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秋分养生保健常识.docx
2022年秋分养生保健常识 秋分节气已经真正进入到秋季,作为昼夜时间相等的节气,人们在养生中也应本着阴阳平衡的规律,使机体保持“阴平阳秘”的原则,今日我给大家带来了秋分养生保健常识,来观赏一下吧! 秋分养生保健常识 1、南方的气候由这节气起才始入秋。秋季,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附向收敛、闭藏,起居作息要相应调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以顺应阴精的保藏,以养“收”气;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伸展。祖国医学认为,人体的生理活动要适应自然界阴阳的改变,因此,秋季要特殊重视保养内守之阴气,凡起居、饮食、精神、运动等方面调摄皆不能离开“养收”这一原则。 2、在精神养生方面,要看到秋季气候渐转干燥,日照削减,气温渐降,人们的心情未免有些垂暮之感,故有“秋风秋雨愁煞人”之言。所以这时,人们应保持神志安静,减缓秋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同时精神心情上要看到主动的一面,那就是金秋季节时,天高气爽,是开展各种运动熬炼的好时机,登山、慢跑、漫步、打球、游泳、洗冷水浴;或练五禽戏,打太极拳、做八段锦、练健身操等。在进行“动功”熬炼的同时,可协作“静功”,如六字诀默念呼气练功法、内气功、意守功等,动静结合,动则强身,静则养身,则可达到心身康泰之功效。 3、秋天是肠道传染病、疟疾、乙脑的多发季节,也常引起很多旧病,如胃病、老慢支、哮喘等的复发,患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中老年人若疏忽防范,则会加重危急。 4、在饮食摄养上,因秋属肺金,酸味收敛补肺,辛味发散泻肺,所以秋日宜收不宜散,要尽量少食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甘润的果蔬。同时秋燥津液易伤,引起咽、鼻、唇干燥及干咳、声嘶、皮肤干裂、大便燥结等燥症,宜多选用甘寒滋润之品,如百合、银耳、淮山、秋梨、藕、柿子、芝麻、鸭肉等,以润肺生津、养阴清燥。广东民间历来秋日最多润养的汤水,此时正是大有所用,如青萝卜陈皮鸭汤、玉竹百合猪瘦肉汤、木瓜粟米花生生鱼汤、沙田柚花猪肝汤、无花果白鲫汤、霸王花蜜枣猪月展汤等都是家庭养生之品。 秋分养生保健要点 1、天凉好个秋,适合运动熬炼身体 秋高气爽,碧空万里,在这个时候很适合登高望远,有效地放松身心、扫除抑郁心情。秋季养生以“收”为主,在运动量的选择上,留意不要猛烈,以身上舒适、不出汗为宜。假如在户外运动,则要留意防卫秋风。 2、秋分节气饮食养生留意要点 秋天简单秋燥,而防治“秋燥”养阴益气是关键,养阴可以防止肺燥,益气可以温养肺气。因此,在此节气可以多吃有养阴益肺的食物,如百合、莲子、藕、银耳、梨、蜂蜜等。刚好补充人体的津液,则可以达到生津润燥、清热通便的功效。还可以多吃些以胡萝卜、芝麻、木耳等清补食物,如百合粥、甜浆粥、牛乳粥等。最好少吃辛辣煎炸热性食物。 另外,在起床喝杯白开水,可以冲淡血液。白天可以多喝淡茶,坚持每天喝二三杯茶水,有保健作用。 3、一场秋雨一场寒,添衣保暖是关键 一场秋雨一场寒,几场秋雨下来,原来单薄的衣服就显得冷了,特殊是早晚温差较大,留意跟随气度改变增减衣服。适当“秋冻”,但不行过度。 4、寒气渐重留意合理起居 秋分节气夜愈深,寒气愈重,而寒气很简单入侵体内,所以此节气提倡大家早睡早起,不要熬夜。临睡前可以进行足浴,喝杯热牛奶则更简单安眠。 5、秋分节气预防疾病侵袭 秋季是一个“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进入秋分节气后,咽喉疾病、心脑血管类疾病和呼吸道疾病的患者会有所增加。昼夜温差将会加大,血管简单收缩,血压就会上升,对于已有心脑血管病的中老年人来说,目前正是复发高峰。专家提示,有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应尽量削减酒、盐、油的摄入,适度增加熬炼。胃肠道对寒冷的刺激特别敏感,患有慢性胃炎的人,应特殊留意胃部的保暖。 秋分气候特点 秋分,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时间一般为每年的9月22或23日。南方的气候由这一节气起才始入秋。 一是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这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全球无极昼极夜现象。秋分之后,北极旁边极夜范围渐大,南极旁边极昼范围渐大。 斗指己为秋分,南北两半球昼夜均分,又适当秋之半,故名也。”太阳黄经为180度,阳历时间为每年的九月二十二至二十四日。 按旧历说,秋分刚好是秋季九十天的中分点。正如春分一样,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昼夜时间的长短再次相等,可以说秋分是一个相当特别的日子。从这一天起,阳光直射的位置接着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起先昼短夜长。 我国古代将秋分分为三候: 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 三候意思是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起先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由于天气变冷,蛰居的小虫起先藏入穴中,并且用细土将洞口封起来以防寒气侵入。 此时降雨量起先削减,由于天气干燥,水气蒸发快,所以湖泊与河流中的水量变少,一些沼泽及水洼处便处于干枯之中。 春秋繁录中记载:“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在天文学上,则把秋分作为夏季的结束和秋季的起先。 秋分是表征季节改变的节气。秋分这天,太阳位于黄经180度,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等长。这时,四川盆地候温普遍降至22以下,进入了凉快的秋季。 “一场秋雨一场寒”。一股股南下的冷空气,与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降雨,气温也一次次下降。在川西高原北部,日最低气温降到0以下,已经可见到漫天絮飘舞、大地素裹银装的壮美雪景。 秋分以后,四川省雨量明显削减,暴雨、大雨一般很少出现;不过,降雨日数却反而有所增加,经常阴雨连绵,夜雨率也较高。 唐代着名诗人李商隐“巴山夜雨涨秋池”的名句,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四川秋多夜雨的气候特色。四川省盆地和凉山州秋多绵雨,湿害严峻,对秋收、秋耕和秋种影响颇大。 2022秋分养生保健常识第5页 共5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