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七年级下册历史《科举制的创立》教案人教版两篇.docx
-
资源ID:11637598
资源大小:21.53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年七年级下册历史《科举制的创立》教案人教版两篇.docx
2022年七年级下册历史科举制的创立教案人教版两篇七年级下册历史科举制的创立教案人教版两篇科举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纳分科取士的方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起先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实行最终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验了一千三一百零一多年.下面是课件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下册历史科举制的创立教案人教版两篇,欢迎大家阅读。科举制的创立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 时期产生和完善 的主要状况2、探讨隋朝创立科举制度的缘由3、相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状况教学难点 相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从当前的考试导入(侧重于考试的功能)那么科举制原委是怎样一回事,这是我们这节课的内容。一、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了解科举制创立的背景: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州郡中正负责 察访与之 同籍的士人,了解其家世源流,整理其德才表现材料,并据此做出简 短的总评语。家世也称品,本人才德谓之状,中正官注明士人品状后评定其等第。等第分为九品: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让学生探讨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的弊病。(1)官员大多只能从高门权贵中选拔,很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为朝廷和国家出力。(2)官员的选拔权力集中在地方权贵手中,不利于中心集权。怎样解决这些弊病呢?利用考试选拔官员。二、科举制的诞生与完善(学生列表归纳)隋文帝:隋文帝为了集中选士大权,采纳考试的方法,以分科举人取代了魏晋以来九品官人的制度。 开皇三年(公元583年)正月,诏举贤良。开皇十八年(公元5101年)七月设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两科。隋炀帝:隋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定十科举人,其中文才秀美科,当即进士科。放宽了录用标准,把录用和任用权完全集中在中心,这便是我国历史上科举制度创立的起先。进士一词初见于礼记o王制篇,其本义为可以进受爵禄之义。 当时主要考时务 策,就是有关当时国家 政治生活方面的政治 论文,叫试策。提问:九品中正制与 科 举考试最大的区分是什么?九品中正制主要凭士子的名望和门弟。开科考试录用标准是士子的考试的成果,注意的是考生的才学和实力。唐太宗:扩充了国学的规模,还增加了考试的人数。武则天:增加了考试科目。殿试:武则天在宫殿亲自面试考生。武举:考察武功和骑射。唐玄宗:诗赋成为主面的考试内容。三、科举制的影响科举考 试比以前的九品中正制有哪些进步?联系现在的考试制度, 谈谈你对科举制的看法。总结:1、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2、促进了教化事业的发展。3、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科举制的创立教案2教学目标1.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状况。2.分析科举制度的影响。教学重难点相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是隋唐旺盛的因素之一。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黄梅戏女驸马,并用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这一首诗的末句进行解说,引出科举考试这一话题。二、明确目标:(重点突出,简明扼要)1.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状况。2.分析科举制度的影响。3.相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是隋唐旺盛的因素之一。三、学习新课:师:请同学们先不看教科书,依据自己的理解,说说什么是科举制度?生:(让学生自己探讨,自由发言。)师:同学们讲得都很有道理,简而言之,通过考试的方式来选拔官吏的制度就叫科举制度。师:大家都预习过课文,请一起回答:科举制度是什么时候出现的?生: (隋朝)师:现在,请同学展示你们的预习成果,派一位代表介绍隋唐以前我国采纳什么方法来选拔官吏。生:(依据自己打算的材料介绍九品中正制)师:好,×××同学精彩地完成了预习任务,关于九品中正制大家只须要明白一点就够了。那就是到了后来,必需有地方官吏、高门权贵的举荐,才可以做高官。很多有真才实学的人由于出身寒微,难以担当中心和地方高官,正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现在我们探讨这样一个问题:你认为这种选官方式有什么不好?生:(让学生踊跃举手,自由发言)师:现在,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17页的内容,找出在科举制度的产生过程中有哪几件重要事情。生:(学生阅读课文后,举手回答,)老师归纳(见第9张幻灯片)。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探讨以下问题(幻灯片第10张)合作探究一:科举制度按考试成果选拔人才,会给权贵子弟、出身低微的读书人、朝廷分别带来什么改变?老师指导学生一步一步思索,得出结论:1高门权贵子弟失去无论优劣,都可做官的特权2地方官和高们权贵失去选官实权3 出身低微的读书人得到了凭才学做官的公允机会4朝廷(皇帝)得到集中了选官权力和真正的人才(二)科举制完擅长唐朝老师过渡:从唐太宗起先,科举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唐朝时常设的考试科目许多,最重要的是进士、明经两科。(老师介绍两科的内容,并以P19页史料为证缙绅虽位及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然后介绍进士前三名:状元、榜眼、探花)请同学们阅读第18页的内容,找出哪几位人物是完善科举制度的关键人物。学生活动:(学生阅读并举手回答,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老师活动:请同学们分为三组,合作学习三位关键人物为完善科举制所作的贡献。学生活动:(分组学习,在书上勾划,派代表讲解并描述,老师总结)1. 唐太宗大大扩充了国学的规模2. 2.武则天首创殿试和武举3. 3.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内容师生活动:依据以上内容,我们一起来探讨几个问题:师:请看第18页动脑筋,请问:这种帖经的试题类型和我们今日1. 的什么题型很相像?你认为这种题型好不好?为什么?生:(学生自由回答)师:请看第20页动脑筋,你认为唐朝的进士科重视考试赋好不好?假如你是一个打算参与进士科考试的举人,得知唐玄宗规定诗赋作为今年的考试内容,你会怎么做?能否再估计一下唐朝的文学界、教化界将会呈现出怎样的局面?生:(学生自由回答)师:派一名代表,向同学们介绍一下完整的科举考试是怎样进行的?一个一般读书人须要经过哪些环节才能成为进士。学习了科举制后,我们应当明白这一点。生:(学生代表作详细介绍,本组其余同学可作补充)师:(播放中华历史五千年中的一段录像)现在,请同学派代表来介绍一下,历史上有哪些闻名人物是通过科举制当上官的,他们都有什么作为?生:(学生回答,老师稍作评价)同学们,中国古代有种说法,人生有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那么,你能否相象出一个书生在金榜题名时的喜悦心情呢? (可让学生表演一个小品:看榜文。学生表演)(三)科举制度的影响老师过渡:科举制在中国存在了一千三一百零一多年,直到清末才被废除,它对我国产生的深远影响是不言而喻的,现在我们来 探讨一个话题。活动与探究:请从政治、思想、教化、文化、社会风气以及对中外的影响等多方面来分析,应当如何评价科举制度?(先不要看书,充分利用自己的课外及社会学问,联系刚学过的课堂学问,绽开联想。老师激励和表扬)老师总结:阅读第19页的内容。书中给我们归纳了三条:1、改善了用人制度2、促进了教化事业的发展3、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正犹如学们所说的,科举制度的深远影响不止这些,它既有正面的影响,也有负面的影响,尤其是到了明清时期,科举制度走向了极端,形成八股取士的形式,禁锢人们思想、考试内容单一化,其不良影响非常明显。课后小结老师激励学生争当今日的小老师,尝试小结今日的学习内容。再由老师全面梳理本课学问点,完成板书。课后习题一、科举制的诞生( 阅读17页课文、插图和资料,完成下列题目并记住)1. 隋文帝起先用 选拔官吏。2. 时,正式设置 科,按 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3. 科举制度起了什么作用?(1) 。(2) 。合作探究一: 隋文帝为什么要废除旧的选官制度呢?按考试成果选拔人才,会给权贵子弟、出身低微的读书人、朝廷分别带来什么改变?二、科举制的完善(阅读18页课文和插图,先在书上划线,然后探讨回答)1. 唐朝科举制度渐渐完善,以 、 两科最重要。2. 、 、 是完善科举制度的关键人物。3. 唐太宗通过扩充 规模发展科举事业。4. 武则天时,起先了 ,并增设了 。5. 唐玄宗时, 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促进了唐诗的旺盛。合作探究二:你认为科举考试的最大获益者是谁?武则天开创殿试,亲自出题面试举人的意图是什么?假如你是一个打算参与进士考试的举人,得知唐玄宗规定诗赋作为今年考试内容,你会怎样做?在这种规定下,你估计唐朝的文学界、教化界将呈现出怎样的局面?合作探究三:结合第18页动脑筋:它类似于我们今日哪一种题型?你怎样看待这种题型?三、科举制的影响1.思索:依据20页动脑筋:唐朝进士科考诗赋好不好?为什么?2. 阅读20-21页课文,按21页活动与探究2:你有什么感想和看法?3. 阅读21页自由阅读卡,思索回答:最大最重的石头书说明白我国封建社会统治者对读书人学习内容的基本要求是什么?4. 按20页活动与探究1:李德裕看法如何?他的话有理吗?5. 依据19页归纳:隋唐科举制度从哪三个方面对当时封建社会产生了影响?第10页 共10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