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二语文必修三教案:咏怀古迹(其三)大全.docx
-
资源ID:10725950
资源大小:41.88K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高二语文必修三教案:咏怀古迹(其三)大全.docx
2022高二语文必修三教案:咏怀古迹(其三)大全 高二语文必修三教案:咏怀古迹(其三)大全 安排是行动的指南,也是目标实现的基本保证。为了保证学习目标的实现,就必需制定学习安排。制定学习安排有利于增加学习的主动性,避开盲目性,从而增加有序性。课件网小编高二频道为你整理了高二语文必修三教案:咏怀古迹(其三)大全,助你金榜题名! 高二必修三语文咏怀古迹(其三)教案(一) 【教学目的】 1、感受诗歌的深厚感情,领悟诗歌主旨。 2、赏析名句,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3、通过探讨唤起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关注及思索。 【教学重点】赏析诗歌,体会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寓意,把握主旨。 【教学方法】点拨-研讨式。尽可能找诗歌的精彩处与学生的爱好点相交汇的部位设疑提问,启发引导学生对诗歌的整体性感受与领悟。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闭月羞花,沉鱼落雁是形容什么的吗?美貌知道都是在说谁么?西施。杨玉环。貂禅。昭君。不用说她们都是很美的,但美就能给人带来好运么?不哦,大家想起了中国有句古话叫做自古红颜多薄命,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不就是这样吗?我们学过的马嵬中的杨贵妃不也是这样吗?还有<<琵琶行>>中的琵琶女不都是这样吗?今日,让我们走进被人们誉为咏昭君之绝唱的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看看昭君的悲剧是否也是这样的 二、咏怀古迹简介 1、诗体:一组七言律诗,共五首; 2、内容:缅怀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 3、主旨:借古迹古人抒发自己的心怀(漂泊之感和思念家乡之情)。 三、整体感知 1。朗读(1)学生单读-指出所读优缺点。 (2)老师范读。 (3)学生集体朗读,留意音调。语速。感情。 2。结合注释、感知诗歌。思索:这首诗写的什么内容?请在原文中找出点明主旨的那个词语。(怨恨)。 四、赏析诗歌 1。这首诗写的是昭君的怨恨,但是不是一起先就写她的怨恨?(明显不是)写什么?(写景)写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明确】群山万壑赴荆门,多么宏伟的图景!山是群山起伏,连绵不绝;水是万壑争流,奔腾不息,直赴荆门山。赴本是一个一般的字眼,但在此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把迤逦不绝的千山万壑陡然间写活了,既有飞动之势,又有变化之姿。 2。开篇不写昭君,却描绘了这样一幅图画,目的何在? 【明确】引出歌咏对象昭君。(板书) 3。(探讨)明代评论家胡震亨认为,这么气象宏伟的起句,只有用在生长英雄的地方才适当,用在昭君村上是不适合、不协调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明确】不同意。常言道:地灵人杰,正是因为有了如此雄奇的山水,钟灵毓秀,才孕育出昭君这样美貌的、不平凡的女子。清人吴瞻泰认为:诗人就是要借高大山川的宏伟气象来烘托、抬高昭君这个窈窕红颜,要把她写得震天动地。可见,作者在此是从咏江山之奇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这是其一。其二,作者在引出昭君之前特意用了这么一个内涵厚重的句子做铺垫,也说明白在作者的心目中,生长在这里的昭君决不只是一个明眸皓齿、秀发冰肌的弱女子,而是一位具有大山般坚毅性格的奇伟女性。所以,画面的底色用的不是阴柔的秀丽而是阳刚的伟岸,是较为和谐的。(大巧若拙) 另外,从昭君墓碑上的字也可见她的形象: 一身归朔漠, 数代靖兵戎。 若以功名论, 几与卫霍同。 4。颔联对仗很工整,怎样对仗的?有何效果?(你能说说这联主要讲了昭君的什么吗?) 一去与独留,一与独同义互文,将昭君生前的寥落、死后的孤寂,写得入骨三分。可见,昭君是多么孤独! 紫台对青冢,一个富丽繁华,一个荒芜冷落,对比多么悬殊! 连对向,连字写出塞之景,向字写思汉之心,笔下有神(出自清人朱瀚的杜诗解意)。 朔漠对黄昏,朔漠即北方的大漠,黄昏一般指时间,而在这里好像更主要指空间,即和无边的大漠连在一起的,覆盖四野的黄昏的天幕,何等的空旷凄清!它是那样的大,仿佛能够吞食一切、消化一切,但是独有一个墓草长青的青冢,它吞食不下,消化不了,为什么?青冢有恨啊!一年年、一每天,向人们展示着千古的悲伤! 就这么两句工整的对偶,内涵却相当丰富:上句写她生前的不幸与孤苦,下句写她死后的孤寂与冷落,一句话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 对比反衬: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板书) 5。昭君在汉宫尚未跻身宫妃之列,不过是后宫中一位待诏的宫女,而嫁到朔漠却封为阏氏(相当于汉皇后),还有什么不幸和怨恨可言呢? 【明确】不能用现代的眼光看历史。囿于当时民族观念的局限,当时人对周边少数民族是耻于同类的,更何况远嫁匈奴呢?据后汉书记载:昭君远嫁匈奴以后,特别思念家乡,然而多次上书希望回家乡看看,都未能如愿。即使她侍奉的匈奴王死了,她还要根据当地的习俗再嫁给匈奴王的儿子,直至最终身死异国。我们姑且不论这种回乡无望的无望对她的打击有多大,就是那种与华夏伦理纲常相悖的习俗使其无法接受的苦痛,也足以摧折人心! 板书:民族偏见 思乡-怨恨 胡俗 6。昭君的确很不幸,但她的不幸原委是怎样造成的?那么美的昭君,元帝怎舍得让她远嫁匈奴? 【明确】颈联上句画图省识春风面对此做了交待。这句诗用了一个典故。(因课文有注释,可让学生讲,以训练其表达实力。) 7。昭君的悲剧是由毛延寿造成的吗? 【明确】不是。有人曾为毛延寿鸣不平,写过这样两句诗: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金圣叹也曾对此发表评价,大意是:毛延寿则班小人之所以得售其奸,昭君之所以抱恨终身,莫非不是你皇上自己造成的吗?搜罗那么多良家妇女充斥后宫专供你皇上一人受用,你连亲自选择之劳都不愿费,也未免太过分了。可见,昭君的悲剧是由元帝的昏庸糊涂造成的。 清。刘献廷<<咏昭君词>>曾闻汉主杀画师,画师何足定妍媸。宫中多少如花女,不嫁单于君不知。 由此可知当时皇帝的昏庸糊涂,昭君一样的宫女的不幸。 8。环珮空归月夜魂中的空如何理解? 【明确】从字面上看,作者认为,既然大错已经铸成,你的魂灵归来也是徒然的。深化一想,昭君虽骨留青冢,但魂灵早已在月明之夜回到生她养她的父母之邦,可见其怀念故国之心是多么剧烈啊!像这样一个美女,竟然沦落到如此下场,怎不感动?怎不难过?一个空字,将诗人的悲愤之情、伤悼之意传达得淋漓尽致。 【小结】自不待言,这两句与上两句前后呼应,交叉连接。正因为元帝省识春风面,才有昭君一去紫台连朔漠的悲剧;正因为昭君空归月夜魂,才有其独留青冢向黄昏的凄凉。总之,对昭君悲剧的根源做了明确揭示。(板书) 9。既然昭君的悲剧是由元帝的昏庸糊涂造成的,她对元帝持何看法? 【明确】怨恨两字点明全篇主旨。至此,作者似乎茅塞顿开:怪不得千百年来琵琶所演奏的总是从匈奴传来的撩人愁思的胡音胡调,原来那正是昭君恒久在诉说着她不得生还家乡的怨恨!读到这里,我们的耳边是否又会响起那深厚、幽怨的琵琶声?(放琵琶曲,渲染悲剧氛围,感染学生。) 【小结】诗歌的主旨虽写昭君的怨恨,但一起先并未干脆写,而是从咏江山之奇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入题。接着写昭君的悲剧及其根源,为点明怨恨做铺垫,最终才明确点出昭君之怨,将感情推向高潮。 板书:首联引出歌咏对象入题 颔联写昭君悲剧的一生铺垫 颈联揭示昭君悲剧根源铺垫 尾联点明昭君之怨高潮 五、朗读、背诵(体会昭君绵绵无绝期的怨恨之情) 六、归纳寓意 【点拨启发】咏怀古迹(其三)题为咏怀,可里面只写了昭君的怨恨,并无作者个人情怀的抒发,这是不是与标题咏怀二字不符? 1、简介写作背景(为下文归纳寓意做打算。略) 2、探讨、归纳。 联系写作背景就可知道,作者曾在十年前因上疏救宰相房王官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遭贬。自己一片赤诚,尽忠进谏,皇帝却不分忠佞,无辜贬斥自己,当然怨恨,但又不能明说。所以诗题叫咏怀古迹,明显作者在咏叹昭君不幸的同时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达昭君千载之怨的同时也在暗中表达自己的深厚怨恨。 板书昭君-画图省识-汉元帝诗人-漂泊西南-唐皇帝 -身死异国-有志难展- 借古伤今 七、拓展 到此咱们对昭君和诗人杜甫应当有了更深化的了解,那么下面请同学们来说说你心目中的昭君或杜甫是个怎样的形象? (1)诗的大意 千山万壑逶迤不断奔赴荆门;此地还遗留生长明妃的山村。一别汉宫她嫁到北方的荒漠;只留下青冢一座面对着黄昏。凭看图汉元帝岂识月貌花容?昭君佩带玉饰徒然月夜归魂。千载流传她作的胡音琵琶曲;曲中倾诉的分明是满腔悲愤。 (2)诗中重点词语理解。 1、明妃:即王嫱、王昭君,汉元帝宫人,晋时因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后人又称明妃。昭君村在归州(今湖北秭归县)东北四十里,与夔州相近。 2、尚有村:还留下生长她的村庄,即古迹之意。 3、一去句:昭君离开汉宫,远嫁匈奴后,从今不再回来,恒久和朔漠连在一起了。紫台:犹紫禁,帝王所居。江淹恨赋:明妃去时,仰天太息。紫台稍远,关山无极。朔漠:北方沙漠,指匈奴所居之地。 4、画图句:意谓元帝对着画图岂能看清她的漂亮容颜。 5、环佩句:意谓昭君既死在匈奴不得归,只有她的魂能月夜归来,故曰空归。应上向黄昏。环佩:妇女装饰品,指昭君。 6、千载两句:琵琶本西域胡人乐器,相传汉武帝以公主(实为江都王女)嫁西域乌孙,公主哀痛,胡人乃于立刻弹琵琶以娱之。因昭君事与乌孙公主远嫁有类似处,故推想如此。又琴操也记昭君在外,曾作怨思之歌,后人名为昭君怨。作胡语:琵琶中的胡音。曲中论:曲中的怨诉。 高二必修三语文咏怀古迹(其三)教案(二) 教学目标 1.感受诗歌的深厚感情,领悟诗歌主旨。 2.赏析名句,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3.通过探讨唤起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关注及思索。 教学重点赏析诗歌,体会感情。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昭君出塞而身死异国的悲剧是历代文人经常咏叹的题材。从西晋的石崇起先,到南北朝的鲍照、庾信,再到唐代的李白、杜甫、白居易,都写过咏昭君的诗,其中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最为深刻感人,并被誉为咏昭君诗之绝唱。尽管柔柔弱弱的王昭君,没有叱咤风云,没有威严凛凛,然而诗歌那苍凉悲壮的意境,仍能使我们剧烈地感受到那段凄婉哀怨的历史。今日,就让我们一起去追溯历史,走进杜甫的咏怀古迹,感受王昭君这一形象永恒的艺术魅力。 二.咏怀古迹简介 咏怀古迹五首是一组七言律诗,这五首诗是诗人游江陵、夔州一带,访庾信故居、宋玉宅、昭君村、蜀先主庙、武侯祠,因古迹怀古人并自我伤感而作,一气贯成,为一组诗。第一首写庾信。诗人始终是赞美庾信的,诗中由庾的遭受联系起自己的境况。其次首写屈原弟子宋玉,既表明诗人崇拜他的词章,又深感同样的悲凉孤独,感慨中对国运的兴衰怀有讽喻。第三首写王昭君,全诗从怨字落墨,并使发出无穷怨恨之声的琵琶作为昭君的化身,独具匠心。第四首通过老百姓对刘备驾崩地的四时祭祀之勤,表达了对刘备和孔明君臣的崇敬,同时对诗人的飘泊生活不胜感慨,将荒芜的景象写得格外有情。第五首是对诸葛亮更高的评价,艺术感染力极强。 三.初读诗歌,整体感知(结合注释、感知诗歌) 思索: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请在原文中找出点明主旨的词语。 明确:诗人咏昭君村、怀念王昭君。(怨恨) 四.背景简介 唐玄宗天宝五年(746年),西入长安,羁留十年,才做了个看管兵甲器杖的小官。安史之乱爆发,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任右拾遗。因上疏救宰相房王官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遭贬,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自己一片赤诚,尽忠进谏,皇帝却不分忠佞,无辜贬斥自己,当然怨恨,但又不能明说。所以诗题叫咏怀古迹。 明确:诗人借咏昭君村、怀念王昭君来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 五.赏析诗歌 再读诗歌,鉴赏情感 1.这首诗写的是昭君的怨恨,但是不是一起先就写她的怨恨?(明显不是)写什么?(写景)写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明确:群山万壑赴荆门,多么宏伟的图景!山是群山起伏,连绵不绝;水是万壑争流,奔腾不息,直赴荆门山。赴本是一个一般的字眼,但在此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把迤逦不绝的千山万壑陡然间写活了,既有飞动之势,又有变化之姿。 目的:是从侧面烘托昭君的形象。这也许是因为诗人首先想到,一个青年女子远离父母之邦,嫁到殊方异域,并在那里度过自己的一生,的确须要巨大的志气和毅力,而这宏伟的山川简直就是她那坚毅性格的象征! 2.明代评论家胡震亨认为,这么气象宏伟的起句,只有用在生长英雄的地方才适当,用在昭君村上是不适合、不协调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明确:不同意。常言道:地灵人杰,正是因为有了如此雄奇的山水,钟灵毓秀,才孕育出昭君这样美貌的、不平凡的女子。清人吴瞻泰认为:诗人就是要借高大山川的宏伟气象来烘托、抬高昭君这个窈窕红颜,要把她写得震天动地。可见,作者在此是从咏江山之奇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这是其一。其二,作者在引出昭君之前特意用了这么一个内涵厚重的句子做铺垫,也说明白在作者的心目中,生长在这里的昭君决不只是一个明眸皓齿、秀发冰肌的弱女子,而是一位具有大山般坚毅性格的奇伟女性。所以,画面的底色用的不是阴柔的秀丽而是阳刚的伟岸,是较为和谐的。(大巧若拙) 3.昭君的确很不幸,但她的不幸原委是怎样造成的?那么美的昭君,元帝怎舍得让她远嫁匈奴? 明确:颈联上句画图省识春风面对此做了交待。这句诗用了一个典故。(因课文有注释,可让学生讲,以训练其表达实力。) 4.昭君在汉宫尚未跻身宫妃之列,不过是后宫中一位待诏的宫女,而嫁到朔漠却封为阏氏(相当于汉皇后),还有什么不幸和怨恨可言呢? 明确:不能用现代的眼光看历史。囿于当时民族观念的局限,当时人对周边少数民族是耻于同类的,更何况远嫁匈奴呢?据后汉书记载:昭君远嫁匈奴以后,特别思念家乡,然而多次上书希望回家乡看看,都未能如愿。即使她侍奉的匈奴王死了,她还要根据当地的习俗再嫁给匈奴王的儿子,直至最终身死异国。我们姑且不论这种回乡无望的无望对她的打击有多大,就是那种与华夏伦理纲常相悖的习俗使其无法接受的苦痛,也足以摧折人心! 5.昭君的悲剧是由毛延寿造成的吗? 明确:不是。有人曾为毛延寿鸣不平,写过这样两句诗: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金圣叹也曾对此发表评价,大意是:毛延寿则班小人之所以得售其奸,昭君之所以抱恨终身,莫非不是你皇上自己造成的吗?搜罗那么多良家妇女充斥后宫专供你皇上一人受用,你连亲自选择之劳都不愿费,也未免太过分了。可见,昭君的悲剧是由元帝的昏庸糊涂造成的。 6.既然昭君的悲剧是由元帝的昏庸糊涂造成的,她对元帝持何看法? 明确:怨恨两字点明全篇主旨。至此,作者似乎茅塞顿开:怪不得千百年来琵琶所演奏的总是从匈奴传来的撩人愁思的胡音胡调,原来那正是昭君恒久在诉说着她不得生还家乡的怨恨!读到这里,我们的耳边是否又会响起那深厚、幽怨的琵琶声? 小结:诗歌的主旨虽写昭君的怨恨,但一起先并未干脆写,而是从咏江山之奇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入题。接着写昭君的悲剧及其根源,为点明怨恨做铺垫,最终才明确点出昭君之怨,将感情推向高潮。 三读诗歌,鉴赏语言 1.环珮空归月夜魂中的空如何理解? 从字面上看,作者认为,既然大错已经铸成,你的魂灵归来也是徒然的。深化一想,昭君虽骨留青冢,但魂灵早已在月明之夜回到生她养她的父母之邦,可见其怀念故国之心是多么剧烈啊!像这样一个美女,竟然沦落到如此下场,怎不感动?怎不难过?一个空字,将诗人的悲愤之情、伤悼之意传达得淋漓尽致。 2.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一去对独留,一与独同义互文,将昭君生前的寥落、死后的孤寂,写得入骨三分。紫台对青冢,一个富丽繁华,一个荒芜冷落,对比多么悬殊!连对向,连字写出塞之景,向字写思汉之心,笔下有神朔漠对黄昏,朔漠即北方的大漠,黄昏一般指时间,而在这里好像更主要指空间,即和无边的大漠连在一起的,覆盖四野的黄昏的天幕,何等的空旷凄清!它是那样的大,仿佛能够吞食一切、消化一切,但是独有一个墓草长青的青冢,它吞食不下,消化不了,为什么?青冢有恨啊!一年年、一每天,向人们展示着千古的悲伤!就这么两句工整的对偶,内涵却相当丰富:上句写她生前的不幸与孤苦,下句写她死后的孤寂与冷落,一句话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 四读诗歌,鉴赏主旨 咏怀古迹(其三)题为咏怀,可只写了昭君的怨恨,并无作者个人情怀的抒发,这是不是与标题咏怀二字不符? 借事抒情作者在咏叹昭君不幸的同时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达昭君千载之怨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深厚的怨恨。 六.比较鉴赏 同样是咏叹王昭君,杜甫写了咏怀古迹(其三),李白则写了王昭君,比较阅读,说说两诗在风格上有怎样的不同。 王昭君 李白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关道,天际去不归。 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 燕支长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 生乏黄金枉画图,死留青冢使人嗟。 【注释】汉代长安旁边的月亮,月光照着昭君。一走上去玉门的道路,从今去向天际再也不会归来。汉代的月亮还是从东海出来,可昭君嫁到西方没有回来的日子。长年寒冷的燕支山只有雪当作花,漂亮的昭君憔悴了,湮没在胡地的风沙中。活着时她没有黄金送人,致使画师将她画丑。死后留下了青冢使人叹息。 明确:同样以王昭君的不幸遭受为题材,李白和杜甫这两首诗各有特色,基本上能体现两人不同的艺术风格:李诗飘逸,杜诗沉郁。两人都对王昭君的不幸充溢了怜悯,但杜诗不只停留在怜悯惋惜这一步,还进一步表达了沉郁怨愤之情。诗一起先,就似有千钧之力,有千岩竞秀、万壑争流之势,以致古人说:昔人评群山万壑’句,颇似生长英雄,不似生长美人。李诗其次联是一上玉关道,天际去不归;而杜诗则更沉郁,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生前寥落,死后孤寂,写得何等入骨。最终两联,两诗都写出了凄婉的氛围,而杜诗中因为用了空归、月夜魂、千载、分明等词语,就更显得凄凉。 七.课时小结 从我们学习的几首律诗看,杜甫擅长汲取前代实践成果,不断积累艺术阅历,在五七律上表现出显著的创建性,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因而他的律诗格律最为完备,结体谨严,对仗工整,声调和谐,语言精练,感情饱满,很多诗歌成为千古绝唱。 八.作业布置 背熟咏怀古迹(其三) 预习创新求变的中唐诗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20页 共20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