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编部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词简析.docx
-
资源ID:10726922
资源大小:34.50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编部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词简析.docx
2022编部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词简析 登鹳雀楼 唐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注解: 鹳(guàn)雀楼:唐代河中府城西南一座城楼,高三层,为当时登临圣地。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闻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白日:太阳,夕阳,傍晚的太阳。依:依傍,紧靠着。尽:终点,这里有缓缓落下的意思。入海流:流入大海向东奔流。欲:想,要。穷:穷尽,用完,极尽。千里目:(使眼睛看到)千里之外的目标。更:更加,更要。 译文: 夕阳依傍着远山慢慢隐去(渐渐下山去),黄河向东流入大海滔滔奔流。 假如要想看尽(看到)千里远的风景,就要再登上一层楼(高楼)。 这首诗写诗人登高望远的雄浑开阔的感受和登临的豪兴。他为了看得更远,因而上得更高。后两句既是写实,同时又寓意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 格律分析: 押韵:二四句押韵:第一句末字流liú,第四句末字楼lóu,双韵母押韵,有相同的韵母u。广州话也是同韵的,所以是押韵。 对仗:一二句对仗,词对词:白对黄,形容词对形容词;日对河,名词对名词;依对入,动词对动词;山对海,名词对名词;尽对流,动词对动词。三四句对仗:欲对更,副词对副词;穷对上,动词对动词;千里对一层,数量词对数量词;目对楼,名词对名词。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成了一句名句(格言),用以鞭策人们,要想得到更加宏大的成就,就要再加努力、再加一把劲。 望庐山瀑布 唐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注释:香炉:指庐山的香炉峰,因其形态似香炉,所以称之。紫烟:香炉峰上的云雾在红日照耀下像紫烟一样。遥看:从远处看。挂:悬挂。前川:川:河流,这里指瀑布。挂前川:指瀑布从峰顶留下,像挂在山川之间。直:笔直。三千尺:形容山高。这里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疑:怀疑。银河: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九天:极言天高。古人认为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九重天,即天空最高处。一作半天。此句极言瀑布落差之大。 直译: 太阳照射香炉峰生出袅袅(nio)紫烟,远远望去瀑布像长河悬挂在山前。 瀑布飞流直下足有三千尺那么长,怀疑是银河从九天上垂落下来。 译文: 香炉峰上的云雾在红日照耀下像紫烟一样;远远望去,一道大瀑布悬空挂在山崖间。 瀑布飞流直下,足有三千尺那么高;怀疑是九天之上的银河水落下来的。 格律分析: 押韵:第一二四句押韵,末字是:烟yn,川chun,天tin,单双韵母押韵,都有相同的韵母an,所以是押韵。 对仗:第一联对仗:日照香炉对遥看瀑布,短语对短语;生对挂,动词对动词;紫烟对前川,词组(定宾结构)对词组。这也是一首家喻户晓的名诗。 赏析:这首七绝历来广为传诵。其前两句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奇伟景象,既有朦胧美,又有雄壮丽;后两句用夸张的比方和浪漫的想象,进一步描绘瀑布的形象和气概,可谓字字珠玑。 夜宿山寺 唐 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注解:宿:住,过夜。危楼:高楼,这里指山顶的寺庙。危:高。百尺:虚指,不是实数,这里形容楼很高。星辰:天上的星星统称。语:说话。恐:唯恐。惊:惊吓。 直译: 高楼有一百尺那么高,在楼上伸手就可以摘下天上的星星。 在那楼上不敢高声说话,唯恐惊动天上的人。 译文: 山上寺院的高楼真高啊,似乎有一百尺的样子;人在楼上一伸手就可以摘下天上的星星。 在这里我不敢大声说话,唯恐惊动天上的神仙。 格律分析: 押韵:其次四句押韵,辰chén,人rén,都有相同的韵母en,而且在广州话中二字也是同韵的,所以是押韵。 对仗:两联都不对仗,五言绝句可以不押韵。 赏析: 夜宿山寺这首诗曾被选入小学语文教科书,一般认为它是唐代宏大诗人李白的作品。此诗运用了极其夸张的手法,描写了寺中楼宇的高耸,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庙宇工程艺术的惊羡以及对神仙般生活的憧憬和追求之情。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想象奇丽,夸张奇妙,栩栩如生,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身临其境之感。 诗人夜宿深山里面的一个寺庙,发觉寺院后面有一座很高的藏经楼,于是便登了上去。凭栏远眺,星光闪耀,李白诗性大发,写下了这一首纪游写景的短诗。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注释: 敕勒歌:敕勒(chì lè):种族名,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带。 敕勒川:川:平川、平原。敕勒族居住的地方,在现在的山西、内蒙一带。北魏时期把今河套平原至土默川一带称为敕勒川。 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 穹庐(qióng lú):用毡布搭成的帐篷,即蒙古包。 笼盖四野(y):笼盖,另有版本作覆盖(洪迈容斋随笔卷一和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一);四野,草原的四面八方。 天苍苍:苍苍:青色。苍,青,天苍苍,天蓝蓝的。 茫茫:宽阔无边的样子。 见(xiàn):同现,显露。 译文: 阴山脚下啊,有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 敕勒川的天空啊,它的四面与大地相连,看起来似乎牧民们居住的毡帐一般。 蓝天下的草原啊,都翻滚着绿色的波澜,那风吹到草低处,有一群群的牛羊时隐时现。 直译:宽阔的敕勒大平原,就在阴山脚下。 天空像个巨大的帐篷,笼盖着整个原野。 天空蔚蓝一望无际,碧绿的原野茫茫不尽。一阵风吹过,牧草低伏,露出一群群正在吃草的牛羊。 创作背景:公元四到六世纪,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处在鲜卑、匈奴等少数民族的统治之下,先后建立了北魏、北齐、北周等五个政权,历史上称为北朝。 北朝民歌主要是北魏以后用汉语记录的作品,这些歌谣风格豪放刚健,抒情爽直坦率,语言质朴无华,表现了北方民族英勇豪迈的气概。这首民歌敕勒歌最早见录于宋郭茂倩编乐府诗集中的第八十六卷杂歌谣辞。一般认为是敕勒人创作的民歌。它产生的时期为5世纪中后期。 在史书中,最先提到敕勒歌的是唐朝初年李延寿撰的北史卷六齐本纪:公元546年,北齐开国皇帝高欢率兵十万从晋阳南向进攻西魏的军事重镇玉壁(今山西南部稷山县西南),折兵七万,返回晋阳途中,军中谣传其中箭将亡,高欢带病强自设宴面会大臣。为振军心,他命部将斛律金唱敕勒歌,遂使将士怀旧,军心大振。 敕勒歌作者究竟是谁,各界始终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斛律金是作者之一,甚至有人认为作者就是斛律金。而有人认为斛律金只是已知最早的演唱者,而非作者。 赏析: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黄河以北的北朝流传的一首民歌,一般认为是由鲜卑语译成汉语的。民歌歌咏了北国草原壮美富裕的风光,抒写敕勒人酷爱家乡酷爱生活的豪情。 1 开头两句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非常宏伟。接着两句用穹庐作比方,说天空如蒙古包,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最终三句描绘了一幅水草丰富、牛羊肥壮的草原全景图。有静有动,有形象,有色调。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9页 共9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