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初中历史教案设计:汉初的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docx
-
资源ID:11643024
资源大小:20.43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年初中历史教案设计:汉初的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docx
2022年初中历史教案设计:汉初的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它只是让人们的脚放上一段时间,以便让别一只脚能够再往上登。下面是我为您举荐初中历史教案设计:汉初的养精蓄锐和文景之治。一、教学目标一、要驾驭的基础学问有:西汉建立的时间、开国皇帝、都城;汉高祖实行养精蓄锐政策的措施;文景之治;七国之乱。二、通过引导学生思索西汉初年,统治者为什么要实行养精蓄锐政策?汉初养精蓄锐政策措施的实施与文景之治局面出现的关系培育学生分析问题的实力。通过比较秦朝征收泰半之税,即农夫要将收获物的2/3以上交给国家,而汉文帝薄赋劝农,田租仅为三十税一,评价文景之治,使学生理解治世的概念。三、通过对汉初实行养精蓄锐政策的缘由的学习,培育学生形成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相识到西汉社会经济之所以得到复原发展,是在秦末农夫斗争的推动下,由于汉初统治者实行养精蓄锐政策和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要从思想上明确一个道理:经济上的发展是大一统的物质基础,国家的统一是国家强盛的先决条件。教学建议汉初的养精蓄锐政策这是我们理解为什么秦亡汉兴的重要内容。汉初之所以形成文景之治的大好局面,为后世所称道,就在于汉初的统治者干脆来自于秦末农夫起义,能够仔细吸取秦朝暴政速亡的历史教训。汉初的养精蓄锐政策,内容比较多,和随后出现的文景之治的盛世局面紧密相连,成为本课的重点。汉初封国与西周封国的比较通过比较汉初封国和西周封国的异同,主要是为了培育学生的思索分析问题的实力。作为巩固中心政权的手段,西周和汉初的封国有许多共同点,比如封国大多是由统治者的亲属驾驭,享有很大的自治权,甚至成为国中之国,最终都酿成了叛乱;不同点也比较明显,由于周王室统治末期处在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国力衰落,无力限制封国,形成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与战乱的局面,而汉初经过养精蓄锐,国力强盛,实行有力措施,对王国的叛乱进行了坚决的镇压,解决了王国问题。比较两者的异同,既要看到历史的表象,又要依据当时历史发展的总的趋势去分析问题,难度较大,可依据学生的理解程度适当把握。地位分析:本课讲解并描述的是西汉从建立到渐渐兴盛的历史,汉高祖刘邦吸取秦朝速灭的教训,实行了养精蓄锐政策,汉文帝、汉景帝进一步推行了这一政策,景帝时平定了七国之乱,形成了文景之治的治世局面。为后来的汉武帝达到大一统的局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后世王朝的建立供应了良好的借鉴。教法建议:1.关于西汉的建立和养精蓄锐一目。首先,老师应让学生明确这一子目讲的是建立政权与巩固政权的内容。其次,老师应让学生理解汉初实行养精蓄锐政策必定性与目的性。可以在赋税、徭役、刑罚等方面与秦朝进行对比分析。2.关于文景之治一目。老师可充分利用课本上引用的史料和缇萦上书救父的故事进行讲解并描述,让学生理解文景之治的成因:一是重视农业,调动农夫生产主动性;二是赋税、徭役轻,农夫有相对宽松和安定的生产生活环境;三是吸取秦亡教训,听取看法,减轻刑罚,削减冤狱,吏治清明。3.关于七国之乱一目。老师可与西周分封制对比分析,如可从分封目的、分封对象、受封者的权利与义务分封结果等方面比较分析。二、教学设计示例重点:汉初的养精蓄锐政策和文景之治难点:汉初封国与西周封国的比较。教学思想:注意学问的前后联系与对比分析,从而初步培育学生通过分析历史现象得出历史结论的实力。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短命王朝,它快速灭亡的缘由是什么?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什么斗争?结果如何?公元前202年,在秦末农夫斗争和楚汉之争的废墟上,建立了西汉王朝,今日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课。请学生看课前提示,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一、西汉的建立和养精蓄锐1. 西汉的建立(前202年)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2. 养精蓄锐的缘由和措施1)缘由老师先说明何为养精蓄锐,即在社会大动荡或长期斗争之后统治者实行的宽刑薄赋政策,以保养民力,增殖人口,达到复原和发展经济、稳定统治的目的。指导学生阅读课文51页第三段大字和小字。学生结合第10课内容探讨回答实行养精蓄锐政策的缘由。老师总结:一是吸取秦亡教训,二是汉初经济萧条,国家极度贫困。2)措施学生看书回答。老师总结:养精蓄锐政策的实施,使西汉经济快速复原发展,稳定和巩固了汉朝的封建统治秩序。这种统治措施,使统治者、劳动人们皆大高兴,到惠帝、吕后两朝,经济逐步复原,到文景年间,社会经济全面回升,出现了治世局面-文景之治。二、文景之治老师出示相关的减轻租税的竹简图片和资料(见媒体资料)。学生看书,分类归纳文帝、景帝的措施。讲解并描述缇萦救父的故事。汉文帝与景帝共在位39年,实行轻徭薄赋、嘉奖生产、与民休息的措施,使得社会安定,人民负担进一步减轻,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后世对之评价较高,把这样的治世称为文景之治。然而,就在这样的治世时期,也有叛乱发生。这就是发生在汉景帝时的七国之乱。景帝时为什么会发?quot;七国之乱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三、七国之乱方法一:学生集体阅读思索:七国之乱与前面所学的哪个学问点的类似?然后老师支配一组简洁介绍西周的分封制;一组介绍七?quot;其余同学从中找出异同点。老师最终点评并补充,介绍对比分析问题的方法。方法二:(学生阅读思索回答:七国是什么国?七国为什么乱?七国之乱的条件?七国之乱的经过、结果?七国之乱与历史上哪个时期有相像之处?)七国:是诸侯国。刘邦建立汉朝后,为了巩固刘氏天下,大封刘氏子弟为王。诸侯王封地广阔,他们在封地上享有任免官吏-独立的行政权,铸造钱币、收取租税-驾驭财政权,拥有重兵-驾驭军权,事实上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国中之国。七国之乱的缘由:为了争夺更多的权益。七国之乱的条件:诸侯国数量多,势力大,占地面积大-相当于西汉全国面积的一半。其中以吴国、楚国实力最强。七国之乱的经过:由于诸侯国的势力越来越大,汉景帝时大臣晁错建议减弱王国力力,即削藩。为了自己的利益不受影响,公元前154年,吴王刘濞联络其他六个王国,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号召,发动了叛乱。使晁错在叛乱中被听信谗言的景帝所杀。七国之乱的结果:随着叛乱的进行,景帝认清了诸侯王反叛的真实面目,坚决的派太尉周亚夫率兵平叛,三个月后叛乱被平定。从今,王国力力被大大减弱,再次叛乱的可能性大大减小,从而进一步巩固了国家的统一。老师提示学生回忆西周的封国状况,提出探讨:西汉封国与西周封国的异同。相同点:(1)分封目的:均为巩固中心政权。(2)分封对象:均为亲属或功臣。(3)封国的权利和义务:在封地上享有很大的权利,事实上形成独立的王国。都要听从天子或皇帝的吩咐。(4)封国行为:最终均有叛乱。不同点:封国的结果:(1)西周:由于周王室衰落,形成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与战乱的局面。(2)西汉:对于王国叛乱进行了坚决的镇压,解决了王国问题。结论:不管是西周还是西汉,分封的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统治,当中心政权强大时,能够限制封国,稳定统治,但当中心政权衰落时,将无力限制封国,其统治也将难以维持。小结:方法一:我们今日学习的内容,是西汉从废墟上建立到渐渐兴盛、经济发展的历史。从高祖刘邦下马治天下,实行养精蓄锐的政策,到文景年间出现了文景之治的治世局面。汉初顺应国情,吸取秦亡教训,实行了一些有效措施,为西汉达到鼎盛时期奠定了好的基础。我们下节课就将学习西汉的强盛。方法二:可让学生归纳西汉吸取秦朝灭亡的哪些教训,制作秦汉措施比较表,如赋税、徭役、刑罚等方面。更好的体会为何秦亡汉兴。第8页 共8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