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炼钢生产技术”实践与探索.docx
高职“炼钢生产技术”实践与探索 摘要:精品课程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课程定位、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师资队伍、组织教学内容、实施创新与实践教学模式等方面对“炼钢生产技术”精品课程建设实践进行总结,促进教学质量的显著提高。 关键词:精品课程建设;教学内容;模式创新 为促进精品课程建设上质量、上水平,并适应高职发展趋势,我校“炼钢生产技术”精品课程建设以培养学生职业核心岗位能力为目标,教学内容对应工作内容,教学标准紧扣岗位职业标准,运用现代信息化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创新实践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优化教学资源,使教学质量高、教学效果好,并具有一定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1课程定位 “炼钢生产技术”课程是黑色冶金技术专业必修的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核心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课程系统介绍了转炉炼钢的基本理论、生产工艺和主体设备等。开设本课程对黑色冶金技术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起主要支撑作用。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应掌握转炉炼钢生产工艺及控制要点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2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本课程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为核心,按照“专业与行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原则,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进行工作项目和工作任务设计,以“虚拟+真实”的实训教学模式和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实现课程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校企深度合作,基于企业转炉炼钢真实生产过程和岗位工作任务合理选取教学内容,通过“虚拟+真实”的实训教学模式,营造高度仿真企业工作场景。以选取3种钢种的冶炼方案为项目载体实施项目化教学,所有教学环节都在实训室、生产现场进行,以师生通过共同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任务的形式开展教学行为,教师边示范、边讲解、边指导,学生边学、边做、边实践,做到在“教中学”、在“学中做”,使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收获知识、提高技能,感受实际工作过程。 3建设内容 3.1课程内容选取。教学内容的设置应满足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本课程以一炉钢冶炼所进行的设备操作任务和从原料到冶炼生产出产品所需完成的工艺操作任务作为载体,进行教学和岗位技能训练,课程内容包括:(1)原料准备:铁水成分和温度、废钢、辅料的条件和要求。(2)装料操作:原料装入量和装入方式的确定。(3)造渣操作:对转炉炼钢造渣的要求;造渣方法的确定及渣料的加入量、加入方式、加入时间;炉渣泡沫化的控制。(4)供氧操作:氧射流对熔池的影响;供氧强度和压力的确定;枪位变化对炉渣成分、钢液成分、熔池温度的影响。(5)过程与终点控制:过程与终点温度和成分的控制(C、P、S)。(6)出钢及脱氧合金化操作:出钢条件及挡渣操作;常用脱氧方法及影响脱氧产物上浮的因素、改善措施;脱氧合金剂的确定、加入量和要求。3.2师资队伍建设。要着力培养一支学历、职称及年龄结构较为合理,理论教学水平高,实践教学和科研能力较强,以“双师素质”教师为主的教学团队。依托企业举办高职学院的优势,形成一支以钢铁冶炼领域专家、高水平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强有力支撑的稳定优质的兼职教师队伍。力争做到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应达到50%以上,“双师型”教师应达到90%以上。注重研究型教师梯队建设,使精品课程主讲教师能够承担教育研究或教学改革项目。3.3教学内容组织与设计。通过行业企业调研,分析转炉炼钢技术人才应具备的职业能力素养。基于企业转炉炼钢真实生产过程和岗位工作任务,创新“虚拟+真实”的实训教学模式,从而选取合理的教学内容。按照转炉炼钢生产的实际工艺流程,以选取3种钢种的冶炼方案为项目载体实施项目化教学,教学项目载体:“Q235钢的冶炼ML08Al钢的冶炼70#钢的冶炼”。教学内容:原料条件分析及准备装料操作造渣操作供氧操作过程与终点控制脱氧合金化操作。在学习过程中,3种钢种的冶炼工作步骤是重复的,但工艺控制内容在改变,通过不断的重复比较,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和岗位操作技能的掌握。3.4教学方法与模式创新。为进一步深化教学模式改革,“炼钢生产技术”课程采用以项目化教学为主线,校内炼钢虚拟仿真系统实训、企业现场教学、多媒体课件、视频动画演示及图片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进行教学,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炼钢生产设备、工艺流程和操作控制过程的积极性。学生在与生产现场完全相同的虚拟仿真操作界面下完成炼钢生产的冶炼过程,发现问题后主动探究、互相讨论,不断地改进优化工艺控制参数,如此反复,工艺控制水平及操作技能不断提高,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自我学习能力都得到很大的提升。3.5教学资源建设。根据职业岗位核心能力的培养目标,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建成形式多样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满足学生及职工培训混合式教学的实施。完善课程标准、教学计划、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1)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基于企业转炉炼钢真实生产过程和岗位工作任务设计,合理选取教学内容,以项目化教学为主线,完善相关资源。(2)建立在线试题库。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在线试题库,实现学生在线练习与考试。(3)录制转炉炼钢虚拟仿真实训教学和企业现场生产教学的理实一体化视频、炼钢生产虚拟仿真实训操作演示等。(4)教材。精品课程应选用国家或省级优秀教材,结合本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应进一步加强符合学校教学实际、学科特色的校本教材建设和编写转炉炼钢生产仿真实训指导书,把基础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在一起。(5)实训基地建设。完善校内实训条件,对校内实训教学资源平台功能进行优化升级,满足学生生产性实训或仿真实训及部分科研的需要。与此同时,学校与企业要大力开展合作,共同搞好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为“工学结合、过程融合”的教学模式开展,学生认知实习、跟岗实习、职业技能鉴定培训、顶岗实习和现场教学提供稳定的保障。 4考核评价 为了更全面地评价学生对转炉炼钢相关理论知识和生产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将课程教学考评分为三部分:(1)平时过程考核,考勤情况(10%)、学习态度(10%)、作业(10%)。(2)期末笔试成绩(30%)。(3)项目化考核(40%),学生的生产计划方案设计、总结,生产中各环节的技能操作情况。 5保障措施 5.1加强课程建设的组织领导,保证课程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学校成立精品课程建设领导小组。建立健全课程建设管理、监督、组织保障体系,协调督查建设过程,制定配套政策与措施,确保责任落实。同时建立由教务处负责的精品课程建设监管部门,二级学院负责做好本学院精品课程建设规划。5.2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确保课程建设质量建立推进监控机制。及时解决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的问题,确保精品课程建设的进度和质量。领导小组定期开展对各工作组建设过程的跟踪督办,并建立常态化督办情况通报机制。建立激励约束机制。严格执行精品课程建设责任制,完善专项考核奖惩制度,将责任单位(部门)、责任人的指标任务落实情况,与绩效工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专项投入相挂钩。此外,精品课程的建设要有充足的资金支持,确保精品课程顺利完成。 第7页 共7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