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建设项目项目环境影响预测评价方案.doc
-
资源ID:11456663
资源大小:1.47MB
全文页数:2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建设项目项目环境影响预测评价方案.doc
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建设项目项目环境影响预测评价方案1.1 臭气排放环境影响预测评价1.1.1 臭气排放基本情况 (1)垃圾转运站垃圾运输车排放的尾气各垃圾转运站收集车平均以3t车,运输车分散转运站按8t车,集中转运站按15t车计,平均进出垃圾转运站的车辆合计约6-34车次/小时,每小时排放的汽车尾气污染物NOx 、CO、 THC量均小130g,相对于周围道路交通车辆尾气而言所占的份额很小,因此本评价中对汽车尾气影响作定性分析。(2)垃圾卸料过程产生的恶臭集中转运站:垃圾在卸料过程产生的臭气经卸料槽侧向安置的除尘除臭装置处理后由15m高排气筒排放;分散转运站采用天然植物提取液除臭系统处理后经排风系统外排,排放高度约5.5m。排放的污染物主要是硫化氢、氨和甲硫醇等。1.1.2 预测模式(1) 有风(U101.5m/s)时:(2) 小风(1.5m/sU100.5m/s)时点源扩散公式: (3) 面源公式(4) 熏烟模式式中:Hf烟流顶的高度(m),HfH2.15z;上述各公式中:Q 单位时间排放量,mg/s; y 垂直于平均风向的水平横向扩散参数,m; z铅直扩散参数,m;u 排气筒出口处的平均风速,m/s;He 排气筒有效高度,m;C 座标为(X,Y)的点的地面污染物浓度,mg/m3;X、Y距排气筒下风方水平和垂直距离,m。1.1.3 气象参数气象条件与污染物输送扩散有着密切关系,其中风向决定污染物的输送方向,风速决定了污染物的水平输送能力,大气稳定度决定了污染物的扩散稀释能力,因此在模式计算中,主要考虑风向、风速,大气稳定度三种气象条件。 风速:选择项目地区多年平均风速3.8m/s和小风1m/s两种风速。稳定度:选择不稳定的B类、中性稳定的D类和稳定类的E类三种稳定度。风向:主要考虑上海市主导风向和对敏感目标有影响的风向。 1.1.4 污染物排放源强 扩散参数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93)规定的公式和参数进行计算。 (1) 恶臭污染物工程排污分析的主要恶臭污染物排放源强经模式化处理后列于表7-1。表7-1 高峰小时主要恶臭污染物排放源强 工况污染源排气筒高度(m)废气量(m3/h)污染物排放源强(mg/s)NH3H2SCH3SH正常排放集中转运站152500056.671.770.808分散转运站5.589105.56-28.330.556-3.890.11-0.28非正常排放集中转运站1525000566.771.788.08分散转运站5.5891021.8-141.652.78-19.450.55-1.4 (2)垃圾转运站臭气浓度垃圾转运站臭气浓度的影响采用资料类比方法进行分析。崇明垃圾压缩站垃圾中转量为200t/d,该垃圾压缩站没有配置废气收集和处理设施。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于2002年4月对该垃圾中转站运行时的臭气浓度进行实测。监测结果显示,卸料车间内臭气浓度最大值为411,卸料车间门外1m处臭气浓度最大值为30。卸料车间门外、压缩站空地和压缩站大门口测得的臭气浓度相近,运输车辆密闭程度好是则能满足站界达标,密闭程度差时,站界臭气浓度超厂界二级标准。1.1.5 预测内容(1) 正常工况一般气象条件下,转运站垃圾卸料作业时经处理外排恶臭污染物最大浓度及达标距离。(2) 正常工况熏烟型气象条件下,转运站垃圾卸料作业时经处理外排恶臭污染物最大浓度及达标距离。(3) 臭气处理设施发生故障,污染物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对环境的影响。1.1.6 预测结果(1)一般气象条件下恶臭污染物预测结果预测结果显示:集中转运站正常工况时,经脱臭外排废气,在平均风速1m/s、3.8m/s,B、D、E三种稳定度组合的六种气象条件下,下风向各污染物最大增量分别为H2S 0.005mg/m3、NH3 0.0362mg/m3、CH3SH 0.0005mg/m3,各污染物浓度均达标(除臭效率取90%)。表7-2 一般气象条件下恶臭最大浓度及达标距离污染物风速(m/s)BDE评价标准最大值(mg/m3)达标距离(m)最大值(mg/m3)达标距离(m)最大值(mg/m3)达标距离(m)H2S10.0050均达标0.0033均达标0.0022均达标0.013.80.0019均达标0.0018均达标0.0019均达标NH310.0362均达标0.0242均达标0.0162均达标0.203.80.0141均达标0.0132均达标0.0137均达标CH3SH10.0005均达标0.0003均达标0.0002均达标0.00073.80.0002均达标0.0002均达标0.0002均达标(2)熏烟型条件下预测结果预测结果显示:考虑排放废气的动力抬升作用(排气筒口径为1m,烟气流速控制在9m/s工况时),集中转运站经处理外排臭气下风向NH3均达标,H2S、和CH3SH达标的距离分别为60m和90m。(除臭效率取90%)。 表7-3 熏烟型气象条件下最大污染物轴线浓度 mg/m3下风向距离(m)H2SNH3CH3SH100.0201 0.1460 0.0021 200.0179 0.1305 0.0019 300.0148 0.1081 0.0015 400.0127 0.0923 0.0013 500.0111 0.0805 0.0011 600.0098 0.0712 0.0010 700.0088 0.0637 0.0009 800.0079 0.0576 0.0008 900.0072 0.0525 0.0007 1000.0066 0.0481 0.0007 评价标准0.010.200.0007项目设置的7个分散转运站的垃圾车间布局、转运工艺、除臭方法以及排放方式均相同,因此在垃圾卸料作业时恶臭瞬时最大排放强度也基本相同,只是因规模差异而造成恶臭排放持续时间不同。为此以最大规模枫泾转运站恶臭污染物浓度计算结果来分析各分散转运站恶臭对环境的影响,计算结果列于表7-4(除臭效率取80%,面源面积=8m2)。由表可见,在计算的六种气象条件下,分散转运站经除臭外排H2S、NH3和CH3SH均达标的离为车间下风向50m.。预测结果同时显示,计算的六种气象条件下下风向H2S、NH3和CH3SH浓度最大值均低于GB14554-93厂界二级标准,因此,项目建成投入运行后,各转运站站界处H2S、NH3和CH3SH均可达标。表7-4 分散转运站一般气象条件下恶臭污染物最大浓度及达标距离(除臭效率取80%,面源面积=8m2)污染物风速(m/s)BDE评价标准最大值(mg/m3)达标距离(m)最大值(mg/m3)达标距离(m)最大值(mg/m3)达标距离(m)H2S10.016020m0.013350m0.0093达标0.013.80.0050达标0.0058达标0.0064达标NH310.117达标0.0969达标0.0677达标0.203.80.0367达标0.0425达标0.0464达标CH3SH10.0016420m0.0013450m0.0009430m0.00073.80.00051达标0.00065达标0.00065达标如果考虑到在特殊熏烟型不利气象条件下也能减少臭气对周围居民影响,则本报告建议将处理后臭气收集后集中排放,排放高度约8m(转运站建筑高度约8m)。经处理后集中排放的臭气在熏烟型气象条件下,下风向NH3均达标,H2S和CH3SH达标的距离均为50m。 表7-5 熏烟型气象条件下最大污染物轴线浓度 单位:mg/m3(除臭效率取90%,E类稳定度,2m/s风速,排气筒口径)下风向距离(m)H2SNH3CH3SH100.0227 0.1656 0.0016 200.0193 0.1406 0.0014 300.0148 0.1081 0.0011 400.0120 0.0875 0.0009 500.0100 0.0732 0.0007 600.0086 0.0626 0.0006 700.0075 0.0545 0.0005 800.0066 0.0481 0.0005 900.0059 0.0429 0.0004 1000.0053 0.0386 0.0004 评价标准0.010.200.0007 光催化氧化装置和天然植物提取除臭液装置都有可能发生设备故障(但事故概率很低),因此,本次环评也对事故下臭气排放环境影响进行预测。预测结果显示:一旦集中转运站脱臭设施发生故障,全部臭气未经处理直接外排,在预测的六种气象条件下,各污染物均出现超标现象,最大超标倍数分别为H2S 3.8倍、NH3 0.75倍、CH3SH 6.1倍;B、D、E三种稳定度时各污染物均达标距离分别为:180m、280m和400m。一旦分散转运站脱臭设施发生故障,全部臭气未经处理直接外排,在预测的六种气象条件下,各污染物均出现超标现象,最大超标倍数分别为H2S 1.1倍、NH3 1.96倍、CH3SH 10.57倍;B、D、E三种稳定度时各污染物均达标距离分别为:90m、150m和240m。由此可见,除臭设施发生故障时,集中转运站在下风向400m范围内臭气影响较大,分散转运站在250m范围内臭气影响较大,因此项目必须确保除臭设施的正常运行。表7-6 集中转运站除臭设施发生故障时恶臭污染物最大浓度及达标距离污染物风速(m/s)BDE最大值(mg/m3)达标距离(m)最大值(mg/m3)达标距离(m)最大值(mg/m3)达标距离(m)H2S0.50.04801000.03052700.01993603.10.01131400.01182000.0099达标NH30.50.3496500.2225达标0.1454达标3.10.0825达标0.0814达标0.0728达标CH3SH0.50.004971200.003163300.002074003.10.001171800.001162800.0010400表7-7 分散转运站除臭设施发生故障时恶臭污染物最大浓度及达标距离污染物风速(m/s)BDE最大值(mg/m3)达标距离(m)最大值(mg/m3)达标距离(m)最大值(mg/m3)达标距离(m)H2S0.50.0811500.06961300.04821703.10.0380700.04541200.0514190NH30.50.5912300.5074700.3510903.10.2768300.3310500.374280CH3SH0.50.00811600.006961500.004822003.10.00380900.004541400.005142401.1.7 对所需设置的卫生防护距离建议根据各垃圾转运站恶臭污染物影响预测计算结果,建议各转运站的卫生防护距离为:(1)集中转运站:为确保熏烟型不利气象条件下各污染物均达标,排气筒距居民住宅之间的距离控制在100m,以减少中转站恶臭对南侧居民的影响。(2)分散转运站:臭气经脱臭处理并采取集中排放,排放高度在8m以上,为确保熏烟型不利气象条件下各污染物均达标,排气筒距居民住宅之间的距离控制在50m。(3)为控制垃圾运输车在站内等候时散发臭气的影响,建议垃圾运输车应密闭,运输车底部应有渗沥液收集装置,同时应合理高度进站车辆,避免垃圾运输车在转运站内等候。1.1.8 项目恶臭污染物浓度增量在环境中的分担率将各转运站卫生防护距离外预测得到各因子一次浓度最大增量与项目地区本底浓度平均值叠加后, H2S、NH3仍能达到我国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标准的要求。叠加浓度的臭气强度为H2S1.5级,NH3在1-1.5级,均处于勉强感觉到气味(感知阈值)和感觉到微弱气味(能辩别出气味性质)之间。由表7-8同时显示:各垃圾转运站建成投入运行后, 其外排废气污染物增量在防护距离外的最大污染贡献率分别为:H2S 80.0-91.07%、NH3 18.99-48.68%。表7-8 项目废气污染物增量在环境中的贡献 mg/m3监测点H2SNH3本底浓度*最大增量叠加浓度项目贡献(%)本底浓度最大增量叠加浓度项目贡献(%)集中转运站0.00050.0020.002580.00 0.0640.0150.07918.99 枫泾转运站0.00050.00510.005691.07 0.0390.0370.07648.68 亭林转运站0.00050.00490.005490.74 0.0410.0350.07646.05 漕泾转运站0.00050.00460.005190.20 0.0410.0300.07142.25 朱行转运站0.00050.00460.005190.20 0.0600.0300.0933.33 张堰转运站0.00050.00460.005190.20 0.0380.0360.07448.65 评价标准0.010.20*需设置的防护距离外最大增量1.1.9 垃圾运输过程恶臭的影响分析垃圾运输过程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由于垃圾运输车不封闭,造成垃圾沿途飞扬,渗沥液滴漏,臭气逸散。目前上海市垃圾运输车辆已基本采用封闭式运输车,因此运输途中垃圾飞扬现象可得到较有效控制,但是由于运输车车底不密闭,造成运输过程垃圾渗沥液沿途滴洒,不仅污染地面,而且散发臭味。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对垃圾运输车滴洒的渗沥液监测到的臭气浓度达39,已超厂界标准约2倍,因此须重视垃圾运输车滴洒的渗沥液散发的臭气对沿途居民的影响。根据区垃圾收运现状分析,分散与集中转站实际垃圾转运作业时间均按4小时计,各转运站平均小时车流量范围约为6-34车次,各种车辆进出站行驶距离均按150m计,则各转运站垃圾运输车辆尾气污染物NOx 、CO、 THC排放量均小于130g。各垃圾转运站均沿地区内主要交通干道布置,与这些道路车流量相比,本项目各转运站增加的车流量相对较小,其汽车尾气排放的污染物相对于现状道路汽车排放的污染物量也较小,因此对周围环境不会产生明显的污染增量影响。1.1.11 小结与建议1.2.1.1项目恶臭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 (1)集中转运站在正常工况,除臭效率达到90%,排放高度为15m时,下风向各污染物均达标,为确保熏烟型气象时各污染物均达标,集中转运站所需设置的卫生防护距离为距排气筒100m的范围。(2)分散转运站在除臭效率达到80%,经除臭后尾气集中排放,排气筒高度在8m以上,为确保熏烟型气象时各污染物均达标,集中转运站所需设置的卫生防护距离为距排气筒50m的范围。 (3) 当除臭设施失灵时,恶臭未经处理直接外排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大,集中转运站在下风向400m范围内出现超标,分散转运站在250m范围内出现超标。(4) 垃圾收集车运输过程滴洒的渗沥液散发的臭气浓度可达39,超厂界标准约2倍,因此对沿途居民会产生一定影响。 几点建议(1) 集中、分散转运站除臭设施的除臭效率必须稳定达到90%和80%。(2) 严格控制臭气无组织排放。集中转运站垃圾卸料作业必须在负压环境中进行,在卸料槽前及车辆进出口处均应设置风帘门,控制臭气外逸污染厂区及周围环境;分散转运站垃圾卸料车间应设置机械排风设施,经处理后尾气集中排放。(3)在规划控制范围内下得新建住宅、学校、医院等对环境要求较高的设施。 (4)为控制垃圾运输车在站内等候时散发臭气的影响,应合理高度进站车辆,避免垃圾运输车在转运站内等候。 (5) 垃圾收集车应全封闭,以消除因沿途泄漏和洒落垃圾散发的臭气,收集车底部并应配置垃圾渗沥液收集容器以收集运输途中滴落的渗沥液。(6)为尽可能减少垃圾收集车运输途中臭气应严格规定垃圾运输车的运输时间和行驶路线,尽可能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7) 建议各转运站周围应种植绿化隔离带,起到美化环境、净化空气、隔声降噪作用。在选择绿化树种时应优先考虑具有吸收恶臭气体的树种,同时在厂区及厂周边也可种植一些具有香味的花草,起到抑制臭味的目的。1.2 废水纳管可行性分析1.2.1 区各城镇废(污)水出路根据区城镇污水处理系统专业规划(2020年),区各镇的污水出路将采取分片集中处理,相邻几个镇合建一个污水处理厂,以提高污水处理厂的规模效应,减少污水厂尾水对各乡镇水源区水质的影响程度。区的污水规划共分为5片,区城镇污水处理系统专业规划见图1,内容简述如下:(1) 区西片区西片枫泾镇、兴塔镇两镇,拟分设污水处理厂,收集和处理城市污水。枫泾镇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分别为4.2万m3/d,出水水质达到上海市污水一级B标准;分两阶段实施,近期(2005年)为1.4万m3/d;远期(2020年)达到4.2万m3/d;枫泾镇污水厂计划2005年初开工,计划于2006年底竣工。兴塔镇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为4.0万m3/d,出水水质达到上海市污水一级B标准;分两阶段实施,近期(2005年)为2.0万m3/d;远期(2020年)达到4.0万m3/d。兴塔镇污水厂已于2003年底开工,计划于2005年底竣工。(2) 区中片区中片朱泾、新农、松隐、吕巷、干巷、廊下六镇区,拟分设污水处理厂和吕巷污水处理厂。其中污水处理厂收集和处理朱泾、新农、松隐三镇城镇污水,吕巷污水处理厂厂收集和处理吕巷、干巷、廊下三镇城镇污水。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为6.0万m3/d,目前正在论证阶段。吕巷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为3.0万m3/d,出水水质达到上海市污水一级B标准;分两阶段实施,近期(2005年)为1.6万m3/d;远期(2020年)达到3.0万m3/d。吕巷污水厂的施工计划还未摆上日程。(3) 区东片区东片亭林、朱行、山阳、张堰、新城、漕泾六镇区,纳入排海工程,排海工程污水总管沿亭卫公路敷设。排海工程设计规模10.0万m3/d。上海区污水排海工程是对区东部亭林、朱行、漕泾、张埝、山阳等镇及新城区的城镇污水和工业废水进行收集,并将收集的污水经二级处理后排入杭州湾。排海管道起自亭林镇,沿亭卫公路,经朱行、漕泾、山阳到嘴工业区后转向亭卫南路,经新江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入海,全长约17公里。工程规划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按污水总管10万吨/天、新江污水处理厂5万吨/天规模进行建设。一期工程已于1998年开工,预计2005年初竣工使用。二期工程扩建新江污水处理厂到设计规模10万吨/天,工程计划于2007年开工。排海工程四座中途提升泵站(亭林、朱行、华新及龙泉港)的土建也已基本完工。上海区污水排海工程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已通过专家组的评审及上海市环保局的审批。目前排海口建成的新江污水处理厂仅有2000吨/天的处理能力,污水采用日本琉璃球技术处理达到上海市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31/199-1997)二级标准后排海。(4) 上海化学工业区 上海化学工业区污水收集自成系统。上海化学工业区规划用地面积23.4km2,收集处理本化工区内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并就近收集老沪杭公路以北不属于本化工区用地范围内的漕泾镇化工分区、柘林奉贤化工分区(约1.0万m3/d),在本化工区内自设污水厂,远期规模20.0万m3/d。污水经1.8km水下排放管排入杭州湾。(5) 石化石化污水收集处理自成系统。石化污水处理厂总设计能力可达23.88万m3/d。该工程已投入运行多年。石化污水厂原一、二期工程设计处理能力仅8.6万m3/d,三期扩建工程设计处理能力为5.28万m3/d,共计13.88万m3/d。现已完成了四期扩建工程,四期扩建工程设计处理能力为10万m3/d,总处理能力现已达到设计能力23.88万m3/d,目前实际处理量约14万m3/d。污水厂采用三槽氧化沟处理工艺,污泥经浓缩、脱水后外运填埋处理。1.2.2 项目废水处理方案垃圾转运站污废水主要来自垃圾压实时产生的渗沥水、作业场地、车辆、容器冲洗水和净化塔废水以及职工生活污水等三方面。垃圾在压缩装箱过程中产生的渗沥液,全部进入集装箱随垃圾转运到垃圾处理厂一起处理。对于其它废(污)水,由于各转运站建设地目前尚无污水收集管网,各垃圾转运站产生的车辆、场地、容器冲洗水以及生活污水产生量较小,因此各转运站产生的污废水收集经沉淀等预处理后拟采用槽车运至就近的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达标排放。各转运站废水产生量见表7-9。表7-9 各转运站废水产生量 (m3/d)序号转运站废(污)水量1集中转运站33.12朱行镇分转站5.53漕泾镇分转站5.54张堰镇分转站6.15亭林镇分转站1.46枫泾镇分转站9.87兴塔镇分转站3.68干行镇廊下社区分转站3.6总计74.61.2.3 各转运站污水排放去向分析根据前节所述污水规划,区各镇区的生活污水均将接管排海或接入污水厂进行处理。但由于各转运站距镇区均有一定的距离,为进一步分析转运站的废水接管的可行性,现将项目中各转运站距镇区中心的距离列于表7-10。由于各转运站所在区域的污水管网尚在规划中,无法确切计算转运站至污水管网的最近距离,本报告仅列出转运站距相应镇区中心的距离,以供项目污水接管从经济可行性方面参考分析。 表7-10 项目中各转运站距镇区中心的距离序号转运站位置距镇区中心直线距离(km)1集中转运站干行镇三新村5组农民村1.82朱行镇分转站朱行镇合兴村14组1.43漕泾镇分转站漕泾镇金光村14组1.64张堰镇分转站张堰镇六里村18组1.05亭林镇分转站亭林镇东新村5组1.06枫泾镇分转站枫泾镇上南浜村3组1.17兴塔镇分转站转运站近期不实施未定地点8干行镇廊下社区分转站转运站不实施未定地点考虑到可能产生的臭气影响,根据实地勘查结果,转运站只能选址在镇区的边缘地段。由表中可见,各个转运站距相应镇区中心有一定距离,而各站产生的废(污水)量均较小,除集中转运站为33.1 m3/d外,其余分散转运站的废(污)量均小于10m3/d,如果铺设污水管道至各转运站从经济上考虑将得不偿失。因此从经济上考虑,采用槽车将污水运至就近污水厂处理的方案更合理。当然,如果某个镇区污水管网正好铺设到了转运站附近,那么考虑将废水接入污水管道也是可行的。亭林镇分转站枫泾镇分转站张堰镇分转站漕泾镇分转站朱行镇分转站干行镇集中转运站图1 区城镇污水处理系统专业规划图7.3 项目噪声环境影响评价1.3.1 噪声源概况转运站噪声源主要包括压缩机液压泵、除尘除臭排风机、喷淋除尘增压泵、进站垃圾收集车和运输车、以及集装箱装卸等,这些噪声设备或作业基本上全部集中在生产作业车间内和除尘脱臭车间内,液压泵、排风机和喷淋增压泵都加有隔声罩,并采取防振措施。采取噪声控制措施后,噪声源强8090dB。噪声源活动时间与生产作业时间相同,每天6 -14点。集中转运站和分散转运站各类噪声设备源强(声功率级)、数量及运行时间如表7-11和表7-12。表7-11 集中转运站噪声源汇总序号噪声源设备数量(台)噪声源强(dBA)安置场所运行时间拟采取措施1压缩机液压泵285主体作业车间6 -1点防振、隔声罩、建筑2除尘除臭排风机295除尘脱臭车间6 -1点防振、隔声罩、建筑喷淋除尘增压泵190主体作业车间6 -1点防振、隔声罩、建筑3集装箱装卸作业280主体作业车间6 -1点建筑隔声4收集车280主体作业车间6 -1点建筑隔声运输车280主体作业车间6 -1点建筑隔声表7-12 分散转运站噪声源汇总序号噪声源设备数量(台)噪声源强(dBA)安置场所运行时间拟采取措施1压缩机液压泵1-285作业车间6 -1点防振、隔声罩、建筑2车间排风机195作业车间6 -1点防振、隔声罩、建筑3集装箱装卸作业1-280作业车间6 -1点建筑隔声4收集车1-280作业车间6 -1点建筑隔声运输车1-280作业车间6 -1点建筑隔声注:枫泾、亭林分转站各设2套设备,其他分转站设1套设备。1.3.2 噪声环境影响预测 (1)项目噪声源主要为压缩机液压泵、排风机、喷淋增压泵等,噪声类型主要属空气动力噪声和机械噪声,噪声传播具有稳态和类稳态特性。 (2)噪声从噪声源传播至噪声预测点间距离一般比声源本身几何尺寸大许多,因此可忽略噪声源几何尺寸影响,而将其简化看作为一点声源。根据上述特点,本环评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有关规定,采用导则所推荐点声源噪声传播模式进行项目噪声环境影响预测,预测模式如下:式中: LA()i: 距离o米远处参考点i源噪声级,dB; : 声源至预测点距离,m; o:声源至参考点距离,m; Ai: 噪声传播途中各类损失,dB; Leq(): 预测点项目噪声复合等效声级,dB; m: 项目噪声源数,个。各转运站均在白天生产作业,夜间休息,故对白天噪声影响进行预测评价,预测结果见表7-13。表7-13 站界噪声白天环境影响预测结果 Laeq站界站界上噪声源噪声预测值站界白天环境噪声现状预测白天最大站界环境噪声评价标准集中转运站东站界57-6551-5466白天:60 dB南站界57-6666西站界62-7171北站界61-6969枫泾、亭林分散转运站东站界68-6951-5369南站界68-6969西站界68-6969北站界68-6969朱行、漕泾、张堰分散转运站东站界67-6848-5568南站界67-6868西站界67-6868北站界67-6868本次预测,集中转运站按照总图布置标定噪声源进行预测,5个分转站由于目前没有总图,因此按全部噪声源假定在站区中央进行预测,由预测结果看到,由于各站站区面积均相当小(集中站6000m2,分转站1700 m2),全部转运站白天全部站界环境噪声都不能达标(转运站夜间不运行,故不预测评价),超标约5-11dB。经计算,各转运站界外白天噪声达标最小距离约10-40米,如表8-4。为防止转运站噪声对居民造成影响,因保持站外居民与转运站距离大于最小达标距离。由前述知,各转运站卫生防护距离都明显大于噪声达标距离,因此,设置转运站卫生防护距离后,各转运站与站外居民点距离都将明显大于噪声达标距离,可保证转运站噪声不会对站外居民造成噪声环境影响。表7-14 站界外噪声达标最小距离 米站界集中转运站枫泾、亭林分散转运站朱行、漕泾、张堰分散转运站东站界103030南站界103030西站界403030北站界303030收集、运输车噪声环境影响分析根据预测,至2020年,全区垃圾产生量约1080吨/天,按垃圾收集车5吨位计算,垃圾收集车次约22车次/时,按全区设15个镇(社)区收集垃圾,可以看到每个收集区的收集车次小于2车次/时,该数值要远远小于收集道路上现状和规划交通流量,因此垃圾收集车对道路交通噪声不会有影响。但是,收集车深入到居民区内收集垃圾,特别是在清晨时,车辆噪声和垃圾装运作业噪声会对居民有短暂影响。按集中转运站垃圾运输车吨位15吨、其他运输车吨位8吨计算,垃圾运输车次约11车次/时,按全区设9个运输区域(6个转运站,以及新城、朱泾镇和吕巷镇1.3.3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1) 受站内生产作业噪声影响,建设项目全部转运站白天站界环境噪声不能满足达标要求。(2) 由于各转运站均设置卫生防护距离,该防护距离都明显大于站外噪声达标距离,因此,转运站噪声不会对站外居民造成噪声环境影响。(3) 收集、运输车车次远远小于收集和运输道路上现状和规划交通流量,收集、运输车对道路交通噪声不会有影响。(4) 总体看,项目主要存在垃圾收集车清晨在居民小区内清运时会对居民有短暂噪声影响,建议通过调整小区垃圾房位置,或停止清晨清运垃圾来减缓噪声环境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