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22年地质工程实习报告模板十篇.docx

    • 资源ID:10478271       资源大小:53.46KB        全文页数:5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2年地质工程实习报告模板十篇.docx

    2022年地质工程实习报告模板十篇地质工程实习报告模板十篇在不断进步的时代,报告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报告具有双向沟通性的特点。你还在对写报告感到一筹莫展吗?以下是我细心整理的地质工程实习报告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地质工程实习报告 篇1实习地点:广东工业高校高校城校区广州番禺莲花山实习内容:1、观看影像资料不良地质现象2、地质图阅读,工程勘察讲座,阅读收集整理资料3、野外实习:莲花山矿岩、构造及地貌参观4、编写实习报告地质工程实习报告 篇2一:目的1. 学会地质罗盘的运用方法2. 学会对工程地质的基本判别方法3. 学会用地质罗盘测量岩层的产状4. 了解岩石种类及物理性质和岩石标本二: 仪器地质罗盘 铁锤三:地质罗盘的运用方法岩层产状测量,是地质调查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在野外是运用地质罗盘干脆在岩层的层面上测量的。测量走向时,使罗盘的长边紧贴层面,将罗盘放平,水准泡击中,读指北针所示的方位角,就是岩层的走向。测量倾向时,将罗盘的短边紧贴层面,水准泡居中,读指北针所示的方位角,就是岩层的倾向。因为岩层的倾向只有一个,所以在测量岩层的倾向时,要留意将罗盘的北端朝向岩层的倾斜方向。测量倾角时,需将罗盘横着竖起来,使长边与岩层的走向垂直,紧贴层面,等倾斜器上的水准泡居中后,读悬垂所示的角度,就是岩层的倾角。四:的内容和过程12月11日上午十点,统一学习运用地质罗盘的,下午1点半去往金牛山进行地质勘探,12日早上到仓山校区观看岩石标本。.金牛山的简介金牛山位于福州鼓楼区北侧闽江乡新建村,海拔163米,一路上山就可以看到滑坡,倒塌,断层及不匀称沉降对山体与道路的影响,例如马刀树,马路裂缝等。.测定岩层产状确定山体旁两颗很明显的大树为盆架,记做树1和树2.测定图中的断层位置为对树1的位置为N308E,对树2的位置为N279E,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可知道是正断层。依据要确定位置测得的岩层的产状为:N330E, N247E,<50.断层岩石(样品、结构及成分的分析、.结构 金牛山的岩石大部分都是岩浆岩,而且都是粗粒结构和中粒结构、构造 金牛山的样品分析看可知道该岩石是块状构造,矿物在岩石中分布杂乱无章,.不显层次,呈致密块状,富含花岗岩及花岗斑岩等系列浅成岩的构造。、成分 从样品看岩石是浅色的,那就可能是花岗岩或正长岩的酸性或偏酸性的岩石。但从全晶质中粒和粗粒结构,块状构造,就可以推断是浅层岩。.断层地理环境状况金牛山地质相对困难,在上山途中发觉了许多滑坡断层及不匀称沉降等地质现象。仅大家用于观测的一面山体,比较大的断层就达处之多。金牛山断层现象千姿百态,产状各不相同,并带有多出滑坡现象产生,是因为金牛山主要由岩浆岩构成,岩浆岩分化后,风化壳表层间的滑动引起的风化壳滑坡。.岩石标本的赏识试验室中,陈设了大量的岩石标本,可以分为矿物光泽标本,矿物断口标本,矿物硬度标本,矿物解理标本,矿物比色标本,矿物形态标本等类型。理论的学习,已经让我们对这些岩石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经过这次的标本参观,使我们对岩石有了更深的了解,让我们开拓了视野。.两天的特别短暂,但我们的收获是重大的,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学到了地质罗盘的运用及利用地质罗盘测量岩石的产状,对真实的地质现象有了肯定了解。从标本室里我们更相识了很多未见过的岩石,扩大了我们的视野,充溢了我们对大自然的相识。结束了,而我们对实际动手的渴求依旧很剧烈。地质工程实习报告 篇3一、地质实习的目的1、学会对岩石的肉眼判别2、了解馒头山沉积岩的每一层的岩石组成及其颜色、厚度等3、学会地质罗盘的运用方法4、用地质罗盘测量实地测量岩层的产状(走向、倾向、倾角)5、驾驭褶皱的基本学问和推断背斜、向斜的实力6、现场相识断层、滑坡、岩层,背斜、向斜等地质现象二、地质实习的过程我们的实习分为两天(六月三、四号),六月三号实习地点是长清张夏镇满寿山和灵岩寺, 实习项目是满寿山的岩层构成和滑坡、断层现象,六月四号的实习地点是苏庄,实习项目是背斜构造和地质罗盘的实习,六月四号下午我们结束地质实习,返回学校。三、实习的内容(一)相识满寿山的岩层馒头山,海拔408米,位于济南市长清区张夏镇境内,当地老百姓习惯称此山为“馍馍山”、“满寿山”,或者高雅的称为"曼寿山"。20xx年,馒头山被世界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第三地质名山,当年又被列入省级地质自然遗迹爱护区。馒头组主要由紫红色、黄绿色等杂色页岩及泥质、白云质灰岩组成。底部不整合于泰山杂岩的肉红色片麻状花岗岩之上。下部灰岩中含磁石结核和条带,上部页岩中具微细水平层理,中部页岩含有三叶虫化石中华莱德利基虫。厚度119米。在起先实习前,刘老师将此次实习分为三组馒头组(十层)、毛庄组(六层)、徐庄组(五层)。1、馒头组第一层是由页岩组成,厚约两米,岩层呈现黄绿色,局部呈现灰色,风化程度特别的严峻,裂隙发育大,我们在工程中应尽量避开。其次层是由石灰岩组成,该层岩石深化山体,厚约四米,岩石呈灰绿色,此处的裂隙极有可能发育成溶洞,所以工程中应留意勘探。第三层是页岩,厚约八米,岩石呈现黄绿色,局部呈现褐色。第四层是由页岩组成,厚约十三米,颜色显紫色。第五层是由石灰岩组成,厚度约六米,颜色呈现土黄色,裂隙发育稍微,有利于工程实施。第六层是由页岩组成,厚度约四米,颜色呈现黄绿色。第七层是由石灰岩组成,厚度约两米,颜色呈现绿色,空隙发育,石灰岩表面覆盖物为填充在裂隙中的杂质。第八层为页岩,厚度约七米,颜色为紫红色风化程度比较大。第九层为石灰岩,厚度约两米,颜色为灰白色,纵向裂隙发育比较大,但是横向裂隙发育小,前度较高。第十层是由页岩组成,厚度约五米,颜色呈鲜红色,由于该层位于山顶,所以此处岩石风化严峻。2、毛庄组第一层是由页岩组成,厚度约四米,颜色为紫红色,页岩中含有云母。其次层是由页岩组成,厚度约为十三米,颜色呈现紫红色。第三层是由页岩组成,厚度约为四米,颜色为紫红色,由于该处地势高以及各种外力因素,使得该岩层水土流失严峻,表面基本无植被覆盖。第四层:灰色鲕状石灰岩,厚零点八米。第五层:灰色石灰岩,厚零点二米。第六层:灰色鲕状石灰岩,厚零点三米。3、 徐庄组由于徐庄组地势陡峭,我们不能接着前行,所以未能近距离视察徐庄组的岩层组成。(二)相识滑坡与断层下午我们到达灵岩寺旁边,起先下午的实习,主要是相识滑坡,断层以及一块花岗岩。首先老师将我们带到实习地点,指着远处的山体让我们找出断层的上盘,下盘,断层线,断层面以及滑坡体,然后具体讲解了该处滑坡和短层,在山路的一边同学们边听边记,最终老师带我们去看了一块花岗頒岩,三号的实习结束。(三)相识苏庄断层六月四号,我们起先了其次天实习,首先是一处断层,这处断层比昨天的更有价值与意义,因为该处断层断距小,我们能看的很清晰上盘,下盘等,而且该处断层低。加深了对断层的相识。(四)地质罗盘的实习及背斜的判定地质罗盘仪是进行野外地质工作必不行少的一种工具。借助它可以定出方向,视察点的所在位置,测出任何一个视察面的空间位置(如岩层层面、褶皱轴面、断层面、节理面等构造面的空间位置),以及测定火成岩的各种构造要素,矿体的产状。岩层走向是岩层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方向也就是岩层任一高度上水平线的延长方向。测量时将罗盘长边与层面紧贴,然后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的水泡居中,读出指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之走向。岩层倾向是指岩层向下最大倾斜方向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恒与岩层走向垂直。测量时,将罗盘北端或接物觇板指向倾斜方向,罗盘南端紧靠着层面并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水泡居中,读指北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的倾向。背斜是褶皱的一种,为岩层向上拱起的拱形褶皱,经风化,剥蚀后露出地面的底层,分别向两侧成对称出现,老地层在中间,新地层在两侧,另外褶皱也包括向斜,其为岩层向下弯曲的槽型褶皱,经风化、剥蚀后,露出地面的地层分别向两侧成对称出现,新地层在中间,老地层在两侧。自然界的背斜和向斜相互连接、相间排列,常是多个连续出现。正常状况下背斜呈背形向斜呈向形是褶皱的两种基本形式。褶皱要素:褶皱要素是指褶皱的各个组成部分,主要有:核、翼、转折端、枢纽、轴迹、脊线和槽线、褶轴。结束断层的实习,我们接着登山,起先褶曲的相识与实习,首先,老师将我们带到一个牙口让我们推断一下该处是向斜还是背斜,同学都说是向斜,老师说过一会就知道答案了,咱们渐渐的揭露它,然后我们在刘老师的指导下对地质罗盘进行了实习,同学们分组测量,我所测得岩石产状如下:走向NE35,倾向NE360,倾角45 。在结束了罗盘的实习,我们接着上行,在途中老师时常停下给我们讲解背斜与向斜的判定方法,我们从中知道背斜与向斜不能简洁通过直观的感觉来推断,就像这个山他就是一个背斜构造,虽然在途中特别像向斜,当我们走到最终一个山头的时候,结果就出来了,这就是一个背斜构造,是由于地质运动的时候,两侧受力不均造成背斜的一翼陡峭,而另一翼缓,所直观看上去简单造成错误推断。在看完了,这个背斜构造后, 我们的实习全部结束,下午返校。四、实习的结论1、我们在实习过程中学到了在课堂上学不到的学问,缩小了书本与实际的差距。2、学会了地质罗盘的运用,测得岩层产状。3、驾驭了背斜与向斜的基本判定。4、对断层与滑坡等地质现象有了进一步相识,理论联系实际。5、了解了馒头山的岩层构造,对沉积岩有了更深的相识。地质工程实习报告 篇4时间:20xx年xx月xx日地点:西安市蓝田县东汤峪一、实习概况:20xx年xx月xx日,我们土木工程专业进行了工程地质实习,工程地质实习是整个工程地质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实践环节,使学生在课程理论学问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对基本地质现象的野外实地考察和现场实践,获得感性学问并巩固和深化课程理论,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毕业以后的设计、施工中应用有关地质资料打下肯定的基础。同时增加感性相识,扩大视野,培育提高视察实力、动手操作实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力。二、实习目的:1).使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和巩固课堂学问,提高在野外识别各种地质现象的实力同时增加感性相识,扩大视野,培育提高视察实力,动手操作实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力。2).鉴别和视察常见的岩石,矿物特征及工程性质。3).学习运用罗盘仪器测岩石的走向、倾向和倾角。4).了解三大岩石的形成过程,产生年头、结构、产状、形成缘由及现象以及流水的地质作用对岩石的影响和冲刷成河谷的过程。5).了解地质构造的内容,实践其现场的推断方法。三、实习内容地质概况: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有下元古界宽坪群和从中更新统到全新统的第四系。另外,还有少量第三系出露。该区出露的侵入岩包括酸性、基性和超基性岩,主要有花岗岩、辉长岩和辉石岩。该区位于北秦岭加里东褶皱带的北缘(黄邦强等,1984),宽坪群具多期变形特征。早期褶皱近东西向,呈同斜紧闭褶皱,局部出现平卧褶皱,发生轴面片理S1及肠状褶皱、勾状褶皱等,伴随早期中基性脉岩侵入,为前寒武纪变形。中期褶皱也为近东西向,与早期褶皱枢纽交角不大(<20°)或近于共轴叠加,形成较开阔的弯滑褶皱,产生S2折劈理,为加里东期变形。1、秦岭北坡山前断裂观测点断层面走向时而北东,时而北西。实测断层面产状,测量构造透镜体、构造角砾的大小;视察断层内出露的辉长岩剧烈破裂带。2、参观汤峪温泉和河流阶地汤峪温泉的特征:汤峪温泉的出露温度为4858.7(中温)。汤峪温泉水是经过下渗、加热、上升的循环大气降水,温泉水出自一个PH值约为8.5,温度约为87的深部热储。温泉水在其上升至地表的过程中,混入了一些较浅部的水和潜水,混入比例随季节改变。在汤峪,降水安排主要集中于七至十月份(约占年降水量的56.6),最高值多出现在九月份。这段时间中,由于温泉水在上升过程中混入的浅部水和潜水有所增加,使得温泉水的温度较平常偏低,温泉水中比浅部水和潜水中浓度较高的化学元素浓度也较平常偏低。因此,汤峪温泉的出露温度在不同季节有所改变。汤峪温泉形成条件:(1)允许冷的地表水和大气降水下渗的适当岩层;(2)加热下渗冷水的热源;(3)足够可供利用的补给水;(4)使冷水加热的足够时间以及足够大的热交换面;(5)热水返回地表的通道。这些条件大多由本区构造供应。汤峪温泉的形成条件几乎都受构造限制。汤峪温泉水来自大气降水,补给区主要为出露于南边的秦岭,由于补给区较大,降水也较为丰富,因而汤峪温泉有较为足够的补给源。大气降水沿连通性较好的裂隙下渗,并汇入深大断裂向更深处渗入,下渗过程中,水的矿化度与温度都会有所变更,在下降到深断裂某一深度,下渗到这里的水有足够长的时间和足够大的能量与物质的交换面与围岩进行相互作用,它不断变更自身的矿化度和温度,最终与岩石达到物理化学平衡,其平衡温度为87左右,PH值为8.5左右,其矿化度的增高来源于与岩石中矿物的化学反应,温度的增高来源于与岩石的热交换,而使岩石获得较高温度的热源是稍高于正常热流值的深部热流产生的热量。经验以上过程的水,最终上升出露于地表成为泉。汤峪温泉的出露依靠于热异样及活断层交汇带与低地势在垂直方向上的重叠,即北东向和北西向山前断裂与隐伏断层F4交汇带与低地势位置的结合。这就是汤峪温泉的形成模式,它明显受活断层限制。3、山前断裂汤峪水库大坝路途观测宽坪群变质岩及原岩复原首先让我们用放大镜视察云母石英片岩、二云母片岩的主要矿物、结构、构造,然后老师讲解副变质岩概念,我们相识副变质岩的主要特征;我们用放大镜视察绿片岩、角闪石片岩、斜长角闪岩的主要矿物、结构、构造等,老师讲解正变质岩概念后,我们相识正变质岩的主要特征。4、剖面剖面的集中矿物组成:辉长岩岩体:辉长岩岩体,是在张性空间中侵入,有片理化、弱蚀变,辉石含量60%左右,斜长石含量30-40%,无石英或极少,岩石呈深灰色,中-粗粒结构,灰白色斜长石和黑色粒状辉石都成近等轴状它形粒状相间分布,块状构造,粗粒辉石两组解理近于直交。斜长角闪岩:流变构造、同斜紧闭褶皱发育,轴面和片理近于平行,长英质变质分异,暗色、浅色矿物分别集中到一起,石英脉和花岗质岩脉发育,有弯曲、石香肠化和透镜体化,斜长角闪岩中还夹有云母片岩。 花岗岩:出露较宽,岩石呈肉红色,具半自形粒状结构-花岗结构,主要矿物长石、石英和云母,局部可见由混合岩化形成的眼球状花岗岩,石英呈拔丝状,斜长石呈(似)眼球状,有旋转碎斑,具粗糜棱岩化。 小褶皱特 征: 宽坪群变质岩系中小褶皱特殊发育,主要是同斜紧闭褶皱,局部出现面理置换,存在同一方向的两期面理,早期面理透入性好。斜长角闪岩中的石英脉随面理褶皱,明显地呈现出背、向形特点。该区褶皱为多期叠加而成,斜长角闪岩中出现两期花岗岩脉,早期花岗质脉呈倒转褶皱弯曲,晚期花岗质脉没有倒转,两期褶皱近于平行。 四、实习总结: 通过实习,使我学到了许多东西,听老师的讲解,使我学会 许多课内学不到的东西,包括:如何通过一块石头的色泽,去推断其类别、其形成年头;如何去辨别3大岩石;如何去测量岩石的走向等等;总之,工程地质学的实习在于通过实习学习使学生具备分析、解决在实际工程中出现的简洁条件下的地质问题。通过这次的实习我对这门工程地质学的了解更深一层,把书本上的理论学问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坚固地驾驭了如何分析岩石的层理,结构构造,学会测量岩石的产状。实习期间,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了解和相识了实地勘察的方法和所要留意的方面,了解到很多关于地质构造、岩石产状的推断与测量,老师还具体的向我们演示了依据层面构造推断断层形成状况,并且通过对已有地质图阅读及应用的讲解,通过实习后我更好地驾驭了工程地质学这门学科,更好地驾驭了所学学问。地质工程实习报告 篇5重庆市北碚区天府地区基础地质实习报告天府镇位于北;该区以采煤业为主,有最早开发煤田的天府矿务局以及;重庆是国内出名的三大火炉之一;从重庆市区及高校城均有高等级马路直通北碚,北碚直;解放前地质前辈做过一些地质路途及矿点调查,解放后;本次实习由五个阶段组成:;1.野外踏勘:代家沟,鹰儿崖,铁厂沟,观音峡一带;2.实测地层剖面:实测地层剖面,编制相应图件.;3.沉重庆市北碚区天府地区基础地质实习报告 天府镇位于北碚主城区东北部,位于四川盆地东部重庆市西北郊,地跨北碚区、合川区、渝北区三境。南起嘉陵江边的白庙子,北止华蓥山宝顶南簏,幅员面积52.6平方公里,辖8个村,3个社区居委会,人口4.5万余人。地处重庆市主城区外围,东连静观镇、水土镇,南临嘉临江,全镇地形呈南北走向,一山二岭三槽,是典型的卡斯特地貌。境内有爱国实业家卢作孚家兴办的实体,有爱国实业家卢作孚办公场地作孚楼,有建于30年头的中国四川第一条铁路北川铁路遗址,有民国初期较繁忙的北庙子水码头,有民国初期较繁华的北庙子古城,有长达10公里独特殊致的溶洞,有抗战时期保育员金剑山分院,有历史悠久的金剑山佛教圣地。年平均气温15,最高温度34,最低温度-5,年降雨量1200毫米,日照1200小时左右,是北碚、水土、蔡家主城片区最近的休闲场所。 天府地区内的地表形态为山地类型的低山区,海拔高度在400-750米左右,最高为后峰山海拔773米,北高南低。实习去山峰林立,沟谷交织,具典型的“一山二上两槽”的地貌特征。山岭槽的延长方向为北北东-南南西,与褶皱(背斜)轴向及岩层走向基本一样。该区属于正地形,海拔最高的一山大多与背斜核部一样。其两槽系背斜两翼的嘉陵江组夹膏盐的碳酸盐被剧烈溶蚀形成。北西翼代家沟-后峰岩-水岚垭槽谷称“前槽”,发育较好。东南翼的“后槽”因断层作用发育较差。更外侧的二岭则是抗腐蚀实力强的须家河组砂岩构成。区内经剧烈剥蚀,溶蚀作用及人文因素后,基岩袒露,泥薄水浅,森林稀疏。人口密集,梯田密布。而在两侧的上三叠统砂,泥页分布区,峰峦叠嶂,青松翠柏,气概雄伟,青翠欲滴,组成一副漂亮的山水图。该区以采煤业为主,有最早开发煤田的天府矿务局以及黄铁矿,石英砂,采石场等小型企业,农业方面两槽盛产水稻,莲藕,坡地以红薯,玉米,苕类为主,耕作条件一般。重庆是国内出名的三大火炉之一。气温较高,7-8月份日平均温度在33-35摄氏度。不过实习区处于山地,气温偏低,雨季多在10-11月份,雨量不大,冬季多雾。人口稠密以汉族为主,文化较发达,生活开化。从重庆市区及高校城均有高等级马路直通北碚,北碚直后峰岩的公共汽车每15分钟一班,约需30分钟。交通较为便利。解放前地质前辈做过一些地质路途及矿点调查,解放后做过1:10000煤田地质调查,水文地质调查以及1:200000石油地质普查等工作,资料较多,特殊是矿区地质探讨程度高。多所高校选此地为野外地质实习基地。本次实习由五个阶段组成:1.野外踏勘:代家沟,鹰儿崖,铁厂沟,观音峡一带踏勘,了解地形地貌特征,出露的底层系统,各地层单位主要岩性特征和主要地质构造特征.2.实测地层剖面:实测地层剖面,编制相应图件.3.沉积相实习:野外视察实习及相剖面图编制.4.野外地质填图:对实习区做全面填图5.地质实习报告编写及图件编绘.在北碚区天府镇我们进行了为期大约五周的地质基础实习,从才到天府地区对当地的地质状况不大了解到随着实习的结束,我们渐渐对天府地区的地质状况有了大致的了解。在这五周的实习过程当中,我们从一起先的踏勘,到接下来的沉积相分析,再到然后得地层实测,再到最终的地质构造填图,我们逐步的驾驭和了解了天府地区的大致地质状况。在实习的过程中有辛苦有汗水,但随着学问的增长,我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的值得。一.地层结构四川盆地内部,一般为侏罗系红色地层所覆盖。重庆及川东地区,褶皱剧烈,出露三叠系以下地层。而在本区北东方向40公里的 西口地区,由于华蓥山大断裂的抬升,可见到中上寒武统地层。本区最老地层为下二叠统茅口组,最新地层中侏罗统上沙溪庙组。本次实习以上二叠统的龙潭组为起先,到下三叠统的嘉陵江组结束。1.上二叠统P2上二叠统可分为两个组,即龙潭组和长兴组.自北而南,P2l和P2ch厚度渐渐变薄,自上而下分别为龙潭组,长兴组.龙潭组是天府矿区主要含煤地层,也是中国南方开采煤的主要对象,该组以黄褐色页岩为主,含有煤层,长马尾松,含有灰岩层,硅化白云岩,夹中层状的带黄色的砂岩(含硫).长兴组厚大约105米,为浅灰色到深灰色中-厚层状含燧石生物灰岩,底部燧石较少,中部最多,燧石一般呈不规则的团块和串珠状,条带顺层分布,缝合线内有沥青充填,缝洞较为发育,多为方解石脉充填.本组灰岩中有大量的蜓类,珊瑚类等古生物化石,但由于覆盖严峻,并未望见.在此层顶部有事可见到灰黑色硅质岩及中层状,透镜状硅质岩和泥质灰岩,页岩交替出现.有的地方不见此层,则为黑色硅质页岩或干脆是块状灰岩,燧石灰岩同上覆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地层接触,接触关系为假整合.(1)T1f至P2ch顺手剖面图2.下三叠统T1下三叠统在四川盆地西北部以紫红色页岩为主,称为飞仙关组.在天府地区为紫色泥岩,页岩,紫红色灰岩和灰白云灰岩互层.依据岩性可分为五段.由老到新叙述为:飞仙关组第一段T1f1:厚约74-160M暗紫红色泥灰岩同暗紫红色钙质泥岩,页岩,下部和上部多为暗紫色泥灰岩.常呈球状风化,中部多为钙质泥岩及页岩.本段以灰黄色,黄绿色页岩.薄层状泥灰岩,紫红色页岩等与下覆地层二叠系硅质岩,灰色硅质灰岩,块状燧石灰岩等接触.飞仙关组其次段T1f2:厚约17-32M浅灰-灰色厚层状灰岩及细粒亮晶鲕粒灰岩,向下部颜色变浅,鲕粒变小,底部为灰色砂屑灰岩,灰岩中缝合线发育,顶面时有波痕.飞仙关组第三段T1f3:厚约174-209M以紫色钙质泥岩为主,夹紫红色薄层搅动泥纹灰岩及介壳灰岩透镜体,它一下部40余米处为最多,上部页岩较多,产较多正海扇类化石.飞仙关组第四段T1f4:厚约92.8-144M主要为灰色薄-中层状鲕粒灰岩及泥灰岩组成。上部泥灰岩夹介壳灰岩与搅动泥纹泥晶灰岩。介壳灰岩常与腹足灰岩组成韵律,有时砂屑,砺屑代替介壳灰岩组成韵律层。中下部以介壳鲕状灰岩为主夹砂屑泥纹灰岩及薄层泥灰岩,越向下鲕状灰岩越少。厚度变薄,介壳削减,近顶部有一层厚约7-8米的灰黄色薄层钙质页岩。飞仙关组第五段T1f5:厚约46-52M紫红色泥灰岩与同色灰质页岩夹灰色泥晶含介壳,砂屑状灰岩。上部紫红色灰质页岩,中部夹泥晶含介壳细粒砂屑状灰岩,下部紫红色灰质页岩夹同色泥灰岩与灰色介壳含泥质灰岩。近底部的含介壳泥质灰岩中有对称波痕。嘉陵江组主要由灰色,浅灰色灰岩,白云质灰岩,豹皮灰岩和角砾状灰岩组成,其间夹有石膏层,但地表不易见到,下部夹有一层黄绿色页岩,地貌上岩溶特殊发育,常形成溶洞,槽谷地型。嘉陵江组整合于飞仙关组之上,从老到新分为四段:嘉陵江组第一段T1j1:厚约244M灰色介壳灰岩或砺屑灰岩与泥纹粉晶,泥晶灰岩粒序层。上部为介壳灰岩层发育,中部为薄层介壳灰岩有时夹有透镜体夹层,下部为泥粉晶与泥晶灰岩发育。本层底以微晶灰岩与T1f5紫红色泥灰岩整合接触,界面清楚。嘉陵江组其次段T1j2:厚约79M以泥晶白云岩,灰色白云质灰岩为主,灰岩大多含白云质,主要为藻灰岩,豹皮灰岩,大多发生不同程度的白云化。顶为砺屑灰岩,上部夹一层豹皮状团块灰岩和溶蚀角砾岩,底为粉晶,泥晶白云岩,刀砍纹发育。嘉陵江组第三段T1j3:厚约143M灰色泥晶介壳球粒灰岩和泥晶灰岩,顶有白云岩。上部为白云化的泥晶含介壳球粒状灰岩与泥晶灰岩序粒层,夹小扁豆体的砺屑泥晶灰岩。嘉陵江组第四段T1j4:厚约116M灰色溶蚀角砾岩,泥晶白云岩为主,夹结晶灰岩,上部以砂屑,砺屑灰岩为主夹泥晶白云岩,下部为一套重结晶灰岩,顶为交代成因的有孔虫泥晶白云岩,刀砍纹较发育。二.沉积发展史早在五亿年前,本区为一片海洋环境。其中寒武纪中晚世时期,陆源物质缺乏,海水较浅,低等的非硬体生物较繁盛,部分硬体生物也有发展,沉积物的厚度超过了358米。奥陶纪期间,本区仍为浅水海洋环境,但海水深度比寒武纪略大接近或位于氧化界面旁边。海水中除油大量无硬体的低等生物以外,很多底栖生物和浮游生物亦大量发育,海水较为浑浊。志留纪初期,受加里东运动的影响,本区地壳有较大幅度的抬升,并曾一度达海水面之上形成岛屿。之后本区再次被海水沉没成浅海,水体较浅。晚志留世时,再次受加里东运动的影响,大范围抬升成为古陆地。使本区长期遭遇剥蚀而缺失上志留统,泥盆系和下石炭统的地层。中石炭世时,海水自南和自东曾一度缓慢侵入本区,使本区沦为海陆过渡环境,此时的古陆因长期剥蚀已被夷为平地而缺乏陆源物质,气候干燥且蒸发剧烈。从而形成厚度很小的 产蜓和有孔虫的钙质白云岩与角砺状白云岩。中石炭世末,海水又退出本区而缺失上石炭统地层,直至二叠纪起先,方再度被海水沉没。早二叠世梁山时期,本区为海陆交互环境,气候暖和雨水丰腴,植物繁茂,浅水沼泽随处可见,古陆区较为平坦,仅供应数量不多的 泥级碎屑。从而形成夹煤线的 泥页岩和钙质泥岩。而后海水大范围侵入四川的广阔地区,使本区又一次成为浅水海洋环境,当时,陆源物质缺乏,各种生物随处可见,而早于古生代一度繁盛的叶虫,笔石等生物绝大多数不适应新环境而绝灭。仅存极少数生还者残存下来。早二叠世末晚二叠世初期,发生了闻名的东吴运动,四川西部的大地裂开了数百公里的大口子,摄氏一千多度的炙热基性岩浆断断续续从中溢出,滚滚沸腾,壮若火海。这些岩浆冷却后变成暗绿色的玄武岩,覆盖了西南三省及重庆市区大约五十余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厚度达400余米。火山喷发后,海水再度渐渐侵入本区,形成海陆交互环境,当时气候暖和潮湿,陆生植物非常繁茂,沉积形成西南地区及其重要的龙潭煤系地层,季候海水渐渐加深扩大,古陆后退缩小,本区又变为暖和的浅水海洋。其中生物大量生长,局部地形高处有小型生物焦发育,形成川东重要的'产气层位-长兴组。晚二叠世末期,由于碳酸盐沉积特殊是生物焦体的快速积累,也由于地面的稍微抬升,本区曾短暂出露地表,形成老龙洞等焦体盖顶的“钙结岩”。早,中三叠世时期,海水又一次广泛侵入,四川广阔地区有成浅水海洋。海水初期侵入飞仙关时期,西部古陆有相当多的陆源物质供应,与之邻近的川西和川南主要发育泥质沉积,称飞仙关相区。东侧邻近广海,川东和鄂西主要发育碳酸盐沉积,成大冶相区。本实习区恰位于东西交汇地区,故形成紫红色钙质泥岩,泥灰岩与灰岩的间互沉积。而后陆源碎屑削减,海水深度有限,循环对流不佳,气候干燥酷热,蒸发量打,海水含盐量不正常,生物种属单调,发育形成石灰岩与白云岩的沉积,其中常夹有石膏和石盐等矿产。下中三叠统沉积厚度达1156.1米,依次估算,早中三叠统的沉积速率大约为每百年四毫米。足见碳酸盐沉积作用是相当快速的。另外,在三叠世末期,西南地区又发生过火山喷发,形成广布西南的着陆火山灰沉积,后成岩变成了绿豆岩。中三叠世末,受印支运动的巨大影响,四川地区发生了划时代的变迁,海水永久性退出,四川地区从今变为永久性陆地。晚三叠世和侏罗纪时期,整个四川盆地地区是一个巨大的湖波,湖波四周有很多河流发育,在这段漫长的地质时期,还发生了各种很明显的重要改变。晚三叠世和侏罗纪初期,气候暖和潮湿。一些低凹地区常是湖泊。湖波的规模,深浅和陆源物质的多寡亦有改变。森林最大繁殖,积累埋藏后可形成煤层。侏罗纪末期,受燕山运动的影响,川东地区发生剧烈的褶皱运动,在巨大挤压力的作用下,侏罗系及其以前的岩层,由水平被挤成倾斜,直立,甚至倒转。雄伟高进的华蓥山脉就这样诞生了。此后,华蓥山地区年年月月遭遇雨水,河流及其其他地质应力的侵蚀。因此门奔去缺失白垩系和第三系的地层,直至第四纪时期,在河谷地带才有第四系的松散沉积物零星分布。大自然最终塑造出现今雄伟秀丽的华蓥山。三.构造特征简介天府地区所处大地构造位置,依槽台说处于扬子准台地,四川台向斜,川东南端褶皱带上的川东高褶带西缘,观音峡背斜。川东高褶带东西两侧为深大断裂所限制。期间发育一系列线状背斜。褶皱剧烈,一般为不对称的梳状褶皱,形成背斜窄而紧闭,向斜宽而平缓的隔挡式组合。轴向北东至北北东向。北边与大巴山台缘褶皱带相邻。华蓥山背斜于合川三汇向南西发生多条分支形成扫帚状褶皱群,其褶皱幅度渐渐降低与川南低褶皱带相接。1.褶皱构造观音峡背斜属于川东南褶皱带,画卷英山大背斜向南分支的一个背斜,实习区为观音峡背斜中的一段,暂名天府段.背斜轴线方向为北东-南西向.核部地层为上二叠统龙潭组,局部由于断层作用有少许下二叠统茅口组地层.两翼由长兴组,飞仙关组和嘉陵江组等地层组成.各地层厚度有肯定改变.两翼地层请教陡缓主要取决于断层的发育程度. 从褶皱枢纽看以5°-10°的倾伏角向西南倾伏.龙潭组地层倾没于廖家坡北边山沟中,长兴组地层在菠萝山倾没,飞仙关组第一段在毛狗洞一代倾没,褶皱总体成一个线状紧闭向南西倾伏的不对称背斜.此外,在背斜的南东翼上有一些次一级的小褶皱.大多数是由于断层作用产生的牵引构造和翼部地层手里变形的次级褶皱.规模较小,轴线方向与主背斜大体一样,多发生在飞仙关组第三段的塑性地层中.2.断裂构造断层发育,类型较为齐全,在冯家湾-芹菜田以北,多集中发育在背斜轴部及南东翼上,而以南多发育于北西翼上,以纵向断层为主.可分为四类型,逆断层,正断层,平移断层及顺层断层.逆断层有水岚垭,大品湾,螃蟹井,天台寺,三官殿,廖家坡小屋基逆断层及楼梯沟高角度逆断层.其他有廖家坡正断层,芹菜田平移断层等.基本断层数据汇聚如下:水岚垭逆断层:水岚垭沟F135°28°,地层断距140米;大品湾水库:F130°40°,地层断距10-20米;大品湾逆断层:大品湾北东处F100°42°,地层断距20米;廖家坡逆断层:48°45°及126°34°,地层断距70米;廖家坡正断层:302°60°及235°58°,地层断距40米;楼梯沟逆断层:铁厂沟F310°70°,地层断距150米,仰天窝330°60°,地层断距约20米.芹菜田平移断层:F190°85°,平移断距50米.3.小型构造共轭剪切带:地壳内一个窄的两边基本平行的一个剧烈;构造缝合线:是碳酸盐岩中常见的一种裂缝构造,一般;节理:节理是岩石中的裂缝,是地壳上分布最广泛的地;川东高褶的前地质背景,是在变浅质的基底上,起先盖;主要动力来自南东和北西方向的对持强大挤压力,由于;观音峡背斜,天府段的构造,是受着区域构造应力场的;四.沉积相分析;在沉积相分析中,我们主要所视察的地方的岩层厚共轭剪切带:地壳内一个窄的两边基本平行的一个剧烈应变带.构造缝合线:是碳酸盐岩中常见的一种裂缝构造,一般认为是在后生阶段由于岩石本身自溶解作用形成的,其锥轴是垂直于岩层层面,而缝合面与层面基本平行.另一种是构造缝合线,是构造压力压溶的结果,一般缝合面不和岩层层面平行,常呈斜交和垂直关系.节理:节理是岩石中的裂缝,是地壳上分布最广泛的地质构造现象,其种类甚多,其中构造节理是油气和地下水运移的通道和聚集场所,有事探讨区域构造应力场合分析构造发展,形成的依据之一. 4.构造形式及受力简介川东高褶的前地质背景,是在变浅质的基底上,起先盖层沉积,古生代为斜坡,中生代作为印支隆起.经喜山运动改造完成.主要动力来自南东和北西方向的对持强大挤压力,由于该区东为七跃山,西为华蓥深大断裂的制约及基底,古隆起等因素影响,形成了北东向线状型梳状褶皱,背斜窄而紧闭,向斜宽而平缓的隔挡式构造.观音峡背斜,天府段的构造,是受着区域构造应力场的限制.该区是受南东-北西向近水平压力,所形成的不同规模,不同力学性质,不同方向,不同次序的各种构造.四.沉积相分析在沉积相分析中,我们主要所视察的地方的岩层厚薄,沉积构造,隐晶或粉晶等,内碎屑粒度大小,藻纹,凝粒,纹理改变,表面是否有冲刷,透晶,虫孔,生物钻孔是否发育,是否有黄铁矿进行了视察描述.1.嘉陵江白庙子T1f1,T1f2沉积相分析:2.姚家坡T1j1,T1j2沉积相分析3.自流井组东岳庙段沉积相分析五.地质填图分析;在接近实习结束的前两个星期,我们起先了实习的最终;下面将对地质填图所见的各个主要构造,包括断层,侵;1.断层构造;a.廖家坡正断层,逆断层分析:;位于廖家祠堂至菠萝山一带,可见逆断层上盘为P2c;正断层发生在P2ch燧石灰岩中,上盘地层产状26;断层形成分析:褶皱的产生是水平侧向挤压所致.岩层;b.天台寺断层分析:;其出露位置与走向大致与背五.地质填图分析在接近实习结束的前两个星期,我们起先了实习的最终一项任务-地质填图.地质填图就是划分填图地层单位,选定标准层,通过勘探阶段的全面视察和对比,结合地层坡面的探讨以后拟定,然后依据定出的岩层出露的点,依据V字型法则进行地层分界线的连线,以确定在地质图上各个地层的分层状况并标识所见的构造.下面将对地质填图所见的各个主要构造,包括断层,侵蚀窗等进行具体分析.1.断层构造a.廖家坡正断层,逆断层分析:位于廖家祠堂至菠萝山一带,可见逆断层上盘为P2ch石灰岩,下盘为P2ch和T1f1泥岩,泥灰岩.明显可见石灰岩掩盖在T1f1砂猪肝色泥岩,泥灰岩之上.断层带上有压碎的构造角砾岩.裂开现象,断面上有擦痕及阶步,倾伏角85°N,破裂带宽度约2米左右,并有大量方解石充填.断层产状126°44°.断层断距约70米.出露长度约600米.正断层发生在P2ch燧石灰岩中,上盘地层产状264°29°.下盘302°49°.断层产状302°60°及285°58°.地层断距为40米,断层上下盘地层产状明显不同,沿断层面岩石有裂开及次生方解石充填,地貌上表现为溶沟.溶沟沿断层线分布.断层沿背斜枢纽方向展布,出露长度约为300米.断层形成分析:褶皱的产生是水平侧向挤压所致.岩层在初期受力变形产生评断褶皱的同时,剖面上一对共轭剪裂缝已经形成,随着应力的持续作用,岩层变形加剧,形成北西翼陡,南东翼缓,并在持续挤压作用下岩层沿剪节理面你冲形成逆断层.由于便捷条件的变更,局部应力场发生了改变,导致倾向南东一组剪裂缝想压扭性转化.而倾向北西一组剪裂缝想张扭性改变,由于裂缝性质的变更,又处于背斜转折局部引张的结果,再加上上覆地层重力等多因素,促使了正断层的形成.由于断层的破坏,背斜失去了完整形态b.天台寺断层分析:其出露位置与走向大致与背斜东南翼飞仙关组其次段岩相一样

    注意事项

    本文(2022年地质工程实习报告模板十篇.docx)为本站会员(w****)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