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年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合集:记承天寺夜游.docx
-
资源ID:11653973
资源大小:18.40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年年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合集:记承天寺夜游.docx
2022年年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合集:记承天寺夜游语文是听、说、读、写、译的语言文字等的实力和语言学问及文化学问的统称。那么关于语文的试卷列提有哪些呢?以下是我为您举荐2022年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合集:记承天寺夜游。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文句,读出文章的韵味;在读的过程中把握文章,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以至熟读成诵。2、 联系文章的写作背景,了解作者的有关状况,进一步理解作者丰富微妙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结合课文来理解一些词和句的含义。2、 难点: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作者简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闻名的文学家,在诗词、散文方面都有杰出成就,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苏轼有不少随笔式的散文,大都取材于日常生活的片段,或渲染出一种情调,或表现一片心境。本篇课文就出自苏轼的一部笔记东坡志林,仅83字的写景小品,看似单纯写景,实则是有寓意的,要耐性寻味。2、写作背景|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被贬谪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元丰二年七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八月,将他逮捕入狱。经过长时间的审问熬煎,差一点丢了脑袋。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在这种状况下,作者写了这篇短文,对月夜的景色作了奇妙的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3、导语从文章的标题来看,是记叙夜晚到一家寺院游玩的经验。那么我们事先推想,这篇文章会不会描述他游玩的心情?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二、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子停顿。如: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庭下/如积水空明念/无与为乐者 水中/藻荇交横三、翻译理解|给加点字注音。解( )衣藻荇( )遂( )至未寝( )|看课文注释,了解大意。小组合作,结合注释,翻译全文。通过翻译课文,深化理解文意。四、赏析思索问题:1、 作者为什么会想着夜里去寺庙游玩?因为月色很美,去寺庙寻张怀民一起赏月。2、作者是怎样描写月色的?发挥奇妙的想象,用了两个新颖的比方。月色如积水空明,竹柏如藻荇交横。3、作者描绘的这幅月夜图有什么特点?给人怎样的感受?月色皎洁,空灵。4、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月色入户,欣然起行,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5、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明显与实际不相符,因为并非每夜都能见到月色,每处都有竹柏。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月光虽非夜夜明,竹柏亦非到处有,但大自然.的美景却时时能觅,到处可见。只要心胸开阔,淡泊名利,无论到哪里,都能在美妙的大自然中享受到无穷乐趣。作者正是借何夜、何处句点明白这一真谛。这也正是作者能保持乐观进取精神的缘由。6、文章的结尾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流露出作者怎样的心情?作者最终这一句慨叹,看似平淡,意在点睛。这句话至少有两层意思:一是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趋炎附势,奔跑钻营,陷入那茫茫宦海而难以自拔,何曾得暇领会这清虚冷月的仙境?二是表现了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当然其中也透出了自己不能为朝廷尽忠的埋怨。五、小结这篇短文,对清澈透亮的奇妙的月色作了极其生动形象的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透露出他在贬谪中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别心境。六、布置作业背诵课文绘景:月色积水空明空灵、皎洁竹柏藻荇交横抒情:赏月的欣喜贬谪的落寞 潇洒、达观自我排遣的乐观第5页 共5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