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2 .pdf
-
资源ID:11425360
资源大小:229.78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年《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2 .pdf
1 让素朴真诚的文字浸润童心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课时目标1.借助课题梳理文章结构,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明确文本主旨。2.聚焦四五十年前德国留给季老印象最深刻的画面“家家户户的窗前开满鲜花” ,品读“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山阴道上、应接不暇”等词语,充分感受德国人爱花之真切,诵读第三自然段。3.根据对课文的理解,选择文中的好词好句写一写“四五十年以后季老又到德国将会看到的景象” ,从具体内容和详略写法体会德国的风土人情。二、课时难点理解词语“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拓展典故的应用语境,读出文字的意蕴感。三、课前谈话同学们,课前我们要认识两个人:一个人你可以随便认识;另一个人你却要好好认识。随便认识的人就是今天给你上课的人,见到我之前有没有想象过我的样子?见到我了最想问点什么?四、板块预设第一板块:借助课题整体感知文本,理清文章思路(15 分钟)1. 承接课前谈话,自由朗读课文。要认识的第二个人,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的作者。请同学们把书本翻到课本的第25 课,看一看注解,这篇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 页,共 6 页 - - - - - - - - - - 2 课文的作者是季羡林。你了解季羡林吗?课件出示有关季老的文字介绍:季羡林:中国著名的语言学家、东方文化学家、翻译家、作家。他精通12 国语言。曾任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副校长等。被人尊称为“ 国学大师” 、“ 学界泰斗 ” 以及“ 国宝” 。但这些美称均被季老婉言拒绝。注:1935年 1946年,留学德国。知道老师在人物介绍的最后,为什么要特别指出季老曾经留学德国?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就是季老回忆留学德国时所见的情景。这篇课文季老写于1980 年,离他在德国留学已过去四五十年。究竟是什么让季老如此感怀!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自由朗读课文。2.借助课题作用,梳理文章思路。刚才同学们读课文读得很投入!请你用一句话简要说说:在四五十年前(教师板书),究竟是什么让季老感怀?(假如学生的回答比较分散具体,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成:德国人家家户户都养花,养的花很漂亮,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再请你看看课文说一说:在四五十年后(教师板书),季羡林先生又到了德国,又是什么让季老感怀?请一位同学把季老四五十年前后感怀的内容连起来说一说,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四五十年前,德国人家家户户都爱养花,自己养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四五十年以后,家家户户都爱养花没有变,自己养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也没变!所以,季老在文章的开头这样写道:3. 揣摩文章开头,触摸爱花真切。大屏幕出示第一自然段:爱美大概也算是人的天性吧。宇宙间美的东西很多,花在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爱花的民族也很多,德国在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第一步:请一位同学正确地朗读这段话。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2 页,共 6 页 - - - - - - - - - - 3 第二步:这三句话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意思?(德国人很爱花!)第三步:季羡林先生是国学大师,他为什么不直截了当的说,却用了3 句话来表述?想一想作者的真正意图是什么?(学生有难度时,教师引导:我们先来看这 3 句话分别写了什么?第1 句写爱美是人的天性;第2 句写爱花是人的天性;第3 句写爱花是德国人的天性。这3 句能随便改变顺序吗?为什么?让学生顿悟:作者真正想要表达的意思是德国人爱花,而且爱得与众不同,几乎是一种天性。)所以第四步:引导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四五十年过去了,德国人“家家户户的窗口上都开满了花”没有变!齐读第一自然段;四五十年过去了,德国人“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没有变!再齐读第一自然段。第二板块:聚焦四五十年前的画面,感受爱花真切(15分钟)1.默读课文,聚焦画面,触摸真切。让我们随着季老的步伐,回到四五十年前季老在德国留学的那段日子,留给他印象最深的画面是什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3 自然段,划一划相关语句。结合学生交流,出示学生都画的语段: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2. 品读词句,想象画面,体味意蕴。第一步: 读正确。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3 页,共 6 页 - - - - - - - - - - 4 第二步: 这两句话给你印象最深的词是什么?(着重学习“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先请同学们正确认读这两个词语,读到这两个词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想看看生活中的真实画面吗?看图片准确理解“花团锦簇”(教师提示比喻的构词方式);再看图片准确理解“姹紫嫣红” (这个词是形容两种颜色吗?你还知道形容样色多的词有万紫千红、五颜六色、五彩缤纷。这个词仅仅形容颜色多吗?姹和嫣都是女子旁,形容花的颜色像姑娘一样娇艳美丽。然后读词,追问:“姹紫嫣红”和“花团锦簇”都是写德国街上的花,它们各是从哪个方面来写花的?前者是从颜色上来写的,后者是从形状上来写的。第三步: 齐读带“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句子,读出文字的情味感。(教师问:还有什么给你印象很深的词语?)再着重学习“山阴道上、应接不暇”。先让学生猜测词语的意思;再大屏幕出示“山阴道上、应接不暇”的典故理解词语意思;然后拓展典故的应用语境:季羡林走在德国的街上就像当年的王献之行走在浙江绍兴的山阴道上,山川美景扑面而来,似乎让人应接不暇,这种感觉是多么奇妙啊!此时,让季老感到扑面而来的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花的海洋。3. 创设语境,反复引读,熟读成诵。就让我们带着这种美妙的感觉读读这两句话;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先女生读;再男生读;然后一起读;最后请大家把它背诵下来,比一比谁背得快。请同学们一边背一边像放电影一样想象画面。(等学生背完以后,教师小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4 页,共 6 页 - - - - - - - - - - 5 结:你先看到一个近景的画面,再看到一个远景的画面。从近景到远景,这就是写作的奥秘,写得多好啊! )第三版块:畅写四五十年后的景象,体会风土人情(10 分钟)1.创设情境,拓展写话,体认真切。四五十年以后,季羡林先生又到德国,他又将会看到什么景象?请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选择课文中的好词好句描绘画面。(多媒体创设情境)弹指一挥间,四五十年过去了。1980 年, “我”再次踏上德国的土地,映入“我”眼前的又是这样的画卷。学生写话,教师巡视指导。(选择三个学生代表发言,用手机拍成图片,上传到电脑桌面,教师利用电子白板,引导学生对内容适时评价: )你说得真好!四五十年过去了,德国人家家户户都爱养花没有变!你说得真好!四五十年过去了,德国街头花团锦簇、姹紫嫣红也没有变!你说得真好!四五十年过去了,德国人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更没有变!2. 比照原文,阅读质疑,留下悬念。同学们刚才所写的,季老也写了。其实就是课文哪个自然段的内容?季老又会怎样表述我们讲述的这些意思?他的写法又会跟我们有什么不一样?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下课!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5 页,共 6 页 - - - - - - - - - - 文档编码:KDHSIBDSUFVBSUDHSIDHSIBF-SDSD587FCDCVDCJUH 欢迎下载 精美文档欢迎下载 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6 页,共 6 页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