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克和千克说课稿.docx
2022年克和千克说课稿克和千克说课稿作为一位不辞辛苦的人民老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养的有效途径。那么说课稿应当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克和千克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克和千克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今日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义务教化朝鲜族学校数学教科书第四册第六单元“克和千克”,即教材8587页第1课时的内容。2、教材分析:“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学问的一个重要内容。要求学生相识两个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是学生对质量单位的初步尝试,也是为以后要学的“吨”的教学奠定基础。克和千克是两个基本的质量单位,而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详细,不能靠眼睛视察得到,只能靠身体来感知。这节课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单位实际有多重,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3.教学目标:学问目标:在详细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相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实力目标:使学生会用天平称一些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估计物体质量的意识和推断实力;通过视察、操作,培育学生动手操作实力。情感目标:培育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精神,增加生活意识。4.说教学重难点依据三维目标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帮助学生相识质量单位,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学生能正确读出测量工具上的数值确定为本节课的难点。二、教法和学法教法: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虽然他们已养成肯定的学习习惯,但因年龄小,还是好动、好玩、新奇心强,依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爱好,激发他们的新奇心,我在教学中以情境教学法为主,创设学生喜爱、熟识的嬉戏情境、活动情境,让学生充分去感受、发觉,获得新知,同时还采纳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等教学方法,为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创建了良好基础。学法:为了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并优化多样化学习方式,在学法上采纳了让学生掂一掂、说一说、估一估、称一称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主动动手、动口、动耳、动脑,在这种主动参加、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的过程中感悟新知。三、设计理念教学中,为了让每个学生都参加到数学活动中来,我采纳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授课,这样即便于打算学具,又体现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本课设计不断创设富有生活意义的操作活动,激励学生在操作中体验生活中的数学,从操作中发觉,从发觉中体验,让“学数学”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的基础和纽带,成为课堂发展的动力,体现新课程“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能获得必需的数学”的教学理念。四、说教具学具为了能顺当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依据课堂设计的须要,我打算了多媒体课件、袋装1千克盐、1台盘秤、两包500克的盐、天平。小组打算:一袋1千克的盐、1千克的水果、1千克的洗衣粉、二分的硬币、图钉、扣子等物品。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老师:前几天,同学们随家长去超市购买了一些物品,还收集了一些常用物品的质量,我们一起沟通一下好吗?生答:妈妈买的牙膏是100克,火腿肠一根是50克,我的体重是35千克,一袋大米是25千克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你有什么发觉吗?生:有的后面带:“克”,有的后面带“千克”。学生有可能答出:比较轻的用克作单位,比较重的用千克作单位。2、引出课题:用来表示物品有多重用克和千克做单位,克和千克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板书:克和千克)(数学课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阅历和已有的学问体验是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所以教学时我首先从学生的生活场景在超市购物,引出质量单位,以此来说明: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作单位,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二)、体验操作,获得新知1、克的相识这部分内容主要从以下六个环节来进行:(1)用手掂一掂:一枚2分硬币有多重。(2)用天平称:一枚二分硬币重约一克。(3)再用手掂一掂:一克大约有多重?说说自己的感受。(4)举几个生活中大约重一克的物品的例子。图钉、扣子等(5)掂一掂桌子上的学习用品大约有多重,用天平称一称。(6)用手掂一掂学习用品,说说自己的感受。2、千克的相识千克的相识这部分内容主要从以下八个环节来进行:(1)用手掂一掂:估一估一袋盐大约有多重。(2)看标注:一袋盐重500克。(3)老师问:两袋盐呢?生答:1000克(4)用手掂一掂两袋盐的重量。(5)老师问:两袋盐的重量用天平秤合适吗?生答:不合适。老师:那应当用那种秤来称呢?生:弹簧秤,台秤。(6)用弹簧秤称两袋盐的重量,得出:1千克。板书:1千克=1000克(7)找出重1千克的物品掂一掂,说说自己的感受。(8)称一称苹果,掂一掂,说说自己的感受。设计意图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地给学生供应了“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主动、主动地去建构学问。学生通过掂一掂、猜一猜、称一称的活动,形成了克和千克的表象相识,然后又充分地去掂量、去感受并例举了生活中很多大约重1克的物品。学生通过大量的操作:称一称2分硬币、数学书、1千克重的食盐、水果等,对克与千克的质量观念是越来越清楚,越来越深刻。学生由最初的表象“克很轻”、“1千克有点重”逐步发展到用弹簧称称物品、估测物品、相识物品的质量。老师和学生共同验证。1克与1千克比你有什么感觉?(1克特别轻,1千克特别重,相差很远)对,所以平常我们在称量轻的物品时一般用克作单位,称量重的物品时一般用千克作单位。3、克和千克的关系师出示一袋500克的盐问:1袋盐重多少克?重500克。两袋盐合起来多少克?(1000克)板书1000克我们用秤来称称看。大家还记得这盘秤是用什么作单位的?(千克作单位)细致视察指针,指针指到数字几?(数字1)那就是几千克?(就是1千克)板书1千克同样的两袋盐,包装上用克作单位时是1000克,用千克作单位的秤称时是1千克,那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1千克和1000克相等)(板书:1千克1000克)师板书用“g”表示克,“kg”表示千克。4、相识秤师:要知道物品的轻重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让我们一起来相识几种常见的秤?(多媒体课件出示盘秤、台秤、电子秤、天平、弹簧秤、磅秤。)老师着重给学生介绍一下天平的组成及用法。师:同学们都没见过天平,下面我们来一起相识一下天平。(介绍天平的组成、用法)师:同学们的数学课本有多重?下面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用天平来称一称,好不好?要求:(1)先掂一掂,估计一下课本的质量,然后再用天平称出课本的质量。(2)称好的质量用近似数表示就可以。小组合作称出数学课本的质量(本环节设计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给学生自己活动的时间和间,放手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参加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合作探究获得学问的成就感)(三)、基本练习,巩固应用1、写出体重。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3、连一连。4、找错。设计意图本节课,学生对克和千克的相识假如仅仅停留在“一个2分硬币重1克”、“两袋盐重1千克”的相识上是远远不够的。在教学中,我充分让学生动手掂一掂、动脑估一估、动口说说自己的感受,在开心的学习气氛中体会感悟1克和1千克的实际轻重,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符合小学生新奇好胜的心理,增加了学习爱好,又让学生充共享受了学习、沟通、体验胜利的喜悦。(四)、全课总结,课外实践这节课你都学会了什么?让学生说出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老师想请同学们课下调查几种物品的质量你们能做到吗?(出示调查物品的名称,选择学生比较熟识的物品,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多给一点活动的空间,多给学生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多一点创建的信念,多一点胜利的体验。(五)、(板书设计)克和千克一枚二分硬币为一克一袋盐500克,两袋为1000克克:g一千克=1000克千克:kg克和千克说课稿2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今日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课标版第四册第六单元“克和千克的相识”。2、教材分析:“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学问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相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这节课相识质量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我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掂一掂、比一比、猜一猜、称一称、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了解1克、1千克有多重,从而初步建立起1克和1千克的观念。同时使学生了解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秤可以帮助我们知道物品的质量。二、说教学目标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结合教材特点,我制定了一下教学目标:1、在详细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相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2、使学生会用天平称一些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估计物体质量的意识和推断实力;通过视察、操作,使学生知道看、称,培育其动手操作实力。4、培育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增加生活意识。三、说教学重难点依据目标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使学生感受并相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使学生会用天平称一些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确定为本节课的难点。四、说教法和学法针对教学内容,以及对学生学习状况的分析,我在教学中采纳了启发式引导法、讲解法、演示法、探究等方法。这样的教法既突出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依据学生的学问基础及认知规律,本节课主要采纳试验法,并把所学学问与生活中熟识物品的质量建立联系,这样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学问,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五、设计理念:相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学问,而且质量单位不象长度单位那样直观、详细,不能靠视察得到。基于这一现状,我在课前布置学生调查并打算一些学习用品及生活用品,并掂一掂, 从中学生积累了有关质量的生活体验,然后再学习新课。教学中,考虑到学生平常合作意识较强,为了让每个学生都参加到数学活动中来。在设计本节课的过程中,我侧重于以下几方面的思索:一、 留意以学生已有阅历为基础,供应学生熟识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学问。给学生建立初步的质量观念,使学生知道比较东西的轻重不能单靠眼睛视察,必需用手掂一掂或用秤称一称。数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阅历和已有的学问体验是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新课起先我便创设学生熟识的生活情境感受物体有轻有重,引出质量单位,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二、 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克和千克是两个基本的质量单位,假如学生对这两个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了较显明的表象就可以正确运用它们进行估测和实测,也简单驾驭单位间的进率。反过来,学生在进行实际测量的活动中,也能进一步加深和巩固这两个质量单位的观念。为了达到这种相互促进的效果,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我实行了这样一些措施。1、 通过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如:借助测量一枚二分硬币和两袋500克的盐,让学生用手掂一掂,感知1克和1千克有多重;再让学生说诞生活中大约重1克和1千克的物品,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2、给学生供应测量实际物品的机会。如:说明“要知道物品的轻重可以用秤来称”,介绍一些常用的秤,让学生相识测量的工具。3、培育估测意识。如,在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后,让学生说出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或1千克,给他们供应了先估测再实测的练习,让学生比较估测和实际测量的所得结果的差别,从而修正自己的估测策略。克和千克说课稿3今日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人教版教材第四册第六单元的克和千克。本课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1)留意以学生已有阅历为基础,供应学生熟识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学问。(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学问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肯定的感性相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这节课相识质量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的名称(克和千克)和单位之间的进率(1千克=1000克),更重要的是感受和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精确应用这两个质量单位。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我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掂一掂、比一比、猜一猜、称一称、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了解1克、1千克有多重,从而初步建立起1克和1千克的观念。同时使学生了解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秤可以帮助我们知道物品的质量。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遵循班级学生的实际,并结合教材特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从学问与技能方面来说,在详细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相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2从过程与方法上来说,经验视察、实践、估计等数学活动过程,初步学会用质量单位来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物体的质量,在与同伴合作中解决质量问题,并能与他人沟通思维的过程。3从情感、看法和价值观方面来说,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育学生的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同时培育学生的动手操作实力以及自主探究的精神。以上目标在教学活动中相互渗透,达成了德育、智育、学问与实力的结合。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相识,也明白要想知道物体的轻重不能光靠眼睛去视察,必需用秤来称一称。这说明学生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但他们对质量的单位还缺乏相识,特殊是1克、1千克的质量概念,理解起来还是比较困难。所以,我在任务定位时,将教学重点确立为使学生感受并相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教学难点是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育学生估算物体质量的意识。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数与代数”中指出:“在详细生活情境中,感受并相识克、千克、吨,并能进行简洁的换算。”二年级学生初次接触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克和千克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现实生活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大课堂。因此,在本节课前,我先让学生课前调查,让学生积累一些关于质量的生活阅历。学生通过走进商店、超市、农贸市场去调查,发觉了一些日常生活用品的质量,学生很自然地相识了各种各样的秤,以及如何看秤。各种学习资源的整合,为本堂课教学奠定了基础。本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是:体现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通过学生的主动地视察、试验、揣测、验证、推理与沟通等活动建立克和千克的观念。体验到数学就在学生身边,让学生通过克和千克的学习,相识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从而激发学生接着学习数学的爱好和热忱。针对教学内容,以及对学生学习状况的分析,我在教学中采纳了启发式引导法、讲解法、演示法、诱思探究等方法。这样的教法既突出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依据学生的学问基础及认知规律,本节课主要采纳分组试验法,并把所学学问与生活中熟识物品的质量建立联系,这样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学问,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为了能顺当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依据课堂设计的须要,我打算了多媒体课件一套,盘秤一个,天平一台,水果两个(一大一小),重1千克的商品4种。学生每人打算一个2分硬币、三袋分别约为1克、10克、100克重的大米和两袋500克的食盐。新课程理念指出,学校教化中要确定新型的师生关系,构建融洽的学习氛围,老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打算分为四个环节:1、情景激趣,谈话导入2、操作体验,探究新知3、实际应用,加深理解4、全课总结,拓展延长下面分层说明我的教学设计。1、情景激趣,谈话导入。我首先课件呈现一大一小两个水果并提问:“你觉得哪个重?怎么知道的?”通过学生回答内容小结:同样的事物可以用眼睛看来推断哪个重哪个轻,并板书“看”;接着我将小的水果放下,出示一个盒子,提问:“这个水果和这个盒子哪个重?”然后让回答问题的学生用两只手分别掂一掂,小结:不是同样的东西可以用手掂一掂的方法推断它们的轻重,并板书“掂”。接下来引导学生沟通课前调查的各种商品的净含量是多少,学生简短的沟通后,我利用多媒体出示商品图片,让学生细致视察商品的净含量,由此引出“克和千克”,一边板书课题,一边说明“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或千克做单位”,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接着我告知学生“克和千克”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克用字母g、千克用字母kg表示,过渡到其次个环节。2、操作体验,探究新知。这个环节分三层进行教学。第一层:探究1千克。先出示四种物品(1千克瓜子、1千克梨、两袋重500克的食盐和一根1千克重的火腿),让学生猜猜它们的重量,然后启发学生道:我们怎样用个好方法又快又准地知道它们的重量呢?引导学生想到用秤称(师板书“称”)。师随机利用多媒体出示几种常用的秤,启发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阅历说说见过哪些秤,都是量什么东西的,激发学生将数学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之后我出示一台盘秤,讲解它的用法后,将四种物品依次放入秤盘中,让学生细致视察指针的读数,并说出重量,师板书:1千克。然后让学生用手掂一掂自己的两袋食盐,并说说感觉。最终让学生视察教室里的东西,说说看有那些物体比1千克重?引导学生估计物体重量,培育推想意识,本环节教学结束。这样通过掂、比、猜、称、说等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1千克,增加学生对“千克”的感性相识,帮助学生形成千克的观念。其次层:相识1克、感受10克、100克。这一环节先让学生拿出一枚2分的硬币,用手掂一掂,指名说一说感觉,然后老师将硬币放入天平量,告知学生这样的一枚2分硬币大约重1克。接着让学生试着掂一掂桌上的三袋大米,说说哪袋的重量和这一枚2分硬币一样,进而引导学生通过比一比、估一估等活动推想出2号袋和3号袋大米的大约重量,感受“克”这个质量单位。这一层是过渡环节,设计了掂、说、估等活动,为学生感知和建立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做铺垫。第三层:领悟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这个环节以“回收大米”的小嬉戏起先,我用一个塑料袋到同学那里回收3号袋大米,即回收100克的大米,每装进一袋,请同学们大声地数出来,直到回收10袋,即1000克大米为止。然后问学生:“这1000克的大米有多重呢?”请学生拿在手里掂掂看,试着说说感觉。接着把它放在盘秤上称,请学生读出数字,说说这些大米与刚才量过的物品有什么关系。师小结并板书:1千克=1000克,随即引导读关系式。在这个环节的最终,还要引导学生说说量物体时什么时候用克做单位,什么时候用千克做单位。第四层:感受千克的日常应用。这是一个关于年“体重”的嬉戏,旨在让学生感受千克在生活中的简洁应用。起先先让学生与同桌沟通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千克(这里不解除有说自己的体重是多少斤的,师要引导其把斤数按2斤等于1千克的换算关系换算成千克,并告知其这是国际上通用的重量单位。)然后让学生相互背一背,感受一下同桌的体重。结合书中的练习,支配了认体重秤的内容,利用课件来学习认体重秤,本环节结束。3、实际应用,加深理解。在这个环节,依据本班学生实际,结合书中练习,我设计了学问性和趣味性与一体的6个习题,包括填空、连线、选择、推断和趣味故事等内容。这样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加深对克和千克的理解。4、全课总结,课外实践。老师以“这节课你都学会了什么”的问题,让学生说出本节课学习的内容。然后出示“想一想”题:1千克的铁和1000克的棉花谁重,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和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七、说板书设计由于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千克1000克,所以把它写在黑板的中间。我这样板书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重点难点更加突出。附板书设计:克和千克g kg1千克=1000克 看掂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子,老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数学的关键,依据班级学生的学情以及本堂课的任务,学生将会在详细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并相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他们会经验视察、实践、估计等数学活动过程,初步学会用质量单位来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物体的质量,在与同伴合作中解决质量问题,并能与他人沟通思维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学生的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动手操作实力以及自主探究的精神都将得以培育。克和千克说课稿4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克和千克的相识是人教版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六单元的内容。是“数与代数”中“常见的量”的重要内容。克和千克这2个量比较抽象,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接触过物体的轻重问题,但对质量单位还缺乏相识,而且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详细、直观,不能只靠视察得到相识。要帮助学生理解和建立克和千克的直观概念,应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使学生获得丰富,显明,深刻的感知。(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相识质量单位千克、克。2、在详细生活情境中了解用天平和台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感受1克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建立1克和1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3、通过从实际生活中引出质量单位的观念,让学生相识到质量单位与实际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实际生活中是特别有用的。(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感受并相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教学难点:是克和千克质量观念的建立。(四)教具打算:天平,花生,盐等,及多媒体课件。(五)教法学法:建构主义认为,数学的学问、思想和方法,不应是通过老师的传授获得,而是学生在肯定情境下借助老师的引导,通过自身有意义的学习活动而主动获得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纳了情境创设法、启发式教学法、直观教学法等。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沟通的方法来获得新知。二、说学情“克与千克的相识”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一是生活阅历不多,二是比较抽象,因此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相识克与千克,所以在教学设计上,特殊留意强化学生的实践活动。我将视察、动手操作、演示、实践运用等有机的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通过猜一猜、称一称、掂一掂、估一估等实际操作,让学生对克与千克有一个初步的感性相识,较好的完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三、说教学过程整节课,我抓住低年级学生喜爱听故事的特点,将龟兔赛跑的故事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同时结合实践活动“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努力营造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使他们成为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参加者与创建者” 。秉着这样的指导思想,在整个教学流程设计上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化理念,我在教学中将设计一下四个环节: (一)动画激趣,优化导入上课伊始我通过播放龟兔赛跑儿歌舒缓学生的惊慌心情,在结合故事情景设置疑问:兔子选择了数字比较小的物体为什么会感觉很重,导致再次输掉竞赛引出课题:克和千克的相识把学生的留意力和求知欲望激发到制高点,再通过平常逛超市购买物品的经验引出国际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揭示并板书课题)(二)动手操作,精确认知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建立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要让他们感受并能精确的体会克和千克,须要建立在大量显明深刻的感知上。因此,我充分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先建立克的质量观念,然后相识千克的质量观念并沟通克与千克之间的联系。1、在建立“克”的质量观念这一层中我主要通过以下一些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概念。猜一猜1粒花生的重量。. 掂一掂1粒花生的重量,初步 感知1克。 称一称。利用天平1粒花生的重量 ,利用1粒花生的重量是1克,逐步感知5克,10克,100克 , 设问1000粒花生是多少克?假如想买1000克花生怎么办最快?2、在这一层次之后,我又引导学生通过2个活动来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拎一拎。让学生分别用手拎两袋500克的盐、1000克洗衣粉的质量。同时提示到,当物体的质量达到1000克时,我们可以用一个更大的质量单位来表示,那就是1千克。这一活动让学生通过肌肉用力的意识帮助形成较坚固的1千克的质量观念。让学生清晰的知道克与千克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一个较为完整的从克过渡到千克的认知过程,进而归纳得出1千克=1000克( 并进行板书) 找一找。让学生结合生活,列举生活中大约1千克质量的物体。以上把1克-50克-500克-1千克几个质量,通过猜,称,掂,估,拎,找的过程将新课教学层层深化,课堂中尽可能创建条件,多给学生亲身经验质量的过程,进而全面系统的经验认知,体验,驾驭。很好的体现了新课标中“老师从学生已有阅历动身,让学生亲身经验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突破了学生对质量的精确感知这一难点,更为给学生呈现了一个较为直观的'认知过程。(三)实践运用,巩固拓展一堂有效课堂中好的练习题的设计,应当是既能巩固新知,又能突破重难点,更能培育学生实力,激发爱好。为此,我设计了一套三星级的练习,一星级为基础练习,二星级是提高练习,三星级是实践拓展,这一套练习,不但使得“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理念得到落实,同时在练习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了胜利与欢乐。(五)回忆沟通,总结评价让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梳理,启发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促进学生自我教化。四、说教学反思1通过亲切的谈话让学生重温最熟识的生活情境,唤起学生的已有的生活阅历,帮助学生感受并相识质量单位。即敬重了学生的已有阅历,也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2把抽象的质量单位与详细的生活物品相联系,把不直观不详细的数学学问变成了看得见、摸得到的生活表象,让学生在掂一掂、比一比的动手操作活动中充分感受,是特别适合学生学习、思维特点的。相识质量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单位实际有多重,能够在实际中应用。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让学生通过掂一掂、找一找、说一说等活动,了解1千克大约有多重,把抽象的1千克与生活中的详细物体联系,形成表象,从而初步建立1千克的观念。特殊是“找一找”这个环节,不仅通过“对比着掂”让学生进一步感受1千克究竟有多重,而且在各小组沟通找到的1千克物品时,让学生资源共享,形成更丰富的表象,加强质量观念。3在学生把质量单位与生活表象建立了对应关系之后,并运用形成的质量观念,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学问对生活的指导意义,从而更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克和千克说课稿5一、说教材:今日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克和千克的相识一课。本单元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相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也是学习"吨的相识"的前提和基础。学情分析: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物体的轻重已经有了感性相识,但是大部分学生对质量观念还比较淡薄,况且质量单位又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详细,第一次接触,还缺乏相识。因此,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要想建立克与千克质量观念是具有肯定的挑战性的。二、教学目标: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结合教材特点,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学问目标:在详细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相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克、几克和1千克、几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实力目标:1、相识常见的称,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会用天平称一些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2、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估计物体质量的意识和推断实力;通过视察、操作,使学生知道看、称,培育其动手操作实力。情感目标:培育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增加生活意识。教学重点、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感受并相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克和1千克的关系;难点是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三、教具、学具:这节课的关键是让学生建立肯定的质量观念。围绕这个目标,本节课的设计就立足于学生的体验和操作,我打算的教具有:盘秤4台、天平一架、曲别针、黄豆若干;500克食盐2袋、1千克洗衣粉4袋。学具有各种水果、日用品若干;2分硬币若干枚。四、说教法和学法针对教学内容,以及对学生学习状况的分析,我在教学中采纳了启发式引导法、讲解法、演示法、诱思探究等方法。这样的教法既突出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为了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并优化多样化学习方式,在学法上采纳了让学生掂一掂、说一说、估一估、称一称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主动动手、动口、动耳、动脑,在这种主动参加、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的过程中感悟新知。五、教学过程设置了课前小调查,让学生找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到“克和千克”,目的是丰富学生的感性阅历,在收集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了解2种质量单位的不同用法和字母表示法。本节课设计了四大教学环节:一是创设情境,激发爱好;二是自主探究,感悟新知;三是巩固深化,拓展应用;四是全课总结,生成创新。(一)创设情境,激发爱好1、 猜一猜:(1) 出示2包大小不一的物品。这是小红陪妈妈逛超市时买的两样食品,:猜一猜,哪袋轻,哪袋重? (学生凭直觉随意揣测)(2) 此时老师提问,有什么好方法可以检验?学生发觉:用秤检验是一种好方法。(3)介绍生活中的秤。(4)用盘秤检验。2、表示物品的轻重,用什么做单位?导出课题: 克(g)和千克(kg)。设计意图通过“猜一猜”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明白用眼睛视察或用手掂一掂并不能精确推断物品的轻重,用秤称一称才能精确知道物品的轻重。激发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亲切感,吸引学生的留意力,调动学生参加活动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嬉戏中建立轻和重的初步感知,然后揭示课题。(二)自主探究,感悟新知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所以分3步来实施:第一步:相识克。1、掂一掂 ,感受1克。老师拿出1枚2分的硬币,请同学们也拿出1枚,放在手里掂一掂,感受一下它的轻重,并告知学生这枚硬币的质量约1克,初步建立1克的质量观念。(2)说一说,自己身边大约重1克的物品(纽扣,螺丝钉,花生米等)。2、估一估,称一称,建立几克的表象。(1)估一支铅笔、一本练习本、一本数学书大约有多重并用天平验证。(2)学生估计自己的橡皮擦等大约有多重?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置主要是让学生在充分的体验、大量的操作中初步建立起1克的质量观念,进一步建立几克的表象。其次步:相识千克。1、掂一掂,在学生建立了对克的初步相识的基础上,引入相识“千克”的教学,让小组的每一位学生都轮番提一提,掂一掂1千克洗衣粉有多重。2、数一数,说一说1千克苹果大约有( )个;1千克果冻大约有( )个;( )瓶矿泉水约重1千克;3、估一估,学生估自己的书包有多重并用盘秤验证。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先让学生掂一掂1千克的物品,再说一说1千克物品,“掂”是对“1千克”进行初步的感知,“说”是对“1千克”的进一步体验。接着再估一估书包有多重,以此化抽象为详细,强化学生对“1千克”的体验。第三步:相识千克与克的关系。1、算一算,一包盐重500克,2包呢?(1000克)2、称一称,比一比:两包盐重,还是1千克洗衣粉重?3、看一看,想一想:你发觉了什么?(1千克=1000克)4、议一议,什么状况下用千克作单位合适?什么状况下用克合适?把1克硬币与1千克洗衣粉同时放在两只手上,体验“克”与“千克”的质量区分,感悟称比较轻的物品用克作单位,称比较重的物品用千克作单位。设计意图:使学生在比较中感觉,在感觉中进一步理解克与千克的关系。(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在生活中实践,这个层次以练习为主,通过细心设计,力求达到“有的”、“有序”、“多样”、“有度”。为此,支配了三个层次的练习。1、基本练习:例如: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教材第89页第4题)这道题和生活联系最紧密,可以加强学生对重量单位克与千克的对比,培育学生精确运用重量单位的实力。在这道题里,我采纳已知重量单位建立联系,以及解除法来指导学生填单位。2、深化练习:改错题:慢羊羊收到了懒羊羊写来的一封信,信的内容为:您好!我参与夏令营已经9天了,最近我的身体更加健壮了,体重已达50克,每天早上吃一个60千克的蛋,一袋250克的牛奶,中午可以吃掉3个100千克的馒头,晚上吃的更多,和两个小伙伴一起能把1克的米饭吃光。慢羊羊看完后,笑得直不起腰,为什么呢?接下来请同学们以小组的形式来找出文中的错误。看哪个小组找的又快又准!这里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克和千克在生活中要精确运用。3、课外练习。(运用所学学问回家与妈妈上街买一次莱或去超市购物,并记录所购物品的重量)。这样将数学学问延长到课外,使学生感到数学离我们并不远,而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运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也得以发展。(四)全课总结,生成创新在练习结束后,老师让学生总结,谈一谈本节课有什么收获和感想,老师应充分确定学生的成果,接着又提出新的疑问: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学生各抒己见,能解决的当堂解决,不能解决提出希望,既让学生有成就感,增加自信念,同时又引发学生接着探究的欲望。六、板书设计:克和千克一枚2分硬币:1克 两袋食盐:1000克一袋洗衣粉:1千克 1千克 = 1000克克和千克说课稿6一单元主题(一)教学目标1在详细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相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洁的计算。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育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二)本单元的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相识质量单位,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教学难点:会用质量单位做简洁的运算。(三)各个小学问点是怎么分布的(1)通过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如,借助一个2分硬币和一袋1千克的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