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文化语言学视域下的“舟”与中国舟船文化.docx

    • 资源ID:11256109       资源大小:38.18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文化语言学视域下的“舟”与中国舟船文化.docx

    文化语言学视域下的“舟”与中国舟船文化顾琛摘  要:主要从文化语言学视域这一角度,解读汉字“舟”与中国舟船文化。首先从汉字的构形、造字理据动身,对“舟”部字群中的代表汉字进行了分析,这些汉字有的是表示船上的某个部位,有的是表示某种船只的类型,有的则与船只的特点和功能亲密相关。从其成字的时代依次、字义的逐步扩展,可以看出中国造船技术、船只种类与功能等的不断发展与丰富。其次,在“舟”的物质基础上衍生出很多属于精神层面的语言文化现象,如成语、俗语、古代诗词意象等,从中折射出“天人合一”的文化观念、主动入世的儒家思想、超然物外的道家精神、多元化的审美情趣等。由此可见,“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象征,在“舟”字中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一以贯之的特质。关键词:“舟”;舟船文化;文化语言学汉字是汉文化的产物,是记载汉文化的重要活化石1(P9),兼有记錄和表达功能。它记录着中华民族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的才智结晶,其中更是隐含着中华民族看待世界的角度和方式。目前,学界较少从文化语言学角度探讨中国舟船文化。有鉴于此,本文尝试从舟船文化的代表汉字“舟”动身,结合以“舟”字为部首的汉字群,从多个维度探究中国舟船文化所折射出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质、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气度。一、“舟”及“舟”部汉字群“舟”字是出现较早的一个汉字,甲骨文中写作“”,金文中写作“”,到了篆文则变为“”。所谓“舟”,就是今日所说的“船”。说文解字·舟部:“舟,船也。古者共鼓、货狄,刳木为舟,剡木为楫,以济不通。象形。凡舟之属皆从舟。”许慎认为,舟是共鼓、货狄所造。说文解字中共收录舟部字12个,重文2个。新附字4个,为徐铉校订时所添加。张桂光指出,在汉字演化的漫长过程中,“由于运用文字的人误会了字形与原义的关系,而将某些部件误写成了与它意义不同的其他部件”2(P153)。值得留意的是,有些“舟”部字也发生了形体讹变,最常见的是“舟”被误写为“月”,如“服、朕、俞、朝、前”等,其他的还有“受、恒”等。这些汉字与舟的关联最终湮没在历史长河中,不为世人熟知。最为特别的是“般”字,虽然其“舟”字部首始终保留至今,但其字义已与原始的本义相距甚远3(P104-105)。当汉字演化到21世纪,“舟”部字形成了规模更为浩大的群落。在汉代汉语词典(第七版)中收录了以“舟”字为部首的汉字57个,大都与船只这种水上交通工具有关。有的表示船上的某个部位,如舱、舷等;有的表示某种船只的类型,如舰、舫等;有的则与船只的特点和功能亲密相关,如航、般等。二、汉字“舟”与中国舟船文化依据文化三角理论,文化包含哲学观念、行为习俗、有形和无形的社会产物。三者的关系图1所示4(P259):下面,我们就从汉字的构形、造字理据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成语、俗语、古代诗词意象等语言文化现象,来了解中国舟船文化在物质、习俗和观念层面的形成与发展。(一)从“舟”部字看中国舟船的发展5(P342-343)中国是舟船制造历史最为悠久的国家之一,也是造船技术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中国水上交通工具的发展大致经验了从竹筏、皮筏到独木舟再到木质船乃至现代钢铁船的演化过程。汉字“俞”,甲骨文写作“”。说文解字·舟部:“俞,空中木为舟也。从亼从舟从巜。巜,水也。”段玉裁注:“空中木者,舟之始。并板者、航之始。”最早的独木舟应当是初民发觉并利用自然的中空木制造而成的,之后,又学会把一根巨大的木头中间挖空,即“刳木为舟”。虽然“俞”字演化至今,已经与本义关联不大,但却为我们记录下了舟船发展史中原始独木舟的形成。独木舟的独创是水上交通工具的一大进步,但其缺点也很明显,我们的祖先接着探究,最终独创了一种更为先进的交通工具木板船。这种技术改进由汉字“舟”记录下来。它的几种古代字形都是模拟木板船的形态。其中,微微弯曲的直画就像微微翘起的船头,而短横画则是连接两侧船舷的横木与坐板。汉字“船”,金文写作“”。说文解字·舟部:“船,舟也。”清代桂馥说文解字义证:“小曰舟,大曰船。”可见,船的体型较大,一根木头是造不出大船的。木板船的独创,标记着人类科技水平的又一次提升。与皮筏、竹筏或者独木舟等渡水工具相比,木板船有更为严格和高级的工艺要求,比如木板之间必需严密拼合以防漏水,左右前后的结构框架须要保持对称与平衡,还有木质的防腐与爱护问题等。甲骨文中汉字“舟”字的出现说明,最迟在商代,木板船已经具有比较成熟的形态。木板船与之前的筏子、独木舟相比,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在水中自由回旋。依据对“舟”这一特点的相识,远古初民创建了“般”和“盘”字。“般”,甲骨文写作“”。说文解字·舟部:“般,辟也。象舟之旋,从舟。从殳,殳,所以旋也。”其本义为“撑船、搬运”。“盘”,古时写作“盤”,现简化为“盘”。甲骨文写作“”,上为“”,搬运之意;下为“(口)”,为盛器。金文写作“”,上部照旧为“般”,但下部改用“(皿)”,这里表示“器皿”之意更为明确。其本义为“浅而敞口,用来盛放搬运食物的器皿”。可以看出,该字的字形很像小船,也可以旋转。这两个字都放在“舟”部,均意含“旋转”,记录了初民对于木板船特点的深刻相识。最简洁的木板船是由一块底板、两块舷板共三块木板组合而成的。虽然其性能并不比独木舟强多少,但它的独创开拓了造船工艺的新纪元。后来人们不再是只用三块木板造船,却仍旧把这类行驶便捷的小船统称为“舢板”。汉字“舢”,字音与“三”近,正是这一历史的见证。物质确定意识,随着造船业和水上交通的不断发展,更多与船只构造、船只类型等有关的汉字被不断创建出来。揭示船只构造的字,有舱、舷、航等。“舱”,形声字,从舟,仓声。本义为“船上居人置物的部位”。“舷”,形声字,从舟,玄声。“玄”是“弦”的省略,比方紧固船体的弓形边框。本义为“船边”。“服”,甲骨文写作“”,本义为“舟两旁的夹木”。“艄”,形声字,从舟,肖声。“肖”是“梢”的省略,表示末端。本义为“船尾”。“航”,甲骨文写作“”,字形如船夫立于舟上。也有甲骨文写作“”,字形如船夫撑篙。篆文写作“”,左边为撑篙船夫,右边加上了“(行)”,以明确“行舟渡河”之意。表示船只类型的字,有艘、艇、舰等。“艘”,篆文写作“”,本义为“船只总称”。“艇”,篆文写作“”,左边为“舟”,右边为“廷”,即“挺”字,表示直挺的木舟。本义为“轻巧的小船”。“舰”,古时写作“艦”,现简化为“舰”。本义为“负责巡察监护的大型军事船只”。现在,舰也主要用于指军事船只。“舫”,尔雅·释言:“舫,舟也。”说文解字·舟部:“舫,船师也。明堂月令曰舫人,习水者。从舟,方声。”本义为“方形大腹,容量巨大的船只”。上述这些汉字,有些可以追溯到甲骨文,有些可以追溯到金文或篆文,有些则出现较晚。从成字的时代依次、字义的逐步扩展,可以看出中国造船技术、船只种类与功能等的不断发展与丰富。(二)与“舟船”有关的习俗禁忌端午节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吃粽子”“赛龙舟”是我国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活动。这一习俗本是源自原始宗教的祭祀活动,为龙图腾崇拜的产物,后来又与爱国诗人屈原的投江传闻相结合而流传千年。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战国时期楚怀王的大臣,提倡举贤授能、富国强兵、联齐抗秦,却遭到当时楚国贵族的剧烈反对,屈原遭谗去职,被流放到沅水和湘水流域。后来楚国面临灭亡,屈原投汨罗江自杀。据说屈原死于五月初五,屈原投江后,楚国一百零一姓非常哀痛,渔夫们划起船只,前去打捞他的尸体,并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这就是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的由来。舟行水上具有肯定的危急性,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些行船禁忌词语,反映出船民趋吉避凶的心理。比如,以“筷”代替“箸”就是典型的例子。行船的船家希望船只能快快行驶,最怕停住,也胆怯木船被虫蛀,因此,很忌讳“住”“驻”“蛀”这些发音。于是就把“箸”(发音与“住”相同)改为“筷”(发音与“快”相同)。同时,船民也忌讳说“翻”或与“翻”同音的字,在日常生活中,凡是遇到“翻”及其同音字,都要改成“顺”字。比如,酒杯、羹匙不行反置,意谓“翻船”;吃鱼要先吃头,表示“一头顺风”;盘中的鱼不行翻身,隐示“翻船”;吃剩的饭菜弃于海中,不能说“倒掉”,而是说“卖掉”或“过鲜”,以忌“船倒翻”。三、汉字“舟”与中国传统文化“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象征,在“舟”字中也包含着中国传统文化一以贯之的特质。下面,我们就对这一问题进行详细分析。(一)“天人合一”的文化观念“天人合一”可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观念,意思是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全部人事都要顺应自然规律。汉字“舟”的构字方法就体现出这种观念,人通过视察自然、模拟现实,在笔划之间表达出对自然的敬重和敬畏心理。中国的先民们特别擅长从自然规律中体会人生的哲理。唐代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云“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用诗意的语言展示了自然轮回中带给人世间的希望,反映出作者主动乐观、豁达开朗的人生看法。俗语“船到桥头自然直”则是劳动人民对生活阅历的总结,在朴实的言语中体现出顺其自然的心态,充溢了生活才智。(二)主动入世的儒家思想在舟船文化中,主动入世的儒家精神也深深地浸染其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入世济民的人生志向舟有“济难之用”,儒家曾以舟船为载体,传达出入世济民的思想。先哲荀子以“舟”为喻,讲解并描述为君之道:“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王制)唐代的魏徵在和唐太宗交谈时,也曾加以转引:“臣又闻古语云: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陛下以为可畏,诚如圣旨。”(贞观政要·论政体)再如,孟浩然的“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李白的“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都表达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实现人生志向的志向。可见,“舟”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体现出儒家所推崇的主动入世、救世济民的人生观念。2.“同舟共济”的合作意识在漫长的舟船发展历史中,中华民族凝聚了具有华夏特色的舟船精神,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同舟共济”。“同舟共济”的本义是乘坐同一条船渡河;后来用来比方同心同德,团结一样,战胜困难。它最早出于孙子兵法·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亦见于六韬·武韬:“若同舟而济,济则皆同其利,败则皆同其害。然则皆有以启之,无有以闭之也。”“同舟共济”作为典型的集体主义观念,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的集体无意识,并成为我们的民族精神。2022年11月,亚太经合组织(APEC)其次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欢迎晚宴在北京“水立方”实行,晚宴的主题就是“上善若水,同舟共济”。历史上的多数事例告知我们,在面对危机和困难时,这种同舟共济、团结合作的民族精神是帮助中华民族逢凶化吉、共克时艰的法宝。它是中华文明数千年来矗立不倒的重要缘由,也是我们为国际社会供应的重要中国方案。3.“逆水行舟”的忧患意识“殷忧启圣,多难兴邦”,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绵延不绝,生生不息,一个重要缘由是中国人具有剧烈的忧患意识。俗语云“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逆水行舟时,须要特别用力,才能一点点接近目标;而且须要特别谨慎,不行有一刻松懈,稍有疏忽,就可能前功尽弃,甚至船毁人亡。这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基因中挥之不去的忧患意识。孟子·告子下云“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欧阳修伶官传序云“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正是这种忧患意识让中华民族时刻警醒谨慎,居安思危,防微杜渐,通过持续努力来实现自己的目标。4.“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学习看法中国自古提倡勤奋刻苦、发愤图强的学习看法。“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亦成为劝学的经典而广为流传。中国人一向认为,学子只有承受学业的繁重艰辛、坚持不懈,才能有所成就。在学习中熬炼出的忍耐和坚持作为一种个人品质,也會辐射到为人处事的各个方面。中国人被喻为“世界上最勤劳的民族之一”,与我们自古推崇的刻苦精神有着亲密的关系。(三)超然物外的道家精神儒道互补是中国士阶层的文化传统,“舟”除了体现儒家主动入世的精神之外,也折射出超然物外的道家观念。人生如舟,其尽情山水的意趣与道家渴望摆脱世俗、回来自然的追求不约而同。于是舟船成为隐逸文化的一大元素,也成为道家精神追求的一种象征符号。“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孤寂的舟与渺小的人在广袤的天地间几乎微不行见,却又融为一体,其精神充满四周,与万物同在。其间既有天地独我的孤寂,又包含了天地皆我的浩荡精神。“舟”字在道家传统中突出其与山水紧密相联的自然属性,体现出道家所推崇的淡泊出世、超然物外的精神追求。(四)多元化的审美情趣“舟”不仅启迪了中华民族的哲学观念,也丰富了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调。自古以来,中国的江河湖泊星罗密布。舟作为最常见的水上交通运输工具,在社会生产与日常生活中不行或缺。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发达,舟船由原本的好用功能又附加上审美的情趣,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下面,就让我们从古代带有“舟”字的诗词中,领会一下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趣味与传统文化特质。由于“舟”是古代常见的出行工具,所以往往与背井离乡的游子联系在一起。诗词中出现的“舟”字,经常寄予着对家乡的眷恋、对离别的伤感,体现出作者漂泊不定的哀愁、心无所系的悲凉。如唐代李白的渡荆门送别“仍怜家乡水,万里送行舟”,宋代李清照的武陵春·春晚“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很多愁”。“舟”不仅是主要的交通工具,也是当时的生产劳动工具。以“舟”为背景的生活劳动场面在诗歌中也有所体现,如唐代王维的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这里描绘的场景,轻松开心,意境美丽,是一首单纯轻灵的劳动赞歌。再如,北宋范仲淹的江上渔者“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语言质朴厚重,通过剧烈的对比,反映了渔民的艰辛苦作,体现出作者关切民间疾苦、忧国忧民的社会责任感。同时,在“舟”的意象中,也反映出闲适潇洒、悠游自由的人生况味,如唐代张籍的寒塘曲“舟中少年醉不起,持烛照水射游鱼”,宋代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化”。综上所述,本文首先从汉字的构形、造字理据动身,对“舟”部字群中的代表汉字进行了分析,这些汉字有的是表示船上的某个部位,有的是表示某种船只的类型,有的则与船只的特点和功能亲密相关。从其成字的时代依次、字义的逐步扩展,可以看出中国造船技术、船只种类与功能等的不断发展与丰富。其次,在“舟”的物质基础上衍生出很多属于精神层面的语言文化现象,如成语、俗语、古代诗词意象等,从中折射出“天人合一”的文化观念、主动入世的儒家思想、超然物外的道家精神、多元化的审美情趣等。由此可见,“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象征,在“舟”字中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一以贯之的特质。参考文献:1裘锡圭.文字学概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2022.2张桂光.古文字中的形体讹变A.陕西省考古探讨,中国古文字探讨会,中华书局编辑部.古文字探讨(第十五辑)C.北京:中华书局,11016.3彭再新,周鹏.说文解字舟部字偏旁“舟”的形体演化J.南华高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5).4美海伦娜·柯顿,卡罗尔·安·达尔伯格.语言与儿童:美国中小学外语课堂教学指南(第4版)M.唐睿等译.北京:外语教学与探讨出版社,2022.5何九盈,胡双寶,张猛.汉字文化大观M.北京:人民教化出版社,2022. 猜你喜爱 本义船只汉字 巧猜汉字小猕猴学习画刊·下半月(2022年12期)2022-01-04汉字这样记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2022年12期)2022-12-26韩嚼牙金山(2022年11期)2022-02-07汉字里的大写数字另有意义国学(2022年6期)2022-07-08“自”的本义是鼻子学苑创建·A版(2022年4期)2022-04-16孟加拉船只“罢工”环球时报(2022-03-13)2022-03-13释“物”现代语文(2022年12期)2022-06-13 第15页 共15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

    注意事项

    本文(文化语言学视域下的“舟”与中国舟船文化.docx)为本站会员(h****)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