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道德经》读后感三篇.docx

    • 资源ID:11661240       资源大小:40.83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道德经》读后感三篇.docx

    道德经读后感三篇 老子之著道德经,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千百年来,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无不从这部人类文明史上的才智宝典中吸取治国安民、修身养性、立人处世的精髓。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道德经读后感,供大家参考选择。 道德经读后感花了几个月的时间,道德经又过了一遍,准确地说是完整背诵了一遍。假如说第一遍阅读是俯视,是粗略了解概貌,那么其次遍算是深化丛林,起先身临其境地去体会道德经里的奥妙。道德经既然称之为经,以我之鲁钝就算诵读许多遍,也只能是高山仰止,并不敢说驾驭了其中几成的才智,但还是可以斗胆写写读后收获。都说道德经是中国哲学的鼻祖,其中有大量朴实辩证法思辨哲学观点。老子的那些话语假如放在他所生活的春秋战国时代,想必都是大白话。没有特别严密的逻辑,但句句都富含哲理。或许他本人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超脱,他的大多数的观点都是说给当时的诸侯王们听的。比如如何无为而治,比如如何爱民治国,比如如何治军打仗,等等。语重心长,专心良苦,还是希望当时的君王们为天下着想,为苍生着想。在他仙风道骨的外表下还是一颗忧国忧民的赤子心。只是不同于孔孟的仁义,老子希望侯王将相从根本入手,从道和德入手。他是不屑于提仁和义的,他说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就是说道和德之后的仁、义、礼每况愈下,老子是不会去提倡的。他只规劝侯王将相做好的事,并告知他们什么是好,至于详细用什么样的程序去做到好他并不管,事实上他也是厌烦规则的,他认为只要深刻地相识了道和德并按其内涵行事就行了,并不须要肯定的规式。在道德经第八十章小国寡民里讲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什么意思呢?小国寡民,自福自足,用不着买卖,就算有计量器具也用不着;大家都看重死亡,都不想远行,就算有车有马,也没有人原意去乘之远行;就算有军队,也没地方去打仗,用不着了;人们也用不着有学问,回来到结绳记事的状态。他认为这就是志向社会的样子。所以,老子尊道贵德,并不提倡仁义礼智。但后来的孔子却是从仁礼处入手,他希望侯王将相要仁,并以礼制来约束、规化人民。他们两者所占的高度不一样。比较老子和孔子本意是给老子和他的道德经找一个坐标。老子及他提倡的道或以他为宗师的道教在哲学体系里的坐标在厚黑学中李宗吾有过精彩的论述。按李宗吾的观点,我可以画一个坐标,老子的思想处在0的位置,假如按人生来比方,这个位置也正好是婴儿刚诞生的时间。老子特殊崇尚如如婴儿般的无为,他认为婴儿骨弱筋柔却能握固,终日号而不嗄,成天号哭但嗓子不哑,未知牝牡之和而全作,不知男女之事却能全博。所以他认为婴儿的状态是人生中最好的状态,所以他提倡的修行也是让人致虚守静,复归于婴儿。老子的思想也不全是让人退回到婴儿状态,他还教大家入世,教大家如何爱民治国,如何用兵打仗。他的思想进可入世,退可出世。也就是说在那个坐标上,道可往后,是正数,是入世;道可从0点往前是负数,是出世。佛教的释道则是一味地教人们如何出世,让人们坐地成佛,追求虚无的极乐世界,也就是教人们一门心思探讨坐标那个0点之前的世界。儒教的思想则是将如何入世、入仕,讲的都是0之后的正数世界里的事。道教思想刚好处在中间,进可至正数世界,退可去负数世界。道德经或许还该有别的坐标,比如从哲学体系及中华文化的动身点,它与易经同样处于中华哲学体系乃至文化体系的金字塔尖,但二者内在逻辑结构不同,道德经同于论语,都是先哲语录合集,富含哲理、富含才智,但前后文间并没有严密的逻辑。只是道德经比论语视角更高远,更注意哲学思辨而已。而易经集合了多数代先哲的才智,前后卦或每一卦六爻之间都有严密的逻辑关系。先天八卦成于伏羲,后天八卦成于周文王,再经周公及后来的孔子完善卦辞卦爻,才呈现出今日我们看到的易经的面貌,俨然是一部结构精致、逻辑严密的科学巨著。易经中也包含丰富的哲学才智,不同于道德经的笼统辩证哲学观点,易经不但讲道理,还告知你怎么去做,易经里的道理是可以推算的,可以量化的。道德经是由一至三十七章的道篇和由三十八至八十一章的德篇构成,易经也是由上部两部组成,上部自乾卦至离卦共三十卦讲天道,下部自咸卦至未济卦共三十四卦讲人道。前后卦之间有严密的逻辑关系,比如自咸卦至既济卦的人道部分,俨然就是人一生起起伏伏的过程。言归正传,还是说道德经吧,老子认为宇宙中存在着一种叫道的东西,说不清,道不明,就像宇宙大爆炸前的宇宙。按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宇宙源自一次大爆炸,大爆炸前的宇宙很小,无限小,就是一个质子,一个中子,比这还要小,某一时刻这个无限小的东西大爆炸,然后无限扩张,才形成了宇宙,今日的宇宙还在无线膨胀中,是大爆炸的持续。那么大爆炸之前的宇宙是什么样子呢?爱因斯坦说不探讨,因为他的相对论只适合于宇宙产生之后的时空。但按我们的认知去理解,既然宇宙来自于一个无限小的质子或中子或更小的什么子,但总归是有,那么这个无限小的子从何而来呢?莫非突然间从无中产生了吗?我认为老子说的这个道就是那次宇宙大爆炸前的宇宙,混混沌沌,什么也没有。至于是不是什么也没有,我们也不去探究,也无法探究,反正知道它是一切宇宙万物的来源。这个道有两部分组成,大爆炸前的我们不知道的那部分叫无,大爆炸之后,起先有实物之后的部分叫有,是可以描述的那部分道。但这种我们可以望见、可以摸着、可以闻到的道已经不是大爆炸之前的那个道,但它还是那个道,只是表现形式不同罢了。总的来说,大爆炸之前的无和大爆炸之后的有都是老子认为的道,只是同出而异名罢了。这就引出了老子思想体系里特别重要的两翼有和无,老子的许多哲学观点都是从有和无相辅相成的角度在阐释朴实的道理。比如我最喜爱的第十一章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用陶泥做成了一个器具,围成了一个空的或无的区域,正因为有中空的无,我们才可以把它拿来当器具运用。简直就是醍醐灌顶啊,对我们有用的不是陶泥本身,而是由它围成那块空的空间。所以做什么事不能太满,所以不能把一天中全部的零碎时间全用来刷头条,所以不能让组织总是绷紧神经,肯定要留白,只有留白的自我、组织才是有用的。陶泥没用吗?其实也有用,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陶泥是有,是我们已经得到的利益,是为我们供应便利的东西,但我们的根本目的不是要得到这部分便利,而是以这份便利为抓手,由其围成或引申出的那部分空的东西才是我们须要的。所以学习学问只是得到了有型的便利,由学问孵出的才智才是我们根本上去追求的东西。第五章天地不仁中老子以风箱作比方,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淈,动之愈出,多闻数穷,不如守中。他说天地就像分箱,不动的时候是虚无的,蕴含着无穷能量但不会溢出,只有动起来时其中的能量才会源源不断地输出。但是动得快了也不行,太快了反而没风了,保持一个适中的速度最好。在这句话中的意涵很能代表老子的哲学思想,纵观全书,老子在许多方面都在追求虚而不淈,动之愈出的境界。换个角度来看,构成风箱的木头箱子以及箱内的风板是有,是组成风箱必不行少的实物部分,但这个木箱围成的中空部分,也就是那部分无的部分才是对我们有用的。以木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这个风箱究竟好不好用,取决于做成它的木板的质量,取决于内部风板与母板间的密封性,取决于里面的风板上扎的是鸡毛还是鸭毛或其他什么毛,只有恰到好处的木板和风板及鸡毛构成的风箱才会给人供应最便利的器,越便利的器具才能形成最好的无,所以实和虚是相辅相成的,有和无是相辅相成的。人法地,地法天,我们当然应当效法风箱所蕴含的哲理,以辅自身之修为。老子认为我们要像圣人一样去自修。圣人是什么样的?圣人就像小孩手里的彩泥,一团混沌,没有形态,自我收缩。只有须要时才变成各种器物。以经为证: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行识。夫唯不行识,故强为之容。豫焉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严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又说: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累累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站在好用的角度,管理一个团队或公司该如何管呢?老子的答案是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我的理解,最好的管理是不管,最好的说教是不说。但老子的话当然要按他的有无相生的辩证思维去理解,不能只看表面文字的意思。什么是最好的管理?当然是不主动的管和教,那就是要完善管理制度,培育优良的企业文化,先把这部分有的部分做好,才能让制度去按无形的方式去管,让文化去潜移默化地影响,这样才能管教于无形。一个企业或一个人,在现实中免不了竞争。那怎样的竞争才是最好的竞争呢?老子以水为喻,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虽然不会去争,但是它会去占位,常处众人之所恶。因为处众人之所恶,所以没人跟它争。它原意处在别人所厌恶下,所以不用去争一溪一江,却能汇聚百川,成为百谷王。所以企业或个人的竞争,也要像水一样,避开竞争,另辟蹊径,以无为的方式胜敌于无形,才是最好的竞争,这就是所说的差异化竞争。那么我们平常为人处事该遵循怎样的哲学呢?老子说: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弊则新;少则得,多则惑。又说: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举之;将欲取之,必固予之。一句话,就是正事反做,欲擒故纵。如何增长自己的修为呢?老子说: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真正确定一个人高度的是他的宽度、厚度。积淀足够厚重,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才能不出户而知天下,这点暗合我独创的⊥这个符号,底部的一横代表了支撑面,是基础,是眼界,是阅历;而那一竖就是我们的专业技能,是我们纵向钻研及解决问题的实力,是我们前进的路途。只有底部的一横足够宽广,才能那一竖上走得更远。反之,则事倍而功半,甚至徒劳无功。以上算是这轮学习道德经的一点感悟,记录以自省。道德经应有尽有,岂是我一篇短文能说全面的,且行且学,且学且悟。道德经读后感道德经并非是一部讲为人处世等礼节之书,而是哲学角度的人生训诲之典籍。儒家所提倡的仁、义、礼、智、信、孝等方面行为准则可以说是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所提出的一套对当时社会秩序有好处的对人的一种规范,理应是在现实生活中(主要是在周朝以及春秋战国时期)对往昔以追忆,可以说是有前车可鉴,是对西周时期的统治思想的一种发展,一种持续。反观老子,其主要是从大千世界中去找寻、去体会,进而来对人生进行一些训诲。相对于儒家来说是把自然之利与世间之利相互契合,而不似儒家是以人之利来看待自然之利。儒家观点沉重而肃穆,庄重以施威;道家之理清然而深邃,自由悠闲。当代之人看待古之事务皆以今之观点析之,纵使自觉客观亦不能处当事人之境会之,今之窠臼仍将作用之。道,似一种规律,然亦非也。以心灵会之,口不能道焉,故老子曰道可道,特别道。大千世界孕育自然之道,自然之道孕育出万般规则,我们所能知道且能道明的道理是自然产生的有,是一种载体,或亦即是规律,(规律非道),天、地、人皆归其道,汇入总道,四域是道的载体,人亦是各道载体的产物,故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大道恍兮惚兮,如何辩道?尺度若何?何以明己所为合于道?拙见见之曰旁观,反见之。道德一经,以道起先,有无相交,阴阳相合,盈虚之理,谓之辩证。以旁观者的心态来看自己行为之结果,先觉之!以水类比,即可见准绳。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这是自省,即是辩证的理性。道乃德之本,然本书内容之先后亦有不同。一曰:道德经;一曰:德道经。德乃道之中枢,是得道之征兆。故可产生两种疑问:是否德先盈而后得道?亦或是先体道而后知德?盲目寻求道,则会时刻疑其德;可以追求德,亦会陷入不同伪道。,此乎难!个人有个道,孰乐恭他而弃己?何为正道,亦会纷争不断?此又违反绝圣弃智,恐此乃老子亦在愁困之处也。然,不论如何,老子思想乃又一绚烂之星也,尚有借鉴之处,恐日后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道德经读后感当今社会科学发达,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物质财宝越来越殷实,而精神财宝却越来越贫乏,道德沦丧的现象日益严峻。假酒、假奶粉、毒大米、毒火腿;坑、拐、蒙、骗;贪污、腐败等等骇人动目的社会问题时见报端。堂堂正正做人,兢兢业业工作的呼声日益剧烈。物欲横流的现实生活中,如何去面对金钱、地位、美女的诱惑呢!我们同样可以在道德经这部圣典中吸取睿智,找出答案,那就是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注意守静处世,清静自省,尽心本责!其实,静心、净心、尽心就是人们端正心态的问题,它蕴含着人们的三个不同心态层面。静心:静守自己的人生坐标;净心:净处自己的人生位置;尽心:尽力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静心是安心工作之本清静无为为修道之本,老子以清静为天下正。道德经十六章云: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殁身不殆。强调了致虚守静的工夫修养和复归之理。致虚就是要消退心灵的蔽障和厘清混乱的心智活动,而后才能守静,通过静的工夫,深蓄厚养洞察力,才会知常曰明,不会因不知常,而妄作,凶也。老子之后,庄子强调少私寡欲,以静养神,这是道家静中养生的思想理念。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则云:内以养正宁静虚元,原本隐明,内照形躯。司马承祯的坐忘论云:心为道之器宇,虚静至极,则道居而慧生;身与道同,则无时而不存;心与道同,则无法而不通。又云:静则生慧,动则生昏,这则是道家静中处世的指导思想。静心,才能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静心,才不受名利得失困扰,不因进退去留而影响;静心,才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孤独。总之,静心是安心工作之本。人们的心境达到虚静的状态,才会时刻保持虚心谨慎、不骄不躁的工作作风,才会在工作中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净心是保持清正廉洁工作的源泉道经云:净明者,无幽不烛,纤尘不污,由此而见,天地万物之间,干净不染,没有丝毫的灰尘存在,是谓之净也,假如完全用人性的角度看待净的含义,那就是不染。不染的含义很广泛,老子道德经十二章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就从色尘(视根)、音尘(听根)、味尘(味根)、香尘(嗅根)、触尘(触根)、法尘(法根)六方面形象勾划了人们因贪欲而染色、染音、染味、染心、染身所导致的严峻后果。故后人云:六根清净、一尘不染。西汉智者河上公给此章命名为检欲,意在教人约束,收敛人们的贪欲之心。再看老子道德经十三章: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君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则可寄于天下;爱以身为天下,乃可以托于天下。我们可以看出宠辱若惊的根源就在于为吾有身,为吾有身就在于人的心性不能清净如水,澄澈透亮,把个人看得太重,把自己的名利、地位看得太重。假如恬淡处世,致虚守静而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何来贵大患若身呢!由此,净心能使自己自觉地坚持自我反省,能时刻检束自己的贪欲之心、遏制自己的非份之想。净心是保持清正廉洁工作的源泉。尽心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人们常说:读史而明鉴,这是说明白人们解读历史可以吸取前人的阅历教训而为己用,那我们通常所说的前事不忘后世之师。然而,我更以为,读典可明智,明智则生慧。老子在道德经之十七章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老子的无为思想并不是说消极而无所作为,这是对老子道德经的误会,老子本意是在教人遵道而行,不妄为。不妄为正是人们静心、净心的外在表现,只有不妄为才能更好地有所大作为,也就是说不妄为是有所作为的保证。什么是有为呢!尽心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有为。记得曾经看过一篇关于什么是道的文章,作者有一句话,我至今记忆犹新,他说:道在哪里!道就在我们身边,尽心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谓之道也。这句话浅显明白而又让人警醒。是的,在世欲纷争的当今社会中,如能尽心安心于自己的本职工作的话,那他的心态确定是时常处于静心、净心的状态,没有进入静心、净心的心境,他是收敛不了他那担心份的心的。即道家所云的神不外驰,心不外思,由是说:静心、净心是尽心干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前提和先决条件。中华民族历来重视伦理道德的教化作用,提倡百行德为先,崇尚身正为师,德高为范。各行各业都在加强道德自律教化,在努力提高群体的道德水准。随着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二十字方针爱国遵守法律、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推出,详细来说,就是将静心、净心、尽心三心衍化为六心教化:忠心献给祖国,爱心献给社会,热心献给集体,关切献给同事,孝心献给父母,信念留给自己。在现代社会强劲的经济发展势头下,一些有智之士越来越留意到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重读和阐释道家圣典道德经,主动挖掘道家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社会进步的意义,才能让道家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类,才能让人们能致虚守静、净化心灵,从而尽心尽责地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4页 共14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

    注意事项

    本文(《道德经》读后感三篇.docx)为本站会员(l****)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