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数学一年级教学设计.docx
2022数学一年级教学设计数学一年级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数学一年级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数学一年级教学设计1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一册第84、85页。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2、发展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概括能力和合作意识。3、通过拨表针、观察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念。4、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精神。5、能用所学知识,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做时间的主人。6、让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有规律的作息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三、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钟表、学生操作用的小钟表四、教学过程:(一)创境导入1、 师:听滴嗒滴嗒,滴嗒滴嗒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猜猜它是谁?师:钟表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钟表不仅外型漂亮,还可以告诉我们时间,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钟表的知识。板书:认识钟表。2、课件出示一些漂亮的钟,教师提问:你们喜欢它们吗?(二)动手操作,交流,探究知识1、认识钟面。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自己手上的时钟,看看钟面上都有些什么,然后同桌交流一下。生:自由观察活动。师: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钟面上都有些什么?学生汇报1、时针。时针在哪里呢,请你快到前面来找一找。对了,这根针叫时针,它长得什么样?谁来说一说。(师板书:时针:短粗)。分针:请学生到前面来指,说出长得什么样子。它和时针比起来细一些,长一些。(板书:细长)2、数:你领我们一起来数数好吗?(板书数12个)(1-12)真有12个数,你观察得可真仔细,大家觉得他数得怎么样?同学们请你从1开始按顺序数一数自己表上的12个数。3、12个大格:我们一起来按顺序数一数师:你能照这样的顺序拨一拨小闹钟吗?体验时针、分针是怎么走的。2、出示图片,认识整时学生分组交流、讨论、在同伴的合作中学会看整时师:哪些组的同学愿意当小老师,给全班同学说一说,你们是怎样认这些钟面上的时间的?生汇报。(学生互相评价)师引导。3、仔细观察,整时的钟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小组讨论)汇报:得出结论。(生评价)4、结论: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整。5、学习电子时刻写法。6、小明的一天:对于整时两种写法的巩固,以及一天有两个8:00的认识。三)应用新知,巩固发展1、我拨你说2、我说你拨3、看一看补一补:如何画整时?4、设计尝试:请同学们自己做主,当一次小小设计家。设计自己的一天。四)全课小结反思:一年级的课主要是吸引学生目光和注意力为主要关键,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努力做到从教材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充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通过游戏,动手操作,课件演示充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放手让学生看一看、拨一拨、说一说,引导学生观察,通过说钟面这个环节,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交流讨论,解决第一个知识点。学生们课上表现积极而又有序,知识点掌握还不错,学生在合作中分享着互助与竞争,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但有些学生上课习惯不好,还需要加强行为习惯的规范练习,再就是练习也需要在多点类型,让不同的学生体会不同的成就感,每节课都是不完美的艺术,需要我们不断地加强自身的素质,让自己的课堂不断完善!数学一年级教学设计2教学过程:一、听故事,提问题教师:同学们,今天老师想给你们讲个故事,想听吗?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三个猪兄弟。教师放录音三个猪兄弟,并要求学生回答下面的问题:1、 三个猪兄弟为什么要帮小兔盖房子?2、 图上有几只兔?每只小兔搬多少砖?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贴小兔图片、砖头图片。3、 一只小兔搬一块砖,有没有多余的砖头?有没有多余的小兔?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1只小兔对着1块砖,没有多余的小兔也没有多余的砖头。我们就说:小兔和砖头同样多。(板书)学生模仿说一遍。不要求说的一模一样,只要能完整说明意思就行。4、图上还有哪些物体同样多呢?(让生随意比较)二、操作(教科书第8页“做一做”第1题)1、教师引导学生摆“同样多”教师摆6块橡皮后,请学生对着橡皮摆铅笔,要求铅笔和橡皮摆得同样多。指名学生到投影仪上摆,其他学生在课桌上摆。最后学生看自己摆得和投影仪上摆得是否一样。2、全班学生独立摆“同样多”在梨片(5个)下面摆苹果片,摆得苹果片要和梨片同样多。教师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一起摆弄,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摆好后很回答:梨片有几个,1个苹果片对着1个梨片也没有多余的?梨片和苹果片怎样?三、教学“多些、少些”1、图上有几只小猪?一共有几根木头?学生一边回答,师一般贴小猪头图片、木头图片。2、1个小猪头对着1 根木头,最后也没有多余的小猪头?有没有多余的木头?是小猪头多还是木头多?谁多谁少?学生交流后请小组代表回答。教师板书:多、少。教师说明:木头多、小猪少,我们还可以说木头比小猪头多,小猪头比木头少。学生模仿说出谁多谁少,谁比谁少。3、图上还可以比什么?(随意比较)四、操作(“做一做”第2题)全班同学动手操作,1 名学生到投影仪上操作。1、 第一行摆5个三角形,在三角形下面白圆,三角形要比圆多1 个。第二行摆几2、 第一行4朵红花,摆得黄花比红花少1 朵,第二行摆几朵黄花?五、运用新知教科书练习一第14题。1、 第一题:左图是猴子多,右图是骨头多2、 第二题:学生观察,看到公鸡和鸭子虽然摆得一样长。但疏密不同,进而判断。3、 第三题:引导学生观察第一排蛋糕同样多,在去比较两盒中的第二排。第二排多的就多些,反之,就少些。4、 第四题:此题是在同一排中比较多少,当第五次循环出现珠子时,之出现了一个黄色珠子,所以黄珠多而红珠少。数学一年级教学设计3课 题买衣服认识人民币(二)主备教师张玮使用教师代金霞参加人员一年组全体教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多种大面额的人民币及其换算关系。进一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与币值。能力目标:在购物活动中,能灵活地选择不同币值的人民币。情感目标:了解储蓄的功能,养成存钱的习惯。教学难点: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付款方式。一、引入 :夏天到了,许多小朋友都要买一些新衣服。今天,我们就到服装商店去看一看。(课件出示服装店的场景,画面上展示出不同款式的夏装和价钱:上衣59元,裤子41元,T恤39元,裙子36元,连衣裙68元,帽子14元,短裤32元。)瞧,这么多漂亮的衣服,如果你是这家商店的售货员,怎样介绍你的商品呢?谁来试一试?二、活动一:认一认1、我们怎样才能买到这些漂亮衣服呢?(付钱) 昨天,我们认识了一些人民币,用它们来付钱,可以吗?(太麻烦了!)2、我们该怎么付钱呢?(用面额比较大的人民币)你见过吗?(教师出示最新版的10元至100元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模型。)3、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钱你认识吗?在小组里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4、谁有好办法把他们记住?(数字、颜色、图案,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5、教师拿出一张旧版的100元。你知道它的面值是多少吗?你们是怎么知道的?把旧版的50元和10元展示给大家,并交流一些辨别的方法。6、你知道10元钱能干什么吗?课下可以再调查50元、100元可以干什么。三、活动二:买衣服1、这些人民币我们都认识了,现在我们可以用它们买衣服了。大家每人挑选一件你最喜欢的衣服,看清它的价格,想一想你怎样付钱呢?2、学生汇报,借机发问:大家帮他想一想,还有别的拿法吗?3、看到大家都找到了自己喜欢的衣服,老师也想挑选,我想买一件T恤和一条裤子,我有100元,大家帮我估计一下,这些钱够不够呢?我应该怎样付钱呢?4、谢谢这位同学帮助了我,我想如果你将来成为一名售货员,会很出色的。现在,请大家再为你的爸爸妈妈,或者是好朋友选一件衣服,加上刚才你选的,算一算一共要多少钱,你打算怎样付钱?5、现在把学具中的钱准备好。利用学具盒里的钱来购物。遇到困难了吗?(没有零钱。)怎么办?(找钱)(这里有意安排一个困难,学具里并没有小面额的人民币,学生们很快就发现如果想准备出正好的钱比较困难,这样也就自然引入了下一个环节。)现在请大家两人一组,一人扮演售货员,一人扮演顾客,来买刚才挑选的两件衣服,看看能不能找对钱。四、活动三:换钱1、刚才大家当售货员都很成功,不过,为了买东西方便,通常大家会把钱换一换,这里有一张100元,如果想换成10元的,怎么办?还有别的换法吗?3、请大家在组里把面额是50元的人民币换一换。4、请大家在组里把面额是10元的人民币换一换。五、数学故事六、总结,今天回家购物,写一篇数学日记。数学一年级教学设计4教学内容:比大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过程与方法: 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情感与价值观: 初步建立数感,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重点难点1、比较大小的方法。2、建立数感,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比较。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练习法,演示法。教学准备投影仪、情境图、板书用小图片。教 学 过 程一、辅助环节(1分钟左右)1.板书课题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比大小”。请认真看老师板书,下面请大家跟老师齐读两遍。1.揭示目标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1、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2、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孩子们,有信心吗?(有)非常自信,老师也相信你们。现在,请大家跟着老师的指导认真看书,自学时,比一比谁的坐姿最端正,谁看书最认真。1.出示自学指导(教师边口述,学生边自学)把书翻到第17页。手指第17页的图,思考并指名学生回答:1.数一数:猴子有几只?梨有几个?桃有几个?香蕉有几个?2.猴子的只数和桃的个数有什么关系?3和3中间的符号表示什么意思?怎样读?这样一个对着一个摆有什么好处?3. 猴子的只数和香蕉的个数有什么关系?3和2中间的符号表示什么意思?怎样读?4. 猴子的只数和梨的个数有什么关系?3和4中间的符号表示什么意思?怎样读?5.你能分清“”、“”吗?他们的形状有什么不一样?二、“先学”环节(14分钟左右)1、学生看书自学(1)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看书自学。(2)汇报交流。(板书:17页情境图)2、检测自学效果。过渡:同学们自学得都很认真,下面老师来考考你们,比一比谁能做对思考题。(1)出示思考题,学生独立完成。照着书上的日字格描一描“”“”“”。教材第17页“做一做”。(2)学生展示。三、“后教”环节(10分钟左右)1、更正(生生合作)谁有不同答案请上来更正。提示:用红笔改,哪个地方错了先圈起来,不要擦去原来的。2、讨论(生生合作、师生合作)(1)议一议。2=2,认为对的请举手,为什么对?你是怎样想的?23,认为对的请举手,为什么对?你是怎样想的?中间是“”前面那个数是大数还是小数?后面那个数呢?54,认为对的请举手,为什么对?你是怎样想的?中间是“”前面那个数是大数还是小数?后面那个数呢?你有什么好方法来记住“”、“”的写法?(尖尖对小数)(2)小组内对改、统计正确率、小结。板书设计数学一年级教学设计5教学目标:1、通过对具体问题的探索,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初步感受集合的思想。2、通过观察、比较,寻找各种规律,体会到日历中包含着丰富的数学问题。3、经历探索简单规律的过程,体验探索研究的价值和成就感。4、结合生活实践,解决与时间相关的简单问题。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飞飞的生日是9月24日,他很早就通过日历表查到那天正好是星期六,学校不上课。他非常希望到那一天父母也能同时休息,好陪他去书店看书、去游乐场游玩,可是又不知道到那天父母是不是能同时休息。于是想请同学们帮忙提前算一算,大家愿意吗?2、下面是飞飞提供的一家人9月份的工作休息情况,从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3、根据这些信息,你能不能想个办法,推断出到飞飞生日那天,全家人是否都休息呢?二、探究规律:1、从9月1日起,按要求在日历表中分别标出父亲、母亲、飞飞各自的休息日。2、请大家观察所标记的日历,你发现了什么问题?全班交流。3、对照日历表中所作标记分别填写出三人9月份全部的休息日和几个共同的.休息日。4、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发现在9月份,飞飞全家共同的休息日有几天?现在你能告诉飞飞,9月24日这一天,全家能共同休息吗?你想对飞飞说些什么?猜:飞飞知道这个消息会怎样?听生日歌:提前祝飞飞生日快乐。三、日历表在生活中的作用可真大。其实在日历表中的这些数字之间还藏有许多有趣的规律,同学们想不想把它们找出来?(1)仔细观察日历中加框的四个数字,你发现了什么?再找几组这样的数,验证结论。(2)小组讨论:在日历表中你还能发现什么样的规律?8、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在我们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日历表中找出了这么多的规律,这说明只要我们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学会用数学的头脑思考问题,就会发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就会发现许多有趣的数学现象和数学规律。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研究了哪些问题?是怎样解决的?从中你有什么体会?数学一年级教学设计6第二课时信息窗3-参观水族馆第三课时教学内容:教学书73页“我学会了吗?”教学过程:一、自主探究,解决问题1、谈话引入: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综合练习,深化、巩固了100以内数的加减计算方法,我们在计算准确性上和计算速度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下面我们通过我学会了吗这幅情境图来检测一下你们的学习效果吧!2、自主探究: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情境图,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提出怎样的问题?怎样来解决?学生找到的信息可能有:关于小鹿、小鸟、仙鹤、小猴等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有:一共有几只小鹿?左边的小鹿比右边的少多少只?一共有几只小猴?等3、汇报交流学生说明算理,我是怎样想的。4、单元回顾: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在这个单元里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从知识与过程,情感与态度等方面说知识:我学会了竖式计算,会加减混合运算了过程:我是通过情景图提出问题的,我会用小棒,计数器解决计算问题情感:我知道在生活中经常用到计算,计算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态度:计算时,我们要养成认真仔细的好习惯二、巩固深化,拓展提高、计算 实践活动小小信息员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4页教学目标:1、巩固学过的100以内的数的认识,加减法及有关人民币的认识。2、初步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发现信息、提出问题、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3、经历搜集数学信息的活动过程,体会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感受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数学活动经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对数学的兴趣。活动准备:1、以开展活动的方便为原则,让学生根据家庭居住情况及兴趣爱好自愿结成46组,选出组长。2、个小组决定好活动地点,活动阶段准备好橡皮,铅笔等所需物品。活动过程:1、激发兴趣:生活处处有数学,只要你留心观察,可以发现生活中经常需要数数、进行数的加减计算等。大家想一想生活中哪里有数学?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如:我今年七岁了,我们班有41个同学。如:到商店买东西要用到钱的加减运算,我买铅笔盒花了9元,买削笔器13元。如:我看电视时(如果学生有困难出示74页插图)】教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其他小朋友在那里发现了数学吧!看来生活中真有不少数学学问,同学们想不想想数学家一样到生活中去发现搜集数学信息呢?2、拟定计划教师:如果我们分组进行收集活动,请思考一下几个问题(1)你准备到哪些地方收集信息?(2)想收集什么信息?怎样收集?(3)为了不使你收集到的信息遗忘,我们应该怎么办?在记录时要注意什么?(4)你认为收集信息需要注意什么问题?(时间、安全等)学生可能想到:(1)我们到商店超市询问书包、文具盒、小足球的价格(2)我们到公园搜集游玩的人数(3)我们打算到书店找一找恐龙有多少种(4)也可以到停车场查一查各种车有多少(5)我们认为大家要分分工,以免及乱了(6)有一个同学专门记录,其他同学搜集信息教师:我们的活动安排在周末,所以大家要注意安全。二、活动交流阶段:1、小组交流:把搜集到的数学信息小组交流一下2、全班交流: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发言,汇报信息,小组内其他同学可作补充。以“文具商店里的数学问题”为例,要让学生说出以下内容:各种文具的价格:文具店有各种书包,有的书包每个28元,有的每个20元,有的每个56元小足球的价格也不同,美格的价钱有35元、15元、其他的数学信息如“铅笔每支2角,彩笔每盒18元”等。可以求出的数学信息:买一个最贵的书包比买另外两种书包的价格还要多:28+20=48元,5648买45元一个小足球的 价钱正好等于买35元、15元的 小足球各一个。3、总结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你遇到了什么困难?你们是怎样解决的?把调查活动和计划的相比较,你有什么想法?通过活动有什么体会?4、课堂总结:计划的制定,收集过程,解决的问题,发现的问题等。要说明的是:从信息中提出的问题可以利用学过的知识做解答,对于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进行适当的拓展。数学一年级教学设计7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加与减(二)”第一课时,本节内容是学生建立数位概念的起始课,是在逐一计数的基础上,积累十进制概念活动经验的重要环节。教材通过“古人计数”的故事,渗透自然数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认识20以内的数,体会十进制计数法。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体会20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1120各数。2、初步认识个位和十位,感受以“十”为单位的计数方法。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又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了解古人发明十进制计数法的价值。教学设计思路:根据教材内容及教学目标我们整节课设计如下:一、课前一首歌(数字歌)课前这首歌的选择也是为开课做铺垫的,整首歌中以1-7的数数为中心,孩子们不但放松了心情,还复习巩固了数数的方法。二、复习导入有了“数字歌”的铺垫,老师引导复习就容易多了,如老师问道“你能按顺序说一说你学过的数吗?”孩子们就能迅速的说出来。三、讲授新知1、观看视频了解古人计数方法以一段古人计数的视频开始今天的新课,不但可以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既体现了需要10以上的计数的必要性,又体现了数字的文化价值。2、引导探究,建立模型(1)捆一捆,认一认教师引导学生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让每个学生都经历把10根捆成一捆的过程。体会到1捆代表1个十,一根代表1个一,合起来是11,用算式“10+1=11”来记录。学生在经历数一数、捆一捆,说一说的过程中,自然形成10个一是1个十的概念,使抽象的概念在操作活动中变得具体直观,易于接受。(2)拨一拨,认一认通过微课让孩子们认识了解计数器,这一环节让学生借助直观视频,认识计数器,并认识数位“个位”和“十位”,进一步借助数位理解11的组成,在充分操作后学习11的写法,加深对11的组成的理解,最后引导学生对比11这个数,十位与个位上的“1”表示的意义是否相同,再次加深认识,突破重点难点。(3)我说你摆:通过摆小棒,拨计数器等活动重点让学生经历1920的过渡,体会小棒够10个就可以捆成1捆,巩固10个一是1个十,计数器上满十就要进一。3、归纳小结-流程图对本节课进行归纳小结。四、巩固练习,深化提高1、一缕阳光(基础练习)完成学习单,带着学生写一写,说一说。你会写数吗?有什么发现?2、光芒闪耀猜数游戏,我说你猜通过这个练习让同学们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性的练习。3、光芒闪耀(拓展延伸)拨一拨,给你两个珠子,你能拨出几个数。引导学生经历“创造”数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数的意义和数位概念,体会的数学的乐趣。整节课从动作认知到图形认知,再到符号认知。学生在充分认识数的过程中,感受数的意义,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数学一年级教学设计8教学目标:1、 同学加深理解本册教材所学的内容,体验自身学校生活中存在的数学。2、 培养同学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和“用数学”的意识。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谈话:前一段时间,俺们学校开展了一些体育方面的竞赛。想一想都有哪些活动?同学回答:踢毽、跳绳问:想一想,还有哪些活动是你喜欢的?2、活动:俺们到教室外面去比一比设计项目:踢毽、跳绳、跑步、拍球、跳“房子“、跳远、(1) 同学自由活动,教师巡视。活动时间15分钟。(2) 回教室同学汇报,其他同学帮着补充。问:根据跳绳的,你能提出什么问题?A、可以说一说参与跳绳的一共多少人?B、谁和谁一共跳了多少个?C、谁比谁跳的多几个?请同学列式解答这些问题,你是怎样想的?看看有几种不同的思路?问:跑步的同学又是怎样的呢?同学自由说,可能说谁跑了第几名?也可能说有几人跑?其他同样方法解答。二、指导练习1、出示准备的大挂图,根据同学活动项目填表,讲明图中各列的含义。2、示范,根据同学跳绳人数在虚头像上涂色。3、让同学把其他的板演在挂图上涂色。4、教师提问:(1)参与哪项活动的人最多?哪项最少?(2)跑步的和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5、同座相互提问,全班交流,充沛肯定同学的合理想法。数学一年级教学设计9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学会观察会看钟面的结构,认识电子表和钟表表达的整时,会读、会写整时刻。(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操作钟表认识钟面的结构,获得看整时刻的方法,并能用语言比较清晰的说明看时间的方法。(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时间,感受时间的宝贵,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按时作息。二、目标分析学生不仅要会看钟面和电子表认整时,还会对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有所感觉。知道什么时间该做怎么,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息习惯。本册只认识“整时”,将来会在二年级上册“认识半时”。因此,本单元对学生的后继学习起着重要作用。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钟面,在钟面上认识整时、书写整时,并总结出看整时的方法。教学难点:对“几时过了一点”和“快到几时”的理解。四、教学准备小钟表、课件五、教学过程(一)认识钟面1课件出示谜语我有个好朋友,会跑没有腿,会响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请你猜猜看,我这个好朋友是谁?”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钟表。揭示课题。2自主介绍钟面(1)认识钟面要求学生观察钟面,把看到的与同学之间进行交流。师生共同总结:钟面上有12个数。有表针:时针与分针。分针又细又长、时针又短又粗。(2)由学生介绍大的钟表(教具)学生从大钟表上找出时针、分针。发现钟面上的指针总是在不停地运动。发现表针旋转的方向。并用手势表示转动的方向。(3)认识分针、时针有学生介绍又细又长的针叫作分针;又粗又短的针叫作时针。分针、时针转得快慢不同,但是转动的方向一样。利用动静结合的课件,再次强化认识时针和分针。学生在指一指、转一转的活动中感受动态的时间。为认识半时,理解时针在两个数的中间,表示过了几时没到几时做好铺垫。(二)认识整时1读写整时教师逐一出示钟表(课件)。师:看钟表请思考,钟面上表示的时间你们认识吗?随着学生的发言教师指导学生读时间和写出时间。7:00读作:7时10:00读作:10时1:00读作:1时4:00读作:4时师:结合钟面表示的时间,想想你们在做什么?认识每一个整时都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情境,渗透生活中处处离不开钟表。2整时时刻和钟面连线在学生反馈中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问题。3发现钟面表示整时的特点师:钟面表示的时间叫作整时。观察钟面,整时的时候钟面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随着学生的观察,教师引导学生依次看四个整时。让学生总结出:分针指向12的时候,时针指向7是7时;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10是10时;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1是1时。最后让学生说出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4动手拨出时间(1)学生自主拨出时间,同学之间交流。(2)展示学生拨的作品,同学们进行评价。(3)教师出示钟面,要求学生说出时间,并写出时间。重点强调12:00钟面出现的特殊现象。5从电子表中再认识整时(1)出示电子表12:00(课件)师:电子表现实的时间和我们写出的时间是一样。出示7:00、10:00、1:00、4:00卡片贴到黑板上,让全体学生读一读。请你们观察整时的电子表,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总结:整时:多少分(2)完成教科书第86页第2题。(三)巩固练习1判断哪个钟面表示整时,并说出理由2说一说钟面上的时间接近哪个整时总结:两个钟面都接近10:00,第一个钟面不到整时,第二个钟面超过整时。3有序排列时间培养学生用不同的语言描述时间,学生在比较、排序中强化对整时和接近整时的认识,为今后学习几时几分做铺垫。4猜时间师:我们一起做猜一猜的游戏。生活中有这样的钟表,钟面上1个数也没有,不好看时间。(课件中出示实物照片)请你们大胆猜一猜钟面上的时刻?先让学生猜这个钟表表示的时间在出示这个钟表提示学生5做一做(数学书第85页做一做)师:小明晚上9时睡觉了,如果是早上9时,小明又会在干什么呢?(四)欣赏古代计时工具师:这些古代计时工具,非常有用。钟表能帮助我们安排一天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希望每一个同学都用好小钟表,学会抓紧时间。让学生在欣赏古代计时工具的过程中,保持对认识时间的兴趣,体会钟表的作用大。(五)全课小结师:时间在滴滴答答的声音中悄悄地走了,但是又悄悄来了,我们先记住整时,今后还要认识几时几分呢。数学一年级教学设计10教学目标:1.在生活情境中认识左、右,感知左、右的位置关系,能用左、右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2.经历观察、操作和活动的过程,初步掌握判断左、右位置的方法。3.在游戏活动中,体会位置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认识左右的必要性。教学重点:建立左右的标准,初步掌握判断左、右位置的方法。教学难点:能正确用左、右来描述物体的位置。教学准备:主题图、课件、卡片、图片、胶棒或胶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受学习左右的必要性1.由上下楼引入教学教师:为了安全,避免我们上下楼冲撞在一起,学校要求我们都要“靠右行走”。(出示下图)你知道他们应该靠哪边走吗? 2.出示课题教师:只要我们认识了左和右,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左右”。(板书课题。)(设计意图:由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入新课的学习。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左右的必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活动中感知,认识左与右1.借助左右手认识左右(1)认识右手。教师:你们已经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上课发言要先举手。我们发言时,举的是哪只手?请你举起来。(学生举手。)教师:那你们能告诉老师,你举的是哪只手吗?教师:在举手发言时,我们通常都是举右手,老师看看你们局的是不是都是右手呢?(教师巡视纠正,纠正后放下右手。) (2)做动作记右手。拍一拍:让学生用自己的右手轻轻拍一下桌子。握握手:让学生生出右手,相邻的两个同学握握手。并说明我们在握手的时候也要用右手。敬队礼:学生模仿教师行队礼。 (3)认识左手。教师:我们已经认识右手了,另外一只手就是左手。快把左手举起来,看一看,这就是我们的左手。用左手把铅笔盒摆正。 (4)借助生活习惯动作区分左、右手。教师:想一想,平时我们用右手做什么?(举手、写字、拿筷子、握手、敬队礼.)教师:请你模仿写字的动作。右手写字时,左手在做什么呢?右手拿筷子时,左手在做什么呢?教师:请你再说一说,两只小手可以做什么? (5)借助儿歌强化认识左、右手。教师和学生一起听下面的音乐边说边做动作。我伸出左手去我伸出左手去,我收回左手来,我伸出左手摆一摆,左手收回来。我伸出右手去,我收回右手来,我伸出右手摆一摆,右手收回来。我伸出双手去,我收回双手来,我伸出双手摆一摆,双手收回来。(6)借助左、右手认识左、右面。教师: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它们配合起来可以帮助我们做很多事情。你身上还有这样的“左与右”的好朋友吗?快来找一找,边指边说。(左腿右腿、左眼右眼、左耳右耳、左脚右脚.)教师:与右手同侧的就是我们的右面,有右眼、右耳、右胳膊、右腿、右脚等。与左手同侧的就是我们的左面,有左眼、左耳、左胳膊、左腿、左脚等。教师:下面我们做一个游戏,请你听口令做动作。摸摸你的左耳,摸摸你的右耳。拍怕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抬抬你的左腿,抬抬你的右腿。(设计意图:通过这几个层次的活动体验,让学生将左右与身体对应起来,借助生活习惯动作,帮助学生真正建立左右的标准,从而进行判断。) 2.以自己为中心辨别左右(1)找邻居。教师:我们的身体上有左右的好朋友,我们座位我左右也有我们的好邻居。坐在你左边的邻居是谁?和他握握手。右边的邻居是谁?和他招招手。学生可以一组一组地做,教师观察,发现问题,予以纠正。 (2) 整理书桌。教师:请把铅笔盒摆在书桌的上面,数学书放在书桌的左面。 (3)建立课堂习惯。教师:起立发言时,我们都应该站在书桌的右侧。教师:下面请大家起立,站到书桌的右侧。你站对了吗?(设计意图:通过这三个环节的活动,从身体的左右扩展到以自己为中心辨别左右,加深学生对左右的理解。)(三)操作中辨别,加深对左右的理解1.摆一摆学生拿出下面的图片和水果(香蕉、苹果、桃子、南瓜)卡片,听老师要求动手摆一摆。要求:(1)香蕉摆在南瓜的右边;(2)苹果摆在西瓜的左边; (3)桃子摆在香蕉的右边。学生摆完,教师观察,发现问题,予以纠正。然后用课件像同学们展示。(课件左右第5页,如下图。)2.完成教科书的第13页第6题学生先独立尝试,集体交流后再利用课件演示。(课件左右第7页,如下图。)(设计意图:通过这两道练习题,使学生在操作中进一步加深对左右的理解。小蚂蚁吃南瓜的题目,是一道答案不唯一的开放题,学生通过独立尝试与集体交流,体会路线的多样性,并且利用上下、左右来叙述物体的位置和行走路线。)(四)解决中运用,感受实用性教师再次出示开始上课时呈现的上楼梯图片。如下图。教师:刚开始上课的时,这两位同学要上楼,靠右行走。指一指,他们应该靠哪边行走呢?教师:只要我们靠着自己右手这边走,就是靠右行。我们平时在走路、开始时,都要按照交通规则的要求靠右行驶,这样才会安全、有序。看来左右不但在我们身体上有,教室中有,生活中也有。(设计意图: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五)全课小结教师:同学们今天不但认识了左右,而且还能利用左右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真是太棒了!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受?(六)布置作业教师:同学们在生活中,你遇到过关于左右的知识吗?请你自己去观察一下!和同桌互相说一说!(设计意图:让学生借助于熟知的生活事例学习数学,使学生初步会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释周围的事物,从而充分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一年级教学设计11课前思考:“数学好玩”分扣子是综合实践活动,主要内容是在分扣子的活动中积累分类的经验。在一年级上册中已涉及到了分类的知识整理房间,所以孩子已有了分类的基础。本课让学生进一步学习分类,通过“议一议”“做一做”“想一想”的学习过程,鼓励学生“从头到尾”思考问题,并进行评价。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分扣子的实践活动,了解分类是需要标准的,在不同的分类标准下结果可能是不同的。2、能力目标:经历实际操作的过程,初步提高把握图形特征、抽象出多个图形共性的能力以及整理数据的能力。在回顾、整理、交流活动中,初步学会全面合理地评价活动过程和方法等,发展自我反思能力。3、情感目标:获得初步的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