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诗词六首》教案(九下第六单元)3.docx
-
资源ID:11192539
资源大小:38.75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语文版)《诗词六首》教案(九下第六单元)3.docx
(语文版)诗词六首教案(九下第六单元)3 25、诗词六首 一、教学目的 1、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古诗的内容和写作特点。 3、体会古诗的意境。 二、重点难点 1、重点 、朗读背诵 古诗。 、理解古诗的内容和写作特点。 2、难点:体会古诗的意境。 三、课时支配: 三课时 四、教学内容与步骤: 第一课时 一、学习诗经两首 (一)、诗经简介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原来只称诗后来儒家奉为经典,改称诗经。收录了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首,包括风、雅、颂三部分。“风”:大部分是民间歌谣,小部分是贵族作品;“雅”:大都是贵族作品,只有小部分是民间歌谣;“颂”:都是贵族作品。诗经的精华是民歌部分,它显明地表现人民的爱憎及他们的抗拒斗争,真实反映当时社会的面貌,为我国古诗歌奠定了现实主义基础。 (二)、关于两篇作品解题 关雎描写男恋女之情。大意是:河边一个采荇菜的姑娘引起一个男子的思慕。那“左右采之”的窈窕形象使他寤寐不忘,而“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便成为他寤寐求其实现的愿望。蒹葭也是一首情诗。诗中所写的是:一个秋天的早晨,芦苇上露水还不曾于,诗人来寻所谓“伊人”。伊人所在的地方有流水环绕,似乎藏身洲岛之上,可望而不行即。 二、课文分析 1、朗读关雎留意正音。 2、赏析 雎鸠关关相对唱,双栖河里小岛上。 纯净漂亮好姑娘,真是我的好对象。 长长短短鲜荇菜,左手右手顺手采。 1 纯净漂亮好姑娘,醒着相思梦里爱。 追求姑娘难实现,醒来梦里意常牵。 一片深情悠悠长,翻来覆去难成眠。 长长短短荇菜鲜,左手采来右手拣。 纯净漂亮好姑娘,弹琴奏瑟表爱怜。 长长短短鲜荇菜,左手右手拣拣开。 纯净漂亮好姑娘,敲钟打鼓娶过来。 这是诗经的第一篇,居“三百篇”之首,因此一直倍受重视。这是一首贵族青年的恋歌。所谓“君子”是对当时贵族男子的称呼。这位君子爱上了一位采荇菜的女子,却又“求之不得”,只能将恋爱与结婚的愿望寄予在想象中。诗经最重要的艺术手法是赋、比、兴。所谓“赋”,是铺陈其事;所谓“比”,是譬喻和比拟;所谓“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朱熹诗集传),它是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发端。如本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它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发端的话,但水鸟和鸣,也可以喻男女求偶,和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义上发生关联。但兴 有时与下文意义上无关,有时有情调上的联系,有时只是从韵脚上引出下文。本文的起兴之妙正在于诗人情趣与自然景物浑然一体的契合,也即始终为人们所乐道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3、朗读蒹葭留意正音。 4、赏析 河边芦荻青苍苍,秋深白露凝成霜。 意中人几何处寻,就在河水那一旁。 迎着流水去找她,道路坎坷险又长。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人在水中心。 河边芦荻湿漫漫,白露滴滴叶未干。 意中人儿何处寻,就在河岸那一端。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人在水中滩。 河边芦获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 意中人儿何处寻,就在河岸那一头。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弯弯险难求。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人水中洲。 这是一首抒写思慕、追求意中人而不得的诗。一个深秋的早晨,河边芦苇上的露水还没有干。诗人在这时候、这地方找寻那心中难向人说的“伊人”。伊水仿佛在流水环绕的洲岛上, 2 他上下左右求索,最终是 可望而不行得。细玩诗味,似乎是情诗,而意境飘逸,神韵悠长。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怅。 其次课时 学习唐诗两首 一、黄鹤楼 1、作者作品简介: 、关于作者 崔颢(hào):唐代诗人,汴州人,开元进土,官司朦员外郎。 、关于黄鹤楼 黄鹤楼号称江南三大楼之一的黄鹤楼,原址在湖北武昌蛇山黄鹤矶头,相传它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1700多年来屡建屡毁,最终一次毁于清光绪十年(1884年)大火。 三国时在这临江的山颠建楼, 首先还是出于军事上的须要,但后来渐渐成为文人荟萃,宴客、会友、吟诗、赏的巡游胜地。 历代的名人如崔颢、李白、白居易、贾岛、夏竦、陆游等都曾先到这里巡游,吟诗、作赋。唐代诗人崔颢登上黄鹤楼赏景写下了一首千古流传名作:“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戚戚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来李白也登上黄鹤楼,放眼楚天,胸襟开阔,诗兴大发,刚要提笔写诗时,却崔颢的诗,自愧不如只好说:“眼前有景到不得,崔颢提诗在上头”。崔颢提,李白搁笔,从今名气大盛。 1957年建长江大桥武昌引桥时,占用了黄鹤楼旧址,如今重建的黄鹤楼在距旧址约1千米左右的蛇山峰岭上。 2、诗文译意 传闻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飞去的黄鹤再也不能复返了,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载照旧。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在目,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面对烟波渺渺大江令人发愁! 3、诗文赏析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从眼前的黄鹤楼阐发联想、想象,从前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如今人去楼空令人惆怅。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仙人乘鹤一去不复返,只余下白云朵朵飘浮不定。作者多想像仙人 一样能骑上黄鹤,腾云驾雾,即刻回家乡。 3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在黄鹤楼上放眼望去,绚丽的阳光照射着汉水平原,(对岸)汉阳镇 四周的树木显得特别分明。再看江中的鹦鹉洲,绿油油的草儿长得极其 茂密。眼前的风景如此迷人,但作者似觉得“人是家乡好,月是家乡明”,自己的家乡此时比这更美。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太阳快下山了,在黄鹤楼上哪里能望到家乡。只觉得眼前江水滚滚,烟波浩渺,使人顿生思乡之愁。 评析:这首诗把在黄鹤楼上所见的景物与作者的思乡之情结合起来写,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诗中实写楼上所见的景物,虚写仙人乘 鹤的形象,实虚相生,意味无穷。 这首诗属七言律诗。颔联颈联对仗, 二、 四、 六、八句句末押韵。 二、钱塘湖春行 1、关于作者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祖籍太原(今山西),曾祖父白温迁居下圭(今陕西渭南),遂为下圭人,中唐时期宏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的诗题材丰富、内容深刻,表达平易浅近,贴切流畅。现存白诗近三千首,数量当推为唐代诗人之冠。他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谕、闲适、感伤、杂律。他本人最得意,价值也最高的是他的讽谕诗。在文学上,他主见“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潮风雪,弄花草”而别无寄予的作品,是新乐府运动的提倡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瑟瑟行等名篇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 2、背景介绍 白居易是在长庆二年(公元822年)的七月被任命为杭州剌史的,而在宝历元年(公元825年)三月又出任了苏州剌史,所以这首钱塘湖春行应当写于长庆 三、四年间的春天。 3、关于钱塘湖 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是我国闻名的风景区之一。提起西湖,我们自然会想起苏轼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适宜”。读了白居易的这首诗,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一笑的西施面影。诗中描写了诗人骑马所见到的西湖早春的旖旎骀荡的春光,表现了世间万物在春色沐浴下的勃勃朝气,塑造出诗人自身欣然陶然观景的形象,创建出春色喜人、生意盎然的意境,抒发了宠爱早春风光、安静闲适自得的感情。 4、诗文译意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 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 4 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 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慢慢要迷住人的眼睛, 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宠爱西湖东边的美景,巡游不够, 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5、诗文赏析 首联从大处落笔,写孤山寺所见之景。第一句是地点,其次句是远景。“初平”,写春水初生,略与堤平。“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勾出了早春的轮廓。脚下安静的水面与天上低垂的云幕构成了一副安静的水墨西湖图。 颔联写莺燕,是诗人游程中所见。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颂;燕是春的信使,已起先衔泥筑巢,一片生气勃勃之势。用“早”来形容黄莺,体现了白居易对这些充溢朝气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宠爱。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珍贵。用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劳碌而兴奋的神情,好像把小燕子也写活了。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朝气。 颈联写花草,着重表现诗人的感受。马在浅草地上走得很轻快,看花的时间长了,眼前一片万紫千红,使人目不暇接,会产生迷乱的感觉。这联和上联是此诗的核心部分,同时也是白诗描写春光特殊是描写西湖春光的点睛之笔。这更是一联极富情感色调与生命活力的景物描写,充分显示了白居易对描写对象的细致视察以及精确把握其特征的实力。 尾联写白沙堤之景,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 6、探究思索 、哪句诗说明诗人已沉醉在美妙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几处”为什么不是“到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 、诗中为突出早春季节特点描写了哪些典型景色?哪些词语突出了“春行”的特点? 、举例说明钱塘湖春行一诗中运用了何种修辞方法?直抒胸臆的诗句是什么? 、诗人把游春人的活动和春景结合起来描写,做到情景交融的两句诗是: 参考答案 、“最爱湖东行不足”一句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已完全沉醉在这美妙的湖光山色中了。 、诗人对四周事物的选择是典型的。莺是歌手,燕是春的信使。只因是初春,故不是到处,不是家家。从这莺和燕的动态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醒悟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出来,使人可以想像出,过不多久,万紫千红开遍,草长莺飞的景色就会到来。 、本诗通过“水面初平”“早莺争暖树”“新燕啄春泥”“乱花迷人眼”和“浅草没马蹄” 5 等典型景物描绘出钱塘湖“早春”的季节特点。运用“几处”“谁家”“渐欲”“才能”和“行不足”等词语突出了“春行”的特点。 、“几处早莺争暖树”与“谁家新燕啄新泥”这两句对近景及高处的莺燕的动态描写,突出了早春特有景象,修辞上运用了对偶的方法。“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也是写近景,是写低处,花草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直抒胸臆的诗句是“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抒发了作者被景色沉醉,流连忘返的心情。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第三课时 学习宋词两首 一、相见欢 1、关于作者 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史称李后主。工书善画,洞晓音律。前期与大、小周后感情甚笃,生活奢侈,常形之于吟咏。宋太祖建隆二年 (961),煜继父位为南唐国主,奉宋正朔,开宝八年城破被俘,押赴汴京,封违命侯。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 ,赐牵机药,中毒而死。 2、诗文译意 独自一个人,无言迈上了西楼,月亮弯弯的像钩子。 梧桐孤独的立着,深深的庭院充满着秋天的气氛。 思绪啊,忘不掉,却又乱得整理不好。 是离别吧,另有一种感觉洋溢在心底。 3、诗文赏析 词名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此词写作时期难定。如系李煜早年之作,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属于他宫庭生活的一个插曲,如作于归宋以后,此词所表现的则应当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起句“无言独上西楼”,摄尽凄惋之神。“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原来,作者深谙“独自莫凭栏”之理,因为栏外景色往往会触动心中愁思,而今他却甘冒其“险”,又可见他对故国(或故人)怀念之甚、眷恋之甚。“月如钩”,是作者西楼凭栏之所见。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阵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而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覆盖。“孤独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孤独”者原委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辨别,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过片后“剪不断”三句,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但更见作者独诣的还是结句: 6 “别是一般味道在心头”。诗词家借助显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离愁时,或写愁之深,如李白远离别:“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愁”;或写愁之长,如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或写恋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艋舟,载不动很多愁”;或写愁之多,如秦观千秋岁:“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李煜此句则写出愁之味:其味在酸咸之外,但却根植于作者的内心深处,无法驱散,历久弥鲜;舌品不得,心感方知。因此也就不用诉诸人们的视觉,而干脆诉诸人们的心灵,读后使人自然地结合自身的体验而产生同感。 二、江城子·密州出猎 1、关于作者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宋仁宗朝进士,曾知密州、徐州、湖州、颍州、杭州等地,官至礼部尚书。一生历尽仕途坎坷:神宗年间,以“作诗讪谤朝廷”罪贬置黄州;哲宗年间,又以“为文讥斥朝廷”罪远谪惠州、儋州。卒谥文忠。他是宋代最为闻名的作家,诗、词、文皆独步一时。其词雄阔超旷,横放杰出,于传统的花间词风外别立一宗。又以诗入词,开拓词境,推尊词体,对北宋词坛多所革新。 2、诗文译意 让老夫也暂且抒发一回少年狂,左手牵扯着黄犬,右臂托着苍鹰。头上戴着锦缎做的帽子,身上穿着貂皮做的外套,带领千余膘马席卷过小山冈,威猛雄壮。为了酬报太守,人们倾城出动,紧随身后。我要亲自搭弓射虎,看!咱多像当年的孙权,英姿勃发,意气豪放。 酒意正浓时,胸怀更开阔,胆气更豪壮。两鬓已生出白发,这又算得了什么!遥想当年,冯唐手持文帝的符节去解救战将魏尚,使其免罪复职,什么时候朝廷能派遣冯唐式的义士来为我请命,让我像魏尚一样受到重用,戍边卫国呢?我也能拉开雕弓圆如满月,随时警惕地凝视着西北方,英勇地将利箭射向入侵之敌。 3、诗文赏析 出猎对于苏轼这样的文人来说,或许是偶然的一时豪兴,但他平素报国立功的信念却因这次小试身手而得到鼓舞,以至信念十足地要求前赴西北疆场弯弓杀敌了。苏轼任密州知州刚四十岁。他是四年前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自愿恳求外任,自杭州来至这北方边郡的。除了他在各地任上致力于地方政绩外,始终要求大用于世。当时西北边事惊慌。熙宁三年(1070),西夏大举进攻环、庆二州。四年,陷抚宁诸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就是指宋与西夏的战事。这首词上片出猎,下片请战,不但场面热情,音节响亮,而且情豪志壮,顾盼自雄,精神百倍。 上阕写出猎的壮阔场面,表现出作者壮志踌躇的英雄气概。 下阕借出猎表达了自己强国抗敌的政治主见,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这首词通过出猎场面的描写,表现了作者渴望亲临战场、卫国杀敌、建立功业的豪情壮志。 7 全词感情奔放,气概豪迈。 三、教后记 (语文版)诗词六首教案(九下第六单元)3 九下第六单元复习教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第25课诗词六首教案 (新版)语文版 语文版七下第七单元诗词五首教案 九语下第六单元教案 五下第六单元教案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人教版语文四下第六单元教案 岁月如歌九下第六单元 鄂教六下第六单元教案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6页 共16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