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22年餐桌上的礼仪知识.docx

    • 资源ID:10498277       资源大小:35.94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2年餐桌上的礼仪知识.docx

    2022餐桌上的礼仪知识餐桌上的礼仪(1):【做客时】1、忌主动要求添菜添饭;2、忌移转酒樽或将酒洒出来,从风水上讲,这代表日后会有讼诤之事发生;3、吃鱼时忌主动把鱼翻转过来,俗谓“客不翻鱼”;4、忌站起身夹远处的菜;5、菜盘忌食空食光;6、席间忌脱衣松裤带;7、忌谈论饭菜不好;8、忌不道别就离席而去。餐桌上的礼仪(2):【款待客人时】1、盛饭时忌勺子向外翻关于这个忌讳,旧时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牢房内给犯人盛饭的时候才会勺子外翻;另一种说法则是从风水角度思索的,说是盛饭时勺子向外翻会造成财源外流。2、主子忌提前离席宴客席间,主子就应始终陪坐,忌提前离席,以免客人吃的担心心。3、忌席未散就收空碗碟和抹桌扫地客人还在吃饭时,忌将空碗碟收走;席未散的话,也不能在客人就餐的时候就起先抹桌扫地,民俗以为这是“赶客”的举动。4、宴客时忌将茶壶、酒壶的壶口向人将茶壶、酒壶的壶口朝向客人,一来简单发生危急,二来这样做非常没有礼貌。而从风水角度说,不论是茶壶还是酒壶,里面所盛的都属于“水”,而“水”则代表了“财”。5、忌第一顿饭给客人吃饺子俗话有“送客的饺子,迎客的面”之说,所以在一些地区,有客人来时第一顿饭忌吃饺子的说法。餐桌上的礼仪(3):1、忌将筷子插在饭中旧时有这样的习俗祭祀亡灵时,人们往往会把筷子干脆插在饭中。所以,在吃饭的时候这样做,则是非常不吉利的。2、忌用筷子敲碗旧俗认为,只有乞丐才会敲着空碗便利挨家挨户乞讨。即便在现代社会,用筷子敲碗也被视为一种非常没有教养的做法。因此,不论是出于风水角度还是家教,父母都就应教化孩子,在吃饭前、吃饭的过程中、吃饭后,都不能以筷敲碗。有这种坏习惯的成人更就应赶快改掉这个“恶习”。3、忌端碗时手心朝上吃饭的时候把端在手上是一种礼貌的做法,但端碗的手势却很有讲究,留意切不行将手指都托在碗底,手心朝上。因为乞丐要饭的姿态就是这样的,所以这被视为端碗的禁忌。4、忌将两根筷子分别放在碗或杯子两侧一双筷子务必要放在碗或杯子的同一侧,而不能一边放一根,否则被视为不吉利。因为分开摆放很简单让人联想到“快(筷)分开”,从风水角度而言不利于家庭和谐。5、忌吃饭时剩饭俗话有“小孩剩碗底,长大娶麻妻”、“吃不光,好生疮”等说法,而古人也一向认为“作践谷物,必遭雷击”。不论是从风水角度思索,还是为了培育孩子不奢侈粮食的习惯,家长们都就应要求孩子从小就不剩饭,吃多少盛多少。假如小孩实在吃不下了,家长最好能吃掉。而假如大人也剩饭的话,不仅仅仅在风水上会带来负面能量,同样也会被别人认为家教不好。6、忌吃饭时说不吉利的话吃饭时说不吉利的言语,也是一种忌讳,尤其忌讳提伤、亡、病、灾、祸等凶事。7、忌饭后躺卧不动吃完饭后最好活动活动,古语有云“饭后一百零一步走,能活一一百零一零一零一”。而倘如饭后躺卧不动,则有“饭后不动,定要生病”的说法。原先餐桌上的礼仪忌讳这么多!8、忌刚吃完饭就洗澡、剪头民间一向有“饭饱不洗澡,肚饱不剃头”的说法,所以刚吃完饭务必不要立即就去洗澡或是剪头,这样是不吉利的。9、忌吃饭时分心现代人常常边吃饭边看电视、看书、闲聊,更有甚者,还会一边吃饭一边照镜子、干活或是玩耍。而在旧时,吃饭是一件非常肃穆的事,所以才会有“食不言”之说。从风水角度来讲,吃饭时最好不要分心,否则会被视为对食物的不敬。餐桌上的礼仪(4):家族的饭菜主要有:1、家宴指家族自我过节和各种喜庆活动而设的宴席2、宾宴宴请亲戚挚友的宴席3、便宴便宴是习以为常。饭桌文化:礼、孝、德、让、教1、“礼”是指饮馔的礼节和礼仪。它反映了家族的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构成的礼节、仪式和个人的礼貌要求。家宴、便宴要以“长”(家长、长辈)为主,宾宴要以“客”为主。因此,就构成了很多规则约束家人,尤其对孩子们的约束更加严格。礼有形式之礼和待侍之礼。形式之礼是指礼仪的形式和氛围所体现的礼,比如宴请场所的选取、礼仪的档次、环境的营造、用具的打算,都要体现对客人的一种敬重。待侍之礼是指款待客人和侍奉客人的礼节,如宴席的排座是以长为先、师为先、远为先的原则,即按辈分排座,家庭老师要优先入座,远道而来的亲戚挚友要优先入座,对待家境贫困的亲戚和挚友更要特别照看,主子在席间与其沟通的时间要长些,敬酒次数要多些,并有意识地向客人介绍他们的“绝活”如棋艺、书法、唱功,以获得众人的赞许和敬重。同时严格要求管家和仆人不准慢待这些人。虽然每次宴请视客人身份和礼仪风俗的特点,在饭菜种类、质量档次、饭庄的选取上是有区分的,但绝不能让客人挑出“不是”来。在宴请中的祝词、敬酒、交谈、进餐、辞宴的全程中都要注意礼节。开宴前主子要将重要来宾介绍给大家,并致简明热忱的祝词;开宴时主子要亲自斟酒,按依次向长辈和客人敬酒,不能强求;主动替不胜酒力的客人喝酒,并向客人致意;向来宾敬菜时,要留意客人的饮食爱好,次数不能多,量不能大,否则会让客人尴尬;主子要留意席间相互沟通的广泛性,不要热此冷彼,如有女宾,更要留意谈话资料和对女宾的敬重;主子不能先于客人放下碗筷,直到客人表示已吃好方可辞宴;主子要陪主宾,漱口、净手后到另座饮茶。大户人家做饭时,要求厨师盛盘上菜时盘子四周不能有菜渍,上菜要用双手端盘、端碗,手指不能抠在盘沿和碗边上;盛饭、盛汤,倒茶时不能太满,斟酒要满,但不能溢出;倒茶的动作要规范,切忌将碗盖扣在桌子上,茶壶嘴对着客人;倒茶后要后退一步再转身离去;给客人上烟时要用盘子端给客人,切忌用手递烟,不要用一根火柴给数人点烟,不要在客人面前用嘴吹灭火柴和随意扔掉火柴梗,不准当着客人扫地、掸桌子,尤其不准将茶水泼在地上。另外,在客人面前,主子不能训斥孩子和仆人;主与客的孩子发生争吵,主子要将自我的孩子拉走,不管谁是谁非,都要向对方表示歉意,但不能当着客人面教训自我的孩子,否则客人会感到不自由。宾宴一般也是不让孩子参与的。记得小时候家宴时,要求孩子们要做到懂规则、敬重人、讲礼貌、有教养,有三个不准:吃饭时不准出现喧哗声、碗筷碰击声,更不准用筷子敲桌子敲碗,不准吧唧嘴和出虚恭。二祖母说吃饭时听到吧唧嘴的声音让人作呕,吃饭时出虚恭令人难以忍受。并让吃噎着连续打嗝的孩子主动下桌,不准拖拉椅凳以免发出刺耳的声音,这就是不准出声的要求;二是不准“下嘴”,长辈不动筷子孩子们是不能先夹菜的,不准将嘴填得满满的,不准狼吞虎咽,不准站起身来夹菜,够不到的菜可示意长辈给夹,不准用筷子在菜盘中乱挑乱翻,不准边吃边用双眼紧盯着桌上的菜,不准用筷子指人,不准将不爱吃的东西和口杂牙秽扔在或吐在地上,不准掉饭粒,揭馒头皮和剩饭要将饭碗扒拉干净。最忌讳的,就是孩子将筷子直插在饭碗中;三是肯定不准孩子喝酒。当年两个祖母喜爱和孩子们在一齐乐乐,在饭桌上玩些嬉戏,输了要出节目,吃完饭还要让孩子们比比谁的饭碗和桌面最干净,席间温馨的气氛非常深厚。2、“孝”家宴时讲究要敬重长辈,要尽孝道。小时候入席时大祖母,二祖母坐在上位,因三祖母瘫痪,不能参与但要给留下位置,以示其在家中的地位。待大祖母发话“都来坐”时,大家才按排行依次入座,年纪小的孩子们要另桌而食。几位大妈和我母亲只能侍立在家人背后给布菜、斟酒、倒茶、递毛巾。两位祖母在每次家宴中都要给几个儿媳妇点她们最喜爱吃的菜,以犒劳她们平日的辛苦,在家宴中称犒劳菜。祖母既慈爱又很威历。在饭桌上大家要视察两位老太太的心情。心情不好时,务必按规则办事,敬酒、说个奉承话都不能少,用词要有长次之分,更不能厚此薄彼,因此大家都很谨慎。心情好时,二老也谈笑自若,拉拉家常夸夸对方的孩子。大祖母此时会发话:“大伙儿在一块就是图个乐,还那么规则干什么?”这时大伙才会放松,气氛和谐开心,大人们还要领着各自的孩子到主桌上给老人问好。姐姐会讨老人的欢心,从兜里掏出几粒花生豆或糖块塞到老人手中,二老兴奋得合不拢嘴,对外孙女赞叹不已。二祖母更随意一些,会到孩子们桌前逗逗孩子,还让孩子夹点菜喂到自我口中,孩子们也特性兴奋。大家就是在活跃融洽的气氛中享受着天伦之乐。这种“孝”不只是晚辈对长辈的敬、尊,也体现出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因此,晚辈就更加敬重长辈更加孝顺老人,在每个人的心中铸就了真诚的孝道。3、“德”是一种品德,在家族的饮馔中有“让、度、俭”的要求。4、“让”是要求大家相互谦让,不要好吃的抢着吃,要先让别人吃,哪怕都被吃光也不能有怨气,要做到让为先;“度”要求喝酒吃饭要有度,不能暴饮暴食,更不能劝酒无度,置人于醉;“俭”是要节俭,不能奢侈,尤其要求孩子不能奢侈粮食,两位祖母常常叮嘱设宴不要铺张奢侈。宴席结束后,都要将没动过筷子和未曾上过桌的菜带回家。5、“教”是饮馔方面的家庭教化。透过口传身教,耳闻目睹,潜移默化地继承了家族中的老规则和礼俗,在与家庭老师共同用餐时,祖母总是要求几位老师给孩子“训话”,并依据社会时尚向孩子们提出新的要求,看到不好的现象就去指引一下,让孩子们明白要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寓教于吃中。有食物在嘴里时,不要说话,等食物进了肚子再开口。一边吃着一边说话的样貌会非常难看。还有吃饭时嘴里千万别发出“啪,啪”的声音,你自我可能没感觉,可坐在你旁边的人务必很难过,但又不好意思向你指出。餐桌上的话题也很重要,比如政治的话题,国家与国家间的各种问题,宗教问题,其他人的是是非非最好都少说,或尽快地结束此类话题。因为一齐吃饭的人你不了解,说多了会引起争吵吵架,结果弄得整个饭桌都不快乐。餐桌上的话题要有选取,说话的声音也要轻些,对方能听见就能够了,声音大了会阻碍其它桌上的人,也是没有修养的表现。另外也务必提示一下,女人到了中年后话会比较多,大家一齐吃饭时,不要一个人在舍命地说或别人说一句就打断别人的话,跟着还否定一句,觉得自我很懂,到处要争。要学会倾听对方说话,敬重别人,思索别人的感受是做人的基本教养。在餐桌上喝酒劝酒,酒后胡闹,大声喧哗还要非礼的行为那是肯定不就应的。这可不是礼貌的行为。还有更细小的方面,比如,用筷子指来指去,把菜翻来翻去。边吃边弄头发等等在旁人看来都是些很不卫生的动作千万不要发生。餐桌上的礼仪(5):饭桌上的文化,就是“饮馔文化”的通俗叫法。在老北京,不一样的家庭或家族在社会、经济、习惯、环境的影响下,构成了有自家特色的饭桌文化,众多家族在饭馔方式上有“家宴”、“宾宴”和“便宴”家宴是指家族自我过节和各种喜庆活动而设的宴席;宾宴是宴请亲戚挚友的宴席;便宴是习以为常。老北京饭桌上各种礼仪非常讲究,在漫长的岁月中渐渐折射出老北京的价值观念,自觉或不自觉地构筑了具有“礼”、“孝”、“德”、“教”为资料的饭桌文化。“礼”是指饮馔的礼节和礼仪。它反映了家族的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构成的礼节、仪式和个人的礼貌要求。家宴、便宴要以“长”(家长、长辈)为主,宾宴要以“客”为主。因此,就构成了很多规则约束家人,尤其对孩子们的约束更加严格。礼有形式之礼和待侍之礼。形式之礼是指礼仪的形式和氛围所体现的礼,比如宴请场所的选取、礼仪的档次、环境的营造、用具的打算,都要体现对客人的一种敬重。待侍之礼是指款待客人和侍奉客人的礼节,如宴席的排座是以长为先、师为先、远为先的原则,即按辈分排座,家庭老师要优先入座,远道而来的亲戚挚友要优先入座,对待家境贫困的亲戚和挚友更要特别照看,主子在席间与其沟通的时间要长些,敬酒次数要多些,并有意识地向客人介绍他们的“绝活”如棋艺、书法、唱功,以获得众人的赞许和敬重。同时严格要求管家和仆人不准慢待这些人。虽然每次宴请视客人身份和礼仪风俗的特点,在饭菜种类、质量档次、饭庄的选取上是有区分的,但绝不能让客人挑出“不是”来。在宴请中的祝词、敬酒、交谈、进餐、辞宴的全程中都要注意礼节。开宴前主子要将重要来宾介绍给大家,并致简明热忱的祝词;开宴时主子要亲自斟酒,按依次向长辈和客人敬酒,不能强求;主动替不胜酒力的客人喝酒,并向客人致意;向来宾敬菜时,要留意客人的饮食爱好,次数不能多,量不能大,否则会让客人尴尬;主子要留意席间相互沟通的广泛性,不要热此冷彼,如有女宾,更要留意谈话资料和对女宾的敬重;主子不能先于客人放下碗筷,直到客人表示已吃好方可辞宴;主子要陪主宾,漱口、净手后到另座饮茶。大户人家做饭时,要求厨师盛盘上菜时盘子四周不能有菜渍,上菜要用双手端盘、端碗,手指不能抠在盘沿和碗边上;盛饭、盛汤,倒茶时不能太满,斟酒要满,但不能溢出;倒茶的动作要规范,切忌将碗盖扣在桌子上,茶壶嘴对着客人;倒茶后要后退一步再转身离去;给客人上烟时要用盘子端给客人,切忌用手递烟,不要用一根火柴给数人点烟,不要在客人面前用嘴吹灭火柴和随意扔掉火柴梗,不准当着客人扫地、掸桌子,尤其不准将茶水泼在地上。另外,在客人面前,主子不能训斥孩子和仆人;主与客的孩子发生争吵,主子要将自我的孩子拉走,不管谁是谁非,都要向对方表示歉意,但不能当着客人面教训自我的孩子,否则客人会感到不自由。宾宴一般也是不让孩子参与的。记得小时候家宴时,要求孩子们要做到懂规则、敬重人、讲礼貌、有教养,有三个不准:吃饭时不准出现喧哗声、碗筷碰击声,更不准用筷子敲桌子敲碗,不准吧唧嘴和出虚恭。二祖母说吃饭时听到吧唧嘴的声音让人作呕,吃饭时出虚恭令人难以忍受。并让吃噎着连续打嗝的孩子主动下桌,不准拖拉椅凳以免发出刺耳的声音,这就是不准出声的要求;二是不准“下嘴”,长辈不动筷子孩子们是不能先夹菜的,不准将嘴填得满满的,不准狼吞虎咽,不准站起身来夹菜,够不到的菜可示意长辈给夹,不准用筷子在菜盘中乱挑乱翻,不准边吃边用双眼紧盯着桌上的菜,不准用筷子指人,不准将不爱吃的东西和口杂牙秽扔在或吐在地上,不准掉饭粒,揭馒头皮和剩饭要将饭碗扒拉干净。最忌讳的,就是孩子将筷子直插在饭碗中;三是肯定不准孩子喝酒。当年两个祖母喜爱和孩子们在一齐乐乐,在饭桌上玩些嬉戏,输了要出节目,吃完饭还要让孩子们比比谁的饭碗和桌面最干净,席间温馨的气氛非常深厚。“孝”家宴时讲究要敬重长辈,要尽孝道。小时候入席时大祖母,二祖母坐在上位,因三祖母瘫痪,不能参与但要给留下位置,以示其在家中的地位。待大祖母发话“都来坐”时,大家才按排行依次入座,年纪小的孩子们要另桌而食。几位大妈和我母亲只能侍立在家人背后给布菜、斟酒、倒茶、递毛巾。两位祖母在每次家宴中都要给几个儿媳妇点她们最喜爱吃的菜,以犒劳她们平日的辛苦,在家宴中称犒劳菜。祖母既慈爱又很威历。在饭桌上大家要视察两位老太太的心情。心情不好时,务必按规则办事,敬酒、说个奉承话都不能少,用词要有长次之分,更不能厚此薄彼,因此大家都很谨慎。心情好时,二老也谈笑自若,拉拉家常夸夸对方的孩子。大祖母此时会发话:“大伙儿在一块就是图个乐,还那么规则干什么?”这时大伙才会放松,气氛和谐开心,大人们还要领着各自的孩子到主桌上给老人问好。姐姐会讨老人的欢心,从兜里掏出几粒花生豆或糖块塞到老人手中,二老兴奋得合不拢嘴,对外孙女赞叹不已。二祖母更随意一些,会到孩子们桌前逗逗孩子,还让孩子夹点菜喂到自我口中,孩子们也特性兴奋。大家就是在活跃融洽的气氛中享受着天伦之乐。这种“孝”不只是晚辈对长辈的敬、尊,也体现出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因此,晚辈就更加敬重长辈更加孝顺老人,在每个人的心中铸就了真诚的孝道。“德”是一种品德,在家族的饮馔中有“让、度、俭”的要求。“让”是要求大家相互谦让,不要好吃的抢着吃,要先让别人吃,哪怕都被吃光也不能有怨气,要做到让为先;“度”要求喝酒吃饭要有度,不能暴饮暴食,更不能劝酒无度,置人于醉。“俭”是要节俭,不能奢侈,尤其要求孩子不能奢侈粮食,两位祖母常常叮嘱设宴不要铺张奢侈。宴席结束后,都要将没动过筷子和未曾上过桌的菜带回家。“教”是饮馔方面的家庭教化。透过口传身教,耳闻目睹,潜移默化地继承了家族中的老规则和礼俗,在与家庭老师共同用餐时,祖母总是要求几位老师给孩子“训话”,并依据社会时尚向孩子们提出新的要求,看到不好的现象就去指引一下,让孩子们明白要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寓教于吃中。在礼、孝、德、教的影响下,孩子们养成了较好的饮食习惯,进而构成了礼重形式、孝重心理、德重行为、教重继承的饭桌文化,而这些,也是老北京文化的一个缩影。第17页 共17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

    注意事项

    本文(2022年餐桌上的礼仪知识.docx)为本站会员(h****)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