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小学科学大象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自然界的水》教案(共4课)(2021新版).doc

    • 资源ID:11352259       资源大小:63.50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3.8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8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小学科学大象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自然界的水》教案(共4课)(2021新版).doc

    第二单元 自然界的水1.海洋与陆地【教学分析】本课是四下第二单元的第1课,这一课通过观察地球仪引出问题“为什么人们说地球是个蓝色星球”,引导学生在信息收集、处理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将探究过程和结论与同学进行分享交流。这一课的探究主要是通过资料的查阅、整理、分析来完成的。“表达交流”是本单元着重训练的探究要素,对信息的信息和处理的过程是表达交流的重要内容,学生要学会通过关键字查阅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标注、摘抄,对其中的数据进行表格或图形化处理,使之更直观。学生在二年级时已经经历过与同学交流探究过程和结论的科学活动,本单元是在此基础上,对“表达交流”能力目标进行中级训练。一二年级只要求学生能简要讲述探究过程和结果,本单元则要求学生能够正确讲述探究的过程和结果,对表达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有了明确的要求。【教学目标】1.知道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分布情况。2.能采用标记、表格、涂色块等方法筛选、整理、分析关键信息。3.学会制作比例图,并能将比例图用作一种表达方式。4.懂得交流过程中要注意倾听他人意见,在综合分析自己和同学意见的基础上与同学进行交流。【教学准备】材料准备地球仪、彩色笔、资料卡。活动场地实验室(教室)。【教学过程】一、观察提问师:(出示太空拍的地球图片),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为什宇航员从太空中拍到的地球像个蓝色星球呢?请同学们观察地球仪,说说地球仪上的海陆分布情况。(生分组观察,分析交流,学生认识到地球上海洋多、陆地少)二、处理信息师:课前,同学们已经收集了一些关于海洋与陆地的资料,现在请同学们把资料拿出来,找出能支持你们刚才观点的关键语句,画下来,在小组内和同学交流。(生小组合作学习)师:老师这里有个海洋与陆地面积比例的表格,我们来填填看。陆地与海洋面积比例陆地面积 海洋面积原来在我们居住的地球上,海洋面积占了71%,陆地面积占了29%。如果把地球展开来变成一张地图,我们看到涂了色块的都是陆地,请同学们用蓝色彩笔给海洋区域涂上颜色,感受一下71%和29%的差异。你还能想到用什么方式来表示地球上海洋与陆地面积的比例吗?(生涂色、完成学生活动手册)师:来交流一下你是如何表示海陆面积比例的,哪种方式更准确、直观呢?(生展示交流作业,学生互评)三、得出结论师:通过收集、处理信息,我们发现了什么?生:地球可以说其实就是一个大水球。生:海洋面积比陆地大得多,海洋把陆地都包围起来了。生:地球超过一半以上都是海洋,海洋是蓝色的,怪不得从太空中看地球就像个蓝色星球。四、表达交流师:今天我们经历了一次特殊的科学探究,和以往的探究有一点点不同。我们来交流一下是怎样通过探究得出结论的。在同学汇报的时候,其他同学要专心倾听,有哪些是你赞成的或不赞成的,记下关键词句,等汇报结束后再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汇报时请用上以下句式(PPT展示)我今天对_进行了探究;我的探究步骤是:_;通过探究,我发现:_。我汇报完毕,请问同学们对我的探究过程和结论有什么建议或意见吗?(生进行汇报交流)【教学后记】2.陆地上的水体【教学分析】水体这个概念对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学生已经知道地球上的水域分为海洋、湖泊、河流、冰川等,陌生的是从来没有用水体类型这样的概念去区分它们,也没有认真比较过它们之间的异同。因此教材从学生熟悉的长江、黄河、南极冰川、青海湖入手,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它们的外表形态,从而明确概念。本课教学要注意承上启下的过渡,上一节课研究的地球表面的水,认识到地球表面大部分是海洋。而本课研究的是陆地上的水,基本都是淡水,这些水体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关系非常密切。这一概念要让学生明确,也为下一节课学习珍贵的淡水打下基础。能力目标方面,上一节课的表达交流还是由初级目标向中级目标过渡阶段,这节课开始学习借助资料卡等形式来准确地表达和交流较为复杂的探究过程和结果,让学生的表达既有凭借的工具,又能言之有物。【教学目标】1.知道地球陆地表面有河流、湖泊等水体类型。2.通过查阅资料,整理分析信息,准确描述不同水体的外形特征。3.了解不同水体特征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相互关系。4.学习制作和利用资料卡来进行表达交流。【教学准备】材料准备阅读资料,资料卡、卡纸。活动场地实验室。【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师: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地球表面大部分面积都被海洋覆盖,陆地只占地球表面积的21%。那么陆地上有没有水呢?这些水与海洋中的水有什么不同?生:陆地上有很多的河流、湖泊。这些都是水,它们是淡水,与海里的咸水不一样。生:我们河南就有中国著名的黄河、淮河,还有薄山湖、南湾湖等。生:河南和湖北之间还有一个丹江口水库,那里的水可以通过南水北调送到北京、天津。生:中国还有最长的河叫长江、最大的湖叫青海湖。生:可是青海湖的水是咸的。师:有没有同学知道国外有什么著名的河流湖泊吗?生:有印度河、尼罗河、亚马逊河、密西西比河。师: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生存离不开水。自古以来,人们就懂得择水而居。四大文明古国都诞生在沿河地带。我们中华文明就是在黄河流域孕育而生的,所以我们中华民族把黄河称为母亲河。二、搜集证据师:刚才同学们说了很多陆地上的水,有江河、湖泊,也有水库、运河。我们把这些聚集在一起的水叫做不同的水体类型。(板书:水体)那么陆地上有哪些水体类型呢?它们有什么特征?请同学们拿出阅读资料,小组合作,找一找这些水体的特征。用你喜欢的方式整理信息。(生小组合作学习,适机引导学生用标注、表格、思维导图等方式整理信息)师:把我们整理的信息在小组内交流展示,小组互评,选出几份给全班同学展示介绍。(生全班展示)生:我认真阅读了几份资料,对比了摘抄的关键语句,发现所有的江河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它们都是在陆地上的,绵延距离很长,有的流经几个省市甚至国家。这种水体叫江河,但我没弄明白什么样的叫江,什么样的叫河,还需要再找找相关资料确认一下。我还发现湖泊是在陆地上,四周包围起来的;河流的水最后一般流向大海或者湖泊,而湖泊如果没有河流通向大海的话,其中的水基本上是不流动的。冰川是陆地上很特殊的水,主要是高山由积雪形成的可以滑动的冰。南极和北极常年积雪,也有冰川。生:我是用思维导图的方法整理的信息。水体是核心词。江和河有共同的外形特征,它们可以合并起来成为核心词“水体”的一个主枝“江河”,“江”和“河”分别作为主枝“江河”的分枝。江和河特征很相似,都是在陆地上长长的,流动的,最后流向大海或者湖泊的,只是我也没弄清楚它们之间的区别。湖泊就是陆地上的大水盆。中国有鄱阳湖、洪泽湖、太湖和洞庭湖等湖泊,云南的洱海虽然叫海,其实是个湖,只是我不明白它为什么叫海不叫湖。中国最大的湖是青海湖,不过它是咸水湖。我把这些湖都先归到“湖”这个主枝里,然后再画出一个“咸水湖”、一个“淡水湖”两个分支。我还另外画了一个主枝“冰川”,冰川下面再分两个分枝,一个是“高山冰川”,一个是“两极冰川”。我想高山冰川如果融化的话应该是淡水,两极冰川融化的话不知道是淡水还是咸水?生:我是用表格的形式整理的。因为我看到教材后面就有根据水体类型整理信息的表格。也是摘录了不同水体代表的特征。像黄河,我知道它发源地在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脉生:师:同学们想到了很多种方法来整理信息,各有各的特色。同学们的表达也有很大进步,不仅从信息分析中得出自己的结论,也懂得把自己的困惑表达出来和同学们进行交流。接下来,我们一起看一段视频来了解一下陆地上的水体。(视频文字内容:水体,水的集合体。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所述,水体是江、河、湖、海、地下水、冰川等的总称。是被水覆盖地段的自然综合体。它不仅包括水,还包括水中溶解物质、悬浮物、底泥、水生生物等。是地表水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相对稳定的陆地为边界的天然水域,包括江、河、湖、海、冰川、积雪、水库、池塘等,也包括地下水和大气中的水汽。)师:通过视频,我们知道了陆地上的水体主要有冰川、河流、湖泊等。冰川是雪经过一系列变化转变而成的,是地表重要的淡水资源,所以高山冰川和南北极冰川融化后都是淡水。师:狭长的流动的水体,有的叫江,有的叫河,只是不同的叫法。相对来说,我国南方称为“江”的较多,北方称为“河”的较多;流域面积大、长度长、流量大的称为“江”的较多,反之称为“河”的较多;直接流入外海的称为“江”的较多,流入海湾、湖泊或者其他河流的称为“河”的较多。而国外则统一叫“河”。师:同学们收集信息很细心,还发现了湖泊有很多种。实际上湖泊分为内陆湖和外流湖,外流湖是与河水相连的,最终也会流向大海。湖泊按含盐度不同有淡水湖和咸水湖的区分。有些地方会把面积特别大的湖叫海,形容湖泊面积很大。比如我国的洱海,国外的里海、死海实际上都是湖泊。汉语中湖泊的称谓有很多种,不同的地域有各自特色的称谓,湖、泊、池、荡、淀、漾、氿、泡、海、浣、洼、潭、塘、泽等。少数民族地区的湖泊时会根据该地少数民族的叫法而采取音译,比如“错”(纳木错、班公错),“茶卡”(依布茶卡、茶卡盐湖),“海子”(盐海子、碱海子),“诺尔”(查哈诺尔、腾格尔诺尔),“淖”(察汗淖、九连城淖),“库勒”(阿克苏库勒、硝尔库勒)等。三、处理信息师:我们知道,河流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至关重要。老师课前已经让同学们课下选择一些水域收集相关信息,现在请同学们和小组成员交流各自收集到的信息,分析一下这些水域与人类有着怎样的关系。(生小组交流)师:请小组选派代表和全班同学分享你们的成果。生:我们组了解了长江流域。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流经青海、西藏、云南、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共11个省级行政区(八省二市一区),于崇明岛以东注入东海,全长6387千米。在世界大河中,长江的长度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和南美洲的亚马逊河,居世界第三位。在旧石器时代,长江流域就是早期人类生存和演化的重要地区之一,早期、中期、晚期的古人类化石在长江流域都有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几乎遍布长江中下游和江汉地区。长江中下游一直都是我国经济、人文发展较好的区域,现在更是形成了长江经济带。生:我们组了解了黄河四、表达交流师:回顾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是如何进行探究的?生:我们主要是查阅资料,进行信息收集、整理和分析,从中发现共性,得出结论。师:我们在与同学们汇报探究结果的时候,与以前的汇报相比,有什么感受?生:我觉得这个探究结果信息量比较大,有些词汇和数据有点抽象,不像以前探究的结果我们直接就说出来了,这个结果要拿着资料看,要不然就怕说错了,或者说得不够准确。师:是的。对于这种信息量比较大的探究结果,我们往往需要借助其他表达方式来帮助我们表达得更准确些。比如各种图表,或是简洁一些的资料卡等,都是比较好的方式。接下来,我们通过视频来学习资料卡的制作。(视频文字内容:学习资料卡,一般指把通过阅读图书、浏览期刊、上网查询等途径获得的原始资料摘录下来,可以用手抄、电脑录入、剪贴、拍照等形式,也可以图文并茂。但要注意做到:目的明确、摘录准确、出版信息精确。一般是一事一卡,定期整理。可以先分大类,然后分中类,最后分小类,并装订成册,最后整理成目录,以便查阅。)师:看完视频,请同学们来说说资料卡有什么特点,制作时要注意些什么?生:资料卡是显示个人资料或事物资料的一个简洁的卡片,一般显示一些主要的内容。生:资料卡是专题的,就是一卡记录一个主题的内容。在记录时要采用统一的格式。生:资料卡记录要忠于原文,不能擅自修改。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资料卡一事一卡,还要注意定期整理,把相同主题的资料卡放在一起,方便按主题查阅。下面我们每个小组确定一个主题,每位同学制作一个资料卡,把我们今天的探究结果用资料卡的形式记录下来。课后,各小组分享自己的资料卡互相学习交流。(生制作资料卡)【教学后记】3.珍贵的淡水资源【教学分析】本课的教学重点,一是要让学生认识和体会到淡水资源的珍贵,二是让学生学习制作知识小报,利用知识小报全面、系统、准确地表达探究结果并与他人进行交流。【教学目标】1.认识到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我们用得较多的是淡水。2.认识到淡水资源在地球水资源中所占比例小,而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更少且分布不均匀。3.体验建立地球上水资源比例模型的方法。4.学会制作并使用知识小报进行表达交流。【教学准备】材料准备资料卡、水槽、烧杯、量筒、针筒、卡纸。活动场地实验室。【教学过程】一、导入师:上节课我们学习认识了陆地上几种主要的水体类型,也了解到除了海洋中的水是咸水,陆地上也有咸水。看来地球上的水资源主要都是咸水,那么我们平时用得较多的是咸水还是淡水呢?请同学们讨论完成教材上的表格,这些活动该选择淡水还是咸水?(生小组讨论)师:请同学们来说说你的选择并说明理由。生:洗衣服、灌溉农田、锅炉用水我们选择用淡水,因为用咸水怕衣服晒干了以后有结晶盐出现在衣服上(笑)。灌溉农田,我不太确定,如果用咸水,太咸了植物可能无法生存吧,不是有盐碱地种不了庄稼的说法吗?锅炉用咸水,会结垢,对锅炉有腐蚀作用。喝水、做饭我们认为两个都可以,平时我们炒菜煲汤也是要放盐的,如果用咸水不就不用放盐了吗?生:我不同意他的观点,我认为所有的都应该选淡水。我们做菜煮汤虽然也放盐,但妈妈总说要少盐少油身体才健康,用咸水,肯定对身体不好。师:我们先要来认识一下咸水和淡水的区别。在科学上,淡水是指每升水含盐量小于0.5克的水,也就是说,淡水并不是我们想的不含一点盐分,只是含盐量很低。溶解有更多盐类物质的水是咸水。我们可以自己尝试配一杯海水尝尝看。(出示实验指南:将3.5克食盐溶解在100毫升水中,品尝一下“海水”的味道)(生分组实验)师:请同学们分享一下“海水”的味道怎么样?生:太咸了,没法喝。生:太咸了!咸得发齁了。师:(笑)从同学们一个个皱眉的表情可以看出“海水”的味道远没有我们想象的好!实际上,真正的海水除了食盐还溶解有很多种其他无机盐,比我们配的“海水”还要难喝。不过老师要提醒大家一句,一般情况下我们不用尝的方式进行观察实验。尤其是实验室里的物品,未经老师允许都是严禁品尝的。今天的盐和水都是老师特别准备的可食用的,用了干净的杯子,所以才能让大家品尝。现在同学们会选择咸水还是淡水来喝水、做饭呢?生:淡水!二、搜集证据师:看来,不管是生产还是生活中,都是使用淡水为主。淡水对我们人类的生产生活非常重要。那地球上的淡水能满足人类需求吗?让我们来收集关于淡水资源的信息,看看可利用的淡水资源的多少与人类需求量之间的关系。我们在整理信息时,还要思考一下用哪种方式能够帮助我们更直观便捷地整理和分析信息。信息整理好后在小组分享交流。(小组合作学习)师:请各小组将学习结果和全班同学分享交流。(生带着资料上台分享,师协助用实物投影将学生资料呈现给全班同学)生:我们阅读了教材上的资料,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总储量约13.6亿立方千米,其中约97.5%都是咸水,淡水资源仅占总水量的2.5%,约3500万立方千米。乍一看,我想,哎,淡水挺多的呀,3500万哦!而且是立方千米,不是立方米哦!再接着看目前能用的仅占地球总水量的0.26%。这0.26%是多少呢?我大概算了一下,差不多有353.6万立方千米,我觉得这也挺多的呀,我看资料说中国最大的青海湖,一望无际,里面能装73.9立方千米的水。那等于47800多个青海湖呢!那可以容纳多少人在里面游泳呢!师:这位同学用了类比,人类可利用的淡水量353.6万立方千米,光看这数字我们还很难知道有多少,但是用我们熟悉的青海湖来比较,就比较形象了。还有谁来说说。生:教材上说人类可利用的淡水量有353.6万立方千米,但是其中大部分都是浅层地下水。我们知道过度开采地下水可能会给环境带来影响,因此很多国家已经禁止使用地下水了。我们查了资料,地球上河流和湖泊中的淡水量只有总淡水量的0.3%,也就是10.5万立方千米,只相当1400个青海湖里的水了。如果和地球上的水资源总量比起来,真的是少之又少。我看到这样一份资料,说如果把地球上的水资源总量看作是一桶水,那么地球上的淡水总量只有其中的一碗水,而目前人类可利用的淡水包括河流、湖泊和浅层地下水才只有其中的一勺而已,而河流和湖泊中的淡水就更微乎其微了。所以我觉得淡水资源对于人类来说是稀缺、珍贵的。师:你这类比不错,我们在课堂上也可以来尝试做一个模拟实验。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1000毫升水模拟地球上水的总量。再从中抽出1000毫升的2.5%也就是25毫升模拟淡水总量,再从淡水中抽取25毫升的0.3%也就是0.075毫升模拟河流和湖泊中的淡水总量。(生小组实验)师:做完实验有什么感受?生:哇,原来河流和湖泊中的淡水在地球水资源中占的比例真的是太少了!生:0.075毫升真的很难抽取,也就只是很小的一滴水了。师:是的,1毫升水大概有20滴左右,也就是说1滴水有0.05毫升,0.075毫升只相当于1.5滴水。1.5滴水在1000毫升水中占的比例,就是河流和湖泊中的淡水在地球总水量中所占的比例。生:虽然说地球上的水资源很多,但是相比之下,河流和湖泊中的淡水确实太少了。生:难怪教材上说目前世界上已有超过一半的陆地面积、遍及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缺水呢,有20多亿人饮水困难。生:那是因为有的地方是沙漠,他们国家没有江河湖泊。我们国家就不缺水。师:我们国家真不缺水吗?那为什么会有南水北调工程呢?生:我们国家有些地方水资源丰富,有些地方也缺水。师:我们通过一个视频来了解一下我国淡水资源分配情况。(视频文字内容: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排名世界第六,当分配给14亿人之后是什么状况呢?根据国际标准,人均淡水资源低于3000立方米为轻度缺水,低于2000立方米为中度缺水,低于1000立方米为严重缺水,低于500立方米为极度缺水。我国按全国来计算,平均每人2240立方米,为全球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属轻度缺水状况。但是按省份来计算,我国实际有16个省级行政区达到严重缺水,有6个省级行政区已经到极度缺水,全国每年都有上千万人饮水困难。我国水资源分布也严重不均衡,81%的水集中在仅占国土面积36.5%的长江流域。其余63.5%的地区可怎么办呢?在淡水资源已经严重短缺的情况下,全国又有46.5%的河流受到污染,令这一状况更是雪上加霜。另外,沿海地区地下水受到海水入侵,多个城市由于过度使用地下水而出现地面塌陷,这又使我们不得不减少地下水的使用。因此,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不受污染,需要你和我的共同努力。)师:看完视频,你得出什么结论?生:原来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总体来说还是不够的,有的地方尤其缺水。我们国家看起来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好像还可以,但仍是世界上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有超过一半的城市缺水。生:地球的储水量是很丰富的,共有13.6亿立方千米。但是能直接被人们生产和生活利用的,却少得可怜。生:我还知道了我国的淡水储量其实并不少,我国淡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但是如果算到人均,我国又是淡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人均占有淡水量只相当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师:看来同学们都收集了很多关于淡水资源的信息,如果要这样交流,恐怕再给一节课时间也不够。怎样和同学们分享更多的信息呢?我们可以用知识小报来记录我们的探究结果。知识小报就是手抄报的一种,是一种可传阅、可观赏、也可张贴的形式。知识小报可以是手抄,也可以是电脑打印。下面就让我们来制作一张自己的知识小报。阅读教材,想一想,制作知识小报要注意些什么?生:主题要突出,一份小报有一个明确的主题,不能是杂乱无章。生:要注意版面工整,可以适当做一些插图装饰。生:内容要丰富些,才能吸引读者。师:嗯,同学们考虑得很周全,课后就请大家收集整理素材,制作一份关于“淡水资源”的知识小报。下节课我们举行一个知识小报的展示交流活动,评比一下哪些小组做得更好。师:在这节课中我们有了哪些收获?生:我知道了淡水也可能含有一点盐,只是含盐非常少。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都离不开淡水。生:我知道了目前可利用的淡水只占地球水资源很少的一部分。生:我还学会了做模拟实验。师:对,像这样数量非常庞大,我们无法直接进行实验的,可以找类似的物体进行模拟实验,从中发现一般规律。【教学后记】4.节约用水【教学分析】节约用水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是对水资源从了解到使用的一个提升,在认识到水资源珍贵而短缺之后,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并为之宣传。在能力目标上,本课设计了走进社区进行节水宣传活动,是对表达交流的综合应用。社区宣传既需要口语表达交流,还可以应用文字、图画等多种方式,教师在课堂进行方法要点指导,学生在实践中表现会更自信,能促进学生相关能力的提升。【教学目标】1.认识到地球上淡水资源珍贵而短缺,要树立节水意识。2.了解各国节水最重要的措施是保护水资源。3.学会制作调查问卷,展开小调查。4.学会统计分析数据,根据调查结果作出评价。5.能根据调查结果进行针对性宣传,树立社会责任意识。【教学准备】材料准备资料卡、卡纸。活动场地实验室、社区。【教学过程】一、导入师:上一课中,我们发现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珍贵而短缺。而地球上人口日益膨胀,对水的需求越来越大,供需矛盾将越发突出。我们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生:节约用水。生:保护水资源。二、阅读师:怎样算节约用水,为什么要保护水资源。请同学们通过一段视频进行探究学习。(视频文字内容:我国淡水资源总量在世界排名第六,但人均淡水资源数量很低,各地区淡水资源分布不均,耕地可用水资源量也不足。所以要保护水资源。保护水资源关键是开源与节流并举,减少浪费,防治污染。生活中尽量用盆洗代替流水冲洗,尽量一水多用,比如洗菜的水可以浇花、拖地、冲马桶等)师:对于节约用水,你知道怎么做了吗?生:节约用水不仅要在我们生活中避免浪费,还要采取各种措施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生:我们现在的水资源是非常珍贵的,很多国家已经立法保护水资源。生:我们对于具有淡水资源的区域要合理开发,防止污染。生:我刚刚知道,污水还可以进行净化处理后重新利用,叫中水,也叫再生水。生:我记住了世界水日是3月22日,中国水周是世界水日开始一周的时间。就是3月22日至3月28日。师:对,为了唤起公众的节水意识,很多国家都确定了自己的“水日”。我们身边民众的节水意识如何?我们可以通过小调查来进行了解。三、调查师:调查研究法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可以帮助我们较为客观地了解实际情况。问卷调查是调查研究常用的一种形式。我们先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调查问卷的设计与数据整理的相关知识。(视频文字内容:调查问卷是一套为进行调查研究而编制的与研究目标相关的详细周密的问题表,又称调查表。在调查活动中,调研人员通过要求被调查者对问卷中的问题进行回答来对需要研究的现象进行准确、具体的测定,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研究结论。设计问卷是问卷调查的关键,完美的问卷必须既能将问题传达给被问的人,又让被问者乐于回答。因此问卷设计应当遵循一定的原则和程序,运用一定的技巧。调查问卷的问题有封闭式问题和开放式的问题两种类型。封闭式问题是指事先设计好了各种可能的答案,以供被调查者选择的问题。而开放式问题则不设置任何备选答案,也不是一两个词就可以回答的。问卷设计的程序,包括把握调研的目的和内容、收集与研究目标相关的资料、确定调查方法、制定问卷结构、编制调查问题、安排问题顺序并排版等几个步骤。)师:接下来,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上的调查问卷,讨论修改,完善问卷,调查本班同学们的节水意识。(生小组合作,完善修改教材中的调查问卷)师:和大家分享你的修改意见。生:做问卷调查要先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我觉得这份问卷的调查对象不明确,我们可以在导语部分加上调查对象。生:我们想要了解的是同学们的节水意识,我想这些问卷中列举的情况,同学们都能判断是否属于节水行为,但光有这些还不能判断大家的节水意识,只能判断大家的节水知识掌握情况。所以我想在每一题加上一个选择题,了解大家是经常这样做还是偶尔这样做,或是从来没有做过。这样统计调查结果,才能判断同学们是不是具有真正的节水意识。师:你的逻辑思维很清晰。也说明了你很有证据意识,知道自己的观点需要什么样的证据支撑才更有说服力,是个很好的建议。生:师:再给大家2分钟完善自己的小组问卷,然后在班上抽同学进行小调查。调查结束后,小组汇总收集的问卷进行数据分析。(生合作完成问卷调查)四、处理信息师:时间到。请同学们来分享一下你的调查结果。分享时注意说清楚:(出示PPT课件)我们小组对进行了调查。我们共发出份问卷,收回份。从数据分析图表中(展示图表),我们发现。生:我们小组对20位同学进行了节水意识调查,我们共发出20份问卷,收回20份。从这张柱状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同学们节水意识还是比较强的,不过对于一些节水技巧掌握得还不够。比如养鱼的水、淘米水用来浇花或冲厕所、收集空调的凝结水用来拖地、冲厕所、浇花等,很少同学会这样做。所以我觉得还应该对节水技巧进行一些宣传。生:我们小组对20位同学进行了节水意识调查,同样是发出20份问卷,收回20份。我们制作了折线图,从折线图可以看出,刚才张萌同学汇报的两条问题打的人数也是比较少的,说明懂得这样做的同学也是比较少的。生:我们小组调查的结果差不多。我想我们可以再收集一些节水技巧进行宣传,让大家学会更多的节水妙招,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节水。师:同学们说得真好!今天我们只是在课堂上体验了调查的方法和过程。课后,同学们可以在居住地所在的小区展开调查,了解身边居民的节水意识情况。我们已经知道节约用水还包含了保护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等。想想看,如果到社区调察,我们还可以怎么修改问卷?生:我们还可以对社区周边的水域环境进行一些调查,如小区或周边公园湖水的清洁程度,了解居民是否有保护水资源的意识。生:对,我们可以调查了解社区周边有没有存在一些水污染或浪费水的现象。生:小区里也有一些公共水源,我们可以了解一下社区居民有没有发现浪费水资源的现象。师:请同学们课后按居住的小区分组,对问卷进行修改,在小区居民中展开节水调查。在调查时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生:要注意文明礼貌。生:请别人完成问卷时不要去提示、暗示对方,以免影响他们填写。生:要注意安全。师:对,安全非常重要。如果能有大人陪同最好,没有的话一定要有同学一起活动。只在自己小区开展调查就好了,不要跑到马路上。需要到有水的地方进行调查时一定不要独自活动,更不要下水游泳。还要注意要在公开场所进行调查,不要到陌生人的家里进行入户调查。另外调查时要文明有礼,对方填写完后要表示感谢。五、表达交流师:针对我们调查的结果,同学们可以提出一些节水建议,向社区工作站反馈。还可以像刚才同学们提到的那样,收集一些节水小妙招,编写一些顺口溜,或是制作宣传折页、主题小报等在小区张贴、派发,进行节水宣传。在调查和宣传时要注意采取安全措施,最好是联系社区工作站,取得工作人员的支持和帮助。同时我们还要注意言行举止文明有礼,不扰民、不乱张贴。【教学后记】9

    注意事项

    本文(小学科学大象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自然界的水》教案(共4课)(2021新版).doc)为本站会员(鹿哥)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