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论《论语》中孔子的中庸思维方式最新.docx

    • 资源ID:11171767       资源大小:35.06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论《论语》中孔子的中庸思维方式最新.docx

    论论语中孔子的中庸思维方式最新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集,成书于战国前期。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论论语中孔子的中庸思维方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论论语中孔子的中庸思维方式摘要中庸是儒家最具代表性的重要思想之一,同时也是孔子独特的思维方式。孔子坚持过犹不及,提倡时中,希望以一种中庸的看法去思索问题和指导行动。本文旨在从论语原文入手,对孔子的中庸思维方式进行分析和探讨。关键词中庸过犹不及和时中中庸始终以来都是儒家的重要思想之一,中庸一书对这一思想进行过深化的阐述,极大的发挥了其形而上的意义。然而,中庸一起先在孔子那里,并不具备太多的形而上意义。论语雍也中记载孔子之语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中庸在孔子那里,并不是一种高深的哲理,而更像是一种一般百姓都应有的德性。同时,中庸作为一种人生才智,也是孔子习惯性思维的重要方式。在本文中,笔者就以论语为依据,对孔子的中庸思维方式进行分析和探讨。1 过犹不及的中庸之道中庸一词,何晏论语集解中说明为庸,常也,中和可常行之德也。而沿用得更广的是朱熹的说明。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说明中庸:中者,无过不及之名也;庸,平常也。无过不及,即达到中道。中庸之道从作为一种思维方式的角度来看,形容的就是一种适中、合宜、无过和不及的思索方式以及处理问题的看法。而在论语之中,孔子正是把中庸当做了一种行为处事的思维和看法,并没有像后世的思想家那样对中庸做了深邃的学理发挥,把中庸融入生活,是孔子思想的一大特点。孔子中庸思维方式最具代表性的体现,是论语先进篇中的一段对话: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子贡让孔子评价子张(师)和子夏(商)谁更贤能。子张这个人才高意广,性格偏激,孔子曾评价他师也辟(论语先进),所以在这里孔子认为子张所失常在于过之;而子夏笃信谨守,所失常在于不及。子贡听了这个评价,进一步发问,子张的过是否比子夏的不及要好些?孔子则认为过犹不及,过和不及都是失中的表现,都是不合相宜的,只有无过无不及的适中才是好的。而适中,即是孔子所谓的中庸之道。本着过犹不及的中道思维方式,孔子在评价人、事、物,在处理问题的时候,不喜爱持极端的看法,而是无可无不行的,喜爱保留肯定的余地,不做肯定的推断,以适中为度。例如,诗歌创作要讲究情感的中正,不要过度的宣泄,因此他对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的关雎很是观赏,认为这才是诗歌创作的中庸境界。又如,在评价人物的时候,孔子并不以偏盖全,抓住某人的某一优点或缺点进行专断,而是全面考虑,综合评价,他对于管仲的评价就突出了这一点。一方面,管仲是存在道德缺陷的,孔子曾评价管仲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论语八佾)。但孔子并不因此就对管仲进行了全面否定,从另一方面来看,孔子还是确定管仲具有仁德的。在论语宪问篇中,孔子就曾与子路、子贡两名弟子对管仲是否具有仁德这一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辩论。子路和子贡都认为,管仲辅佐的公子纠被齐桓公杀死后,管仲不仅不以身殉难,反而去辅佐仇人齐桓公,这样的行为怎么能称得上仁呢?而孔子却告知弟子,管仲假如为公子纠以身殉难,这只是匹夫匹妇之为谅,小节小义不能称之为仁;正因为他没有以身殉难,反而去辅佐齐桓公,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论语宪问),这样的大功绩比起以身殉难的小节小义,才更能称得上仁。孔子甚至说,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再如,在谏诤问题上,孔子也讲究其中的一个度,事君数,斯辱矣。挚友数,斯疏矣(论语里仁),忠告而善道之,不行则止,毋自辱焉(论语颜渊)。对于君主和挚友,谏诤是应有度的,假如过了度,不仅达不到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从这些例子中可以看出,适中是孔子特别提倡的一种看法,因为过和不及都存在缺陷,所以攻乎异端(论语为政)的行为并不行取,只有合于度的中庸才是合宜的。既然思维方式是中庸的,那么对于孔子而言,并没有什么肯定的可以,也没有什么肯定的不行以,可这是否就意味着孔子的行为是无所可守、毫无原则的呢?什么是孔子所说的度呢?简洁而言,就是义和礼。以中庸的方式行事,其必需坚持的标准是符合义与礼的要求。论语里仁篇中孔子有言,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这就是说,君子行为的是非取舍不应当固化,而应以义为准则,在各种状况下行动都能够依义而行,做到合宜合理就是符合中道了。此外,礼也是制中的条件之一,合于礼,才是合于中的行为。礼记仲尼燕居载:子曰:师,尔过,而商也不及。子产犹众人之母也,能食之,不能教也。’子贡越席而对曰:敢问将何以为此中者也?’子曰:礼乎礼!夫礼所以制中也。’以礼、义为规范,运用才智去寻求适中的行为和看法,这样才能达到合适的度。所以,孔子的中庸看似无可无不行,但事实上是有原则于其中,与那种无所执守、一味媚人的乡原有着根本的区分。孔子运用中庸的思维方式看待问题,思索人生,真正的做到了随遇而安、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2 和的境界孔子运用中庸的方式思索和处理问题,所希望达到的,是一种适度、适中的状态,这事实上就是一种和的效果。孔子在说到如何运用礼时,也强调过和的重要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而既然礼是中庸依循的标准之一,那么运用礼来制中,也应讲求和。中庸所说的那种适度的状态,就是须要让某一事务或某一行为中的各种冲突、各个方面达到和谐的状态。这一思维方式,极大的体现在了孔子的学术创建之中。孔子探讨问题,总是会顾及各个方面所应占有的限度,希望能彼此协调以获得最相宜的结果。比如,在学与思的问题上,他要求学思结合,反对只学不思或只思不学,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论语为政)。又比如,在一个人所具有的文与质两种特性上,孔子要求文与质所占的比例要适当,也就是要做到文质彬彬,否则就会造成或野(质胜文)或史(文胜质)(论语雍也)的结果。此外,在与人相处的时后,孔子更是要求要相互谦让、无争,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不过在此要强调的是,孔子虽然强调和、强调协调,但并不代表其赞成要同化各种不同的冲突和方面,他要的是和而不同,而不是完全的相同。和是君子的特质,而同则是小人的特质,所以孔子才会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何晏论语集解对此说明得极好,所谓和,是指心和,但是所见各异,故曰不同;而小人的嗜好是相同的,只是因为各争利,故曰不和。在和之中,差异是被认可的,但应当追求和谐的效果。 3 时中的出处之道孔子的中庸思维,不仅仅体现在他对于人、事、物的评价上,更体现在他的仕隐出处之道上。中庸的思维方式,让他在为人处事、居于乱世时,也可以处于时中的状态。所谓时中,简洁地说就是行动时时能合于中道。时中的中,并非固定不变的,而是与日偕行、与时俱化的,依据不同的时间、地点和环境实行合宜的行为,才能够达到。后世的孟子在列举圣人时,最为推崇的就是被他称为圣之时者的孔子,他赞扬孔子可以速而速,可以久而久,可以处而处,可以仕而仕(孟子万章章句下),这其实就是对于孔子时中境界的最好注解。而孔子本人的确也是这样,在论语中记载过这样两个故事:据费邑而畔的公山弗扰要召孔子为其效力,孔子想去,希望能于那里大行其道,但子路却因为弗扰有反叛行为而心中不悦;名声不好的佛肸也要召孔子,孔子仍旧愿往,子路还是不兴奋。在这两则故事中,都是德行有亏的人要召孔子去当官,虽然孔子后来并未应召,但相比起子路的固执成见,他就通达得多。孔子之所以想去应召,就是想抓住这样的机会去实践其政治志向,而不是固守成见,自命不凡。当然,真正应当离去的时候,孔子也是当机立断的,例如,齐人归女乐,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论语微子)。一旦发觉君主真的不能让其实践政治志向,孔子也不再汲汲于仕途之上。并且,孔子对于自己能够处于时中还是颇有信念的,他明确表示过: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论语述而),能够自由而正确的确定自己的行为,在孔子看来,只有他自己和他最为赞许的弟子颜回能够做到。孔子的时中正是对待入世或出世的一种看法,能够醒悟而才智的确定自己何时该入世济民、何时又该明哲保身,就是合于中道的行为。时中的思想在肯定程度上与通权达变的思想是相贯穿的。孔子很强调权变,他曾经说过,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论语子罕),把是否懂得权、能够权变放到了最高的层次。后世的孟子也受到了这种思想的影响,非常强调权变的重要。作为中国最宏大的思想家之一,孔子中庸的思维方式,无疑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并成为体现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之基本特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在当代,孔子那种时中的境界看起来比较高远难求,但其讲求和谐、不偏激的精神却是我们应当学习的关键。或许我们不肯定总能找到中之所在,但尽可能的向其靠拢却可以成为一个努力的方向。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7页 共7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

    注意事项

    本文(论《论语》中孔子的中庸思维方式最新.docx)为本站会员(l****)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