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发展对策研究.docx
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发展对策探讨 四、发展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的建议性对策 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旺盛社会主义文化、 满意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增加 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发展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必需深化探讨宏观政策 和微观政策,把上级的政策、自己制定的政策与本地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以实现超常规、跳动式快速发展。 (一)明确重点,发展支柱产业 文化产业作为以市场运作方式来实现文化之价值的产业,关键在于把文化推向市 场,让市场对相应的文化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 在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规划设计中,必需敬重市场经济规律,遵循管理企业的科学法则; 必需真实细致地盘点黄河三角洲的文化库存,主动有效地整合现代科学文化的有用资 源,确定黄河三角洲文化资本升值的大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定位,切实把“发展黄河 三角洲文化产业”这篇文章做好、做足、做活、做大、做美。 1、抓好黄河三角洲文化支柱产业建设 学问经济时代的到来,文化产业成为文明先进的“朝阳产业”。黄河三角洲文化产 业的发展,要以更加宽广的世界眼光和更加主动的开放姿态,面对文化产业的市场化、国际化,围绕文化消费的多元化、多层次、多样性,系统规划和建设好智力、高新技术、媒体、艺术、休闲等支柱产业。 (1)智力产业。这是文化产业系统的动力性产业,是人类相识和改造自然、社会 及人自身并获得各种学问思想理论成果的精神生产,是形成学问经济的基础,包括一切 科研机构的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思维科学和管理科学的探讨活动, 以及各种供应智囊、决策、软科学、信息询问、学术观点的服务机构。 (2)高新技术产业。这是文化产业系统的中介性产业,是以生产技术产品或供应 学问服务创建财宝的特别产业,它包括一切自然科学的应用、科技试验、技术开发、技 术独创、技术传播等,是学问经济时代的第一生产力。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方面,东营24 市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里是成功油田主产区和中国石油高校(华东)所在地,拥有一 批顶尖的国家级科研机构和大型试验室,聚集了其他城市无可比拟的人才优势、技术优 势和科技攻关优势,完全可以走政产学研结合的路子。 (3)媒介产业。这是文化产业系统的导向性产业,是以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机 构为主要载体,以文化传播的独特优势为依据向产业领域挺进的综合性产业,主要包括 报刊、图书、广播、电视、电影、互联网和音像制品业等,其产业化的程度和水平干脆 制约和影响其他门类的发展状况。目前,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媒体产业资源分散经营、分 灶吃饭,东营市和成功油田各自备有电视台、报社,有限的资源得不到聚集,形不成产 业规模优势。随着成功油田企业改制的深化及剥离“三产”步伐的加快,重新谛视、整 合整个文化资源已燃眉之急。 (4)艺术产业。这是文化产业系统的感染性产业,主要包括造型艺术,如书法、 绘画、雕塑等;音响艺术,如音乐;表演艺术,如舞蹈、杂技、魔术等;语言艺术,如 文学、相声、评书等;综合艺术,如戏剧、影视等。其主要特征是以典型化的形象和情 感感染读者和观(听)众。发展黄河三角洲艺术产业,当前要加强规划、协调,增加各 具特色和优势的艺术门类发展的安排性和前瞻性,发挥市县乡三级主动性,从总体上增 强艺术产业发展安排、活力和后劲。虽然全国目前办“文化节”有过多过滥现象,但办 好“文化节”对于宣扬一地区文化、扩大一地区影响功不行没。 (5)休闲产业。这是文化产业系统的怡情性产业,包括旅游休闲业、消遣休闲业、 体育竞技业、参观休闲业和健身休闲业。其主要特征是融文化内涵于景物与观光中,集 欣赏、消遣、休闲、雅兴和学习为一体。这也是全国乃至世界各国极其注意、强力发展 的文化产业。对于黄河三角洲地区而言,休闲产业的发展方向和路径应顺应潮流,发挥 资源优势,以旅游业为龙头,重点突破,全方位推动。可重点“开拓一条热线,打造三 张品牌”。 开拓“黄河口生态文化休闲游”热线。即开拓东营至旅顺的海上航线,将东营至大 连打造成旅游热线。如不打开通往大连的航线,东营就是一条“死胡同”,就不能有效 地促进人流、物流向东营的汇合。打通航线以后,东营就成为连接京津、胶东、鲁中、济南与大连及东北的重要通道,从旅游这个意义上来讲,就是把京津旅游热线、古齐国 旅游热线、青岛旅游热线同大连旅游热线紧紧联接在一起,东营市就成为旅游热线上的25 一个集散地和中转站。 打好“黄河口”这张牌。天生一条黄河,天生一个黄河口,黄河从东营入海,孕育 了新中国最年轻的土地,并给予了其雄、奇、野、美、特的自然文化资源。党和国家领 导人到东营视察,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知名人士来东营参观考察,从某种意义上说, 都主要因为这里是黄河入海口。黄河口是东营最具独特、最珍贵的自然文化资源,也是 东营人的特色文化品牌,把这块牌子树起来、打出去,对于东营来说,其价值决不亚于 当时在这里发觉油田。围绕黄河口旅游,可做足做活做好四篇文章:一是看大海,观河 海交汇壮丽,找寻黄龙入海感觉。二是看湿地,欣赏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爱护区和各 种野生动植物。三是看油田,可从石油生成、勘探开采到加工,到钻井队体验石油工人 生活,全面了解成功油田40年以来的开发建设史。四是看黄河,可将沿黄九省区的风 土人情、历史文化浓缩在黄河入海口。 打好“孙武故里”这张牌。孙武,齐国乐安(今东营市广饶县)人,是春秋战国时 期宏大的军事家、思想家,是齐文化的集大成者,史称“武圣”。齐国“强兵尚武”、“富 民兴邦”的传统文化,虽说是始于姜太公,中经管仲、晏婴、孙书、司马穰苴等大家, 而至孙武及所著的孙子兵法问世,则是齐文化发展的顶峰。孙子兵法使齐国的 传统文化更加系统化。东营市是齐国故地,“强兵尚武”、“富民兴邦”的传统文化在这 里得以传承和发展。孙子兵法对世界军事、外交、经济、政治、文化的影响是巨大 而深远的。孙子文化是值得黄河口人大力承继弘扬、挖掘光大的文化珍宝。可通过开发 以孙武和孙子兵法为主要内容的旅游产品、纪念品和景观等,加深人们对孙子军事 思想的相识。 打好“吕剧家乡”这张牌。吕剧是山东省主要的地方戏曲剧种,它以纯朴生动的语 言,美丽悦耳的唱腔,丰富多彩的音乐语汇而深受广阔人民群众的宠爱。吕剧发源于东 营区牛庄镇时家村,始成于1900年。当时被艺人称为“化妆扬琴”,而民众则以“驴戏”、“捋戏”或“小戏”等称之。1900年,吕剧艺术的创始人时殿元,将琴书段子王 小赶脚改编为化妆戏演出,因为王小赶脚以“驴”为道具,群众就称其为“驴戏”, 这就是吕剧的雏形。新中国成立后,山东省政府把化妆琴书作为有代表性的剧种进行重 点改革,通过对小姑贤、兰桥会等传统戏的加工改革,使这一艺术形式得到了极 大提高。特殊是创作现代戏李二嫂改嫁以后,开创了吕剧艺术的发展新时期。如今26 的吕剧,在东营家喻户晓,人人爱唱。“一听剧团进了庄,男女老少着了慌,大嫂在灶 前忙做饭,饼子贴在了门框上”,就是人们酷爱吕剧的真实写照,吕剧已成为黄河口文 化的一个品牌。 2、建设标记性文化设施 标记性文化设施是发展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的载体,只有把标记性文化设施建设 好,才能为文化产业营造良好的氛围。城市建筑是城市形象的名片,是城市文化物化状 态的体现。要用剧烈的文化意识搞好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优化文化设施的资源配置, 如对成功油田和东营市的文化设施,实行统一规划,合理配置,规范建设,科学管理; 还可在“大水面、大空间、大绿地”的城市格局中建设一批代表城市形象、张扬城市个 性的文化标记性建筑,包括景观建筑、文博图馆、文化广场、城市雕塑、休闲绿地等, 以此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提高东营的城市美誉度和知名度。 3、培植文化产业集团 大企业通常都拥有雄厚的资本和相对的规模,有技术优势和文化优势,有现代化的 管理方式和多层次的人才队伍,市场信息灵敏,经济效益和经营效果良好,活动范围广, 竞争实力强,一般在国内外市场上占据有利地位。因此,一个行业、一个地区都应有自 己的骨干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用以形成经济和市场的基本立足点。针对目前黄河三角 洲文化产业组织形式长期处于小规模分散化状态,文化产业单位普遍缺乏活力,没有成 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主创新的市场主体的实际状况,可通过激励企业 间兼并收购、促进企业间强强联合、全方位组建文化产业集团及招商引资等,充分利用 全社会的文化资源尽快做大做强文化服务企业。 4、扶持发展民间文化特色产品 “小玩艺大产业”。通过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将传统的民俗的东西加以挖掘整理 并不断拓宽其领域,这些民间文化会发挥出意想不到的张力,作为文化旅游业链条的一 个链节,会转化成一个产业。如潍坊的风筝,从一家一户的简洁制作,到后来出现了一 座座的规模较大的风筝生产工厂,直到1984年起先每年举办国际风筝会,成为世界著 名的“鸢都”,每年都吸引数以万计的中外风筝爱好者、客商、旅游者,到潍坊放风筝、旅游观光、洽谈贸易,对于促进潍坊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不行估量的作用。 小小“风筝”又救活了杨家埠的木版年画、潍城布玩具。小小风筝成就了潍坊经济的一27 个拳头产品“千里民俗一线游”的文化旅游热线。黄河三角洲地区隐藏着浩繁的民 间文化艺术和民间手工技艺,诸如吕剧、中国齐笔、佛头黑陶、老粗布、枣木杠子乱弹、棒槌花边、手绣、剪纸、草编等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地方特色产品,在国内知名度甚 高,挖掘潜力极大。 (二)开阔思路,奠定雄厚基础 1、加大政府投入 目前,黄河三角洲地区文化事业欠发达,文化产业组织还较弱小,须要政府在经济 政策上予以扶持。 (1)财政扶持。一方面,发挥各级财政干脆投资效应,扶持诸如博物馆、体育场、影剧院、文化广场、城市雕塑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大型文化支柱企业及激励优秀 文化剧本创作等。同时,在不削减政府现有财政投入总量的状况下,调整财政投入结构 和投入方式,适当增加用于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性专项投入。另一方面,根据市场 运作的要求,以政府选购的形式,完成对文化服务商品的选购,特殊是一些大型庆典和 文化体育活动的文化服务。 (2)税金减免。可依据文化经营的详细性质和作用,实行减征或免征税金的政策, 如接着执行文化企业多种经营的减免税率政策,对进口物品的减免税政策,对广播影视 和新闻出版发行方面的减免税政策,对重点扶持的文化服务行业适当减免税收。 (3)税利返还。东营市目前已实行这一政策。如文化艺术、广播影视、音像、新 闻出版、文物等文化部门上缴的税收和利润,由财政部门返还同级文化主管部门,分别 设立各种文化基金或专项资金,如文化发展基金、优秀剧目创作演出专项资金、电影专 项资金、出版基金、印刷基金、音像发展资金、文物爱护资金等,用于扶持文艺创作, 补充重大节日文化活动和大型文化活动经费不足,嘉奖有突出贡献的文化工作者和集 体,以及抢救和爱护遭到破坏或面临消逝的传统文化等。 (4)差别税率。差别税率,即对不同种类的文化事业和不同社会效益文化产品以 及文化服务,实行不同的税率。差别税率以政府的文化导向为依据,如在文化产业结构 上,对政府提倡和激励的高雅文化实行低税率,对低俗文化实行高税率;特殊是对于营 业性歌舞厅、卡拉OK厅、音乐茶座、夜总会、保龄球馆等高消费、高利润行业,可按 差别税率开征高消费消遣税。28 2、激励社会力气办文化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是客观规律,文化产业也必定有多种经济成 分经营。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和自由化是文化产业得以成为支柱产业或先导产业的重要条 件。因此,要主动进行多种经营方式的试点,充分信任群众的创建精神,只要符合“三 个有利于”的原则,就允许去闯、去试,打破部门、地区和行业界限,冲破思想上和观 念上的“围墙”,实行多种联合、多种经营方式,激活文化产业经营机制。通过努力, 使黄河三角洲地区基本形成国有文化企业为主体、非国有文化企业多元化发展,主动引 导社会投资方向,支持、激励私营、个体文化企业健康发展,有安排地引进外资兴办文 化产业的格局。 3、培育文化市场 文化产业是通过市场为消费者供应文化服务的。因而文化市场的正常运行与健康发 展对文化产业的经营具有确定意义。黄河三角洲地区文化市场处于发展初期,需从多方 面予以政策扶持和调控。应放宽市场准入,凡国有企业可以经营的文化服务行业,允许 其他经济成分进入,并激励适当竞争,在黄河三角洲这一区域逐步建立起较完善的、适 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文化产业发展机制,使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和文化经济 活动调整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4、扶持文化企业多渠道融资 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壮大离不开金融的强大支撑,只有有金融背景的公司才能够更好 地抵挡市场风险。因此良好的金融环境是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础。不同经济成分文化 企业的经营资本有不同的来源,国有企业主要来自国家投资,民营企业以自我积累为主。 目前,黄河三角洲地区文化产业发展仍受资金短缺的制约,形成了产业结构不合理,现 代新兴文化产业发展不够,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低,竞争实力差,不能适应人们对文化 产品高科技化的要求。因此,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的顺当运营、结构调整、产品增值, 均须要创建宽松的融资环境。不论是从文化发达国家还是从文化发达城市的做法看,做 好文化产业与金融资本结合的文章,不失为一条解决出路的捷径。实践证明,建立投资 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社会化的机制,允许有条件的文化产业单位按国家有关规定发行 企业债券;激励有实力的企业、团体、个人发起组建区域性文化产业发展基金和各类文 化产业投资公司;金融机构适当向文化产业倾斜,供应贷款优先、利率实惠的服务;帮29 助有条件的文化企业利用企业债券、股票等渠道融资,扩大文化产业干脆融资比重;积 极稳妥地引进外资发展文化产业;激励吸纳境内外组织和个人捐助、赞助文化产业。允 许投资人以商标、品牌、技术、科研成果等无形资产评估作价出资组建文化企业;等等, 对文化企业而言,都不失为有效的融资渠道。 5、加大嘉奖力度 依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和国内外市场的须要,围绕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 发展,提出课题,引导企事业单位和个人,选择适合自己状况的题目进行探讨与开发。 文化的探讨与开发成果,经过市场的评审和考验,对其胜利者赐予物质的和精神的嘉奖。 如,国家就设立了文化事业发展基金和优秀剧(节)目、影视片创作专项资金,用于奖 励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创作出反映现代现实生活的重大题材,具有爱国 主义和社会主义教化功能的优秀剧(节)目和影视片的集体和个人。而威海市则设立专 项奖和特殊嘉奖,对获得诸如中宣部的“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的华表奖,广电部的 电影学会奖、电影百花奖,还有优秀图书奖、优秀期刊奖等的文化工作者和集体,赐予 再嘉奖。 6、大力培育和引进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 (1)多层次、多渠道培育高层次文化人才,打造人才高地。通过多种形式培育文 化拔尖人才,努力培育一批具有创新实力的文学艺术大家和社科学术带头人。激励老艺 术家特殊是名人大家收徒授业,培育人才。依托高等院校和文化艺术专业学校,培育文 化艺术专业、文化经营管理、文化科技等方面的高层次文化人才。以更新学问、提高素 质和创新实力为主要目的,扎实推动文化高层次人才的接着教化工作,重点培育有发展 前途的年轻优秀人才。 (2)改革人才管理体制。变更在安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人才单位全部、部门全部、难于流淌的陈旧模式,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根据文艺和学术 规律,实现文化人才单位全部向人才社会全部转变。探究专业或行业协会管理文化人才 的方法,逐步使协会担当起文化人才经纪、沟通的任务。通过人才中介机构,建立高层 次文化人才信息库,定期发布信息,促进文化人才的合理流淌。建立高层次人才跟踪服 务制度,依据专业特点,合理支配岗位,充分发挥人才专长。 (3)完善人才激励政策。营造敬重学问、敬重人才的良好氛围,确立以业绩为取30 向的人才价值观,在职称评聘、成果评奖、工作考核等方面,打破学历和资格的界限, 以创新实力、创作探讨成果和经营管理实绩为主要衡量标准。深化安排制度改革,主动 探究艺术学术技术要素和管理要素参加收益安排的方法。如对高层次人才,可实行协议 工资制,其收益安排方式可实行一次性嘉奖、税后净利润提成、成果入股等多种形式。 激励企事业单位对有突出贡献的高层次人才进行重奖。 (4)主动吸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以标记性文化设施、重大文艺作品、文化资源 开发项目为载体,以各种文化艺术节庆活动为契机,有安排地吸引、聚集国内外的艺术 大师和优秀文化艺术、经营管理、文化科技人才。主动解决引进高层次文化人才的后顾 之忧,在工作、生活待遇等方面落实好各项政策。 (三)综合建设,保证长效机制 1、解放思想,拓宽思路 要进一步统一东营全市上下的思想相识,真正在观念上和行动上把文化建设当作新 的经济增长点来抓,树立“产业第 一、市场竞争、文化创意、文化为民”理念,像重视 物质文明建设那样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像重视做强经济硬实力那样重视做强文化软实 力,真正把文化建设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形成全社会重视文化建设,各行各业积 极参加和支持文化建设的良好局面。 2、深化改革,搞活机制 改革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根本途径。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在时代的高起 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旺盛文 化的必由之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激励 文化创新的政策,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环境”。基于这一指导思想, 应仔细实行党中心、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看法、山东省深化文 化体制改革工作方案,紧紧围绕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加文化竞争力和影响力这 个目标来谋划和推动文化体制改革,下大功夫解决制约文化发展的深层次冲突和问题。 应区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不同特点,以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加活力、改善服务 为重点,引入竞争和激励机制,大力推动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劳动人事、收入安排和社 会保障等改革。主动稳妥地推动出版、发行、演艺等国有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 推动国有文化企业公司制和股份制改造,培育发展文化市场主体,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31 系,调整优化文化产业结构。体制创新是文化创新的关键环节。要努力创新文化宏观管 理体制,转变政府职能,明确哪些是政府必需集中力气办好的事情,哪些不是政府应当 办的,以强化服务、指导、协调和监管为重点,加快推动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资分 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逐步实现政府对文化的管理从以办文化为主向以管文化 为主转变,从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转变。 3、用好杠杆,促进发展 要充分发挥行政、法律、经济等杠杆作用,依靠行政、法律、经济等综合手段来扶 持文化产业的发展。首先,政府要充分发挥行政作用,主动培育和规范文化市场,通过 制定和落实方针、政策、法规,把握文化企业的发展方向。其次,用法律手段规范文化 经济秩序,保证文化产业方针政策的落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再次, 实行经济手段促进文化资源配置和文化产业结构的合理化,理顺文化市场运作。 4、加强领导,齐抓共管 发展文化产业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实现文化的大发展大旺盛,须要调动方方面面 的主动性,动员上上下下的力气,努力培育文化发展的良好环境,形成促进文化产业发 展的强大合力。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的发展同样离不开强有力的行政推动,必需建立一 整套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充溢活力的文化运营管理 体制和一个强有力的组织推动体系。其体系组建原则应体现权威性与群众性相统一,行 政领导与专家队伍功能互补,并确保组织的统一协作与高效精干。 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发展对策探讨 黄河三角洲论坛4.29 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 黄河三角洲秋季车展1 黄河三角洲林下药材产业基地建设 “深化黄河三角洲”采风作品专辑 黄河三角洲草业开发之浅见 黄河三角洲村镇银行发展规划建设构想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20页 共20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