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要点3篇.docx
-
资源ID:10212190
资源大小:41.90KB
全文页数:2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要点3篇.docx
2022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要点3篇 2022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要点第1篇 2022年,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要深化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生态领先、特色发展的战略定位,紧紧围绕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和全面推动民生华蜜工程目标任务,弘扬创一流、创大业、争作为、争奉献的双创双争人社精神,推动六大工程、25项重点工作,努力实现十三五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开好局、起好步,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供应强有力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支撑。 一、工作目标 1改革创新。推动深化改革,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创业行动、万名技能人才培育工程等十件实事。 2就业创业。全市新增城镇就业6.5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8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限制在3%以内,籍高校毕业生年末就业率95%以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有就业服务需求)服务率100%;扶持创业7000人,创业带动就业3.5万人。城乡劳动者就业技能培训2.2万人,其中城乡新成长劳动力技能培训6000人,企业职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4万人,创业培训6700人。 3社会保障。全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分别参保90.25万人、88.2万人、52万人、62万人、57万人,主要险种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8%以上,企业退休人员社区管理服务率100%,退休人员档案接受率100%;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190万人。 4人才集聚。全市接收本科以上毕业生1.5万名(其中引进硕士以上人才1850名),新增专业技术人才1.85万人,新增高技能人才1万人,新增留学回国人员180人,柔性引进外国专家61人,培育提升创业企业家100名,培育引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1000名,专业技术人员接着教化培训7万人次。 5劳动关系。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8%,已建工会企业集体合同签订率95%以上;劳动保障监察联动平台案件按期运行率98%,劳动人事争议案件结案率94%以上。 6人事管理。全市公务员在职培训1.43万人次,人事考试项目规范完成率100%,军转干部、随调家属安置任务完成率100%。 二、重点任务 (一)推动就业创业富民工程 1实施更加主动的就业政策。加强政策解读,完善配套措施,推动新一轮促进就业政策落地见效,用足用好政策。围绕去产能、处置僵尸企业,加强结构调整中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实行综合措施,妥当安置好分流职工。落实失业保险援企稳岗政策,制定应对规模性失业风险预案,实行稳定就业岗位、刚好供应失业保险、开展职业培训等针对性措施,推动失业人员再就业。 2开展创业行动。出台创业带动就业工程实施看法,推动高校生创业引领、农村创业富民、城镇居民创业促进、回国人才创新创业四大安排,突出抓好互联网+创业,支持农村电商创业。总结推广盘活存量资产、发展众创空间的模式,建设以互联网+工作、网络、社交和资源等空间为一体的全新创业载体5家以上,省级创业示范基地新增2家,实现辖市区全覆盖。完善高校生优秀创业项目遴选制度。完善创业培训体系,筹建创业高校,建立健全培训对象甄选、政府购买培训成果、培训主体报告和培训师资管理新制度。 3实施精准就业救济安排。接着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放在首位,推动高校生就业促进和创业引领两大安排,结合产业转型升级,开发更多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做好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实名登记和跟踪就业帮扶工作,确保籍高校毕业生年终就业率达95%。加强就业困难人员实名制动态管理和分类帮扶,实施结构调整失岗失业人员专项就业帮扶安排,激励引导到企业就业、自主创业或敏捷就业,加强对敏捷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扶持,确保城乡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完善城乡劳动者同等就业制度,消退城乡、行业、身份、性别、残疾等影响同等就业的制度障碍和就业卑视,扶持农村新成长劳动力返乡创业和转移就业。 4优化公共就业服务。深化人力资源市场改革,推动辖市、区公共就业机构和人才服务机构整合。全面梳理公共服务项目,制定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书目,推动公共服务与经营性服务分别。推动就业质量与经济发展联动监测国家级试点,探究建立测量和评价就业质量指标体系,搭建就业质量与经济发展联动监测云平台。推动就业失业预警省级试点,构建就业失业预警模型,防范和化解失业问题可能带来的社会风险。 (二)推动全民保障华蜜工程 5实施法定人员社保全覆盖行动。将社保扩面征缴目标任务纳入市级机关综合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实现扩面征缴完成状况与证照审验、税费减免及专项资金扶持、参与政府选购招投标资格审核、评先评优及表彰嘉奖、四证合一、征信管理等六挂钩,依法推动基金征缴和清欠工作,确保应收尽收、应保尽保。完善困难群体参保帮扶机制,健全敏捷就业人员参保缴费激励政策,推动被征地农夫刚性参保,将进城务工农夫纳入城镇社保体系,基本实现社会保障法定人员全覆盖。 6推动社会保障城乡统筹。建立全市统一的社保管理和经办模式,在全市范围内统一政策、数据标准、操作规程,推动城乡居民更加公允享有社会保障权益。建立全市统一、规范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统一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缴费档次和财政补贴标准。统一全市基本医保政策,整合城乡居民医保政策和经办管理,完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 7完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全面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善全民医保制度,制定出台医疗保险保基本政策调整文件,优化职工医保运行模式和统账结构,提高重大疾病保障实力。大力发展以职业年金、商业保险为重点的补充保障和以社会救助为重点的兜底保障,主动发展职业年金、企业年金、商业养老保险,激励发展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完善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制度,健全多缴多得激励机制;加强城乡低保与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的连接,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加强医疗救助与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的连接,形成医保制度合力。 8建立健全可持续的社保基金运行机制。建立持续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和历史欠账偿还机制,落实划转国有资本充溢社保基金举措,提升基金保值增值实力。强化社保基金预决算管理,完善基金运行监测和预警分析机制,探究建立风险打算金制度,提升基金可持续运行实力。推动医保付费方式改革,完善总额预算下的按人头、病种、床日等复合式医疗费用结算方法,提高基金运用效率。实施医保反欺诈亮剑行动,全方位加强医保基金监管。 (三)推动人才集聚助推工程 9全面打造苏南人才集散地。紧贴全市十三五产业发展布局,启动金山英才安排,实施新兴产业紧缺型基础人才引进培育安排,举办新兴产业、双高人才对接洽谈会等招才引智品牌活动,打造面对全国、辐射苏南的人才集散地。落实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20条政策,组织开展高端人才项目申报,充分发挥政策引才聚才的虹吸效应。培育留学人员(高校生)创业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引智示范基地等各类人才载体,推动人才向产业园区和科技型企业集聚。实施百名专家服务百企行动安排,整合利用在镇高校的骨干老师、专业技术人员、外国专家等各类资源,分批组织100名专家与企业联合开展技术攻关、项目研发、人才培育,将专家智力资源和科研成果转变为现实生产力。参加推动科技副总和产业教授试点工作,加强在镇高校老师与企业技术人员的双向流淌。 10大力培育新型技能大军。落实创新驱动战略和建设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看法,强化技能人才培育引进与经济发展需求对接,构建多层次的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打通技能人才成长通道,探究技能人才在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公开聘请、职称评审、军队士官报考、政府表彰等方面的政策贯穿,提高技能人才社会地位。推行招工即招生、入厂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育的企业新型学徒制人才培育模式,激励和引导企业、行业协会等社会力气举办技能大赛,培育新型技能劳动大军。实施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推动技工院校走内涵、特色、创新发展之路。推动技师学院综合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激发办学活力。 11加快发呈现代人力资源服务业。制定市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实施看法,成立市人力资源服务业行业协会,培育综合型、专业型骨干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加快形成专业化、信息化、产业化、国际化的人力资源服务业态。完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功能,加强机构招引,健全产业链条,入驻品牌机构10家左右,核心园区入驻率达到80%以上;完善功能布局,优化资源配置,开发建设园区运营平台,探究市场化运作机制。推动市技能大师产业创新园发展,规划在企业和院校建设分园区和虚拟园区,形成一体两翼发展新格局。 12优化提升机关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推动公务员分类管理改革,全面实施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提升公务员队伍管理水平。加强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动态管理,深化绩效工资改革,创新公立医院人事管理制度,探究试行校长职级制和县管校聘,妥当做好公车改革的司勤人员安置工作。推动职称制度改革,实施专业技术人员学问更新工程,完善专业技术人员接着教化体系。亲密关注军队体制改革动向,做好军转干部和军嫂安置工作。打造阳光考试品牌,完善社会监督和应急处置机制,确保人事考试公允公正。 (四)推动劳动关系和谐工程 13加强劳动关系权益爱护。充分发挥预防化解欠薪部门联动机制作用,建立健全工资支付监控、工资保证金和欠薪应急周转金制度,落实施工总承包企业清偿欠薪负责制,保障职工特殊是农夫工按时足额领取工资酬劳。完善并落实职工工作时间、全国年节及纪念日假期、带薪年休假等规定,规范企业实行特别工时制度的审批管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14健全劳动关系利益协调机制。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开展春秋两季工资集体协商要约行动,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和履行质量。加强对企业劳动用工的动态管理,完善劳动用工信息申报备案和工资指导线制度,建立统一规范的企业薪酬调查和信息发布制度,释放主动的工资政策信号,指导企业合理调整职工工资。推动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建立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与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企业绩效挂钩制度,完善考核评价方法,规范薪酬支付和福利待遇管理。 15提升劳动关系冲突调处效能。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仲裁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加强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建设,开展商会、行会调解组织建设试点,构建多元化的调解体系。优化办案机制,建立健全仲裁质量管理体系,加强裁审连接与工作协调,探究建立诉讼与仲裁程序有效连接、裁审标准统一的新规则、新制度,全市劳动人事争议案件结案率94%以上。 16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加强劳动保障监察队伍建设,提升执法水平和办案质量。加强劳动保障诚信评价制度建设,实行用人单位劳动保障信用分类监督管理,开展和谐企业市、辖市区、乡镇(街道)三级培育行动,发挥和谐企业示范引领作用。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规范劳务派遣用工等专项行动,加大工资支付、超时加班等重点领域、重点问题及建筑、租赁等重点行业的专项执法检查力度,依法打击严峻侵害职工权益的违法行为,维护社会的公允正义。 (五)推动公共服务便民工程 17打造标准化经办服务。推动与人社部共建全国人社公共服务标准化示范基地,整合人才、就业、社保、劳动监察等窗口服务资源,探究建立统一的服务标准体系和管理模式,领先建成在全国可推广的人社标准化服务模式。推动市、辖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服务平台标准化建设,打造统一规范、服务高效的15分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圈。 18拓展才智化信息服务。推动金保信息工程二期和互联网+人力资源服务平台建设,完善掌上人社、人社微平台等服务功能,开设人社数字电视频道,打造网上公共服务办事大厅,实现人社服务线下一卡通和线上一网通。推动全市人社集中库建设,建立就业、社保、人才大数据分析系统,建成集预警监测、分析发布于一体的才智人社云平台。 19开展社会化延长服务。打造全方位的人社服务直通车,满意群众便捷化、特性化服务需求。将服务专线拓展到企业,在用工人数多、员工流淌常见的重点企业,开展社保托付经办服务。将服务网点拓展到银行,为群众供应参保缴费、待遇领取等网点式服务。将服务触角拓展到高校,依托就业创业指导站,综合开展就业创业指导、创业模拟实训、人才聘请等人社服务进校内活动。 20提升一体化维权服务。完成市劳动维权指挥调度中心二期建设,建成劳动关系预警监控指挥系统,加强对用人单位劳动关系的预警监测,推动劳动保障维权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卫转变。完善市人社维权服务中心功能,建立冲突调处和信访综合协调机制,推动建立困难疑难问题集体会商会办制度,提升接访处访效率。坚持法定途径优先原则,引导群众通过劳动监察、调解仲裁、申诉控告、行政复议等现有法定途径反映合理诉求,解决冲突纠纷。 (六)推动效能建设基础工程 21实施党建示范引领行动。加强党组织建设和党员管理,推动双型先进党支部创建工作,实施弘扬发展正能量建功立业当先锋行动,开展党员联系群众三带三帮(带头帮教、带领帮进、带动帮强)活动,设立党员正能量加油站,评比党员先锋岗,打造党建特色品牌。深化党建带群建工作,支持群团组织发挥主动作用。 22深化推动法治人社建设。接着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事中事后双随机抽查监管制度,实行行政许可和行政惩罚双公示制度。完善人社行政执法体制机制,推行人社行政综合执法,探究劳动监察管理体制和执法机制改革,健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连接机制。严格执行重大执法确定法制审核制度和行政执法责任制,完善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制度。健全人社法律顾问制度,开展重大行政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23加强人社干部队伍实力建设。深化学习传达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及中心十三五规划建议文件精神,加强人社干部队伍思想教化和理论武装。坚持实干用人导向,建立干部选拔任用全程纪实和日常考核制度,完善干部职工综合考评方法;实施优秀年轻干部梯次培育135安排,根据一年有提升、三年获成长、五年成骨干目标,推动年轻干部的挂职熬炼、多岗位培育、竞争性选拔、艰苦岗位磨砺,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实施人社干部新学问、新理念、新思维培训工程,举办两期人社干部实力提上升级研修班,开展人社大讲堂、读书微感悟共享等活动,提升干部队伍实力素养。 24全面提升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全面组织开展人社系统单位、文明处室创建工作,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全面开展、全面提升。主动争创省级文明行业、文明单位和省级文明标兵单位、全国文明单位,提升精神文明创建层次和水平。推动人社文化建设。开展身边好人发掘、举荐、评比活动,主动申报好人;组织开展服务窗口每月一星、十佳服务标兵、十佳服务窗口评比活动。 25培树人社队伍优良作风。贯彻全面从严治党和三严三实的要求,仔细落实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纪党规,严格执行中心八项规定,省委、市委十项规定和人社系统八要八不准纪律规定,强化纪律意识、规则意识,营造风清气正氛围。实施人社作风建设效能革命,加强作风日常提示和巡查监督,开展当标兵、树形象作风竞赛活动,完善作风建设抓常抓久机制。深化人社服务五进五送活动,扎实践行群众路途,送政策、送服务、送岗位、送技能、送暖和进基层,接地气、惠民生。弘扬双创双争人社精神,着力打造一支服务高效、业务精湛、素养优良、作风严实的人社干部队伍。 2022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要点第2篇 2022年,全市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要仔细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允、可持续为准则,围绕市委、市政府对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总体要求,接着以服务企业用工、完善社保体系、强化基础建设为重点,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全面推动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新发展。 一、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就业 (一)主动落实就业政策。全面落实好各项就业扶持政策,加强城乡劳动力资源基础台账的动态管理,刚好更新完善,统筹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等各类群体的就业工作,全年城镇新增就业800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800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100人;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000人。接着做好充分就业街道、充分就业社区创建工作,加大就业失业登记证的发放力度,确保就业失业登记证应发尽发、尽发快发,全年办理发证1320人。进一步健全创业服务体系,有针对性地开展创业帮扶,全年帮助城乡劳动者胜利创业460人,带动就业1840人。组织人员到市就业训练中心开展技能培训330人。 (二)全力保障企业用工。扎实做好三对接服务。一是做好岗位对接,加强对辖区内新上项目建设进展状况和重点企业用工状况的调查摸底,健全台账。适时开展送岗位信息进农户活动,全年组织3300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参与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开展的各类聘请活动,主动引导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就近就业。二是做好培训对接,狠抓新招员工技能培训,在新项目开工前提前介入,开展订单培训、联合培训,为市内企业发展供应了牢靠的技术人才保障。三是做好政策对接。通过上门宣讲政策、发放宣扬材料等多种措施,广泛宣扬劳动保障政策法规,使企业自觉规范用工行为。引导企业做好规范用工合同、工资结构、参保缴费等工作,协调处理好各类劳资纠纷,实现促进企业发展和爱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双赢。 (三)加强志·能激发培训。主动组织辖区内有就业愿望的困难家庭子女到就业训练中心参与技能培训,主动供应就业救济,深化实施全程关爱,全年组织培训404人,力争帮助90%以上的学员实现就业。 二、进一步推动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四)巩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成果。仔细落实国家、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进一步加大政策宣扬力度,培育城乡居民主动参保、多缴长缴意识,做到应保尽保,不断提高人均缴费水平,确保续保缴费率、待遇发放率达到100%,全年新增扩面0.5%。强化对农行转账服务点的监督,杜绝收取手续费、强制搭车消费等现象。做好社会保障卡的申报发放工作,做好信息采集,精确率达到100%。档案整理归档规范。 (五)扩大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坚持量质并重,深化抓好政策宣扬、抓好待遇享受典型案例宣扬,提高参保主动性,11月30日前全市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续保缴费率达到100%。注意提高经办服务水平,数据录入精确率达到100%。 (六)扎实开展退管服务工作。加强社区退休人员管理服务机构和活动场所建设。指导社区做好退休人员管理登记建档服务、离退休人员义诊保健服务、健身互助指导服务、退休党员管理服务工作。帮助做好参保退休人员待遇资格认证工作。扎实开展退管服务示范社区创建活动,每个社区组织开展退管服务活动2次以上。 三、进一步提升协调劳资双方关系的实力 (七)加强劳动关系协调。强化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进一步更新和完善用人单位信息台账,实行一镇(办事处)一册、一企一卡。帮助做好辖区内用人单位劳动用工、社会保险、农夫工工资支付等专项检查活动,督促辖区内用人单位参与劳动保障年检。对受理的举报投诉,要主动调解,化解纠纷。 (八)健全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加快推动企业、镇(办事处)、街道调解组织建设,辖区内规模企业建立调解组织不低于50%。充分发挥企业和镇(办事处)调解组织的作用,主动调处劳动人事争议案件,把劳动人事争议尽量化解在基层。 四、进一步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 (九)加强农村好用人才队伍建设。注意农村好用人才培育和农业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育,造就一批科技致富带头人,壮大农村好用技术人才队伍,真正做到致富一人,带动一方。各镇(办事处)要规范健全农村好用人才信息库,年新增入库50人以上,第五届市管乡土拔尖人才届中年度考核面达到100%。 五、进一步推动基层平台建设 (十)加强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规范化建设。根据机构、人员、场地、制度、职能、经费六到位要求,切实加快镇(办事处)和村(社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站)硬件设施标准化、规范化建设。镇(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要强化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经办人员政策水平和业务工作实力。要进一步转变作风,简化流程,提高效能,推动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科学发展、跨更加展。 (十一)进一步规范层级管理工作制度。各镇(办事处)要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作用,切实加强对村(社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站工作的指导和管理,督促其围绕工作目标和任务要求,规范工作制度,加强痕迹管理和基础台帐管理,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案可查,更好地为发展服务,为民生服务。 (十二)进一步完善以钱养事机制。把工作经费与工作目标完成状况挂钩,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为重点企业聘请员工、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等工作列为重点考核内容。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考核到各镇(办事处)及人力资源 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再在各镇(办事处)领导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考核到各村(社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站。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依据考核结果,将工作经费直达到镇(办事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并通过镇(办事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兑现落实村(社区)工作经费。通过以钱养事机制,充分调动工作主动性,不断激发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活力,提升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服务水平。 2022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要点第3篇 2022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电话询问服务工作,要全面实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中心工作,以加强队伍建设和业务办理全国联动为重点,加快推动12333电话询问服务机构实体化、询问专业化、服务规范化、渠道多样化和管理一体化发展进程,通过优质、高效的服务增加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公允感。 一、明确发展方向 (一)落实国家十三五要求。以关于加快推动12333电话询问服务事业发展的指导看法为指引,全面推动十三五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清单中12333电话询问服务项目的落地实施,明确目标责任,分阶段分层级明确进度支配,改善人财物等基础条件,确保如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综合接通率保持在80%以上。 (二)推广电话办事。通过横向对接同级业务系统,加强与各类业务经办的实时联动服务,受理劳动监察、机关效能等方面的投诉举报,供应个人权益、社保待遇、办事进度等信息查询,供应社保卡挂失、在线预约等实时业务办理,为跨省跨地区业务供应服务支撑,强化12333电话的办事实力。 (三)强化对内支撑。加强对业务部门的服务支撑,刚好反馈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开展专题探讨,编制分析报告,为研判形势和完善政策供应参考。加强与业务部门的联动协作,结合就业创业、破除劳动力流淌障碍、全民参保安排、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等重点工作,加强询问服务力度。 二、扩大品牌影响 (四)办好统一询问日活动。以全民参保为主题,创新形式,围绕职工和居民在登记、参保、缴费、待遇领取、转移接续等方面的热点问题,深化基层社区和企业单位开展全民参保政策专项询问。 (五)强化服务品牌。12333电话询问服务是必需向社会供应的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必需要保持12333机构、号码、人员的完整性和服务的专业性,发挥好12333在便利群众询问办事、政策解疑释惑、沟通社情民意、化解社会冲突等方面的作用。将12333作为电话、网站、短信、移动应用、自助终端等服务渠道的统一标识,树立公共服务品牌形象。 (六)加强品牌宣扬。发挥网站、移动应用、短信、微信等互联网渠道的优势,提高12333品牌知名度。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手段,宣扬报道12333电话询问服务。办好中国劳动保障报12333答疑解惑栏目,扩大12333品牌影响。 三、加强机构队伍建设 (七)推动机构实体化。抓紧设立特地的机构或部门,明确工作职责,多渠道筹措资金,完善场地和基础设施, 60%以上的地区建立实体化机构。 (八)稳定询问员队伍。根据每百万户籍人口配备10名询问员的标准,合理配备人员,通过增加编制、政府购买服务、公益性岗位、雇员制、与社会机构合作等多种方式充溢询问员队伍。定期开展全国12333电话询问服务、机构建设和询问员队伍状况调查。出台加强12333队伍建设指导看法,建立科学合理的询问员管理机制和长期有效的激励保障机制,逐步提高询问员待遇,增加队伍的稳定性。 (九)加强实力素养培育。接着举办全国12333询问员培训班,沟通推广先进阅历和服务理念。各地要把电话办事和业务学问培训作为重点,集中培训与日常培训相结合,做好岗前培训和新业务培训,注意实践带教,提升询问员服务实力。加强询问员礼仪规范、询问技巧和服务意识培育,强化窗口单位作风建设。 四、加快信息化建设 (十)加快全国一体化建设。启动部级12333电话询问服务平台建设,各地根据省集中要求做好部省系统联网对接工作,逐步形成部省市一体化的数据交互机制和联动服务实力。 (十一)健全学问库。完善信息采编机制,规范内容分类,统一信息来源,统一答复口径,确保询问服务的精确性和实效性。构建适用于线上线下不同服务渠道、全方位开放的智能学问库,强化学问库的支撑作用。 (十二)推广智能化服务。基于统一的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实现电话系统与业务系统的信息交互和服务资源调用,实现电话与网站、移动应用的联动服务,通过12333短信发送答复内容,全方位、多元化支撑12333电话经办业务。推广语音转换、语音识别、智能客服等技术在12333领域的应用,实现普适性、常规性问题的网上询问和移动询问。 五、推动规范化发展 (十三)统一服务形象。统一运用12333一个号码对外供应电话和短信服务,全面启用统一标识,统一服装、统一用语,规范服务形象。 (十四)健全规范体系。启动行业标准制定工作。依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电话询问服务规范,完善本地服务规范体系,健全管理体系。 (十五)抓好规范落实。部省市逐级开展业务考核和质量监控,从接听礼仪、沟通技巧、解答实力等方面全方位考察服务质量,接受群众满足度评价,内部监督与公众监督并重,推动服务质量提升。 (十六)推广示范创建成果。发挥示范单位引领作用,带动区域协同发展。部里适时组织跨省、跨地区沟通学习,通过现场指导、专题座谈、定向督导等方式,指导落后地区加快发展。省级部门通过现场会、专题培训、阅历沟通等形式,做好示范创建阅历的推广学习。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24页 共24页第 24 页 共 24 页第 24 页 共 24 页第 24 页 共 24 页第 24 页 共 24 页第 24 页 共 24 页第 24 页 共 24 页第 24 页 共 24 页第 24 页 共 24 页第 24 页 共 24 页第 24 页 共 2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