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22年洛阳博物馆概况导游词.docx

    • 资源ID:10732922       资源大小:36.11KB        全文页数:2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2年洛阳博物馆概况导游词.docx

    2022年洛阳博物馆概况导游词洛阳博物馆概况导游词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导游,通常须要打算好一份导游词,导游词是导游员同游客沟通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学问的讲解词。怎样写导游词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我细心整理的洛阳博物馆概况导游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洛阳博物馆概况导游词1惊世巨现,天子驾六;东周珍宝,绝无仅有。欢迎大家来参观洛阳周王城天子驾六博物馆。公元前771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在这块“天中之地”上,东周诸王经营了长达515年的 光辉岁月,留下了影响至今的厚重文化。然而,曾经绚烂的珍宝,原委在哪里呢?在地下沉没了20xx多年,一朝惊现的“天子驾六”为您揭开答案。周王城天子驾六博物馆的创建, “王城、王陵、王器” 的精致展览,为我们目睹那段绚丽的历史,以及新世纪新洛阳开拓了全新的窗口! 博物馆是依托21世纪重大考古发觉,“天子驾六”大型车马陪葬坑,原地原址修建的遗址型博物馆。车马坑规模大,车子类型多,摆放整齐,气概雄伟,是当今世界独一无二的“驾六”遗存。 协助展出的有东周王城概况,首次全面介绍50年考古重大成就;东周王陵的发觉与探究,向您展示鲜为人知的王陵隐私;精美绝伦的东周珍宝,细致体现青铜时代晚期的金属之美说了这么多想必大家对天子驾六博物馆非常的憧憬了,下面呢,我们就来一同走进博物馆内部的第一个大厅。大家跟我过来,看一幅地图。这幅地图是考古工作者依据考古的结果绘制的。曾经洛阳古代的都城遗址的详细位置。洛阳是一座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城,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曾有十三个朝代在此建都,时间长达1500多年,一共留下了五个都城遗址。历史学家称之为“五都会洛”。中心部位与繁体的汉字“亞 ”(亚)很相像,所以考古学者称其为“亚”字型墓。这个墓葬是全部墓葬中规格最高的,也是洛阳发觉的唯一一座“亚”字型墓。墓室内发觉的青铜器上有铭文“王作宝尊彝”的字样。这个“王作”就是特地为天子所做的器物。依据所出土的器物知道这个墓葬修建于东周初年。那个时候,东周的第一位天子周平王,在位41年,近半个世纪。所以推想这个墓葬的主子很有可能就是东周的第一位天子周平王的墓葬。一般象这样的大墓,在下葬的时候都会有一些陪葬坑。下面呢,我们就来看看洛阳发觉的最大一座陪葬坑。依据周礼的规定,严格根据等级制度,天子用九个鼎。我们常说的“一言九鼎”就是从这来的。天子用九鼎,诸侯七个,士大夫五个,依次下推。这两个铜马是东周时的手工艺品。中间的是铜带钩-中国古代的皮带扣;左边的是铜镜,我们现在看到的是镜子的背面,正面被打磨光以后可以照出人的容貌。刚才看到的是玉璧和玉环及玉龙。古人特别的喜爱美玉,所以呢,古人就将美玉制作成装饰品带在身上。刚才我们看到的是中国早期的货币。因为把柄是空心的,所以又叫空首布。因为样子和铲子有点像,所以又叫铲币。这就是东周时的钱。这些是中国古代的车器:左边的是车上的装饰品-铜铃。中间长的是毂,旁边的是车軎(卫)。他们放在一起运用,爱护车轴不至于脱落。右边的是马车上的连接器。因为古代的马车都是木制结构,所以这些都是用在马车的关键部分。这最终一个展柜里放的都是彩绘的陶器。陶壶,陶鼎和陶豆。分别用来盛酒,盛肉,盛主食的。他们都是在烧制好的陶器上,再绘上颜色的。这样的彩绘陶器一般来说是不易保存的,但他们在地下埋藏了20xx多年后,至今依旧色调艳丽。这第一个展厅呢,展示的都是东周时期的器物。下面呢,我们到其次个展厅,看看闻名的车马坑。20xx年的时候市政府打算在这里修建一个河洛文化广场,考古工作者就来勘探,结果发觉了一个墓葬坑,于是就修改了原来的安排,在这修建了一个博物馆。我们首先看到的这个小马坑,南北宽3.2米,东西长3.6米,在这里一共清理出完整的马骨骼两具。马头朝南,马尾朝北,整齐的摆放着。在当时那个年头,能养的起马,并且用马来陪葬的,只有贵族了。所以专家推想:这个马坑要么是诸侯的陪葬坑,要么是士大夫的陪葬坑。后面这个大马坑呢,有车有马,两个马坑距离很近,但两个马坑凹凸位置大小都不同,由此可见,这两个马坑应当不是在同一个时期下葬的墓葬。这个大马坑呢,全长42.6米,宽7.4米,当时共清理出70匹马,26辆车,7只狗和一具人的骨骼。下面让我们首先看看中国马车的构造前面横着的是车横,纵着的是车辕,中间的是车厢,这个是车轴,两边的是车轮。中国古代的车呢,都是用木头制作的,包括车轮和车轴。在漫长的岁月里才,这些木头就会渐渐的朽化。在朽化的过程中紧压在木头上的泥土就会渐渐的渗透进去。所以今日我们看到的这些事实上是木头和土结合在一起的遗迹了。而这些马摆放的非常整齐,专家们就推想,这些马有可能是被麻醉后,或者是用鹅卵石砸死后在根据事先的安排,整齐的摆放在这的。相对与马的整齐有序,在整个马坑内还发觉了7只狗的骨骼,但他们都是被紧压在车厢下了,非常的凌乱。所以就推想,这些狗是被活埋的。填土时这些小狗为了躲土就都躲到车厢下了结果全被埋在车厢下了。在着呢,我们看到的事实上也是一只小狗的骨骼。当时,这只小狗为了逃命,就奋力逃离马坑,再有一步之遥就可以重生了。但惋惜的是还是被人发觉,当即用一个大的鹅卵石把它砸死在坑中了。所以我们看到的狗的骨骼就成这样了 。在我们正前方呢,有两个这样的方坑,这是两个另外的东周墓葬。因为墓葬下葬的时候比较的晚,所以在下葬的时候并不知道有马坑,所以在下葬的时候就对下面的车马坑造成了肯定的破坏。两个墓葬没有发掘,现在都还埋在地下八米深的地方。西周的时候,人殉的制度还像以前一样很常见。但到了东周呢,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啊,就起先反对人殉了。所以在中国东周以后的墓葬中很少有人殉了。而这么大的一个车马坑也就只发觉了一具人的骨骼。有人猜是车夫,忠实的奴仆,或者就是一个奴隶,但直到今日我们也没有证明他的身份。我们在这发觉的这个圆形车子,他的车厢呢,是圆形的。四周用的是一些软性材料编织的。因此,有专家就认为这很有可能是当时特地为女性修造的。这座陪葬坑里的马车是主子当年最显赫的交通工具,体现了主子的身份,地位和财宝。在当时呢,制作一件器物技术含量最高的就是造车了。由于当时的车型单一,车与车的外观区分不大,那么古人是如何来区分身份的凹凸呢?在古代的文献中呀,就记载着“天子驾六,诸侯驾四,士驾二”,。那所谓的士驾二呢,就是一般的贵族乘坐两马驾的车,诸侯要乘坐四马驾的车,只有天下的尊主-周天子才可以乘坐六马驾的车。在20xx年的时候呢,我们在东周王城陵区发觉了这个车马陪葬坑,在这里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以车辕为中心,左右对称两马共驾的车子,就是古代文献中记载的“士驾二”了。这个以车辕为中心,左右对称的一边两马,四马共驾一辆的车子,这是诸侯驾四。下面我们再来看天子驾六的车子,整个马坑倒数其次辆马车。它以车辕为中心,一边三匹马,六马共驾一辆车,清楚可辨,它就是文献中记载的“天子驾六”了。这一切呢,都是为了显示天子惟我独尊的显赫地位,而且这座车马陪葬坑的发觉,在史学界也有重大意义。因为它论证了古代文献中“天子驾六”学说的正确性,并且为当时的乘驿制度供应的实物资料。细致视察,我们会发觉这个车厢要比其它车厢两边宽出二十公分。在后面几个车厢里,我们都会看到一些小的骨骼,这就是我们前面讲过的小狗的骨骼了。这些狗当时都是作为狩猎和斗争时运用的。而马车呢,是主子生前运用的交通工具,主子把它们放在自己的墓室里就是希望这些车和狗在另外一个世界接着陪伴他们。所以我们眼前看到的这个壮烈的场面就是主子生活出行的队伍了。我们在最终面这个车厢里看到的这个狗的骨骼特别清楚。在这呢,我们特别清晰的看到整个车马坑的全貌了,特别壮丽。它是我国目前唯一的一处原址陈设的博物馆,象这样子两列队伍整齐摆放的形式在全国发觉的车马坑中是特别少见的。这两千多年前的遗迹呢,如今已经重新展示在我们面前,它们都是寂了无语的,假如我们瞬间给予这些车和马生命的话,我们眼前将是周天子出游的时候,威猛显赫的车队了。我们这个博物馆是20xx年发觉的,20xx年10月1日开的馆,它可以说是洛阳市众多博物馆中最年轻的一座。当时开馆之后呢,就吸引了很多观众前来参观,有专家观看后,就称之为“东周珍宝,绝无仅有”。这以上呢,就是我们博物馆两个展厅的介绍了。我的讲解部分到此就结束了。两边的墙上还有一些图片,大家随意看看。洛阳博物馆概况导游词2洛阳博物馆创建于1958年,现为国家一级博物馆、河南省优秀爱国主义教化基地。保藏上自旧石器时代,下至明清时期的历代文物数十万件,尤以时代蝉联的历代典型青铜器及唐三彩著称,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洛阳博物馆位于洛阳隋唐里坊区内,北临洛浦公园,南接隋唐城遗址植物园,环境美丽,交通便利。现设立办公室、陈设部、保管部、保卫科、宣教部、三产开发部。洛阳博物馆占地300亩,建筑面积6.2万平方米,其中地上面积4.2万平方米,地下面积2万平方米,总投资3.5亿元。建筑外形如方鼎矗立,寓意“定鼎洛邑”、“鼎立天下”,体现洛阳十三朝古都的历史内涵和特色。博物馆整体建筑气概恢宏,设施先进、功能齐全。20xx年2月建成,并先后胜利举办了“世界邮展”,“秦汉罗马文明展”、“大遗址爱护成果展”、“中国古都文明展”和“洛阳珍宝展”几个大型展览,赢得了国内外来宾的广泛赞誉。洛阳博物馆新馆20xx年4月16日全面开放。现举办有大型基本陈设“河洛文明”和“珍宝展”、“汉唐陶俑展”、“唐三彩展”、“宫廷文物展”、“古代石刻展”、“书画展”六大专题陈设。展览面积1.7万平方米。河洛文明展分为史前时期、夏商周时期、汉魏时期、隋唐时期和五代北宋时期五大部分。以夏代都城、偃师商城、东周王城、汉魏故城和隋唐洛阳城五大都城遗址为主线,洛阳出土历代具有代表性的文物为载体,以时间为依次,整合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考古发觉、重要历史事务、闻名史迹、科技独创等,以现代化、艺术化、人性化的陈展形式,全面展示洛阳十三朝古都的辉煌历史,突出了“河洛文明”作为中华文明象征的特别历史地位,被评为20xx年全国十大精品陈设。唐三彩展选取洛阳历年来出土的唐三彩精品150余件/组,较全面的呈现了唐三彩艺术的奇丽风韵。洛阳珍宝展主要展示洛阳出土的二十一件文物珍品,使人们在观赏文物的同时,了解古代工艺之精湛、领会河洛文化之厚重。汉唐陶俑展展出400余件洛阳出土历代代陶俑,集中地展示汉俑的'古拙、晋俑的拘谨、北魏陶俑的清秀、唐俑的丰美,较系统地勾画出古代雕塑艺术发展的脉络,为了解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史供应了宝贵的实物资料。洛阳古代石刻艺术展选取洛阳出土石刻近百件,分为石刻造像、碑碣墓志两大部分,较全面展示洛阳不同历史时期的石刻艺术成就。书画馆展示以明、清及近现代作品为主,藏品包括王铎、吴昌硕、何绍基、査士标、任伯年、翁同龢、康有为、齐白石、于右任等书画大家,笔墨精到、意蕴悠闲。宫廷文物馆则是以馆藏文物为基础,系统地真实再现了清代宫廷的日常生活起居和佛堂等场景。洛阳博物馆新馆已成为洛阳的地标性建筑,它的开放成为传承河洛文化,持续历史文脉、展示城市内涵和传播真善美,发挥了重要作用。洛阳博物馆概况导游词3公元前221年,强大的秦国一统六国,秦始皇建立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制国家。车同文、书同轨、设三公、置郡县,古代中国第一次在真正意义上成为一个统一的大帝国。秦朝定都咸阳,在洛阳设立三川郡。经过短暂的统治之后,公元前202年,西汉建立,汉高祖刘邦最初定都洛阳后迁都长安,洛阳从都城转变为掌控中原及东部地区的重要军事重镇。西汉经过二百年的统治,由盛转衰,战乱四起。公元25年,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国都定于洛阳。自此以后的曹魏、西晋和北魏也先后在洛阳建都,历时长达500多年。这一时期的洛阳,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全国最大的工商业都市。政治稳定,经济发达,文化艺术旺盛,对外沟通频繁,洛阳成为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也成为东方文明西传的源头。尤其是北魏时期,随着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及其一系列汉化政策,北魏国力臻于强盛,都城洛阳经济旺盛,商业发达,成为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京城和通达百国千城的贸易都会。汉魏洛阳故城遗址位于今日洛阳市以东15公里处。是我国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的古代都城遗址之一。从东汉修建以来,经过历代的修缮、扩建,城址总面积约106平方公里,是中国乃至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古代都城遗址,是近代以前全球最大的城市。汉魏洛阳故城是中国古代都城的典型代表,上承周秦,下启隋唐,集中体现了各代都城的布局特点。表现出从先秦城市的非对称式不规则布局向隋唐都城中轴对称布局的过渡,是都城规划史上的重大转折性改变,影响后代都城规划达千年之久。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座官办寺院白马寺;目前所见中国最早的国家天文观测台灵台;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官办学府东汉太学等。汉魏洛阳城以其历史之悠久,之丰富,在中国古代都城中独树一帜,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预备名录。东汉时期,洛阳城大致为南北长而东西短的长方形。南北九里,东西六里,俗称“九六城”。四面共设城门12座,纵横24条大街。城内由若干个宫殿组成,宫殿布局分南宫和北宫,二宫南北对峙,中间以复道相连。南宫是皇帝接受群僚朝贺议政及国家实行重要仪式的地方;北宫主要是实行天子临朝,百官赐福,宴飨朝议的地方。南、北宫以外城区,为各类官府、太仓、武库、商市所在地和达官贵人住宅。城南郊建有规模宏大的明堂、辟雍、灵台和太学等重要礼制和教化性建筑。东汉洛阳城两宫制度、礼制建筑独立成区的城市布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东汉太学位于汉洛阳故城南郊,今偃师市大郊村一带,始建于东汉光武帝中元元年 (公元56年),是东汉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后屡加扩建,光武帝刘秀曾亲临太学视察,汉明帝刘庄还在太学亲自讲学。东汉时太学生最多时曾达到三万余人。东汉以后曹魏、西晋、北魏相继延设洛阳太学。上世纪三十年头以来这里不断有石经残块出土。考古发掘表明,太学遗址规模宏大,面积达数万平方米,是古代中国规模最大、最早的国立高校。熹平石经,我国最早的一部石刻经典,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官定儒家经本。东汉熹平四年(公元175年),高校者蔡邕等得到汉灵帝诏准后,以隶书体刻立石碑46块,内容包括尚书、周易、春秋、公羊传、仪礼、论语等,立于东汉太学讲堂前,供太学生观摩。史称“熹平石经”或“一体石经”。后代也有石经立于太学或国子监,最为闻名的还有曹魏“正始石经”和唐代“开成石经”,与“熹平石经”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石经”。东汉刑徒墓铭砖,记录了为修建东汉洛阳城而死的刑徒姓名、刑名、部属、狱所名、死亡日期等。砖牢记载,刑徒墓地运用年头从东汉安帝永初元年(公元107年)至永宁二年(公元121年)年初。东汉刑徒来自全国各地,绝大多数是男性青壮年,宏伟的东汉洛阳城建筑是他们劳动的结晶。两汉时期,是中国道教发展成熟阶段。升仙思想在社会中广泛流行,“事死如事生”的丧葬制度已经在社会中形成。人们起先大量运用陶土烧制出的模型,为自己营造死后生活的世界。东汉墓葬随葬陶器包括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活器皿随葬数量巨大,大批式样繁多的陶制建筑明器,可谓汉代陶器的代表。这些建筑明器,既有供人居住的宅院和楼阁,也有贮存粮食的仓房,以及舂米磨面加工粮食的作坊和饲养家禽家畜的圈舍等等。东汉建筑明器形象详细,结构严谨,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建筑的高大,设计的精致,装饰的富丽,是汉代地主庄园经济生活的缩影。这件褐黄釉陶熏炉,造型独特,工艺精湛。采纳立体堆塑工艺,器盖部分以“勇士搏兽”为题材,塑造出一座猛兽遍布的山峰,形象生动、雄健。器座为一猛虎蹲伏于地,回首撕咬,生动逼真,尾巴还斜斜地搭在前面的爪子上,意趣盎然。熏炉在汉代非常盛行,大多以金铜铸成,习惯称之为“博山炉”。汉代低温铅釉陶是汉代制陶工艺的又一杰出成就。釉料中加入铅,不仅降低了釉的熔点,而且使釉面增加了亮度,使铜、钛着色剂呈现出漂亮的色调。洛阳出土的低温铅釉陶常见有仓、壶、炉、罐、奁等专用于陪葬的模型明器,釉色多为黄、褐、绿三种。而熏炉以釉陶工艺制成则非常少见,这件釉陶熏炉出土于20xx年,系洛阳首次发觉。这件彩绘陶百花灯,是对道教“升仙思想”的最好的诠释。灯高92厘米,座径40厘米,由座、盘、枝和盏组成,灯座为喇叭形圈足,白地涂朱,绘黛色云纹。座上立有平底灯盘,盘中有一圆孔,灯柱插入其中。灯座下塑有环绕的山峦,间有神态各异的人物及虎、狼、鹿、猪、狗、羊、猴、兔、蛙等动物。灯盘沿处有八个圆孔,交替插入四枝曲枝灯盏和四枝龙形饰件。在龙尾处坐一羽仙人,头戴冠,穿红色短裤。等距的灯柱均涂朱红色,三道凸箍与盘边、灯盏均涂以翠绿色。三道凸箍上有两层四枝曲枝灯盏,盏上插有火焰纹样花饰,枝上端坐四位红色羽仙人。灯柱顶端平放朱雀形圆灯盏。陶灯共有十三盏,十三枝灯争相辉映,绚烂华美。百花灯造型挺立,稳重,五彩纷呈,它所塑造的神禽异兽,仙人跨龙等装饰性题材,反映了汉代社会“长生不老”、“羽化升仙”的道家思想,造就了一种人神共处,人神共乐的梦幻图景,令人叹为观止。这件汉代解注瓶,是1954年洛阳西郊汉墓出土的。小口、圆腹、大平底。在腹部周壁有朱书符箓一道,符箓意义不解,符文后有“解注瓶,百解去(长?)如律令”九字。在墓葬中放置解注瓶的目的,不仅体现在希望墓主子的安静不被邪魔侵扰,也体现在家人希望墓主子的灵魂安眠不会返回阳世滋扰,所以解注瓶又叫“镇墓瓶”。而道教是我国的原生宗教,兴起于两汉,把老子所著道德经奉为主要经典。在西汉早期普遍信奉“清净无为”、“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即便武帝以后独尊儒术,但道家的无为思想和升仙思想还备受人们追捧。自秦朝始,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而真正将铸币权收归国有,还是在西汉武帝在位时期。当时流通的钱币已经是圆形方孔的铜钱,称为五铢。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一件铸造铜钱陶范。两汉交替时期,政局混乱,王莽新朝曾经存在过17年的时间。在这期间王莽进行了五次货币改制,其铸行的钱币品种之多,币值之高,在世界货币史上都是罕见的。莽钱以其独特的造型,探究的铸造工艺,隽秀的文字以及诸多的千古之谜而倍受泉家、学者所青睐和推崇。其中金错刀“一刀平五千”,形制独特,不同凡响。金错刀因其制作精致,形态奇妙,自东汉以来就为世人所宠爱。闻名科学家、学者张衡在四愁诗中曾以“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的诗句咏之。“金错刀”铜质精良,体泛银光。其钱文虽无垂针篆之挺劲,但其深厚质朴的篆录之意与厚重笃实的钱体浑然一体,遂有“钱绝”之美誉。汉代伏人玉环1986年洛阳涧西出土。对角长12.7厘米,口径9.8厘米,整体呈现出鸡骨白色。外侧刻饰有爬伏四人。伏人脑后饰垂发髻,巨目大鼻,脊背高拱,四肢抱环,双腿呈鱼尾形。玉环在汉代运用较为普遍,或为佩饰,或为手镯,形制多样。这件伏人玉环雕琢手法和工艺造型非常独特,以四人伏于圆环之上,形态质朴,外方内圆,艺术效果非常志向。洛阳汉代墓室中的壁画装饰,兴起于西汉早期,流行于东汉。墓主多为高官显贵或地方豪绅。目前洛阳已发觉汉代壁画墓近20座,这些汉墓壁画内容丰富、手法娴熟,深刻地折射出汉代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情感意趣。早期神灵、仙人内容流行,是汉初黄老思想的折射;中期反映儒家思想的历史故事和神学谶纬意识愈见盛行;至东汉时,反映墓主身份和仕宦经验的宴饮歌舞、车骑出行场面渐渐丰富,反映出从西汉到东汉人们由幻想迷信的心理转向现实生活的享受、炫耀,完全是人世间生活的再现。斗兽纹绿釉陶壶,1978年洛阳收集。高45厘米。外表施深绿色釉。肩部半浮雕斗兽纹图案。图案分为两部分,一是熊面人与狮形兽相斗,二是骑马者拉弓射兽的场面。斗兽是汉代百戏中的一种,演员在表演时要化妆,戴上假面具。此壶浮雕中的斗兽者皆有假面具。浮雕斗兽纹在汉代出土文物中比较罕见。东汉末年,宦官、外戚专权,国家再次陷入分裂混占局面,魏、蜀、吴三国鼎立形成割据。公元220年,魏文帝曹丕代汉建魏,定都洛阳,史称曹魏,都洛共46年。公元263年,蜀为曹魏所灭。公元265年,晋武帝司马炎取代曹魏建立西晋,公元280年灭吴,统一全国。西晋以洛阳为国都,前后共52年。曹魏时期,社会提倡简朴之风,随葬品亦随之削减。洛阳涧西矿山厂内发觉一座曹魏正始八年(公元247年)砖室墓,全墓由墓道、甬道、墓室、耳室等组成。墓室结构保存完好,随葬品较为丰富。尤其是墓中出土了制作精致的玉杯和稀有的铁帷帐架,其中铁帷帐架上刻有“正始八年八月”纪年字样,是曹魏时期极罕见的纪年墓葬之一。西晋铜三轮鸠车,年洛阳偃师南蔡庄砖厂晋墓出土。高6.5厘米。三轮,车身为一昂首挺胸长尾鸠鸟,胸前有一牵行环鼻。腹中横穿铁棍为轴。轴头两端各有宽车辋车轮一只,身尾连接处下方有一不分辋辐圆轮。史书记载自汉代以来儿童“年五岁有鸠车之乐”,“小儿五岁曰鸠车之戏”,此墓出土的鸠车反映了汉代风习在晋代的持续。狮形青瓷盂:西晋。1972年洛阳矿山厂出土。高8厘米。头作狮形,尾呈蕉叶状,颔下有须。项脊分披鬃毛,腹部两侧画有羽翼。脊上有直径三厘米的圆管,瓷狮昂首竖耳,四腿卷曲伏卧。造型灵敏精致,施釉匀整莹润,是一件造诣超群的青瓷艺术品。“晋归义胡王”金印,1973年洛阳孟津征集。高2.6厘米。印面呈正方形,驼形钮。印文“晋归义胡王”五字。归义,即归化、降顺。胡即指当时北方的少数民族匈奴。“晋归义胡王”是西晋时匈奴归化部落首领的封号。该印来自甘肃,系居住在凉州的匈奴归化后为晋武帝所封,是晋朝廷为了安抚少数民族,建立相互间的友好关系,以削减边疆斗争的一种详细措施。这枚金印反映了西晋时期中国西北境内部族内迁、民族融合的历史事实。北魏是来自东北大兴安岭的少数民族鲜卑人建立的政权。公元493年,魏孝文帝自平城(山西大同)迁都洛阳。都洛共42年。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大力推行一系列汉化政策,加速了鲜卑族的汉化,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推动了当时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民族大融合,为中国大一统的多民族社会和谐共处的今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后推行了一系列的汉化改革政策,他领先将皇族姓氏“拓跋”改为“元”姓,要求鲜卑族官员穿汉服、说汉化,并纳汉族大臣的女儿为妃,推动了汉化改革进程。北魏元巶墓位于洛阳老城区盘龙塚村。墓主元巶是孝文皇帝之孙,曾封常山王。其墓为带墓道土洞墓,墓内出土墓志、陶俑100余件,主要由镇墓俑、仪仗俑、伎乐俑、庖厨俑组成,它们蜂拥着装饰华丽的牛车和鞍马,重现了墓主子生前出行时的奢华情景,尤其是主子乘坐的牛车,牛和车呈一体,从车厢前端格子栏下面伸出的车辕套在牛身上。牛呈拉车行走状。牛俑浑劲,脖颈肌肉下垂,牛身披饰革带,驾一双辕双轮车,车盖呈拱棚状,前后檐外伸,车厢两侧各刻一象征性假窗,车厢前孔呈棂状,后开门,车轮靠在车厢左右两边,牛四肢和车的两支柱立于托板之上。陶牛车造型写实逼真,这正是南北朝时贵族盛行的车乘,极富时代特征。北魏彩绘陶昆仑奴俑,1965年北魏孝文帝之孙元巶墓中出土。高9.5厘米。俑并腿蹲坐作蜷缩状,右手抱头,左手横置双膝之上,埋头于两臂之间,仅露满头卷发。著红色衣裤,腰束带,足穿长筒皮靴,生动地塑造出一低头掩面缩成一团的异族形象,是北朝贵族官僚或富室家中外族家奴的一种。昆仑奴俑表现的是我国西北少数民族或南洋、中亚地区黑人的形象,这件俑是公元五世纪北魏洛阳与西北及南洋中亚地区沟通的见证。魏晋时期中国青瓷有很大发展,融好用性与欣赏性于一体,在成型方法上,除轮制技术外,还采纳了拍、印、雕、堆和模制等技法。由于瓷器性能优于陶器,且烧制成本相对较低,渐渐取代了一部分陶器、铜器、漆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主要的生活用具之一,被广泛用于餐饮、陈设、文房用具、丧葬等等。这件莲花纹大瓷碗,取材重瓣莲花形象,釉色细腻,色泽温润,使整只瓷碗如同一朵怒放的青莲。佛教在东汉时期传入中国,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的旺盛和佛寺的众多达到了空前的程度,北魏王朝崇尚佛法,入主中原后,利用佛教作为其统治手段,把佛教定为国教,广为提倡,形成朝野贵贱皆崇佛的局面,佛教的发展在洛阳盛极一时。都城内外寺院林立,千百万人皈依佛教,至北魏晚期,洛阳城内建寺1367所,列刹相望,其中尤以永宁寺和龙门石窟最为豪华壮丽。永宁寺位于北魏洛阳城内城南郊,今白马寺东南约2公里处。建于北魏熙平元年(公元516年),是北魏洛阳城内最大的一座皇家寺院。寺院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约301米,东西宽约212米,四周有夯筑围墙。永宁寺中心建筑为九层木塔,是我国古代最闻名的建筑之一。据史书记载,木塔高“四十九丈”,折今136.71米。考古发掘表明,塔基高出地面8米,平面呈方形,分为二层,边长38.2米,高2.2米,内为夯土,四壁以青石镶包,台基四面皆置“漫道”,以供人上下。据洛阳伽蓝记记载,北魏时西域来洛阳的诸僧,住永宁寺者多达数百人。永宁寺木塔毁于永熙三年(公元534年)因雷电引起的一场大火。新中国成立后,对塔基进行了科学发掘。塔基四周出土了大量与佛教有关的彩绘泥塑佛、菩萨、弟子和供给人残件,全部彩塑品皆泥质,除少数饰件为模制外,均系手工雕塑而成。这批泥塑形体虽然较小,但塑形之美,比例之精确,情态之传神,塑工之细腻,极为罕见,堪称中国古代泥塑艺术的杰作,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洛阳博物馆概况导游词4印刷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独创之一,产生于隋唐时期,雕版印刷佛经,五代后唐时期作品。线条细腻流畅,文字清楚,图案规整,梵文佛经呈放射状圆形围绕在中心佛像四周。如此成熟的印刷作品,证明当时印刷术发展已臻于成熟。伴随着商品经济的旺盛,两宋时期的制瓷工艺和瓷窑体系较唐代有了较大进步,其中以皇室用瓷为代表的五大名窑更是一改唐代浓重华丽之风,而以淳朴自然的单色釉取胜。唐宋时期河南地区的瓷窑遍地开花、分布广泛,宋代五大名窑河南独占其三,即北宋官窑、汝窑和钧窑。河南出土了为数众多的宋代瓷器,展柜中心的瓷碗就是鼎鼎大名的汝窑。依据南宋学者叶寘的垣斋笔衡记载:“以定州白瓷器有芒而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瓷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然汝州为魁。”是说宋代统治者认为定窑白瓷不好用,于是吩咐汝州烧造青瓷供奉内廷,再加上宋徽宗信奉道教,而道家主见“清净遁世,返璞归真”,所以青瓷在宋代盛极一时。北宋汝窑存在时间只有短短20年,产品存世量极为稀有,由于在釉料中加入玛瑙,采纳满釉支烧的方法烧造,因此器物釉面光滑如洗、温润如玉、浑厚天成,历代都奉为至宝,闻名国画家李苦禅先生曾经评价说:“天下博物馆无汝者,难称尽善尽美也。”我们面前的这件汝瓷碗,虽然经过修复,但釉色饱满、青翠,制作精致绝伦,也是汝窑的上乘之作。展柜左侧是两件钧瓷碗,钧窑同样是北宋五大名窑之一,也同样创烧于徽宗年间,它典型的特征就是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利用无法限制的窑变使瓷器呈现出独一无二、妙不行言的视觉效果。瓷器是中国人必不行少的生活用具,瓷器的种类涉及生活的多个领域,这组展柜中展出的是宋代不同造型和窑系的瓷枕,有定窑、磁州窑和宋三彩等等。瓷枕最早出现在隋代,唐代和宋元时期最为流行,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醉花荫中:“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玉枕指的就是瓷枕,瓷枕可用作寝具、脉枕,也可以用作随葬,这件牡丹诗词瓷枕以牡丹花纹为主,配上清丽淡雅的诗文,书法流畅飘逸,随意中有章法,平淡中有灵气。这一组保存完整的宋代瓷象棋,分别以黑瓷和白瓷棋子作为区分,字迹清楚,与现代象棋已无较大区分。象棋于北宋末定型成近代模式:32枚棋子,有河界的棋盘,将在九宫之中等等。南宋时期,象棋“家喻户晓”,成为流行极为广泛的棋艺活动。宋代时期墓葬大多趋于简葬,能够发觉一整组完整的象棋棋子,可见主子生前肯定特别嗜好象棋,才将一整组棋子放入墓中随葬。唐代灭亡后,五代的后梁、后唐、后晋仍以洛阳为都,北宋也以洛阳为陪都“西京”,金代洛阳为“中都”,但随着经济中心的迁移,洛阳渐渐失去了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地位,城市的规模和等级、经济和文化的旺盛程度相比商周、汉唐不行相提并论。这座象征着帝王志向的王者之里,曾经辉煌无比的丰都大邑像一座座高耸的封土一样,成为了过去的记忆。一路走来,她承载着商周的定鼎中原、汉魏的文脉风流、隋唐的开放包涵,一路走来,她饱经风霜,历尽了兴衰荣辱、城垣更迭。今日看来,全部的一切都不过是历史的一个回眸,而洛阳在中华文明演进过程中无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将永载史册、光照千秋!洛阳博物馆概况导游词5我们首先看到的第一个展柜中展示的是一件距今约十万年前的象牙化石,它长2.4米,是1959年洛阳修中州渠时发觉的,保存得非常完整。它属于生活在距今5万20万年前纳玛象的象牙化石。右边还有一截多年生木本植物的化石,以及鸵鸟蛋和水龟化石,证明在远古时代,洛阳地区生长着高大的植被,生活着各种动物,特别适合原始人群在这里进行采集和狩猎等生产活动。20xx年在洛阳栾川孙家洞遗址发觉的直立人下臼齿化石,和北京周口店北京猿人同处于一个时期,填补了我国中原地区人类发展的空白,也证明了早在七十万年前,洛阳的先民们就已经在这里繁衍生息了。1994年南昌路中亚大饭店出土了一具特别完整的古菱齿象化石,经复原长5.7米,高2.8米。古菱齿象躯体宏伟浩大,两根门齿粗大,生活在距今3到5万年前地质时期的更新世晚期。中原始终以来都与大象关系亲密,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和夏商周、乃至两汉时期,中原地区发觉的古代遗存中都有大象的形象出现,河南省的简称“豫”字的右半边,就是一个“象”字。从1921年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觉了仰韶文化遗址起先,中国考古学界就在一步步的证明了中国大陆有着属于自己的新石器历史。洛阳地区分布着迄今为止所发觉的黄河中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不同文化类型的遗址。裴李岗文化,因1977年首次发觉于河南新郑裴李岗村而得名,属于距今约8000-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类型。裴李岗文化以农业为主,饲养猪、狗等家畜,兼营渔猎和采集,显示出定居农业村落的特色。生产工具仍以石制工具为主,以石磨盘和石磨棒为代表性器具,它是进行粮食加工的工具,为粮食、谷物脱壳运用的。仰韶文化是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也是最为繁盛的时期,因最早发觉于豫西地区渑池县仰韶村而得名。仰韶文化是原始社会由旺盛走向分化、逐步趋向文明社会的时期。仰韶居民宠爱在河谷阶地上营建聚落,过着定居的农耕生活,仰韶先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同时饲养家畜,兼营采集、狩猎、捕鱼等经济活动,还从事制陶、治玉、纺织等多种手工业活动。尤其是当时制陶工艺已相当成熟,流行泥条盘筑法和彩陶制品,彩陶是仰韶文化的标记,是当时最具代表性的原始艺术形式。小口尖底瓶为汲水工具,1959年洛阳孙旗屯遗址土。其腹部两侧有双环可系绳,汲水时手提绳子将尖底瓶置入水中,瓶会自然倒入水中,注满水后,瓶体就会自然朝上直立起来。它是原始人驾驭重心转移原理的经典之作,也有一说认为它是作为葬具运用的陶器。伊川缸因1959年首次在伊川县发觉而得名。为仰韶文化较为典型的彩陶葬具。最具代表性的一件,就是图板上所展示的绘有一幅颧鱼石斧图案的伊川缸,为1980年临汝阎村遗址出土,通高47厘米。左侧为颧鸟衔鱼,右侧为带柄的石斧,颧、鱼很可能代表古人崇拜的神灵,斧表示武器或者劳动工具。原始画师为表现鹳的温柔白羽,将鹳身涂白色,石斧和鱼则以简练、流畅的粗线条勾画出轮廓再填充色调,如同后世中国画"填色"画法,被认为是中国画的雏形。今日保存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陶火种器,是古人用来储存火种的工具。火在原始人的生活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可以用来取暖、烹煮食物、开拓田地,当时人们取得火种非常困难,在不运用时把火苗储存起来,接着运用就非常的便利。同时证明白人类改造自然的实力正在一步步增加。彩陶罐,容器,1959年偃师市灰嘴遗址出土。该器红胎细腻,它与常见的彩绘陶器不同是以红彩描出网状纹及羽状纹,极为罕见,独具匠心。龙山文化因1928年首先在山东省章丘县龙山镇发觉而得名,是黄河中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分布较广泛的文化类型。龙山文化时期农业有了进一步发展,不仅农具种类繁多,而且已经出现稻、黍、粟、小麦等农作物,人们的饮食生活有明显的改进。制陶业有明显的进步,普遍运用了轮制技术。黑陶镂空高柄豆,盛食器,形制规整,造型高雅。下方的喇叭形托柄,装饰圆形镂空图案,上方为一托盘。豆形器,是古人用来盛放食物的容器,商周时期渐渐成为特地盛放肉酱和腌菜类佐味品。豆形器得名于甲骨文中的“豆”字,古人将食物放置盘中,席地而坐,下方的高柄将托盘垫高,便利取食,反映了远古时期人们的生活习俗。骨针,缝纫工具,洛阳市东郊西吕庙遗址出土。共两件,一件长10.8厘米,另一件长3厘米。两件骨针出土时皆装在长13.5厘米、以动物肢骨制成的骨管中。骨针的形制与今日的钢针没有区分,可见原始人制作加工工艺之超群。第26页 共26页第 26 页 共 26 页第 26 页 共 26 页第 26 页 共 26 页第 26 页 共 26 页第 26 页 共 26 页第 26 页 共 26 页第 26 页 共 26 页第 26 页 共 26 页第 26 页 共 26 页第 26 页 共 26 页

    注意事项

    本文(2022年洛阳博物馆概况导游词.docx)为本站会员(w****)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