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文言文检测题.docx
-
资源ID:11628355
资源大小:21.54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文言文检测题.docx
2022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文言文检测题多了一次失败,就多了一次教训;多了一次挫折,就多了一次阅历。没有失败和挫折的人,是恒久不会胜利的。以下是课件网小编为您举荐。(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至4题。【甲】(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乙】班彪字叔皮,扶风安陵人也。彪既才高而好述作,遂用心史籍之间。彪复辟司徒玉况府。时,东宫初建,诸王国并开,而官属未备,师保多阙。彪上书奏,帝纳之。后察司徒廉为望都长,吏民爱之。建武三十年,年五十二,卒官。所著赋、论、书、记、奏事合九篇。论曰:班彪以通儒上才,倾侧危乱之间,行不逾方,言不失正,仕不急进贞不违人敷文华以纬国典守贱薄而无闷容。何其守道恬淡之笃也。(选自后汉书班彪列传,有删节)【注释】班固(公元32年公元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闻名史学家、文学家。敷:铺叙。1.说明加点词的意思(4分)(1)七里之郭( ) (2) 亲戚畔之( )(3)师保多阙( ) (4) 后察司徒廉为望都长( )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1)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2)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3) 彪既才高而好述作,遂用心史籍之间。3.【甲】【乙】两文都提到了道,甲文中的道,指道义,仁政和王道。君王要施仁政,行王道,才能赢得民心。乙文中的道,是人臣之道,班彪做到了哪些?请结合选文内容阐述。(3分)(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至8题。【甲】(富贵不能淫)【乙】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系之衣带间。其词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临刑,从容谓吏曰:吾事毕矣。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俄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见闻者无不流涕。(节选自从容就义)4. 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见闻者无不流涕A. 命 B. 涕奉命于危难之间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得志,与民由之 天祥将出狱C. 志 D. 狱便扶向路,到处志之 小大之狱5. 给【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B.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C.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D.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6. 下列对甲乙两段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甲】文针对景春的论点和论据,孟子先破后立,先批驳景春的错误观点,再阐述什么是真正的大丈夫,通过比方、道理两种方法来论证,严谨,科学,雄辩有力。B. 【乙】文中文天祥被俘后,面对死亡,面对威逼利诱,一身浩然正气,视死如归,正是孟子大丈夫论断中威猛不能屈的体现。C. 【甲】文中居天下之广居三句,采纳排比句式,指出大丈夫精神的实质;文章体现了儒家的人生追求、人格精神、道德观念。D. 孟子认为大丈夫无论得志与否,只要不放弃自己的原则,就能做到大丈夫之道,【甲】【乙】两文都很好地阐述了这一点。7. 对【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翻译:这些人哪能算是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仪吗?)B.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翻译:到了你家,肯定要尊敬,肯定要谨慎,不要违反丈夫)C.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 正位,行天下之大道。(翻译: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D.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翻译:富贵不能使他贪淫,贫贱不能使他的志向转移。)8. 请把【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三)文言文阅读(16分)【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上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傥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行救矣。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上谓侍臣曰:治如治病,病导愈,犹宝将护。俛|遽自放纵,病复作,【注】上:指唐太宗。傥:倘如。9. 说明下列加点的词。(1)管夷吾举于士 ( ) (2)困于心衡于虑( )(3)病虽愈( ) (4四夷俱服 ( )10.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译文:(2)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译文:11.甲文开头连用六个排比的作用是什么?乙文开头运用比方的作有又是什么?答:12.结合甲文的观点,说说魏征、唯喜陛下居安思危的缘由。答:(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以下问题。【甲】愚公移山【乙】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注释:鄙:边疆。钵:和尚用来盛饭食的器皿。13.说明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惩山北之塞 惩: 越明年 越: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15.对甲乙两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愚公之妻献疑,智叟笑而止之,可见他们都坚决反对愚公移山。乙文富者两次说子何恃而往,说明富者也是坚决反对贫者去南海的。B.两文都强调人要立志并付诸行动,但两文的表达方式不一样。甲文叙事为主,理寓事中;乙文叙议结合,说理为主。C.甲文写太行、王屋二山高大,乙文写西蜀距离南海遥远,都突出了困难之艰难,从侧面衬托了人物形象。D.愚公和贫僧勇于挑战,最终都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不怕困难、改造自然、战胜自然的宏大气魄。(4)成语故事南辕北辙中想去楚国的驾车人也像愚公和贫僧那样执着,却没有达成所愿。请细致思索,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对你有什么启示。(五)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问题。【甲】愚公移山【乙】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甲翁之妻子去乡,惟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冀雍,但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叟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注释】第:房屋、宅子、家。 曩:以往、过去。16.说明下面加点的词(4分)(1)惩山北之塞 ; (2)杂然相许(3)是山余亦未登 ; (4)向吾远游冀雍17.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1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_ _(2)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_19.这两则故事给我们怎样的人生启迪?_ _20.【甲】文中愚公移山的缘由是 ,移山的目的是 (用原文回答,2分)21.【甲】文写山的高峻、遗男的相助、智叟的阻挡、神的搬山对塑造愚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2分)(六)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甲】 周亚夫军细柳(文略)【乙】淮阴侯列传(节选)信知汉王畏恶其能,常称病不朝从。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羞与绛、灌等列。信尝过樊将军哙,哙跪拜送迎,言称臣,曰:大王乃肯临臣!信出门,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伍!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注】淮阴侯,指韩信。鞅鞅:通怏怏,不满足、不服气、郁闷失意的样子。22、下列加点粗的说明正确的一项是A.军霸上 军:B.天子先驱至 先驱:C.信尝过樊将军哙 过:D.大王乃肯临臣 临:23.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 生乃与哙等为伍B.军细柳:以备胡 以光先帝遗德C.已而之细柳军 称善者久之D.不足为外人道也 何为为我禽2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5)请分别概括甲乙两文中周亚夫、韩信的形象特点。第9页 共9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