制按“2322” 划分。“六三”学制的学段目标如表1至表4所示。7义务教育 信息科技 课程标准 (2022年版)表 1 信息意识学段目标学段目标第一学段 (12年级)1.在日常生活中,具有主动使用数字设备的兴趣与意识。知道数字 设备使用的基本规范。合理安排数字设备的使用时间,养成数字设 备使用的好习惯。2.体验文字、图符、语音等多种输入方式的表达与交流效果,有意 识地使用数字设备处理文字、图片和声音。3.知道信息有真实与虚假之分。能选用恰当的数字化方式表达个人 见闻和想法,乐于与他人分享信息。第二学段 (34年级)1.了解数据的作用与价值。列举数字设备对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的 影 响 。2.知道数据编码的作用与意义,理解数据编码是保持信息社会组织 与秩序的科学基础。3.在网络应用过程中,合理使用数字身份,知道数字身份对个人日 常学习与生活的作用和意义,规范地进行网络信息交流。第三学段 (56年级)1.体验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深度融合的环境。感受应用信息科技获 取与处理信息的优势。2.根据学习与生活需要,有意识地选用信息技术工具处理信息。崇 尚科学精神、原创精神,具有将创新理念融入自身学习、生活的意 识 。3.针对简单问题,确定解决问题的需求和数据源,主动获取、筛 选、分析数据,解决问题。第四学段 (79年级)1.观察、探究、理解互联网对社会各领域的影响。体验互联网交互 方式,感受互联网和物联网给人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方式带来的 改 变 。2.了解人工智能对信息社会发展的作用,具有自主动手解决问题、 掌握核心技术的意识。3.主动学习互联网知识,增强数据安全意识,进行安全防护。8三、课程目标表 2 计算思维学段目标学段目标第一学段 (12年级)1.在教师指导下,体验使用数字设备解决问题的过程。知道信息的 多种表示方式。2.对于给定的简单任务,能识别任务实施的主要步骤,用图符的方 式进行表达。3.在实际应用中,能按照操作流程使用数字设备,并能说出操作 步 骤 。第二学段 (34年级)1.能根据需要选用合适的数字设备解决问题,并简单地说明理由。 能基于对事物的理解,按照一定的规则表达与交流信息。体验信息 存储和传输过程中所必需的编码及解码步骤。2.在简单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有意识地把问题划分为多个可解决的 小问题,通过解决各个小问题,实现整体问题解决。3.依据问题解决的需要,组织与分析数据,用可视化方式呈现数据 之间的关系,支撑所形成的观点。第三学段 (56年级)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了解算法的特征和效率。能用自然语言、流 程图等方式描述算法。知道解决同一问题可能会有多种方法,认识 到采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问题时可能存在时间效率上的差别。2.对于给定的任务,能将其分解为一系列的实施步骤,使用顺序、分支、循环三种基本控制结构简单描述实施过程,通过编程验证该 过 程 。3.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能将问题分解为可处理的子问题,了解反馈 对系统优化的作用。第四学段(79 年级)1.在实践应用中,熟悉网络平台中的技术工具、软件系统的功能与 应 用 。2.能根据需求,设计和搭建简单的物联系统原型,体验其中数据处 理和应用的方法与过程。3.知道网络中信息编码、传输和呈现的原理。能通过软件与硬件相 结合的项目活动采集、分析和呈现数据。4.通过案例分析,理解人工智能。根据学习与生活需要,合理选用 人工智能,比较使用人工智能和不使用人工智能处理同类问题效果 的异同。9义务教育 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表 3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学段目标学段目标第一学段 (12年级)1.在教师指导下,尝试使用数字设备及数字资源开展学习活动,丰 富学习手段,改进学习方法。2.通过对数字设备的合理使用,了解数字设备的使用过程和方法, 激发对信息科技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产生对信息科技的求知欲。 3.能利用数字设备,通过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方式记录自己 在学习与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将记录结果分类、保存,需要时进行 提取。能创建简单的数字作品。第二学段 (34年级)1.利用在线平台和数字设备获取学习资源,开展合作学习,认识到 在线平台对学习的影响。2.比较线上线下学习方式的异同。依据学习需要,在教师指导下, 有效地管理个人在线学习资源。3.借助信息科技进行简单的多媒体作品创作、展示、交流,尝试开 展数字化创新活动,感受应用信息科技表达观点、创作作品、合作 创新、分享传播的优势。第三学段 (56年级)1.通过学习身边的算法,体会算法的特征,有意识地将其应用于数 字化学习过程中,适应在线学习环境。2.能利用在线平台和工具寻找生活中的过程与控制场景。能设计用 计算机实现过程与控制的方案,并在实验系统中通过编程等手段加 以验证。3.在学习作品创作过程中,利用恰当的数字设备规划方案、描述创 作步骤。在反思与交流过程中,对学习作品进行完善和迭代。第四学段 (79年级)1.根据学习需要,有效搜索所需学习资源,探究信息科技支持学习 的新方法、新模式,借助信息科技提高学习质量。2.在学习过程中,选择恰当的数字设备支持学习,改变学习方式, 具备利用信息科技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3.主动利用数字设备开展创新实践活动。根据任务要求,借助在线 平台,与合作伙伴协作设计和创作作品。在创新实践活动中,认识 到原始创新对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10三、课程目标表4 信息社会责任学段目标学段目标第一学段 (12年级)1. 自觉保护个人隐私,能在家长和教师的帮助下确定信息真伪。2.在浏览他人数字作品时,能友善地发表评论。在分享他人数字作 品时标注来源,尊重数字作品所有者的权益。3.在公共场合文明使用数字设备,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第二学段 (34年级)1.认识到数字身份的唯一性与信用价值,增强保护个人隐私的意 识,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形成在线社会生存的安全观。2.了解威胁数据安全的因素,能在学习、生活中采用常见的防护措 施保护数据。3.用社会公认的行为规范进行网络交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第三学段 (56年级)1.了解算法的优势及对知识产权保护的作用,认识到算法对解决生 活和学习中的问题的重要性。2.认识到自主可控技术对保障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的重要性。第四学段 (79年级)1.应用互联网时,能利用用户标识、密码和身份验证等措施做好安 全防护。会使用加密软件对重要信息进行加密,能使用网盘进行信 息备份。2.在物联网应用中,知道数据安全防护的常用方法和策略,保护个 人隐私,尊重他人隐私。了解自主可控对国家安全以及互联网和物 联网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3.通过体验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了解人工智能带来的伦理与安全挑 战,合理地与人工智能开展互动,增强自我判断意识和责任感。遵 循信息科技领域的伦理道德规范,明确科技活动中应遵循的价值观 念、道德责任和行为准则。“五四”学制第二学段(35年级)目标主要参照“六三”学制 第三学段(56年级)目标确定,适当降低要求。 “五四”学制第三 学段(67年级)目标在“六三”学制第三学段(56年级)目标 基础上合理提高要求,并结合“六三”学制第四学段(79年级) 目标确定,使“五四”学制69年级目标进阶更加科学。11四、 课程内容依据核心素养和学段目标,按照学生的认知特征和信息科技课程 的知识体系,围绕数据、算法、网络、信息处理、信息安全、人工智 能六条逻辑主线,设计义务教育全学段内容模块,组织课程内容,体 现循序渐进和螺旋式发展。(1)数据:数据来源的可靠性一数据的组织与呈现数据对现代 社会的重要意义。(2)算法:问题的步骤分解一算法的描述、执行与效率解决问 题的策略或方法。(3)网络:网络搜索与辅助协作学习数字化成果分享一万物互 联的途径、原理和意义。(4)信息处理: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信息处理使用编码 建立数据间内在联系的原则与方法基于物联网生成、处理数据的流 程和特点。(5)信息安全:文明礼仪、行为规范、依法依规、个人隐私保 护一规避风险原则、安全观一防范措施、风险评估。(6)人工智能:应用系统体验机器计算与人工计算的异同一伦理与安全挑战。如图1所示,具体学习内容由内容模块和跨学科主题两部分组 成。“六三”学制第一学段包括“信息交流与分享”“信息隐私与安 全”“数字设备体验”,第二学段包括“在线学习与生活”“数据与编12四、课程内容码”“数据编码探秘”,第三学段包括“身边的算法”“过程与控制” “小型系统模拟”,第四学段包括“互联网应用与创新”“物联网实践 与探索”“人工智能与智慧社会”“互联智能设计”。38年级单独开设课程,其他年级相关内容融入语文、道德与 法治、数学、科学、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内容模块 跨学科主题未来智能场景畅想 人工智能预测出行 在线数字气象站无人机互联表演向世界介绍我的学校小型扩音系统小型开关系统解密玩具汉诺塔游戏博弈中的策略用编码描述秩序 用数据讲故事自我管理小管家 在线学习小能手信息安全小卫士 信息管理小助手 用符号表达情感向伙伴推荐数字设备人工智能与智慧社会物联网实践与探索互联网应用与创新过程与控制身边的算法数据与编码在线学习与生活信息隐私与安全信息交流与分享第四学段 (79年级)第三学段 (56年级)第二学段 (34年级)第一学段 (12年级)互联智能 设计小型系统 模拟数据编码 探秘数字设备 体验图 1 信息科技内容模块与跨学科主题根据“五四”学制不同学段目标要求,“五四”学制15年级课 程应覆盖“六三”学制16年级绝大部分课程内容; “五四”学制 69年级课程安排“六三”学制其余课程内容,且分布合理,为学 生充分实践、探究留出时空。13义务教育 信息科技 课程标准 (2022年版)第一学段(12年级)(一)信息交流与分享信息科技的发展创造了全新的数字化环境。它在改变人们信息交 流与分享方式的同时,也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本模块帮助学生认 识信息交流与分享内容、方式、方法的丰富性、便捷性和独特性,并 了解与之相适应的行为规范。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能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借助数字设备与 数字资源完成简单交流活动,辅助学习,提升效率;能在成人帮助 下,通过数字设备交流、分享个人感受,发表想法,初步产生学习和 使用信息科技的兴趣;在信息交流与分享的过程中知道基本的礼仪与 规范,能健康、文明地使用数字设备。1. 内容要求(1)在日常学习与生活场景中,通过教师指导,尝试使用数字设 备与数字资源开展识字、朗读和阅读等活动,扩充语言学习的手段与 方法。(2)在家庭、校园、公园等场景中,体验、感受与智能语音助 手、电子导览等数字设备的交互过程。(3)通过拍照、录音、录像、语音输入、录入文字或图符等方式 记录自己的见闻和想法,与师长、同伴交流分享。(4)在浏览他人数字作品时,能主动、真诚、友善地发表评论, 用恰当的数字化方式加以表达,如“点赞”等。(5)通过数字设备辅助学习、交流与分享,激发对信息科技的好 奇心和学习兴趣,产生对信息科技的求知欲。14四、课程内容(6)在学习与生活中,能用正确的姿势使用数字设备,养成好习 惯,注意保护视力。2.学业要求能关心身边的信息科技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能使用生活中常 见的数字设备帮助自己开展学习。能通过与数字设备交互的方式获取 信息,解决生活中的小问题,并说出其过程。能在数字设备辅助下与 师长、同伴交流。能利用数字设备获取、处理学习资源,完成学习与 生活中的简单任务,初步形成利用数字设备开展数字化学习与交流的 意识。在信息交流与分享中,能遵守行为规范和文明礼仪。3. 教学提示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使用 数字设备解决学习与生活中的小问题,感悟数字设备带来的新的学习 方式;在数字化环境下交流与分享时,帮助学生养成友善评论、正确 使用数字设备的好习惯,使学生乐于与他人分享信息。(1)在语言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数字设备与数字资源 辅助完成学习任务,感受信息科技的优点。比如,引导学生在语言学 习时,能使用数字设备与数字资源自主完成识字、阅读等任务。帮助 学生尝试使用信息科技手段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掌握数字设备与 数字资源的基本使用方法,体验生活中的信息科技应用,树立学习和 使用信息科技的意识。例如:在学习汉字时,教师帮助学生使用“拍照识图”获得字的 读音,使用学习类应用软件自主练习汉字书写的笔画顺序并得到即时 检测反馈;教师还可以借助点读笔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图书,利用配音 软件帮助学生练习普通话等。(2)教师借助可交互的数字设备,如学校、公共场所的电子导 览,带领学生学习和理解简单的规则,让学生能便捷地参与社会活15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动;在与智能语音助手交互过程中,教师可以演示语音输入、键盘输 入等简单的交互方法,让学生初步体会信息科技为生活带来的便捷, 进一步增强探究信息科技的兴趣。例如:教师创设情境,组织学生与智能玩具互动游戏,借助智能 语音助手、智能音箱等数字设备引导学生开展查询天气预报、收听中 华传统美德故事等活动;利用生活中的扫码点餐、刷脸进门等案例, 让学生说一说这些数字设备的应用过程;还可以通过在网上参观故宫 博物院、敦煌石窟等数字博物馆,引导学生欣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3)在参加校园、社区活动时,引导学生使用拍照、录音、录 像、语音输入等方式记录自己的见闻和想法,并分享到数字展示平 台。让学生掌握对文字、图片、声音等信息的简单处理方法,了解信 息交流与分享的文明礼仪和行为规范。例如:教师引导学生将新学校、新班级的照片分享给家人和朋 友;组织学生在以小组活动的形式观察大自然时,用拍照、录像、语 音输入等方式记录自己的发现、感受和想象,把见闻整理成小作品, 通过班级群、班级电子平台等途径分享给同伴;倡导学生在分享过程 中主动为伙伴的优秀作品“点赞”“送花”;提醒学生在交流与分享过 程中用正确的姿势使用数字设备,注意保护视力,关注好习惯、好行 为、好礼仪的养成。(二)信息隐私与安全在信息社会中,信息隐私与安全对于个人生活、社会稳定和国家 安全都是至关重要的。本模块针对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信息隐私与安 全问题,阐明保障个人信息安全的重要意义,让学生养成保护个人信 息和安全使用数字设备的好习惯,认识到健康、负责任地使用数字设 备的重要性。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能了解信息隐私与安全常识,初步体验16四、课程内容使用信息科技手段保管个人信息的优势,认识到信息隐私与安全的重 要性;能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健康、安全地使用数字设备;能懂得在 网络空间与他人交流和分享信息时,需要遵守信息行为规范,逐步形 成安全、负责任地使用信息科技的态度和价值观。1. 内容要求(1)在各种在线活动中,能在教师指导下辨别信息真伪,知道个 人信息保护的重要性,养成保护个人信息的好习惯。(2)能对数字设备记录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信息进行分 类、保存与提取。(3)能在分享他人数字作品时标注来源,尊重数字作品所有者的 权益。(4)合理安排数字设备的使用时间,了解健康使用数字设备的重 要性。(5)在线交流时,了解在网络空间也要遵守日常行为规范。(6)在使用数字设备时不打扰他人,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2. 学业要求具备辨别信息真伪和保护个人信息的意识,使用个人信息时要征 得父母或教师的同意,能关注数字设备使用的健康与安全问题。能对 个人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信息进行合理分类和妥善保存,利 用数字化工具创作简单的数字作品。尊重数字作品所有者的权益,在 与他人交流时能遵守网络礼仪。3. 教学提示教学中,教师可以选用身边的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在线活动中个 人信息保护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健康使用数字设备,使学生初步具备 分类、保存数字资料的能力,逐步形成尊重数字作品所有者权益和维17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护公共秩序的意识。(1)通过小故事,联系真实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了解在参加各种 线上活动时,要警惕网络信息诈骗,注意保护个人信息。例如:通过“小兔子乖乖”的小故事,让学生认识到在网络应用 中同样存在风险,避免网络信息诈骗;结合网站上一些免费奖励活动 的情境,以“陌生人的糖果”作类比,让学生知道需要警惕网络信息 诈骗。通过在类似情境中的分析、判断,让学生明白在线使用个人信 息时要征得父母或教师的同意,进而认识到保护个人信息的重要性。(2)创设生活中的问题情境,采用体验、实践的学习方式,引导 学生了解信息管理的重要性。例如,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如何管理自己生活中的各种信息”, 让学生在“自己的信息自己管”的活动中,体验按文字、图片、音 频、视频等形式对信息进行分类,并能利用数字设备妥善保存这些信 息,初步具备管理信息的能力。(3)通过设计探究任务,引导学生尊重数字作品所有者的权益, 思考并遵守网络礼仪。例如,设计“推选数字礼仪小榜样”的评选任务,让学生讨论、 比较任务中出现的各种信息处理行为。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发现身边 的同学是否尊重数字作品所有者的权益,自觉意识到要遵守网络 礼仪。(三)跨学科主题 数字设备体验1.向伙伴推荐数字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