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20学年新指导同步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1练习12项脊轩志.docx

    • 资源ID:1059890       资源大小:73.12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0学年新指导同步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1练习12项脊轩志.docx

    12 项脊轩志项脊轩志课后篇巩固提升巩固提升(A)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扃牖(jing) 修葺(qì)栏楯(dùn)偃仰(yn)B.象笏(hù)先妣(b)阖门(hé)老妪(u)C.渗漉(shèn)长号(háo)异爨(cuàn)冥然(míng)D.万籁(lài)栖息(q)逾庖(yú)呱呱而泣(gu)解析 A 项,“楯”应读“shn”;B 项,“妪”应读“yù”;D 项,“呱”应读“g”。答案 C2.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娘以指叩门扉曰 圣朝以孝治天下B.日过午已昏庭中始为篱,已为墙C.然余居于此其制稍异于前D.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某所,而母立于兹解析 A 项,介词,拿,用;B 项,副词,已经/副词,已而,随后;C 项,介词,在/介词,比;D 项,连词,表承接/代词,你。答案 A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B.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C.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D.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解析 C 项,名词作动词。A、B、D 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答案 C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B.先大母C.吾妻来归D.墙往往而是解析 A 项,古今义相同,修补。B 项,古义:对已去世的尊长的敬称。今义:在前边,与“后”相对。C 项,古义:女子出嫁。今义:回来。D 项,古义:到处。今义:常常。答案 A二、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 57 题。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5.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凡所应有,无所不有B.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C.凡再变矣D.凡六百一十六言解析 A 项,凡是。B、C、D 三项均解释为“总共”。答案 A6.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段选取三个事例,围绕项脊轩写家庭琐事,“悲”的情感贯串始终。B.所选三个事例,都是写“悲”,在情感的表达上是一致的,在记述中寄寓感叹,含蓄而有节制。C.作者在对往事的回忆中,隐含着对光阴易逝,怀才不遇,有负亲人所望的感慨,读之真切、感人。来源:学#科#网D.文章善于选取生活中感受最深的细节和场面,表现人物风貌,寄托内心的感情。来源:学_科_网 Z_X_X_K解析 B 项,情感的表达不一致,情感抒发有层次感,由沉稳到强烈。答案 B7.把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2)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参考答案(1)我的孩子,好长时间没见你的影子,怎么整天默默地在这里,真像个女孩子呀?(2)我家的读书人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功名,这孩子有指望,就可以等待(他)了吧!(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 811 题。来源:学§科§网王都中字元俞,福之福宁州人。父积翁为国信使,宣谕日本,遇害于海上。都中生七岁,从其母叶诉阙下,世祖闵焉,给驿券,俾南还,赐平江田八千亩、宅一区。已而世祖追念其父功,特授都中平江路总管府治中,时年甫十七。僚吏见其年少,颇易视之。都中遇事剖析,动中肯綮,皆目咢眙不敢欺。昆山有诡易官田者,事觉,而八年不决,都中为披故牍,洞见底里,其人乃伏辜。吴江学舍久坏不治,而郡守阙,都中曰:“圣人之道,人所共由,何独守得为乎?”乃首募大家合钱,新其礼殿。秩满,改郴州路总管。郴居楚上流,溪洞徭獠往来民间,惮其强猾,莫敢与相贸易。都中煦之以恩,慑之以威,乃皆悦服。郴民染于蛮俗,喜斗争,都中乃大治学舍,作笾豆簠簋、笙磬琴瑟之属,使其民识先王礼乐之器,延宿儒教学其中,以义理开晓之,俗为之变。迁饶州路总管,年饥,米价翔踊都中以官仓之米,定其价为三等,又于下等价减十之二,使民就籴。父老或以两岐之麦六穗之禾为献都中曰此圣主之嘉瑞非臣下所敢当遂以闻于朝以内忧去郡民为立生祠 服阕,擢海北海南道肃政廉访使。中书省臣奏国计莫重于盐策。乃如前除盐亭灶户,三年一比附推排,世祖旧制也。任事者恐敛怨,久不举行。都中曰:“为臣子者,使皆避谪,何以集事。”乃遍历三十四场,验其物力高下以损益之。役既平,而课亦足,公私便之。以疾致仕,至正元年卒。赠昭文馆大学士,谥清献。都中历仕四十余年,所至政誉辄暴著,虽古循吏无以尚之。又其清白之操,得于家传,所赐田宅之外,廪禄悉以给族姻之贫者,人尤以是多之。幼留京师,及拜许衡,即知所趋向。中年,尤致力于根本之学。有诗集三卷。(选自元史·列传七十一)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来源:Z.xx.k.ComA.父老或以两岐之麦/六穗之禾为献/都中曰/此圣主之嘉瑞/非臣下所敢当/遂以闻于朝/以内忧去郡/民为立生祠/B.父老或以两岐之麦/六穗之禾/为献都中/曰/此圣主之嘉瑞/非臣下 所敢当/遂以闻于朝/以内忧去郡/民为立生祠/C.父老或以两岐之麦/六穗之禾/为献都中曰/此圣主之嘉瑞/非臣下所敢/当遂以闻于朝/以内忧去郡/民为立生祠/D.父老或以两岐之麦/六穗之禾为献/都中曰/此圣主之嘉瑞/非臣下所敢/当遂以闻于朝/以内忧去郡/民为立生祠/解析这段文字的意思是:当地的父老有人以一茎两穗的麦子、生有六个穗的稻子作为表示祥瑞的礼物奉献给他,王都中说:“这是奉献给圣主的嘉瑞,不是臣下所敢接受的。”于是他将此处天降嘉瑞之事上报给朝廷。因为遇母丧而离任还家守丧,百姓为他建立了生祠。据此可以断开。答案 A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徭獠,古代民族,在湖南多有分布。“徭”,指瑶族,因历经征伐,部分成劳役,故有“徭”之称谓;“獠”是当今壮族先民。B.笾豆,古代祭祀时盛祭品的器具。竹制为笾,祭祀和宴会时用来盛果品等;木制为豆,形状像高脚盘,用来盛肉或其他食品。C.廉访使,宋、元时期职官名。宋代全称廉访使者,元代全称肃政廉访使,主管监察事务。“廉访”,意为考察、察访。D.循吏,是指那些重农宣教、清正廉洁、执法严格,但不考虑民情,理政、治民一概遵循上级指令的州县级地方官员。解析 D 项,“不考虑民情”“一概”错误。答案 D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都中才能卓越,善于断案。初入仕途时,他分析事情就能切中要害;在处理昆山用欺骗手段买卖官田的案件时,他能查得实情。B.王都中注重教化,边民悦服。他注重学舍建设,改善了教育条件;他聘请著名儒士教授义理,开导百姓,使当地风俗为之一变。C.王都中一心为公,淡泊名利。他冒着被朝廷罢官危险,设置盐亭灶户,并亲自走访落实;用俸禄周济贫穷亲族,人们认为他付出多。D.王都业卓著,成就多样。他所到之处,政绩都极其显著,即使是古代的循吏没有超过他的;他还擅长文学,有诗集三卷。解析 C 项,“冒着被朝廷罢官的危险”错,应该是冒着被怨恨、指责的危险;“付出多”错误,原文“人尤以是多之”的意思是“人们因此特别称赞他”。答案 C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事觉,而八年不决,都中为披故牍,洞见底里,其人乃伏辜。(2)验其物力高下以损益之。役既平,而课亦足,公私便之。解析这两句话翻译的重点是:“觉”,被发现;“而”,却;“为”,因为;“披”,阅读;“故”,以往的;“洞见”,清楚地看到;“伏辜”,服罪;“验”,检查;“以”,用来;“损益”,增减;“课”,赋税;“便”,认为有利;“之”,这件事。参考答案(1)事情被发觉后,拖延了八年而没能做出判决,都中为此翻阅以前的文书,很清楚地了解了事情的根由,这个人才被定罪。(2)查验灶户财力高下而重新核定他们的税额。灶户们对国家的役税得到平均分派,课税也因此而充足,公私两方面都感到方便。参考译文王都中字元俞,福建福宁州人。父名王积翁任国信使,到日本去宣谕,在海上遇害。都中七岁时,随从他的母亲叶到朝廷诉说情由,世祖怜悯他们,发给他们驿券,让他们南还故里,并赐平江田八千亩、住宅一所。此后世祖又感念王都中父亲的功绩,特授王都中平江路总管府治中,当时他刚满十七岁。僚吏们见他年少,对他相当轻视。都中遇事分析判断,都能够抓住事情的关键所在,僚吏都很惊愕而不敢有所欺瞒。昆山有人用欺骗手段将官田变成私田,事情被发觉后,拖延了八年而没能做出判决,都中为此翻阅以前的文书,很清楚地了解了事情的根由,这个人才被定罪。吴江学校房屋破败很久未修理,而郡守缺任,都中说:“圣人之道,是人人所共同遵循的,为何只有郡守应当负责修缮呢?”于是首先出资来招募大家集资,将礼殿修整一新。任期满后,改任郴州路总管。郴州位于楚地河流的上游,溪洞徭人、獠人与百姓来往,百姓害怕他们的强悍、狡猾,不敢与他们进行贸易。王都中对他们推恩感化,用威严震慑他们,才使他们全都心悦诚服。郴州百姓受蛮夷风俗的影响,喜好争斗,王都中大力举办学校,制作笾豆簠簋、笙磬琴瑟之类的礼器,教民学习古代先王的礼乐,并请宿儒进行教育,用义理开导他们,风俗因此而改变。王都中迁任饶州路总管,遇上饥荒,米价飞涨,王都中把官仓之米,确定了三等价格,又在最低等价格基础上减少十分之二,让老百姓前去购买。父老们有人把两穗的麦子、六穗的稻子献给他,都中说:“这是奉献给圣主的嘉瑞,不是臣下所敢接受的。”他就将此事上奏给朝廷。因母丧王都中离职,百姓为他立生祠纪念。服丧期满,官拜海北海南道肃政廉访使。中书省大臣上奏说国家财政没有比盐政更为重要的。他于是就如同以前一样设置盐场及煮盐的亭户及灶户,根据实际情况每三年重新核定税额,这是世祖时规定的旧制。负责此事的人怕遭怨,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仍不施行。都中说:“作为臣子,假如都回避指责,怎能完成大事?”于是他走遍了三十四个盐场,查验灶户财力高下而重新核定他们的税额。灶户们对国家的役税得到平均分派,课税也因此而充足,公私两方面都感到方便。他因身体有疾辞官回家,至正元年逝世。朝廷赠官昭文馆大学士,谥号清献。王都中做官四十余年,所到之处,政绩都极其显著,而治理郡县的业绩,即使是古代的良吏也没有比他更好的。而且他清白的情操,是得自家传,除皇帝所赐予的田产和住宅外,朝廷分给的粮食和俸禄他全都分给同族和亲戚中贫困的人,人们因此更加称赞他。他幼年留在京师,等到拜许衡为师以后,就知道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他中年时,更致力于根本之学。他著有三卷诗集。三、语言运用12.归有光善于从日常生活中选取那些感受最深的细节和场面,表现人物的风貌,寄托内心的感情。如项脊轩志一文中写修葺后的南阁子,图书满架,小鸟时来,明月半墙,桂影斑驳,把作者的偃仰啸歌、怡然自得的情绪充分表达了出来。请从文中再举一例,用自己的话作点评。答案示例如作者束发读书轩中,祖母前来探望的一件逸事。祖母爱怜的言辞、离去时的喃喃自语、以手阖门以及持象笏至的动作等,把对孙儿的关心、疼爱和期待,惟妙惟肖地表现了出来。13.按要求仿写。要求:前后句式相同,修辞手法相同,语意贯通,内容有意蕴。宽阔的胸襟,是“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的卓越追求;宽阔的胸襟,是 ; 宽阔的胸襟,是“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超然旷达;来源:学*科*网 Z*X*X*K宽阔的胸襟,是 。 解析本题是嵌入式仿写,注意诗句的选取和反映的人物胸怀对应。参考答案“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不凡气度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虚 怀谦逊课后篇巩固提升巩固提升(B)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B.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C.东犬西吠D.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解析 A、C、D 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B 项,名词活用为动词。答案 B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日影反照,室始洞然B.偃仰啸歌,冥然兀坐C.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D.杂然相许解析 A、B、D 三项,形容词词尾,表示“的样子”;C 项,转折连词,“然而”。答案 C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与“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中“顾”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B.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C.相如顾引车避匿D.首尾不能相顾解析 A 项,难道;B 项,拜访;C 项与例句均为“回头”;D 项,照顾。答案 C4.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与“轩凡四遭火,得不焚”中的“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又北向,不能得日B.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C.犹得备晨炊D.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之得解析 A、B 两项中的“得”均为“得到”;C 项与例句中的“得”均为“能够”;D 项,收获。答案 C二、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 58 题。牵招,字子经,安平观津人也。年十余岁,诣同县乐隐受学。后隐为车骑将军何苗长史,招随卒业。值京都乱,苗、隐见害,招俱与隐门生史路等共殡敛隐尸,送丧还归。道遇寇钞,路等皆悉散走。贼欲斫棺取钉,招垂泪请赦。贼义之,乃释而去。由此显名。东诣太祖。太祖将讨袁谭,而柳城乌丸欲出骑助谭。太祖遣诣柳城。到,值峭王严,以五千骑当遣诣谭。又辽东太守公孙康遣使韩忠赍单于印绶往假峭王。峭王大会群长,问招:“昔袁公言受天子之命假我为单于今曹公复言当更白天子假我真单于辽东复持印绶来如此谁当为正”招答曰:“昔袁公承制,得有所拜假,中间违错,天子命曹公代之。辽东下郡,何得擅称拜假也?”忠曰:“我辽东在沧海之东,拥兵百万,曹操独何得为是也?”招呵忠曰:“曹公允恭明哲,翼戴天子,宁静四海。汝君臣恃险远,背违王命,欲擅拜假,方当屠戮,何敢慢易咎毁大人?”便捉忠头顿筑,拔刀欲斩之。峭王惊怖,左右失色。招为峭王等说祸福所归,皆下席跪伏。太祖灭谭,署招军谋掾。文帝践阼,出为雁门太守,寇钞不断。招既教民战陈,又表复乌丸五百余家租调,使备鞍马,远遣侦候。虏每犯塞,勒兵逆击,来辄摧破,吏民胆气日锐,荒野无虞。又构间离散,使虏大结怨仇。招出,大破之。寇贼静息。招乃简选有才识者,诣太学受业,还相授教,数年中庠序大兴。郡井水咸苦,民远汲流水,往返七里。招凿原开渠,注水城内,民赖其益。其治边之称,百姓追思之。(节选自三国志·魏书,有改动)注太祖:帝王庙号,这里指魏太祖曹操。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昔袁公言/受天子之命/假我为单于/今曹公复言/当更白天子/假我真单于/辽东复持印绶来/如此/谁当为正B.昔袁公言/受天子之命/假我为单于/今曹公复言/当更白/天子假我真单于/辽东复持印绶来/如此/谁当为正C.昔袁公言受天子之命/假我为单于/今曹公复言当更白/天子假我真单于/辽东复持印绶来/如此/谁当为正D.昔袁公言受天子之命/假我为单于/今曹公复言当更白天子/假我真单于/辽东复持印绶来/如此/谁当为正解析比较四个选项可知,重点在对“昔袁公言受天子之命/假我为单于/今曹公复言当更白天子/假我真单于”的理解,结合文意“从前袁公说他受天子之命,任命我为单于;而今曹公又说会再次禀告天子,任命我为真单于”,可知 D 项断句正确。答案 D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 一项是( )A.印绶,旧时称印信(以作凭证)和系印的丝带。古人印信上系丝带,佩带在身。B.“公”,古代对人的一种敬称,如“袁公”“明公”等。敬称还有“陛下、单于、阁下、台端”等。C.席,古人专用的坐具,不用作卧具,用草或苇子编成。古人习惯在地上铺席,坐在席上。D.太学,古学校名,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汉武帝时期始设太学,立五经博士。解析 C 项,“席”,供人坐卧铺垫的用具。答案 C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牵招有情有义,打动强盗。他的老师乐隐被害,牵招和乐隐门生史路等人收殓其尸首,归途中遇强盗抢劫,史路等逃跑,牵招含泪请求得以幸免。B.牵招胆气过人,征服峭王。袁、曹、公孙三方均想争取峭王,牵招对比分析了只有曹公为正宗,呵斥并要杀掉公孙康派来的韩忠,在场人极为震恐。C.牵招有勇有谋,静息边乱。他任雁门太守时,教百姓打仗列阵,派他们去深入侦查,打败过敌人;又用离间计使敌人之间大结怨仇,然后主动出击,消灭寇贼。D.牵招为民谋利,治边有方。牵招挑选有才识的人,送他们到太学读书,还亲自教他们,使学校大兴;郡里井水又咸又苦,他引水入城,百姓深受其益。解析 D 项,“还亲自教他们”错,原文“还相授教”的意思是叫被送到太学读书的人再回故里,传授他人。答案 D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汝君臣恃险远,背违王命,欲擅拜假,方当屠戮,何敢慢易咎毁大人?(2)虏每犯塞,勒兵逆击,来辄摧破,吏民胆气日锐,荒野无虞。解析这两句话翻译的关键点是:“恃”,倚靠;“拜假”,拜授临时官爵;“慢易”,轻慢,看不起;“咎毁”,诋毁;“勒”,率领;“逆”,迎接;“锐”,勇猛;“虞”,担忧。要注意语句通顺。参考答案(1)你们君臣倚靠天险远地,违抗王命,还想擅权封拜,正当杀戮,怎么敢轻慢诋毁大人?(2)敌人每次进犯边塞,牵招就派兵迎击敌人,敌人来了就被打败,官吏百姓胆气日渐锐猛,边远地区没有忧患。参考译文牵招,字子经,是安平观津人。十多岁时,跟随同县的乐隐求学。后来,乐隐任车骑将军何苗的长史,牵招跟随他完成了学业。正逢京城大乱,何苗、乐隐被害,牵招和乐隐的门生史路等人一起将乐隐的尸首收殓起来,送回家乡安葬。路上遇有强盗抢劫,史路等人全都逃跑了。强盗想砍棺拔钉,牵招含泪请求不要这样做。强盗认为他讲义气,就放走了他。牵招由此而知名。后来他向东投奔曹操。曹操将要征讨袁谭,但是柳城乌丸想派出骑兵协助袁谭。曹操派牵招到了柳城。到了那里,正赶上峭王严备待战,准备了五千骑兵援助袁谭。又有辽东太守公孙康派遣使者韩忠带着单于的印绶来授给峭王。峭王召集各位酋长,他问牵招:“从前,袁公说他受天子之命,任命我为单于;而今曹公又说会再次禀告天子,任命我为真单于;辽东方面又拿着印绶来。这样看来,谁该是正宗呢?”牵招回答说:“从前袁公承天子命令,得以有所拜封,袁公中间犯有过错,天子命令曹公取代了他。辽东是朝廷属下的郡,怎么能擅自称说封拜呢?”韩忠说:“我们辽东在大海东边,拥兵百万,怎么只有曹操能做这样的事呢?”牵招呵斥韩忠说:“曹公诚信恭敬圣明贤哲,辅助拥戴天子,让四海安宁。你们君臣倚靠天险远地,违抗王命,还想擅权封拜,正当杀戮,怎么敢轻慢诋毁大人?”便抓住韩忠的头往地上撞,拔刀要杀了他。峭王惊恐,身边的人也都吓得变了脸色。牵招向峭王等人说明成败之理,在场的人都离开座位,屈膝伏地聆听。曹操消灭了袁谭,任命牵招为军谋掾。文帝即位,牵招出任雁门太守,此郡常有掠抢之事发生。牵招既教百姓打仗列阵,又上表请求恢复乌丸五百多家的赋税,并让他们备好鞍马,派他们去深入侦查。敌人每次进犯边塞,牵招就派兵迎击敌人,敌人来了就被打败,官吏百姓胆气日渐锐猛,边远地区没有忧患。牵招又用离间计离间敌人,使敌人之间大结怨仇。牵招出兵攻打,大败敌人。盗贼再也没有出现。牵招又挑选有才识的人,送他们到太学读书,然后叫他们再回故里,传授他人,几年间,学校大兴。郡里的井水又咸又苦,当地人到很远的地方汲取河水,往返七里。牵招在原野上开凿河渠,引水入城,百姓深受其益。他治理边郡富有声誉,百姓都感念他。(二)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第 910 题。石 湖文徵明石湖烟水望中迷,湖上花深鸟乱啼。芳草自生茶磨岭,画桥横注越来溪。凉风袅袅青萍末,往事悠悠白日西。依旧江波秋月坠,伤心莫唱夜乌栖。注夜乌栖:即乌夜栖,是一支古老的乐府歌曲。9.下列对这首诗的内容和手法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写景远近结合。先写远望湖面深处,雾气与水波融成迷茫的一片,再写湖边各色花儿开得正盛,花丛中群鸟竞啼。B.颔联写景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山坡之上,无人管问的野草欣欣然地自由生长;越来桥下,河水同样流得自在活泼。C.颈联写春天的世界充满生机,令诗人迷恋,直到晚风轻轻从湖面飘起,带来凉意,白日西下,往事涌上心头。对此诗人感慨万千。D.这首诗虽是写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却是笼罩在一片柔曼的气氛中,如同一支优美而和缓的曲子,尽管奔腾不息,却有安静的感觉。E.诗人笔下的石湖风光,和谐清淡,娴静温柔,只有“湖上花深鸟乱啼”一句稍显热闹,但并未具体描摹其色彩与声音,没有打破全诗的和谐。解析 B 项,“虚实相生”在原诗中找不到依据;颔联两句都是写远望看到的景色;D 项,“尽管奔腾不息,却有安静的感觉”理解错误,这首诗虽然写的是春景,但“芳草自生”“画桥横注”“往事悠悠”“江波秋月”没有给人奔腾不息之感。答案 BD10.(分析情感)结合全诗内容,分析诗人在诗中寄予了哪些感情。解析根据颈联“往事悠悠白日西”一句可知,诗人有感叹时光流逝之意。尾联“依旧江波秋月坠,伤心莫唱夜乌栖”中“夜乌栖”以乌鸦夜栖反衬人生无所着落之感。通过“秋月坠”“伤心”和夜乌栖等可以理解诗人内心的悲凉之情。参考答案嗟叹时光流逝(年华易逝)。“白日西”意味着一天时光的流逝,从眼前之月联想到去年的月亮,意味着一年时光的流逝。感叹人生无着落(一事无成)。尾联以乌鹊夜栖反衬人生无所着落之感。三、语言运用11.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我们家家教很严,令尊常常告诫我们,要善良诚信,到社会上要清清白白地做人。B.小明在失物启事中写道:“今天我在食堂丢失了宿舍钥匙,拾到的请从速交还。”C.学生会调查研究后提出了改进学校图书馆作息时间安排的意见,并责成领导尽快落实。D.九寨沟地震以后,班级团委倡议同学们向灾区捐款捐物,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解析 A 项,“令尊”是敬称,应用“家父”;B 项,“从速交还”用词不当;C 项,“责成”使用对象不当。答案 D1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字。祭灶的习俗虽然由来已久, ,有的是在腊月二十三,有的是在腊月二十四。祭灶的主要活动是“送灶”,送灶不仅要准备好香烛, ,供果的种类因地域和时代有很大的不同。 ,这主要是因为传说中灶神是个男子,所以女子主持祭灶仪式的情况并不多见。 参考答案但祭灶的日期却不尽相同 而且要准备供果 祭灶仪式主要由男子主持13.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高中阶段阅读文学名著是语文学习的有益补充,如果条件允许,每个学生都应该大量阅读世界文学名著,因为只有大量阅读名著,自己的思想境界才能得到提升,思想境界提升之后,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和成绩自然会相应提高,高考时也就一定能考取理想的大学。不是大量阅读名著就一定能提升思想境界。 参考答案不是思想境界提升就一定能提高语文综合素养和成绩。不是语文综合素养和成绩提高就一定能考取理想的大学。

    注意事项

    本文(2020学年新指导同步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1练习12项脊轩志.docx)为本站会员(思***)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