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二历史必修三课件:《宋明理学》.docx
-
资源ID:11101183
资源大小:29.30K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年高二历史必修三课件:《宋明理学》.docx
2022年高二历史必修三课件:宋明理学经过磨炼,经过失败,冲破黑暗的夜空,光明就在眼前!下面课件网小编为您举荐高二历史必修三课件:宋明理学。教案【一】教学打算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学问与实力: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分析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培育学生理解古代思想家主要学术观点的实力。过程与方法:结合宋明理学代表人物的经验和浅显的文字材料,帮助学生弄清理学的内涵。情感看法与价值观:通过对宋明理学相关学问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的理解,增加民族自信念和骄傲感。初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育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志向。教学重难点重点驾驭程朱理学基本内容。难点理解理学和心学的思想内涵;正确评价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历史地位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嵩阳书院在河南省登封市嵩山南麓,太室山脚下,因坐落在嵩山之阳故而得名。嵩阳书院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484年),是我国四大书院之一。这里山峦环拱,溪水长流,松柏参天,清雅静谧。北宋时期,理学大师程颢、程颐兄弟曾在此聚众讲学,从今书院名声大振,成为宋代理学的发源地之一。同时,嵩阳书院从五代后唐到清代末年,经验了近千年的讲学历史,对传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培育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那你知道还有哪些理学大师曾在这里讲学吗?而理学与儒学又有何关系呢?【推动新课】一、三教合一(提问式一带而过)1、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的独尊地位被动摇。【合作探究】1:儒学地位动摇的缘由是什么?从汉末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担心,士人对儒家思想产生怀疑;佛教和道教的盛行,对儒学的冲击。(P12第一段)2、隋唐时期三教合一,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严峻挑战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见,又称三教合一,主见以儒学为主,调和并汲取佛教、道教的理论。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佛教和道教的发展,起先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3、儒学复兴运动的掀起(1)先声韩愈(2)掀起北宋士大夫们二、程朱理学1、理学的概念北宋时期,儒家学者冲破汉唐儒学的*,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说明儒家的义理。他们建立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称之为理学。【合作探究】2:宋代理学兴起的社会条件是什么?1)宋代为加强*主义中心集权,重文轻武,提倡尊儒读经。2)宋代农业、手工业经济的发展,科技文化的进步。理学对自然及社会规律的思索正是宋科技文化发展的结果3)从魏晋至唐,儒、佛、道三教长期论争和融合奠定了基础。2、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程颢(chéng,hào)、程颐(chéng,yí)、朱熹。3、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1)二程理学(北宋)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先有理后有物。核心思想(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也是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天理和*道德干脆联系起来。认为理不仅是自然界的普遍法则,也是人类社会的法则。三纲五常等封建*道德和封建制度、封建秩序都是天理的体现,是不行变更的。认为天理是世界的本原,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的道德*,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主见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去把握理。所谓格物致知原出于礼记o高校,高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皆以格物致知为前提。所谓格物就是指即物穷理。格字有二义,一是来的意思,格物也就是达于物,或者即于物的意思;二是穷至、极至的意思,所谓格物也就是就物而穷理。对于物,可训为事或理。程、朱主见就世间万事万物而体认天理。格物穷理,是教人从待人接物的详细事情中去体认道学家所讲的天理。格物是致知的基础,致知则是格物的目的和深化。致,有推致和穷尽两重意义,这和格字的意义相近。致知是指通过格物达到对于天理的真知。(2)朱子学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生平介绍:朱熹,南宋儒家学者,中国古代最的哲学家、经学家之一,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24岁起走上理学的发展道路。在经过了长期的刻苦探讨之后,最终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影响的哲学家、经学家。朱熹的学问渊博,于学无所不窥,他以继承二程洛学为己任,广泛汲取了周敦颐、张载、邵雍等北宋理学家的思想养分,成为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的学说构建起一个规模庞杂而又不失缜密精致的思想体系。他死后不久,地位起先日渐上升,最终成为配享孔庙的孔门十哲之一,而其在历代儒者中的地位及实际影响仅次于孔子和孟子。其思想学说从元代起先成为中国的官方哲学,不仅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而且还远播海外,如李朝时期的朝鲜、德川时代的日本,朱子学在政治领域和思想文化领域都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产生相当大的影响。天理与三纲五常的紧密联系,提出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的深化:物的概念物,指天理、人伦、圣言、世故。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归纳总结】4、程朱理学在当时产生的影响(1)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须要,南宋以后成为官方哲学。(2)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教科书。(3)学术思想流传海外,在日韩形成朱子学。(4)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制度,压抑、扼*们的自然欲求。(儒学士大夫主动维护封建统治秩序,还致力于社会道德教化工作)三、陆王心学:1、代表人物:陆九渊(南宋)王阳明(明朝)2、陆九渊的心学主见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见;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反省内心就得天理。过渡:明初,为了强化思想统治,朱元璋和明成祖大力提倡程朱理学。从今,程朱理学成为官方统治思想。明中叶,明朝的封建统治出现了严峻的政治危机,王阳明认为程朱理学崇尚空谈,不务实际,遂继承与发展了陆九渊的心学,以克服人们心中的私欲,挽救封建社会的政治危机。心学蔚然形成一代学术思潮。3、王阳明的心学主见(1)王阳明心外无物、心外无理(2)致良知知行合一王阳明的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都是要强调道德的自觉和主宰性。【归纳总结】【合作探究】4:宋明理学的特点:儒学进一步思辨化。与先秦、汉唐儒学不同,宋明理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其思辨性。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其所具有的哲学思辨性深深吸引了中国的学问分子,也刺激了中国本土思想道家和儒家的发展。其中,道家借鉴佛教的宗教内容和形式,反应更为灵敏而快速。相对而言,儒学的应变实力则要差得多。有唐一代,儒学中的有识之士如韩愈等,就已经意识到儒学面临着外来佛教和本土道教(尤其是佛教)在文化上的严峻挑战。宋明的理学家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一方面在传统儒学中找寻能够利用的因素,例如被称为五经之首的周易、孟子与中庸中关于性与天的内容。利用这些外来的和传统的文明成果,在消化汲取的同时,他们创建性地提出了很多富有特色的儒学概念,并赐予系统的哲学论证,如周敦颐的无极、邵雍的太极、张载的太虚、二程和朱子的天理、王荆公和二苏的道、王阳明的心等。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最终变成了哲学理论体系。就此而言,它体现着宋明理学家们融合创建的哲学才智。更加强调*道德为思想核心。理学家们标榜自己的学说为实学、实说,指责佛老的学说以及汉唐的章句之学和讲求诗词歌赋的词章之学为虚学、虚说。虚实之别,就在于是否讲求义理。理学所强调的义理,实质上也就是儒学的*道德学说,它包括儒家所提倡的*道德理学家所强调的义理,就其内容而言,与汉代董氏的儒学相比,其重点不在政治哲学上,而在*道德上;与先秦的儒学相比,其对*道德的阐述,更侧重于哲学的表达。宋明理学家在儒学的*道德学说上,提出了一系列特别有逻辑层次的哲学范畴和理论结构。无论是理学哲学各种各样的本体论、作为道德基础的人性论、存理去欲或故意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相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修齐而治平的功能论,均是以*道德为核心内容。更多汲取了佛、道因素。宋明理学作为儒学发展的一个阶段,它带有明显的佛学化的特点。宋明理学的佛道化表现为三个方面,其一是汲取借鉴佛教与道教的形而上学,建构儒学的*道德形而上学,其二是借鉴佛道二家的传教谱系,创立儒家学说的传道体系,即儒学的道统,其三是把佛、道的禁欲主义思想汲取进来,把它作为理学的核心思想,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主见。【合作探究】5: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共同点:(1)内容相同: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2)影响相同: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统治,都压制、扼*们的自然欲求;都重视主观意志力气,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都起了主动影响。不同点:(1)对世界本原的详细相识不同: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陆王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本心是理。(2)把握理的途径不同:程朱理学主见用格物致知的方法去相识和把握理,陆王心学提出,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小结】孔子贵仁,孟子贵义,儒家重*,讲信修睦,通仪礼。程朱理学直承孔孟而又接着发展,使之从传统启蒙思想上升为中国传统哲学。这种传统的中国哲学,是中国人对宇宙现象与人的生存原则的一种领悟和把握,并把这种领悟和把握的基本精神贯彻于实际践行之中。孔孟儒学乃中华传统文化的渊源和启蒙,至程朱理学才使中国哲学形成世界观与方*的哲学体系。程朱理学是中国哲学的里程碑。课后小结课后习题高考真题:第3课宋明理学一、选择题1.(2022o新课标全国卷)人性是先秦以来始终探讨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相识,宋明理学家主见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A.本质是善B.本质为恶C.非善非恶D.本善习远2.(2022o广东文综)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府私塾老师说: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A.理学居于统治地位,四书更受重视B.孔子*地位动摇,诗经遭到轻视C.科举制度弊端暴露,富家子弟弃儒从商D.红楼梦取材于现实,反映宋代生活3.(2022o大纲文综)明清时期,纂修族谱以尊崇人伦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名门望族、寒门小姓都以修谱为大事。这一现象反映出()A.宗族观念受到人口流淌的冲击B.宗族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C.理学成为维系宗族的思想基础D.先秦时期的宗法制度得以重建4.(2022o新课标全国卷)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改变的是()A.宗法血缘制度渐渐瓦解B.仁政理念深化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5.(2022o广东文综)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这位思想家可能是()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陆九渊6.(2022o福建文综)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疼惜体肤,保守家业。在此,朱熹()A.训诲后生*遵从三纲五常B.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C.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D.劝导一百零一姓遵循一种理性的生活秩序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宋明理学。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存天理,灭人欲即理学家认为人的本质为善,但是私欲简单蒙蔽人的本性,所以要经过后天的学习提高个人修养,才能克服私欲,回来人的本性,由此可知B、C两项错误。A项只提到人性本善,不全面,D项为正确答案。答案:D2.解析:本题考查宋明理学的相关问题。B项孔子*地位动摇,不符合当时的历史事实,故解除;题干中并没有涉及经商,C项与题意没有关系;红楼梦反映的是清朝时期的生活,所以D项也不正确。理学大师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故A项符合题意。答案:A3.解析:本题考查宗法观念与理学的关系。重血缘、重宗法、以家庭为本位、以孝悌为基础的宗法观念与程朱理学提倡的三纲五常是一脉相承的,因此,C项正确。宗法观念受到人口流淌的冲击,无法说明修家谱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A项错误。B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D项不符合史实,宗法制在春秋战国时期遭到破坏,但其影响持续后世。答案:C4.解析:孔子创立的儒学是对周公所创周礼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所以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创立的理学推崇气节、修养,将继承和发展周礼之道、强调重义轻利养浩然之气的孟子学说奉为儒家经典之一,突显出孟子学说在成为统治哲学的程朱理学中的重要地位,孟子一书也成为科举考试的依据之一,所以儒学在宋代以后多被称作孔孟之道,故C项符合题意。宗法血缘制度在春秋战国时期渐渐瓦解,A项错误;仁政理念作为儒学的主要主见始终具有广泛影响,不是促成儒学称谓改变的因素,B项错误;陆王心学不占统治地位,影响没有程朱理学广泛,D项错误。答案:C5.解析:本题考查陆王心学。从材料信息看,该思想家强调内心的修养,认为穷理不肯定要向外探求,反省内心也可得到天理,由所学可知这是陆九渊的主见,因此D项符合题意。答案:D6.解析:题干材料中并没有涉及三纲五常的内容,解除A;题干材料是请诸父老教育后生*,而不是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且仅讲去恶从善过于片面,解除B;以农兴业思想与题干材料所述无关,解除C;题干讲解并描述的是理性的生活秩序,故选D。答案:D教案【二】教学打算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1)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分析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2)培育学生理解古代思想家主要学术观点的实力。2过程与方法:结合宋明理学代表人物的经验和浅显的文字材料,帮助学生弄清理学的内涵。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1)通过对宋明理学相关学问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的理解,增加民族自信念和骄傲感。(2)初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育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志向。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驾驭程朱理学基本内容。2教学难点理解理学和心学的思想内涵;正确评价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历史地位。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回顾归纳从春秋战国到北宋之前儒学的发展过程。形成发展为大宗焚书坑儒复苏罢黜一百零一家、独尊儒术;在宋代儒学复兴运动中诞生的理学,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的严密体系,也称新儒学。理学的出现与走向成熟,体现了儒学的新发展。在本课学习中,要求同学们思索的问题有:宋明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什么?它的发展过程怎样?宋明理学与传统儒学相比,出现了哪些改变?你怎样看待这种改变?由此导入。2新知介绍一、三教合一(提问式一带而过)1、魏晋南北朝,佛教和道教快速传播,出现儒、佛、道三教相互吸纳渗透局面。2、隋唐时期三教合一,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严峻挑战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见,又称三教合一,主见以儒学为主,调和并汲取佛教、道教的理论。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佛教和道教的发展,起先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3、儒学复兴运动的掀起(1)先声韩愈(2)掀起北宋士大夫们二、程朱理学1、理学的概念北宋时期,儒家学者冲破汉唐儒学的*,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说明儒家的义理。他们建立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称之为理学。2、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程颢、程颐、朱熹。3、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1)二程理学(北宋)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先有理后有物。核心思想(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也是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天理和*道德干脆联系起来。认为理不仅是自然界的普遍法则,也是人类社会的法则。三纲五常等封建*道德和封建制度、封建秩序都是天理的体现,是不行变更的。认为天理是世界的本原,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的道德*,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主见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去把握理。所谓格物致知原出于礼记高校,高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皆以格物致知为前提。所谓格物就是指即物穷理。格字有二义,一是来的意思,格物也就是达于物,或者即于物的意思;二是穷至、极至的意思,所谓格物也就是就物而穷理。对于物,可训为事或理。程、朱主见就世间万事万物而体认天理。格物穷理,是教人从待人接物的详细事情中去体认道学家所讲的天理。格物是致知的基础,致知则是格物的目的和深化。致,有推致和穷尽两重意义,这和格字的意义相近。致知是指通过格物达到对于天理的真知。(2)朱子学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天理与三纲五常的紧密联系,提出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格物格致的深化:物的概念物,指天理、人伦、圣言、世故。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4、程朱理学的在当时产生的影响(1)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须要,备受推崇。明初成为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2)维护了封建*统治。(3)用纲常礼教更加*了人的思想。(4)传播海外,甚至形成朱子学学派。三、陆王心学:1、代表人物:陆九渊(南宋)王阳明(明朝)2、陆九渊的心学主见(1)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见;(2)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反省内心就得天理。3、王阳明的心学主见(1)王阳明心外无物、心外无理(2)致良知知行合一王阳明的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都是要强调道德的自觉和主宰性。课后小结孔子贵仁,孟子贵义,儒家重*,讲信修睦,通仪礼。程朱理学直承孔孟而又接着发展,使之从传统启蒙思想上升为中国传统哲学。这种传统的中国哲学,是中国人对宇宙现象与人的生存原则的一种领悟和把握,并把这种领悟和把握的基本精神贯彻于实际践行之中。孔孟儒学乃中华传统文化的渊源和启蒙,至程朱理学才使中国哲学形成世界观与方*的哲学体系。程朱理学是中国哲学的里程碑。3复习总结和作业布置复习总结1.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1)对世界本原的详细相识不同:(2)把握理的途径不同:2.宋明儒学新发展3.鹅湖之会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在信州(今江西上饶)鹅湖寺实行的一次的哲学辩论会,实质上是朱的客观唯心主义和陆的主观唯心主义的一场争辩。朱、陆素来观点对立,朱以陆之教人为太简,陆以朱之教人为支离,彼此不和,在学说上各执一端,早已形成了各自独立的思想体系,成为南宋理学上的两大派系。吕祖谦为了调和朱熹理学和陆九渊心学之间的理论分歧,使两人的哲学观点会归于一,于是出面邀请陆九龄、陆九渊兄弟前来与朱熹见面。六月初,陆氏兄弟应约来到鹅湖寺,双方就各自的哲学观点绽开了激烈的辩论,这就是的鹅湖之会。4.北宋的程颢、程颐(合称二程)程颢被习称为大程,河南洛阳人。北宋儒家学者,哲学家,北宋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程颢青少年时代就学于周敦颐,他的思想发展和其他理学家一样,受到佛、道学说的肯定影响,再加到儒学。程颢与其弟程颐同为宋代理学的主要奠基者,世称二程。因二程兄弟长期讲学于洛阳,故世称其学为洛学。5.佛教的教义佛教的基本教义是四谛(谛是真理的意思)、八正道、*等等。四谛的第一谛即苦谛人所经验的生老病死一切皆苦。其次谛是集(集是因的意思)谛一切苦难的缘由在于人有*,就会有行动,就是造业(造孽),就要轮回(转世)。第三谛即灭谛必需歼灭一切*,才能歼灭苦因,断绝苦果,达到不生不灭的涅盘境界。第四谛为道谛只有按八正道修道,才能歼灭一切*。八正道即正见解,正思维,正语言,正行为(正业),正生活(正命),正精进(毫不懈怠),正念,正定。6.道教的教义7.理学对儒家思想的新发展主要表现在:理是程朱理学的核心,既是指自然的普遍法则,也是指人类社会的原则,即人类社会的等级秩序和社会道德规范也是天理在人间的详细表现;这就把儒家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用天人一理的形式表达出来,天的主体地位也被理取代了。理学的主要内容及其发展改变过程:理,是产生万物的本源,是离开事物而能独立存在的一种什么东西,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主宰,是天下万物永恒普遍原则。它体现在社会是儒家三纲五常道德*;体现在人身上是人性;要通过格物致知方法,即接触天下万事万物去体会加深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与最终贯穿;个人修养要以天理为准则,要存天理,灭人欲。课堂练习1、程颐认为: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顺治,非能为物作则也,唯止之各于其所而已。这段话的实质是A.维护封建等级秩序B.宣扬儒家*道德C.强调理为万物之本D.提倡建立和谐社会2、王阳明在*农夫起义时感叹地说道: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为此王阳明主见A.格物致知B.致良知C.经世致用D.内省自修第21页 共21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