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教学设计.docx
-
资源ID:11194856
资源大小:32.57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教学设计.docx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了解:我国现阶段存在的个人消费品的主要安排方式;理解按劳安排的基本内容以及实行按劳安排的客观经济条件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学,培育学生相识事物根本性质的实力;能用辨证的观点看待问题、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初步相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安排为主体、多种安排方式并存的制度的客观必定性。 教学重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按劳安排为主体、多种安排方式并存,但把按劳安排和按生产要素安排结合起来的客观必定性 教学难点 按劳安排以外的几种安排方式 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多层次性的总体状况是确定我国安排制度的根本缘由 教学方法 以目标教学法为主,辅之以问题教学法、导读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三)以按劳安排为主体、多种安排方式并存(板书) (媒体展示本课学习目标) 1.在我国现阶段,主要存在着哪几种安排方式? 2.按劳安排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安排? 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安排为主体、多种安排方式并存的制度有何客观必定性? (学生根据教学目标自学教材) 在我国现阶段,主要存在着哪几种安排方式? 按劳安排、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安排、按生产要素安排、福利性安排和从社会保障中取得的收入。 上述几种安排方式可分为哪几类? 可分为按劳安排和非按劳安排两类。 按劳安排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在社会主义公有制范围内,劳动者向社会供应劳动,社会以劳动为尺度,向劳动者安排个人消费品,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理解按劳安排的含义,要留意两点:一是“范围”:公有制。按劳安排的要求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础上,劳动者向社会供应劳动。在其它全部制关系下从事劳动而获得的收入不属于按劳安排。劳动者干脆为自己或为其他个人供应的劳动,也不能作为按劳安排的依据。比如,个体劳动者的劳动虽也是多劳多得,但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按劳安排的特定含义。二是“尺度”:劳动。既要看劳动的数量,也要看劳动的质量。社会以劳动为尺度,向劳动者安排个人消费品。这表明“社会”将社会总产品在做了各种必要的扣除后,剩下的那部分,根据个人向社会供应的劳动数量的多少和质量的凹凸为标准进进安排,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有劳动实力者不劳不得。 按劳安排同坐享其成是根本对立的。在按劳安排的条件下,有劳动实力的人要取得收入,就必需参与劳动,而不能游手好闲。假如有劳动实力的人不劳动而参加安排,就会产生剥削,就违反了按劳安排规律。 1、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安排的基本原则是按劳安排 (板书) 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安排呢? 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安排是由客观经济条件确定的。(板书) (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安排的前提; 因为在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的全部制形式是最基本的确定的方面,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它确定了生产关系的其它方面。谁占有了生产资料,谁就在生产过程中居于支配地位,产品的安排也必定是根据有利于生产资料占有者的原则进行。所以,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共同劳动,共同占有劳动产品。生产资料公有制确定了劳动产品的安排必需体现劳动者的意志和利益,为实行按劳安排供应了可能性。同理,迄今为止,一切剥削阶级,无论是奴隶主、封建地主,还是资本家,之所以能够无偿地占有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或剩余产品,都是由于它们独占了生产资料这个在生产中最基本的物质条件,而失去生产资料的广阔劳动者只能处于被统治、被剥削的地位。 (2)社会主义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安排的物质基础; 安排方式除取决于生产资料全部制的性质外,还取决于可安排的产品数量,正如恩格斯所说:“安排方式本质上终归要取决于可安排的产品的数量”。在原始的公有制下,由于生产力极低,可安排的消费品数量极少,只有在实行在体平均的安排,才能使公社成员得牵强维持自下而上和持续后代,否则将导致公社成员大量死亡,极大地影响公社共同体的生存。因此,产品大体平均的安排,就是在生产力极端低下的条件下,体现原始社会公有制的要求,符合公社成员共同利益的唯一可行的安排方式。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力还没有实现高度发达,劳动产品还没胆达到极大丰富的强度,还不能充分满意社会成员各个方面的须要,所以还不具备实行共产主义社会按需安排提物质条件。在条件不具备时,牵强去搞按需安排,必定变成平均主义,这保能挫伤劳动者的主动性,阻碍生产的发展。 (3)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的特点是实行按劳安排的干脆缘由。 a在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较低,科学技术还不够发达,劳动者还没有实现全面发展,因而劳动者能够向社会供应的劳动存在着明显的差别。这就是说,由于社会主义是从旧社会脱胎出来的,它必将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留着旧社会的痕迹。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对立虽然已经歼灭,但它们这间的重大差别依旧存在。因此,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绪言向社会供应的劳动在质和量上都存在着重大的差别。 b劳动还没有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须要”,而只是谋生的手段,人们还要靠劳动来取得收入以维持自己的生活,而收入的凹凸又干脆确定着自己生活的好坏,这样,人们自然要求把自己的劳动同劳动收联系起来。可见,个人消费品的安排必需体现人们劳动的差别,不能实行平均安排,只能按劳动安排。 假如干和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们,会导致什么结果? (学生探讨)“干和不干一个们,干多干少一个们,干好干坏一个样”是平均主义的表现。平均主义必定养“懒汉”,导致人人都不努力工作。从一个社会来说,假如人人都没有劳动热忱,都不情愿多付出劳动,这个社会是没有前途的。因为劳动者是生产力的主体因素,是能动性因素。安排制度不能调动劳动者的主动性,表明它严峻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最终会导致普遍的贫困。这从反面告知人们,在社会主义阶段,只有实行按劳安排才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除按劳安排外,我国现阶段还存在哪几种其他安排方式? 2、多种安排方式并存(板书) 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安排、按生产要素安排等。 按生产要素安排的形式主要有那些? 按生产要素安排的形式主要有: (1)按资本要素安排; (2)按技术、信息要素安排; (3)按土地要素安排; (4)按劳动力要素安排。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要实行以按劳安排为主体、多种安排方式并存的安排制度呢? 3、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安排为主体、多种安排方式并存的安排制度,把按劳安排与按生产要素安排结合起来,具有客观必定性:(板书) (1)这是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板书)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安排为主体、多种安排方式并存的安排制度,把按劳安排与按生产要素安排结合起来的最终缘由是什么? (2)这是由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全部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全部制结构确定的。(板书) 公有制为主体确定了按劳安排也必定成为安排方式的主体;多种非公有制的存在确定了多种非按劳安排方式的存在。 (3)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板书) 发展市场经济,就必需承认按生产要素安排;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特征,就必需坚持按劳安排。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课堂小结 本课时学习目标是了解现阶段我国实行的安排制度及其缘由,主要应了解在现阶段,我国存在着哪些安排方式、按劳安排的地位、基本内容和确定条件、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安排为主体、多种安排方式并存的安排制度,把按劳安排与按生产要素安排结合起来,具有客观必定性等。 板书设计 三、以按劳安排为主体、多种安排方式并存 1现阶段,我国个人消费品的安排制度是以按劳安排为主体、多种安排方式并存 (1)按劳安排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安排的基本原则 按劳安排的基本内容 实行按劳安排的确定因素 (2)几种非按劳安排方式 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安排 按生产要素(资本、技术、信息、劳动力等)安排 按社会保障制度安排 2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安排为主体、多种安排方式并 存,把按劳安排与按生产要素安排结合起来,具有客观必定性 (1)这是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最终缘由) (2)这是由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全部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全部制结构确定的。 (3)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教案点评: 以按劳安排为主体,多种安排方式并存教学设计 “以按劳安排为主体、多种安排方式并存”的教学设计 按劳安排为主体,多种安排方式并存教学设计 按劳安排为主体 多种安排方式并存教学设计 按劳安排为主体,多种安排方式并存教学设计 按劳安排为主体,多种安排方式并存教学设计 按劳安排为主体 多种安排方式并存教学设计 按劳安排为主体 多种安排方式并存教案 按劳安排为主体多种安排方式并存学案 按劳安排为主体 多种安排方式并存 教案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0页 共10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