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22年《成语故事》读书笔记.docx

    • 资源ID:10377705       资源大小:25.97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2年《成语故事》读书笔记.docx

    2022年成语故事读书笔记成语故事读书笔记当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肯定都收获不少,此时须要仔细地做好记录,写写读书笔记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书笔记吗?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成语故事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故事读书笔记1暑假里,妈妈陪我到书店买了成语故事这本书。书里面讲了好多的故事,每个故事都教给我一个深刻的道理,每个故事还都带有插图,特别吸引人,所以我很喜爱这本书,对它爱不释手。书里面的井底之蛙、守株待兔、等故事让我感受很深,也让我明白了许多的道理。井底之蛙这个成语告知我:这个世界上,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我们不能眼界狭小、见识短浅、盲目自大,不要傲慢自满。做人不要只望见眼前的天空,要见多识广。守株待兔这个成语告知我:不要死守着一个简洁的道理,妄想从今不用劳作、不用行动,就可以得到胜利,那是肯定不行能的。个故事让我知道了人不能贪得无厌,不能坐享其成,否则会因小失大。书里面的故事不但让我学会许多学问,还学会了许多的道理,看来我更应当多看书,让自己在学问的海洋里不断地充溢自己,让自己变得更棒!成语故事读书笔记2我看过的书有好多,比如十万个为什么、马丁的早晨、一千零一夜、成语故事、中国寓言故事可是我最喜爱的一本书是成语故事,虽然它外表很一般,可是里面的内容很丰富,能让你明白很多道理,比如拔苗助长的故事,说宋国有个急脾气的人想让禾苗快长大,他每天都到田里看,嘴里还不停的说:“禾苗禾苗你快快长大,早点让我吃到香喷喷的新米。”突然他想到了一个方法,要是把禾苗往上拔拔,它不就长高了吗?说干就干,他始终忙到太阳下山。回到家他把事情告知了妻子,还觉得自己很聪慧,妻子听了忙跑到田里一看,惊讶极了,只见禾苗全部枯萎了。这个故事告知我们“欲速则不达”的道理,要是只靠着自己良好的愿望很有可能好心做错事。比如守株待兔的故事,讲的是一个农夫在耕地,突然一只兔子死在了树桩上,农夫兴奋极了,捡起兔子回家饱餐了一顿,从今,他再也不耕地了,成天守在树桩旁,等着兔子过来撞。可是一天、两天一个月过去了,他也没见到一只兔子死在树桩上,农夫的田里长满了荒草,颗粒无收。通过这个故事,我懂得了只有辛勤的劳动才能获得成果,就在那等将是一无所获。我很喜爱这本书,虽然我看了很多遍,但是还是很喜爱看,并且爱护的很好,我会让它始终陪着我成长。成语故事读书笔记3五一放假的期间我读了一本成语故事,它的内容可丰富了有画蛇添足望梅止渴精卫填海掩耳盗铃等等,其中我最喜爱:掩耳盗铃这篇文章了,它主要写了:“从前,有个盗贼,到范氏家中去偷东西。他发觉范氏家的门外有一口古钟,心想它肯定很值钱,便想把这座大钟偷走。可是,这口钟太大了,又特别重,他根本就背不动,怎么办呢?盗贼急得没方法,他围着这口大钟转来转去,抓耳挠腮。于是,他找来一把铁锤,刚试着轻轻一碰大钟,大钟立即就低沉的响了起来。盗贼吓了一跳,抓紧停下来,心里怦怦直跳,惊慌极了。等到钟声停下来,他想:只轻轻一碰就想了,若用劲一砸,那钟声让范家的人听见了还得了?这可不行,得想个方法。他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高超”的方法:大钟一响,耳朵就能听见,假如我想方法把耳朵掩上,让它听不见声音,不就没事了吗?于是盗贼就把自己的耳朵掩得严严事实,然后用大力气抡起铁锤,朝大钟砸去。可是还没等这个盗贼把钟敲碎,范氏家的人已把他狠狠地痛打一顿。自从我读了掩耳盗铃这个成语故事以后,我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仿佛在黑暗中找到了导航灯,为我指明白前进的道路。在学习中不会的地方,明明是掩盖不住的,却偏要想法子去掩盖,结果只能是欺瞒自己,而不是欺瞒别人。成语故事读书笔记4今日,我读了成语故事中的一篇文章,名字叫做郑人买履,里面主要是说:“从前,有一人想要为自己买双鞋,于是找了草绳在脚下量好了尺寸去集市上买鞋,到了集市,可又发觉忘带了草绳。他转身就往家跑,找到了草绳,抓紧拿起了尺码往集市跑。但是那卖鞋的铺子已经关门了。他非常生气。路人见状,觉得非常好笑,说道:那你刚才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鞋?那人连摇头道:我的脚不会有尺码那么精确。”读了这篇文章,我觉得文中的郑人很笨,为什么还要回家取尺码呢?假如你用脚去试鞋,那你就可以得到一双鞋了,而且还省了多走一次路。文中的路人很聪慧,知道可以用脚试鞋。我还知道一些关于郑人买履的一些学问。释义:履:鞋子。用以讽刺只信任书本,而不顾客观实际的教条主义者。出处:战国。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成语故事读书笔记5我读了中国成语故事这本书,明白了许多成语的意思,也懂得了许多道理。我来给大家讲一下其中的一个故事吧!这个故事的名字叫开卷有益。宋太宗很喜爱读书,他看到古人写的书由于没有好好地整理,后人读起来不便利,还很简单丢失。宋太宗就让一批文人来整理好书,编大型辞书。后来,那些人用8年的时间编了太平总类。宋太宗让宋琪每天给他送三卷太平总类。宋琪觉得宋太宗每天读三卷书太多了,而宋太宗觉得一读书就会有收获,很开心,哪来的辛苦呢?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只要读书就会有收获,就会得到用金子买不来的东西,还会从中受到启发。不读书,就不能领会其中的精彩内容。我们要以读书为乐。读书就可以增加自己的阅读实力,比如,考试的时候,我们做阅读题就莫非还有问题?成语故事读书笔记6成语跟我们的生活是密不行分的,首先我们说话就会常常说到成语、其次就算是做嬉戏也有像成语接龙这样的嬉戏,举个例子守株待兔、兔死狐悲、哀思欲绝等等.中华成语千千万,我最近通读了一本叫成语故事的书,受益匪浅。成语故事这本是顾名思义就是由许很多多成语故事组成的,给我印象深刻的就有几个,如掩耳盗铃、老马识途、亡羊补牢等。我觉得真正能让人理解意思悟出道理的又通俗易懂的应当是它们几个。掩耳盗铃从表面意思来看,应当是捂着耳朵去偷铃铛。他讲了一个人去偷一个大户人家的铃铛,他以为把自己的耳朵捂住,别人就不会听见,他真是太笨了。可是在我们面对很多没有做好的事情的时候,我们常会本能的选择躲避,选择隐瞒,但“自欺欺人”是不对的,这会让我们养成撒谎的习惯。久而久之,我们就会成为一个坏孩子。亡羊补牢讲的是,一个人他一天丢了一只羊,这只羊被狼吃了,他却没有把羊圈修好,其次天他又丢了羊,这才把羊圈修好。这则故事告知我们,看到了自己的错误,就立刻改正,不要知错不改,并且还要听从别人的建议,并立即改正。欢乐的成语故事的遨游就到此结束了,我希望大家成为有志向,有理想的人,而不是去做那个“掩耳盗铃”的人,“亡羊补牢”的人。成语故事读书笔记7今日,我读了一个成语故事:叶公好龙。这个故事主要讲:古时候有一个人叫叶公。叶公特别喜爱龙,又因为他生活在富贵家庭中,家里全部的东西都是上等的,所以他的衣服上、帽子上、鞋子上、家里的柱子上、被子上、枕头上家里上上下下的东西,都刺有龙的图案。一转瞬,五年过去了。这五年里,叶公一家平平安安,生活地特别华蜜。可是,叶公一家并不知道:天上的真龙知道,叶公一家既然这么喜爱我,那见到真龙岂不是更喜爱了吗?好!就这么确定了,我明天下凡去见一见那个名叫叶公的人!其次天,真龙来到了叶公的家里,透过窗户看到了正在呼呼大睡的叶公,叶公也被这如此巨大的呼吸声吵醒了,一看,两眼直冒金心,吓晕了!这个故事告知我们:有些人只是表面上喜爱某样东西,并不是发自内心的喜爱某样东西,所以小挚友千万不要学叶公哦!成语故事读书笔记8成语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成语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肯定的意义,在成语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运用的。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传承下来的,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谚语相近,但是有肯定的区分,而成语故事可以从一个故事中想出一个成语,这个成语代表的意思就与故事相同,而成语故事和寓言故事也有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成语故事是我们想象和创建的源泉,它能让我们爱不释手,在我们成长的回忆中留下不行磨灭的痕迹。我记得最清晰的成语故事是画龙点睛。张僧繇,是我国古代特别闻名的画家,他擅长画龙。传闻他曾经在南京画过龙,但是他画的龙却总不画眼睛,这让人们看到后都觉得美中不足。有一天,他去赶庙会,有人就问他为什么不给龙画眼睛,张僧繇说,不能画,是因为给龙画了眼睛后就会飞走。人们不信,就让他画了两条龙的眼睛,一画完忽然狂风大作,那两条画了眼睛的龙飞到了天空,过了一会儿就消逝的无影无踪了。读完这个故事后,我查看了字典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比方艺术创作在关键处或说话在关键处加上精辟词语,可以使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成语故事读书笔记9我想,很多人都看过成语故事吧!成语故事里有着丰富的学问和道理等着我们去学习,比如说拔苗助长,它告知我们不能不顾事物发展规律,强求速成,结果反而把事情弄糟。比如百步穿杨,它告知我们不能傲慢自大。还比如说井底之蛙,它告知我们不能眼界狭小,见识短浅,盲目自大。其中,我最喜爱的故事是囊萤夜读,这个故事中的车胤因为刻苦读书,努力学习,后来成为了出名的大问学家。回想起现在的我们,真是惭愧不已!我们有良好的环境,却要在大人的监督下才看书、读书。尽管这样,我们读书时还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女生,爱装扮,心思全在穿的、吃的上面。男生,爱打架,成天玩,大人怎么教也教不会。富有点的孩子那个不要,这个不要,娇气得不得了,你说和车胤比我们相差多少?所以,我以后肯定要向车胤学习,做个勤奋好学的人。自从读了成语故事之后我深有感受,不禁对文中的诗人、文学家肃然起敬。成语故事读书笔记10我最喜爱读书了,因为读书不仅可以增长学问,而且可以让我懂得很多道理。我读了许多书,如三字经、好词好段、成语故事其中最吸引我的是成语故事。成语故事中有许多小故事:爱屋及乌、不自量力、半途而废、功亏一篑其中我最喜爱功亏一篑了。功亏一篑讲的是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灭掉商朝,建都镐京。当时的人们对新生政权的建立感到由衷的兴奋,无不欢欣鼓舞,拍手称快。各个诸侯国也纷纷从四面八方携带珍贵礼品及土特产赶来朝贺,连离镐京的很远的西戎也派专使带来一条名犬作为贡品。周武王高兴奋兴的收下了全部的贡品。担当太保的召公担忧武王从今傲慢自满,沉醉于豪华生活,就从旁提示说:“对国君来说,最值得珍重的是人才,国家没有贤人治理,早晚要灭亡。有作为的君主应当是群臣的表率,每时每刻都要留心自己的一言一行,看它是否与德行有违,尤其不行忽视细小的行为。大德有小德积累而成,这犹如筑起百尺高的土山,要一筐一筐的堆上去,哪怕仅差一筐土,也是还没达到百尺的高度。”武王接受了召公的看法,成了贤明的君王。从这则故事中我明白了:无论做什么都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去完成。学习也是一样,不能图一时欢乐而不好好学习。成语故事读书笔记11读了成语故事之后,我知道了不是全部的成语都是四个字的,也有三个字的,八个字的,比如:莫须有,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等等。还知道了每一个成语都有它的由来和故事,不能单从字面去理解。比如有一个老外,到中国后以为心中有数的意思是胸中有一根竹子,闹了一个大笑话。成语故事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买椟还珠。这是讲战国时,有个楚国商人到郑国买珠宝,为了让珠宝盒能配上他那颗珍贵的珠宝,他用上等木材做成一个盒子,在刻上活灵活现的玫瑰花,镶嵌上翡翠等饰物,把盒子装扮的无比精致,把珍宝放了进去。结果是来买珍宝的人买主,对盒子爱不释手,交了钱却打开盒子,取出珍宝还给商人,只拿着盒子走了。这为买主真是有眼无珠,不识货。其实他是没有学问的慧眼。我肯定要多学学问,这样才能避开做类似的傻事。成语故事读书笔记12成语,是我国的一种特别的词汇,它一般以四字的为主,当然,也有六字的',如“此一时彼一时”等,也有八字的,如“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等,甚至有其他字数的。今日要说的成语,它的背面都有一个小故事,如刚刚所说的“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既然说到了这个词,那就给大家讲有关这个的故事吧!相传,东汉时的班超奉朝廷之命出访西域,先到鄯善国商对此进行破坏。班超察觉到这个状况后,认为必需歼灭掉这些人,并比方说:“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当夜他就带了一些壮士,攻入匈奴行营,杀死匈奴秘史和随从。其次天,他再去与鄯善国王谈判,最终完成使命。“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常用作“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听完了故事,是不是想了解这个成语的意思呢?它的意思为:比方只有迎着困难上,才能获得胜利。我想,古人真聪慧,竟然能将那么长的故事压缩成4个字,8个字。想必,古人对成语是有一番苦思的。曾经,我不懂成语的用处,现在,我知道了成语的用处那么广泛啊!在文章里,用上成语,使它更加生动;在言语中,加上成语,能显出你这个人非常有学问。看,成语多么有用啊!成语故事读书笔记13最近我读了成语故事这本书。我觉得拔苗助长这个故事讲得很有意思,现在我就给大家讲讲拔苗助长这个故事。以前,有一个人他的性子很急。有一天,他种了一些秧苗,种下秧苗后,就希望秧苗立即长大成熟。他几次去田里看秧苗,都没看出秧苗长高,心里很焦急。有一天,他突然想:假如把秧苗往上拔一拔,秧苗不就长高了吗?想到这里,他快步跑到田里,把秧苗一株一株地都往上拔了一大截。就这样整整干了一天,他才把田里的秧苗都拔高了。晚上,他回到家里兴奋地对家人说:“我今日辛苦了一成天,终于是帮田里的秧苗长高了!”第 二天,他的儿子跑到田里一看,原来绿油油的秧苗,现在全都枯黄了。读了这个故事,我懂得了做事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这样才能把事做好。不能像故事里的那个农夫一样那么焦急,到头来什么也没有做好。暑假里,我读了一本名叫成语故事的书,他是围围着一个成语来说的一个故事,最终把成语的意思写在最终一段。比如说:亡羊补牢,这个故事写了楚襄王当上了国君很快乐,成天吃喝玩乐,敌军打下了都城,在内的不少土地也被占据了,他还沉迷在享乐之中,到快要攻入城池,他心里才懊悔万分,于是他去请回庄辛向他致歉,希望可以挽回局面。庄辛告知他只要把破掉的羊圈抓紧补上就不算迟,只要同心协力,还是有希望的。楚襄王最终用了庄辛的方法,最终收复了大部分的地盘。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比方在收到损失之后,要想方法补救,免得再受损失。杨时和游酢去请教老师,游酢要敲门时,杨时说:“让老师在休息一会”,于是他们便在外面等候,不一会儿,下雪了,越下越大,他们的身上挤满了雪,当老师推开门望见大雪中矗立着杨时和游酢时,感动得说不出话来。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以颂扬尊师敬道的珍贵精神。这两个故事让我记忆很深,因为这两个故事让我知道了两个道理,第一个是:我们在学习时,假如上课没有仔细听讲,要尽力去补习;其次个是:要敬重老师。这本书真好看,又能让我们知道很多道理,还可以让我们了解历史故事,所以我建议大家都去买这本书。成语故事读书笔记14寒假里我读了成语故事一书,这本书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它让我学到许多有用的学问。这本书中讲解并描述了许多好玩的成语,比如半途而废、不耻下问、唇亡齿寒、风声鹤唳、涸辙之鱼、三人成虎、刮目相看等,这些成语都包含着一些故事。其中我最喜爱的故事是“半途而废”。半途而废这则故事是这样的:有一个人确定外出寻师,提高自己的学识。一年后他放弃了学习,回到家中,妻子很是生气,拿起剪刀纺织机前说:“这些丝织品都是蚕丝织成的,一根一根蚕丝累积起来才有一寸;一寸一寸累积起来,才有一丈、一匹。假如我现在把织机上的丝织品剪断了,以前的功夫就全都白费。你在外学习,每天都要问自己学到了哪些学问,还有哪些方面不够?这样日积月累才能成就自己的美德。你中途就回来了,跟我剪断织机上的丝织品没什么不同。”听了妻子的话,他深受教化,立即动身回到老师那里,接着努力学习。这个故事告知我们,做什么事都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否则就会前功尽弃,到头来一无全部,结果就像三心二意的小猫钓鱼一样。成语故事告知我们许多历史学问、文学学问,还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成语故事读书笔记15可是,妈妈讲的太慢了,也太少了,听到石老师说要看这本书,我立马让爸爸给我买来看,看着看着,我就被成语里面的小故事给吸引住了。真的是太让我爱不释手了,“成语爷爷”真的是太有才智了,每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让我为之深深地吸引。其中有一个“拔苗助长”的成语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说的是一个人总是觉得他的禾苗长得太慢了,于是就拔出这些禾苗想让它长得快一些,但是因为禾苗离开了土地就全部死掉了我喜爱成语故事这本书,它让我们学到了学问,明白了事理。第14页 共14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

    注意事项

    本文(2022年《成语故事》读书笔记.docx)为本站会员(w****)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