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一年级语文教案《兰亭集序》.docx
-
资源ID:11099815
资源大小:20.95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年高中一年级语文教案《兰亭集序》.docx
2022年高中一年级语文教案兰亭集序危急、怀疑和否定之海,围围着人们小小的岛屿,而信念则鞭策人,使人英勇面对未知的前途。下面是我为您举荐中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兰亭集序。一、教学目标:1、预习课文,理解并积累重点词句学问。2、朗读文本,领悟文本语言的声韵美和意蕴美。3、相识作者对人生悲欢无常、终归于尽的深厚感慨,形成对生命的哲学思索。教学重点、难点:1、理清作者思想感情发展脉落,正确分析作者因事而发的感慨。2、结合自己对自然、宇宙、生命的理解,比较古今杰出人物的生命价值观来客观、公允地评价王羲之的生命观。教法设计:质疑探讨,拓展评价。教具打算:多媒体课件 补充资料教学课时:一课时二、教学过程设计:一、导语激趣,进入文本。幻灯片出示兰亭集序书法图片。同学们知道这是谁的作品?(王羲之)据晋书王羲之传记载,兰亭集序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義之为兰亭集写的序文。此文被誉为书中的极品,文中的上品。可谓艺术奇葩,千古奇文。传闻唐太宗李世民从辩才和尚处获得王羲之的真迹后,爱不释手,命人摹拓数本分给太子诸王,并且在死前恳求高宗李治把兰亭真迹随葬昭陵。写作本文时,王羲之33岁,距其后辞官归隐仅有3年,也是他确定归隐的重要的蕴酿阶段。其间如何反映作者困难心情,今日就让我们走近文本,与作者进行一次心灵沟通。幻灯片出示课题和学习目标。二、诵读感知,理清思路。1、诵读体悟。师导:三分诗,七分读。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可见诵读是学习文言最好的方法。下面,老师给大家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留意以下两个问题:标注字音,划分节奏。把握作者情感发展的脉落,从文中找出表达情感的词,填入题目的空格内并评价。幻灯片:兰亭集会,赏景畅饮,信可( )矣;聚后思索,面对生死,岂不( )哉;联系古今,思接千载,亦可( )夫。2、处理疑难字词。给下列红色字注音。会( )稽 悟( )言 形骸( ) 世殊( )、推断下列红色字含义的正误。茂林修竹(长)况修短随化(修身)丝竹管弦之盛(繁多)俯察品类之盛(繁盛)所以游目骋怀(的缘由)所以兴怀,其致一也。(用来)、翻译下列句子。(供参考,详细随学生提问而定。)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活动支配:学生以组互问互答,解决不了的老师给以点拨,给学生结合上下文语境去分析。三、美点赏读,涵咏领悟。文学即人学。古今优秀散文往往都会逼真细腻地反映作者的内心世界,兰亭集序的每一句话无一不是作者情感表露和心理折射。下面,让我们看看文章一、二段。1、阅读第一二段,品兰亭之乐。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道:四美具,二难并。想想四美指什么?明确:良辰、美景、赏心、乐事。2、填写训练,领悟情感。引导:散文在于美读,读中理解,读中品尝。因声求气,将作者的心理和情感用自己的声音传达出来。活动设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课文内容,仿照示例写一组句子。例句:兰亭之乐,乐在景美,这里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尽量用文中原句回答)参考示例:、兰亭之乐,乐在人贤,这里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兰亭之乐,乐在辰良,这里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兰亭之乐,乐在赏心,这里可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兰亭之乐,乐在事雅,引以为流觞曲水,映带左右。小结:从上面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文人雅士们的潇洒风度和诗意人生,以至美妙的聚会成为千古美谈,作者写道: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3、你认为作者的乐是否为真乐,你又如何看待他的乐?活动支配:学生独立思索,同桌间沟通,举手回答,师生共评。参考提示:亲近自然,娱情山水(真乐);借酒取乐,嬉戏人生(短暂之乐);感官刺激,瞬间出现(简洁肤浅之乐)明确:作者以极信二字写尽了与友人们团聚的兴致和情怀,但乐中有哀。王羲之是晋人所谓的性情中人,谢安曾对他说:中年以来,多伤于哀乐。王羲之回答:年在桑榆,自然至此。或许会乐极生悲,作者面对良辰美景,抒发幽情,以表达纵欢过后对宇宙人生的深刻思索,自然掩盖不了生命短暂、光阴虚度所带来的苦恼。其实,这也是王羲之前后全部文人们共有的经验和感受。(举李白和苏轼等人例子)4、赏析第三段,思兰亭之痛。师导:自古人们就有乐极生悲的人生感慨,作者亦如此。那么,作者因何而痛?活动设计:学生自由朗读,圈点勾画出有深刻感悟的句子,然后在组内沟通,统一看法后在班内沟通,师生评价。幻灯片:以我从-(运用原文句)中读出了-的句式来回答。参考提示:光阴易逝,生命短暂。欢乐难久,人生无常。美物易逝,情迁之痛。造化难违,死生之痛。死生亦大(事)。他写此文仅仅为了表达内心之痛吗?让我们再读这一段文字,进一步体会作者深厚的哀思。(学生阅读供应的资料自由发言)4、赏析第四自然段,识兰亭之悲。师导:既然生命之感如此沉重,那么,我们该如何对待它,作者的悲情缘何而生的呢?活动支配:指名朗读,学生勾画相关句子探讨沟通,派代表发言。幻灯片:以兰亭之悲,悲在-发言。参考提示:悲在古人今人对生死看法特别一样。悲在后人对生死看法与古人、今人致。悲在古人把生死看成一样。悲在人们的困惑,即那个时代对生命的漠视和人生的悲叹。那么,王羲之的悲是哀思还是悲观呢?参考提示:是哀思而非悲观。幻灯片:展示时代背景:王羲之生活在一个清谈玄学,主动悟道的年头。魏晋时期政治极其严酷,社会急剧动荡。门阀制度使得当时很多闻名文人、学士都死于残酷的权力斗争中,身处乱世,大家无所作为,也无法作为。等生死,齐彭殇这是庄子的思想。因而有人会谈玄悟道,悟言一室之内;有人寄情山水,放浪形骸之外,虚度光阴。对此,王羲之是不认同的,一个虚诞一个妄作足以证明。他劝说时人要珍惜时间,酷爱生命,有所作为。四、归纳课文,拓展延长。师导:作者在文中充分表现了兰亭聚会的感慨,也反映了他的生命观。那么,你怎样看待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作者作序的目的是什么?活动支配:学生阅读课文,体会蕴含于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组内探讨,形成统一看法后在班上展示。参考提示:文章虽是叙写兰亭聚会,实则是批判晋代名士们的虚无思想观念。东晋是名士风流时代,士大夫们崇尚老庄,大谈玄理,不务实际,寄情山水,笔傲山野,即信奉一生死,齐彭殇,而作者却显示了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思想境界,英勇地从消极颓废心情中走出。假如和苏轼,李白等人相比,也可看出他们的共同特点,即其儒佛道统一的哲学信仰。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有警示后人不要受当时士大夫消极人生影响,客观面对生死,把握生命,主动生活。一个人的生命如草木万物随造化而定。我们面对生死很难做到如庄子般潇洒随性,但也没有必要为生死困扰,反而要更加珍重生命。五、课文小结幻灯片:品读文字,你会发觉文章浸透着作者对短暂生命的珍惜和对人生、自然的酷爱和执著。一次一般的聚会,王羲之发出对生命的深层思索;一次灵魂的坚守、王羲之探究出实现人生志向、人生价值的永恒方式;一次谆谆训诲,激励我们要强健体魄和精神,去战胜人生路上的困难。下面老师留给大家一段话:品兰亭之乐,追求雅趣人生;思兰亭之痛,珍惜有限生命;悟兰亭之悲,打造精彩人生。六、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并与苏轼前赤壁赋比照,分析二人哲学观点的异同。2、整理课堂未能解决的词句,写在笔记本上。第8页 共8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