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测试卷 高一上学期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docx
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HO2(超氧酸)是一种弱酸,具有极高的活性。一定条件下,铜与盐酸、氧气发生如下反应可生成HO2:CuHClO2=CuClH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上述反应中,O2发生了氧化反应B HO2在碱溶液中能稳定存在C 上述反应中HO2是还原产物D 上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ClO2=CuClO2.下列电离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 Al2(SO4)3=2Al33SO24B Na2SO4=NaSO24C Ca(NO3)2=Ca22(NO3)2D Ba(OH)2=Ba2OH23.重金属离子有毒性。实验室有甲、乙两种废液,均有一定毒性。甲废液经化验呈碱性,主要有毒离子为Ba2,若将甲、乙两废液按一定比例混合,毒性明显降低。乙废液中可能含有的离子是()A Cu2和SOB Cu2和ClC K和SOD Ag和NO4.下列化合物的类别不正确的是 ()A Na2CO3碱B MgO金属氧化物C H2S酸D CO2酸性氧化物5.在冶金工业上,均不能用通常化学还原剂制得的金属组是()A Na,Mg,AlB Na,K,Zn,FeC Zn,Fe,Cu,AgD Mg,Al,Zn,Fe6.下列对Na2CO3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该物质属于盐类B 该物质既含金属元素又含非金属元素C 该物质不能发生化合反应D 该物质有时候能和NaOH划为一类7.下列物质能够导电的是()A 熔融状态下的氯化钾B 液态的氯化氢C 硫酸铜晶体D 无水乙醇8.下列变化,需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的是()A H2SO4SO2B H2SSO2C SSO2D SOSO2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失电子越多,还原性越强,得电子越多,氧化性越强B 2Fe3Cu=2Fe2Cu2,此反应中氧化性:Cu>Fe2C SO中的硫元素化合价是6价,处于硫的最高价,因此SO的氧化性一定很强D 氧化性强弱的顺序为Z2>A3,则溶液中可发生:Z22A2=2A32Z10.下列变化过程不一定有电子转移的是()A HClMgCl2B NaNaC COCO2D Fe3Fe211.下列概念或性质间的关系符合下图所示关系的是()A 答案AB 答案BC 答案CD 答案D12.下列有关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 ()A 答案AB 答案BC 答案CD 答案D13.NaNO2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它能致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与亚硝酸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MnONOMn2NOH2O。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该反应中NO被还原B 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小C 生成1 mol NaNO3需要消耗0.4 mol KMnO4D中的粒子是OH1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丁达尔效应B 用过滤的方法可以将胶体和溶液分离C “纳米铜”是一种颗粒直径为纳米级的铜材料,是一种胶体D “纳米级”氯化钠颗粒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形成的分散系不产生丁达尔效应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酸、碱、盐都是电解质B 难溶的物质一定不是电解质C 氧化物都是电解质D 氢化物都不是电解质二、实验题(共3小题) 16.孔雀石的主要成分为CuCO3·Cu(OH)2,某同学设计从孔雀石中冶炼金属铜的方案如下:将孔雀石粉碎后加过量的稀硫酸;将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向滤液中加入一种金属粉末。根据上述实验方案,试回答:(1)第步反应中的现象为_。(2)第步加入的金属粉末是_,理由是_。(3)若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生石灰后,过滤,将沉淀加热灼烧后再通入_气体,可制得较纯净的铜。17.实验室用下列仪器和药品制取干燥纯净的氯气。(1)按气流从左到右,装置正确的连接为()接()接()接()接()接()接()接()(填各接口字母)。(2)装置E的作用是_,装置D的作用是_。(3)装置A和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_;D_。(4)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称取8.7 g二氧化锰与足量10 mol·L-1的浓盐酸反应,理论上可制得氯气的体积(标准状况)V1=_L。(5)若该小组量取了10 mol·L-1的浓盐酸40 mL,与足量的二氧化锰反应,实际上产生氯气的体积为V2(标准状况),则V1_(填“ >”“<”或“=”)V2,原因是_。18.某课外活动小组进行Fe(OH)3胶体的制备实验并检验其性质。(1)若将饱和FeCl3溶液分别滴入下列液体中,能形成胶体的是_(填字母)。A冷水 B沸水 CNaOH浓溶液 DNaCl浓溶液(2)写出制备Fe(OH)3胶体的化学方程式_。(3)氢氧化铁胶体中微粒直径的范围是_,证明有氢氧化铁胶体生成的实验操作是_。(4)取少量制得的胶体加入试管中,加入(NH4)2SO4溶液,现象是_,这种现象称为胶体的_。(5)氢氧化铁胶体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_(填字母,下同)。A胶体微粒直径小于1 nmB胶体微粒带正电荷C胶体微粒做布朗运动D胶体微粒能透过滤纸(6)Fe(OH)3胶体区别于FeCl3溶液的最本质特征是_。AFe(OH)3胶体微粒的直径在1100 nm之间BFe(OH)3胶体具有丁达尔现象CFe(OH)3胶体是均一的分散系DFe(OH)3胶体的分散质能透过滤纸三、计算题(共3小题) 19.已知某“84消毒液”瓶体部分标签如图所示,该“84消毒液”通常稀释100倍(体积之比)后使用。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84消毒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_ mol·L1。(2)某同学取100 mL该“84消毒液”,稀释后用于消毒,稀释后的溶液中c(Na)_ mol·L1。(3)该同学参阅该“84消毒液”的配方,欲用NaClO固体配制480 mL含NaClO质量分数为25%的消毒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填序号)。A如图所示的仪器中,有三种是不需要的,还需要一种玻璃仪器B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应烘干后才能用于溶液配制C配制过程中,未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可能导致结果偏低D需要称量NaClO固体的质量为143.0 g(4)“84消毒液”与稀硫酸混合使用可增强消毒能力,某消毒小组人员用98%(密度为1.84 g·cm3)的浓硫酸配制2 000 mL 2.3 mol·L1的稀硫酸用于增强“84消毒液”的消毒能力。所配制的稀硫酸中,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 mol·L1。需用浓硫酸的体积为_ mL。20.已知反应: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1)参加反应的HNO3和作为氧化剂的HNO3的个数比为_。(2)若有64 g Cu被氧化,则被还原的HNO3的质量是_。21.稀土氟化物是金属热还原法制取单一稀土金属的重要原料。微波法合成CeF3的化学方程式为6CeO218NH4F=6CeF316NH312H2ON2,该反应中氧化剂是_,还原剂是_,反应中被氧化的氮原子与未被氧化的氮原子物质的量之比为_。四、填空题(共3小题) 22.分类法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4组物质中均有一种物质的类别与其他三种不同,请分别写出其化学式。甲:Na、H2、O2、Cl2;乙:CO、Na2O、CO2、SO2;丙:NaOH、K2CO3、KHCO3、K2SO4;丁:NaOH、Ca(OH)2、KOH、NaCl。(1)甲_,乙_,丙_,丁_。(2)问题(1)中四种物质转化如下图,写出序号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3)请指出问题(2)中甲、乙、丙、丁物质的种类。甲_,乙_,丙_,丁_。(4)问题(2)中反应,除了利用酸碱中和反应外,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还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实现?23.有A、B、C、D四种化合物,分别由K+、Ba2+、S、C、OH-中的两种组成,它们具有下列性质:A不溶于水和盐酸;B不溶于水,但溶于盐酸,并放出无色无刺激性气味的气体E;C的水溶液呈碱性,与硫酸反应生成A;D可溶于水,与硫酸作用时放出气体E,E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1)推断A、B、C、D的化学式。A._,B._,C._,D._。(2)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B与盐酸反应:_,C与硫酸反应:_,E(少量)与澄清石灰水反应:_。24.有下列物质:熔融氯化钠,硫酸,硫酸钡固体,蔗糖,二氧化碳,液态氯化氢,铜,氢氧化钙溶液,醋酸钠固体。回答下面问题:(1)能导电的是_,属于电解质的是_,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填序号)。(2)将足量的通入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3)写出和在水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答案解析1.【答案】C2.【答案】A【解析】B项,电荷不守恒,钠原子不守恒,正确的电离方程式为Na2SO4=2NaSO24;C项,硝酸根离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正确的电离方程式为Ca(NO3)2=Ca2NO3;D项,氢氧根离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正确的电离方程式为Ba(OH)2=Ba22OH。3.【答案】A4.【答案】A【解析】Na2CO3属于盐类。5.【答案】A【解析】6.【答案】C【解析】Na2CO3既含金属元素又含非金属元素(酸根离子),属于盐类,与NaOH具有相同的阳离子。Na2CO3能和水、二氧化碳发生化合反应生成NaHCO3。7.【答案】A【解析】电解质导电的前提条件是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氯化钾在熔融状下能发生电离,液态氯化氢不能电离,硫酸铜晶体中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无水乙醇是非电解质,只有A项导电。8.【答案】A【解析】A项转化过程中硫元素化合价降低,被H2SO4还原,需加入还原剂;B、C项硫元素化合价升高,反应物被氧化,需加入氧化剂;D项硫元素化合价没变,没发生氧化还原反应。9.【答案】D10.【答案】A【解析】反应过程中是否存在电子转移关键是分析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是否发生变化,B、C、D中均发生化合价的变化,一定会发生电子转移;A项中由于氯元素化合价未变;是否存在电子转移取决于另一种反应物。11.【答案】C【解析】A项,乙醇为有机化合物,但化合物并不都是有机物;B项,纯碱成分为Na2CO3,属于盐而不是碱;C项,电解质是导电的化合物,化合物属于纯净物;D项,石灰水具有碱性,是混合物,是碱的溶液而不是碱。12.【答案】D【解析】A组中Na2CO3虽俗称纯碱,但不是碱,而是盐,SiO2不是碱性氧化物;B组中CO不是酸性氧化物;C组中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而是过氧化物。13.【答案】C14.【答案】D【解析】15.【答案】A【解析】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是根据化合物能否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导电划分的,不是根据化合物的水溶性划分的,如碳酸钙等物质难溶于水,但属于电解质,B项错误;氧化物有的是电解质,如氧化钠等活泼金属氧化物,有的不是电解质,如二氧化碳等非金属氧化物,C项错误;氢化物有的是电解质,如氯化氢等,有的不是电解质,如甲烷等,D项错误。16.【答案】(1)固体溶解,有无色气体生成,溶液变成蓝色(2)Fe铁的活泼性比铜强,可从溶液中置换出铜(3)氢气【解析】孔雀石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当加入过量稀硫酸时发生反应,固体逐渐溶解,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水和硫酸铜;为冶炼金属铜,可加入过量的铁粉,把铜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来;若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生石灰后生成氢氧化铜,过滤,将沉淀氢氧化铜加热后生成氧化铜,通入氢气生成铜和水。17.【答案】(1)afhbcedg(2)除掉氯气中混有的HCl吸收多余的氯气(3)MnO2+4HCl(浓)MnCl2+Cl2+2H2OCl2+2NaOHNaClO+NaCl+H2O(4)2.24(5)>随着反应的进行,盐酸浓度减小,稀盐酸不与MnO2反应,反应不再进行【解析】仪器的连接应按照制备、净化、收集、尾气吸收的顺序;E的作用是除氯化氢杂质,装置D只有一段导气管,是尾气吸收装置,内装氢氧化钠溶液。8.7 g二氧化锰物质的量为0.1 mol,MnO2与盐酸完全反应可产生0.1 mol氯气,体积为2.24 L;10 mol·L-1的浓盐酸40 mL,其中氯化氢的物质的量为0.4 mol,若0.4 mol氯化氢与足量MnO2完全反应也可产生0.1 mol氯气,但浓盐酸在反应过程中会逐渐变稀,其中的0.4 mol氯化氢不能完全反应,产生的氯气少于0.1 mol,所以V1>V2。18.【答案】(1)B(2)FeCl33H2OFe(OH)3(胶体)3HCl(3)1100 nm(或109107m)让一束光线通过制得的物质,从侧面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证明有氢氧化铁胶体生成(4)产生红褐色沉淀聚沉(5)B(6)A【解析】(1)FeCl3在冷水中反应程度小,不能形成Fe(OH)3胶体;FeCl3与NaOH浓溶液反应生成Fe(OH)3沉淀。(2)书写方程式时不能写成“Fe(OH)3”的形式。(3)胶体微粒直径为1100 nm(或109107m),丁达尔现象是区别胶体与溶液的最简捷的方法。(4)Fe(OH)3胶体微粒所带正电荷被SO所带负电荷中和,产生红褐色沉淀。(5)Fe(OH)3胶体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胶体微粒带正电荷,互相排斥不易形成沉淀;布朗运动是胶体稳定存在的次要原因。19.【答案】(1)4.0(2)0.04(3)C(4)4.6250【解析】(1)由c得,c(NaClO)4.0(mol·L1)。(2)稀释前后溶液中NaClO的物质的量不变,则有:100 mL×103L·mL1×4.0 mol·L1100 mL×100×103L·mL1×c(NaClO),解得稀释后c(NaClO)0.04 mol·L1,c(Na)c(NaClO)0.04 mol·L1。(3)选项A,需用托盘天平称量NaClO固体,需用烧杯来溶解NaClO,需用玻璃棒进行搅拌和引流,需用容量瓶和胶头滴管来定容,图示的A、B不需要,但还需玻璃棒和胶头滴管。选项B,配制过程中需要加入水,所以经洗涤干净的容量瓶不必烘干后再使用。选项C,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将导致配制的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小,结果偏低。选项D,应选取500 mL的容量瓶进行配制,然后取出480 mL即可,所以需要NaClO的质量:0.5 L×4.0 mol·L1×74.5 g·mol1149.0 g。(4)根据H2SO4的组成可知,溶液中c(H)2c(H2SO4)4.6 mol·L1。2 000 mL 2.3 mol·L1的稀硫酸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为2 L×2.3 mol·L14.6 mol,设需要98%(密度为1.84 g·cm3)的浓硫酸的体积为VmL,则有:4.6 mol,解得V250。20.【答案】(1)41(2)42 g【解析】从反应方程式可知3 mol Cu被氧化时,参加反应的HNO3为8 mol,但其中只有2 mol HNO3得到电子被还原(从化合价分析可以判断),因此3 mol Cu还原2 mol HNO3,即应按3Cu2HNO3这一关系式进行计算。n(Cu)1 mol,m(HNO3)63 g·mol1×mol42 g。21.【答案】CeO2NH4F18【解析】该反应中,eO2eF3,Ce化合价降低,CeO2做氧化剂,H4F2,氮化合价升高,NH4F做还原剂。若有18 mol NH4F参加反应,则被氧化的N原子为2 mol,未被氧化的N原子为16 mol,被氧化的N原子与未被氧化的N原子物质的量之比为18。22.【答案】(1)NaNa2ONaOHNaCl(2)4NaO2=2Na2ONa2OH2O=2NaOHNaOHHCl=NaClH2O(3)金属(单质)碱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碱盐(4)2NaOHCuCl2=2NaClCu(OH)2(答案合理即可)【解析】(1)甲组,钠为金属单质,其余为非金属单质;乙组,氧化钠为金属氧化物,其余为非金属氧化物;丙组,氢氧化钠为碱,其余为盐;丁组,氯化钠为盐,其余为碱。(2)根据物质类别、根据图示转化关系推测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及有关转化的反应;(3)一般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4)由氢氧化钠转化为氯化钠,需利用复分解反应,除酸碱中和反应外,可以利用碱和盐反应生成另一种盐和另一种碱的反应实现,但生成的碱应为沉淀。23.【答案】(1)BaSO4BaCO3Ba(OH)2K2CO3(2)2H+BaCO3CO2+H2O+Ba2+Ba2+2OH-+2H+SBaSO4+2H2OCa2+2OH-+CO2CaCO3+H2O【解析】常见的不溶于水和盐酸的物质是氯化银和硫酸钡,结合所给离子知A是硫酸钡;B不溶于水,但溶于盐酸并放出无色无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则B是碳酸钡,E是二氧化碳;C的水溶液呈碱性,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则C是氢氧化钡;D可溶于水,与硫酸作用时放出气体CO2,则D是碳酸钾。24.【答案】(1)(2)2CO2Ca(OH)2=Ca(HCO3)2(3)H2SO42CH3COONa=2CH3COOHNa2SO4【解析】(1)熔融氯化钠中存在自由移动离子,能导电,属于电解质;H2SO4只存在硫酸分子,不导电,但溶于水能导电,属于电解质;硫酸钡固体中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不导电,熔融导电,属于电解质;蔗糖只存在蔗糖分子,不能导电,溶于水或熔融时均不导电,属于非电解质;二氧化碳只存在分子,不能导电,属于非电解质;液态氯化氢只存在分子,不能导电,只有溶于水导电,属于电解质;铜是金属单质,能导电,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氢氧化钙溶液,能导电,氢氧化钙溶液是混合物,它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醋酸钠固体中不存在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不导电,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均导电,属于电解质。(2)足量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在常温下反应生成碳酸氢钙。(3)硫酸和醋酸钠反应生成乙酸和硫酸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