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关于加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长效管理建议_转换.docx
-
资源ID:10898764
资源大小:22.66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年关于加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长效管理建议_转换.docx
2022年关于加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长效管理建议_转换 关于加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长效管理的建议 2022 年底,我区正式启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安排在三年内完成 28 个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任务。通过上下努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已初显成果:2022 年 7 个小城镇通过省级验收,其中一百零一丈溪口集镇和仓前街道等 2 个小城镇获评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省级样板;2022 年 15 个小城镇通过省级验收,其中五常街道、中泰街道、瓶窑镇、径山镇、黄湖镇、五杭集镇、沾桥集镇、连具塘集镇等 8 个小集镇获评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省级样板,获得了省考核小组整治大力度、环境大变样、形象大提升、一百零一姓大获得的好评。但如何进一步巩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成果,全面提升小城镇综合承载力和辐射力,须要进一步健全和创新长效管理工作机制,须要在城市管理、文化挖掘、产业引导上下功夫,须要进一步着力打造宜居、宜游、宜业的漂亮小城镇,将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从突击式、运动式向常态化、科学化转变,从而为我区乡村振兴和全域漂亮建设供应强有力的支撑。目前杭州市已出台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长效管理指导看法,从 8 个方面提出了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长效管理的要求。现就我区如何结合本地实际,切实加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长效管理,提出以下建议: 一、堵疏结合,加强城市管理,让秩序井然成为市民的自觉行动。 整治不是一劳永逸的,整治是一场长久战,在环境卫生保持干净整齐的基础上既要城镇秩序保持规范有序、又要镇容街貌保持协调美观。须要我们常抓不懈、长效监管。 (一)是在制度上下功夫,建议抓紧出台整治后长效管理的相应方法,建立长效管理的目标任务和对策措施。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明确管理主体。加强整合资源力气,形成管理合力。特殊是要强化要素保障,确保管理实效。 (二)是通过制定镇民公约、社区公约、主动宣扬等手段和做法改善小城镇的软环境,同时进一步建立和巩固街长制、里长制的模式,注意培育原住民全面参加来更好地解决整治后集镇范围内回潮的环境秩序问题。 (三)是通过精细化管理和堵疏结合的方式,力求小城镇刚柔并济和内外兼修。以城镇居民生活生产需求为动身点,适时调整城市管理的手段和方式,在严格执法的同时,应下功夫探讨疏导措施,对街头秩序进行有效管理并不以简洁的堵而禁之,有效净化市容秩序环境。 二、深度挖掘,营造特色文化,让小镇文化成为市民共同参加的新风尚。 应当坚守住文化的根与魂,用更美妙的小城镇更好地连接起城市和农村。我们应当深挖历史,留住集镇记忆,好的集镇就是要留得住乡愁、看得见人文、听得到生活。 (一)是要充分挖掘老建筑历史(包括古集市、古河、古桥、古巷等),进一步梳理小城镇原有肌理,充分提取杭派民居和田园村落元素对建筑进行升级改造,留住透着独特韵味的杭派民居,留住江南水乡文化生活。传承老建筑的人文底蕴,通过建设文化小景和小品,建成文化礼堂、文化长廊、历史及人文记录馆等手段来重塑老街记忆、焕发老街青春。 (二)是要进一步弘扬传统手工艺和非遗中传承的文化内涵,爱护传统手工艺文化,寻求匠心精神,并不断扩充年轻的血液保持持续和传承。使得困于快节奏日常工作和生活的人们回到小镇,摆脱内心的空虚与无助,在小镇里寻求一番心灵的净土。 (三)是建议加大培育符合余杭各地特色的小镇文化,说小镇话,讲好小镇故事。打造传统强镇品牌,通过综合整治后的集镇自动成为集镇文化的载体,引导市民、镇民共同参加和爱护当地特色集镇文化。 三、加强引导,培植街区产业,让集镇老街成为活力产业新街区。 注意面子,更要兼顾里子。让小城镇保持活力,光有漂亮和文化是不够的,还须要坚实的产业支撑。在城镇二次更新的过程中,须要秉承传承历史文脉、留住城市记忆的理念,加强培植街区产业,让集镇老街成为活力产业的新街区。 (一)是要加大街区的业态引入,充分利用地方政府、国有公司整体开发模式引进优质、实力雄厚的产业作为支撑, 是充分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努力打造双创园区,注意打造双创经济的同时与当地镇村民互惠共荣,建立起密切友爱的邻里情。 (二)是要充分当地挖掘民风民俗特色,传统工艺制作及体验。从实际动身、因地制宜,深化挖掘当地的民俗资源,强化乡土气息,原生态地呈现本地的历史文化、社会风情与生活风貌。同时要充分利用传统节日、地方节日、生活礼俗进行展示沟通,做好传统工艺制作和体验的服务。 (三)是要充分利用优异的自然环境和风光,主动探究以旅游观光、田园风光为潜力的现代农业产业路途,引进观光休闲、餐饮民宿、运动健康等旅游项目,将全区小城镇旅游线路串起一条线,对小城镇旅游做好统筹整合文章。 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是全面提升小城镇生产、生活、生态环境质量的民生工程,对于区域发展、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和提升居民的生活水平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只有把小城镇综合整治工作与当地文化历史、产业升级、城市管理等内容有机结合,才能明显提升居民的认可度和获得感。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后的长效管理,既是惠民利民的重要举措,更是建设漂亮余杭和实现全域漂亮总体目标的须要,信任必将再次激发余杭高质量可持续快发展的新活力。 处理状况 胡水元、顾菁华委员: 首先特别感谢你们对我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关切和支持。你们提出关于加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长效 管理的建议已转至我局,我局领导非常重视。经仔细探讨,现将有关看法答复如下: 我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安排三年完成 28 个小城镇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2022 年和2022 年两年我区列入考核的 22 个小城镇已全部顺当通过考核验收,其中仓前街道、一百零一丈溪口集镇、中泰街道、五常街道、瓶窑镇、五杭集镇、沾桥集镇等 10 个集镇被评为省级样板。两年时间,我区的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效,在改善乡容镇貌、提升城镇秩序的同时,注意拆后土地利用和基础设施的提升,大力做好口袋公园、公共厕所、停车场等设施的建设提升工作。各专项工作取得了突出成效,小城镇面貌面貌一新,群众的获得感也得到极大的提升。 对于整治完成后的集镇,为巩固整治成果,彰显整治风貌,我区仔细贯彻省市长效管理的有关决策部署,仔细探讨制定各项长效管理的制度和方案,定期开展回头看各项检查和督查工作,着力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一、规划前置,疏堵结合。针对我区老集镇普遍存在的功能配套不协调,供需冲突突出,城镇秩序有待提升等问题,我区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的初期方案中予以了充分的考虑。一是始终坚持规划引领,高标准推动,在功能完善、配套协调等方面邀请专家对每个点位的道路、供水、供电、通讯、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容量进行科学地计算,考虑将来新增等因素,通过预埋管线、设置基站等方式预留区域范围内的最大负荷的容量配置,尽量避开后续重复建设带来的奢侈。二是抓住供求冲突,精细化管理,针对性的化解。在 下大工夫严格执法的同时,努力探讨许久、切实、有效的疏导措施。对于老集镇停车难、交通拥堵等集中突出的问题,在规划设计中,要求镇街依据配比设置相应的停车位,新建肯定数量的停车场。针对老集镇摊乱摆,管理混乱等问题,区小城镇办主动与城管、道路等部门沟通,探讨制定人性化的方案,在农贸市场旁边、小区周边等特定区域划定农夫自产自销的集中点位及临时性的摊贩点位。 二、服务下沉,合力整治。立足我区实际,坚持重心下移、力气下沉,牢牢把握群众需求,尤其是居住生活需求,提升城市管理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深度。一是通过健全各类管理细则,推动网格化管理模式,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推动形成现代城镇长效治理体系。坚持进一步强化属地管理责任,依托基层治理四个平台,以及街长制、路长制等长效管理制度,出台细化的长效管理方法,进一步整合资源力气,深化综合执法,加强日常管理,巩固整治成效。二是理清职责,统筹管理。针对本次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中的重点难点工作线乱拉整治,省市特地下发长效管理方法,各镇街专题探讨,定制各自的长效机制,实行备案、监管,指定其中一家运营商牵头统筹管理等模式,切实做好管线的常态化管理。 三、建管并重,常抓不懈。健全长效机制,注意提高管理水平,力求长效管理。一是切实加强城管、保洁、道路执法、卫生监督等专业化的管理队伍,落实专项经费和人员配备,做好人员及经费的长足保障,把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切 实提升到一项常态化的工作。二是主动探究引进第三方及外包等形式,组建专业化的管理机构,做好小城镇的综合治理及运行工作,深化日常的管理和运作,做好建管并重,常抓不懈,长远发展。三是由小城镇办牵头,定期组织各专项、区大督查考评办、新闻媒体等部门对整治完成的区域进行回头看检查和督查工作,督促镇街重视长效监管,形成常态长效,有效巩固整治成果。 四、提升素养,源头管控。坚持以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为契机,加强宣扬引导,仔细抓好环境卫生提升和美化等各项工作,增加群众的环境爱护意识。一是充分利用电视、微信、横幅、LED 电子屏等平台,让群众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入耳入脑入心,切实提升广阔群众的卫生意识和环保意识。二是主动发动和组建居民和商户的监督小组,定期进行巡逻,检查停车入位、垃圾投放、出摊经营、卫生保洁等状况,督查居民和商户做好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形成有效的群众自治管理机制。三是建立实施村镇卫生保洁制度和评优机制,主动开展漂亮庭院、星级文明户等评比活动,发放牌匾和奖品奖状,激发广阔群众的比学赶超的氛围,促进群众自觉做好庭院整治美化、门前三包、垃圾分类等各项工作,形成村镇环境卫生治理新常态,营造全民公建共享的美妙氛围。 五、挖掘特色,彰显魅力。在整治过程中,我区始终坚持因地制宜,保留特色,注意点位的历史文脉的挖掘和复原传承。一是保留特色,返璞归真。对部分有着深厚历史文化 底蕴的建筑,在保障平安性、功能性、整齐性的基础上坚持尽量少的变更原有建筑的结构,以最简约、自然的方式去修饰和完善,最大限度地保持历史建筑的风貌和文化肌理,修旧如旧,建新如旧。对西部山区这样的富有山水诗意和田园风光的漂亮山村,在打造中坚持尽量地返璞归真,以体现原汁原味的纯生态景观为主,选取能体现乡村特色的元素去设计,在轻度旅游开发的同时不以破坏自然原生环境为代价,尽可能地保留原有的乡情野趣和当地的淳朴民俗风情,使得改造后的景致和建筑与原有的山水环境相得益彰,形成人与自然可持续的互动,从而真正实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妙意境。 二是做好展示,讲好故事。爱护利用好历史遗存和历史建筑,逐步复原古街街巷肌理,通过展示馆等文化载体,引入文化创意、休闲旅游等产业。深耕本土文化,将民俗特色等文化元素融入整治中,打造独具匠心的特色魅力小镇。尤其是历史文化、历史建筑、红色文化、民俗文化要搭好平台,做好文化展示,建好民俗陈设馆,讲好故事,让小城镇的特色文化更加有血有肉,丰富生动。 六、内外同修,激发动能。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在大力整治看得见、摸得着的外部硬件环境的同时也注意提升小城镇的创新活力和特色优势。利用整治的契机,整理出相对优化的空间,主动引进一些优质、实力雄厚的产业作为支撑,依托信息化、集群化、绿色化的产业特点,探究出一条高效益、高产出、可持续发展的产业路子致力于不断提升城镇的发展活力。一是挖掘区位优势,因地制宜,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 特色产业,一百零一丈镇、径山镇等西部山区,主动探究旅游观光、现代农业为主的产业路途,引进一些休闲观光、民宿等旅游项目,使绿色田园聚落主体部分与旅游属性接轨,让现代农业和山水风光、漂亮集镇相融合。挖掘民风民俗,传统工艺,引进优质的民俗工艺制作工作室等文化产业,传承当地的民俗文化。二是坚持产业转型,尤其是重拳推动低散乱整治,坚决关停淘汰落后产业,致力于引进一些环保高效优质产业,充分利用国有公司、平台等资源,搭乘互联网+的快车,打造双创园区,稳步提升小城镇整体竞争力和发展后劲。坚持产城人融合,主动探讨制定相关产业扶持政策,主动搭建双招双引服务平台。 2022 年我区将以全域创新、全域漂亮、全域治理建设目标为导向,进一步完善各项建设整治和长效管理工作,力争全面补齐小城镇的发展短板,加速推动余杭全域漂亮建设,奋力开创余杭高质量、可持续、快发展新局面。 最终,再次感谢你们对我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关切,希望你们一如既往的关切支持我区小城镇及漂亮城镇工作的发展,并对我们工作提出珍贵看法和建议。 第10页 共10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