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数学复习教案设计:集合的含义与表示.docx
-
资源ID:11672465
资源大小:18.91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年高中数学复习教案设计:集合的含义与表示.docx
2022年高中数学复习教案设计:集合的含义与表示胜利者失败之后永不气馁,能够找到自己的核心实力,然后运用它,使胜利再次向他招手。下面是我为您举荐中学数学复习教案设计:集合的含义与表示。一.教材分析:集合概念及其基本理论,称为集合论,是近、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基础,一方面,很多重要的数学分支,都建立在集合理论的基础上。另一方面,集合论及其所反映的数学思想,在越来越广泛的领域种得到应用。二.目标分析: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 难点:表示法的恰当选择.教学目标l.学问与技能(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2)知道常用数集及其专用记号; (3)了解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4)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2. 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经验从集合实例中抽象概括出集合共同特征的过程,感知集合的含义.(2)让学生归纳整理本节所学学问.3.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学习集合的必要性,增加学习的主动性.三. 教法分析1. 教学方法: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自主学习.思索.沟通.探讨和概括,从而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2. 教学手段:在教学中运用投影仪来协助教学.四.过程分析(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1.老师首先提出问题:(1)介绍自己的家庭、原来就读的学校、现在的班级。(2)问题:像家庭、学校、班级等,有什么共同特征?引导学生相互沟通. 与此同时,老师对学生的活动赐予评价.2.活动:(1)列举生活中的集合的例子;(2)分析、概括各实例的共同特征由此引出这节要学的内容。设计意图:既激发了学生深厚的学习爱好,又为新知作好铺垫(二)研探新知,建构概念1.老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投影出下面7个实例:(1)120以内的全部质数;(2)我国古代的四大独创;(3)全部的安理睬常任理事国; (4)全部的正方形;(5)海南省在2004年9月之前建成的全部立交桥;(6)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全部的点;(7)国兴中学2004年9月入学的高一学生的全体.2.老师组织学生分组探讨:这7个实例的共同特征是什么?3.每个小组选出位同学发表本组的探讨结果,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概括出7个实例的特征,并给出集合的含义.一般地,指定的某些对象的全体称为集合(简称为集).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作这个集合的元素.4.老师指出:集合常用大写字母A,B,C,D,?表示,元素常用小写字母a,b,c,d?表示.设计意图: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集合的概念,激发学习的爱好,培育学生乐于求索的精神(三)质疑答辩,发展思维1.老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思索:集合中元素有什么特点?并留意个别辅导,解答学生疑难.使学生明确集合元素的三大特性,即: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我们就称这两个集合相等.2.老师组织引导学生思索以下问题:推断以下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1)大于3小于11的偶数;(2)我国的小河流. 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建解.3. 让学生自己举出一些能够构成集合的例子以及不能构成集合的例子,并说明理由.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赐予刚好的评价.4.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索b是 (1)假如用A表示高(3)班全体学生组成的集合,用a表示高一(3)班的一位同学,高一(4)班的一位同学,那么a,b与集合A分别有什么关系?由此引导学生得出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两种:属于和不属于.假如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记作a?A.假如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集合A,记作a?A.(2)假如用A表示全部的安理睬常任理事国组成的集合,则中国.日本与集合A的关系分别是什么?请用数学符号分别表示.(3)让学生完成教材第6页练习第1题.5.老师引导学生回忆数集扩充过程,然后阅读教材中的相交内容,写出常用数集的记号.并让学生完成习题1.1A组第1题.6.老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并思索.探讨下列问题:(1)要表示一个集合共有几种方式?(2)试比较自然语言.列举法和描述法在表示集合时,各自的特点?适用的对象是什么?(3)如何依据问题选择适当的集合表示法?使学生弄清晰三种表示方式的优缺点和体会它们存在的必要性和适用对象。设计意图:明确集合元素的三大特性,使学生弄清晰三种表示方式的优缺点,从而突破难点。(四)巩固深化,反馈矫正老师投影学习:(1)用自然语言描述集合1,3,5,7,9; (2)用例举法表示集合A?x?N|1?x?8(3)试选择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教材第6页练习第2题.设计意图:使学生刚好巩固所学新知,体会三种表示方式存在的必要性和适用对象(五)归纳小结,布置作业小结:在师生互动中,让学生了解或体会下例问题: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学问内容? 2.你认为学习集合有什么意义?3.选择集合的表示法时应留意些什么?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对概念的发生与发展过程有清楚的相识,回顾集合元素的三大特性及集合的三种表示方式。作业: 1.课后书面作业:第13页习题1.1A组第4题.2.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多少种?如何表示?类似地集合与集合间的关系又有多少种呢?如何表示?请同学们通过预习教材.五.板书分析第6页 共6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